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的有效性观察

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的有效性观察

(崇州宣怀骨科医院四川成都611230)

【摘要】目的:对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救治中实施手法复位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观察。方法:筛选2012年01月~2014年05月间因患桡骨远端骨折进入本骨科专科医院进行诊疗的42例老年患者,均施以手法复位措施展开救治,并对其复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42例入选对象都接受24个月随访,并以Anderson标准对其患肢功能恢复质量进行评估,发现患者复位优良率85.71%(36/42)。除此以外,患者接受复位7天后,其患肢疼痛评分已从复位前(8.17±0.81)分降至(3.07±0.14)分(P<0.05)。结论:将手法复位措施应用至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中,可使救治流程更加便捷性及安全性,是进一步提升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救治效果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优良率;桡骨远端骨折;Anderson标准;手法复位;疼痛评分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338-02

手法复位措施应用价值在本骨科专科医院中已或认可,为评估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救治中实施手法复位措施的有效性,此研究对42例于2012年01月~2014年05月间因患桡骨远端骨折进入本骨科专科医院进行诊疗的入选对象进行研究,选择手法复位措施展开救治,观察其复位水平,旨在进一步提高桡骨远端鼓着老年患者康复水平。

1.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随机筛选2012年01月~2014年05月间因患桡骨远端骨折进入本骨科专科医院进行诊疗的42例老年患者,年龄60~78岁,平均(70.4±4.0)岁;患者性别比19(男):23(女);疾病AO分型:12例为A3型桡骨远端骨折,10例为B1型桡骨远端骨折,7例为B2型桡骨远端骨折,5例为B3型桡骨远端骨折,3例为C1型桡骨远端骨折,3例为C2型桡骨远端骨折,2例为C3型桡骨远端骨折。

1.2方法

①选择X线方案对患者患肢进行检查,明确其血肿位置后,对血肿成分进行充分抽吸,再予以牵引复位,并用夹板对患肢进行妥善固定;②如果患者骨折类似属于Colles骨折,需定位机体掌屈尺偏位,再用夹板进行固定;如果患者属于Smith骨折,其固定点应选择掌背伸位;如果患者属于Barton骨折,在选择固定点时,需观察其骨折组织受力状态;③成功牵引及复位后,需再次用X线设备拍片,对患者复位质量进行评估,若复位不达标,还需及时进行调整;④复位后2周,对患者患肢消肿状况进行追踪观察,若复位点出现移位现象,还需进行纠正,同时调整患者夹板,直至其纤维骨痂已完全成型后,才可更换成中立位的夹板,约6周左右,即可将其拆除,并指导患者训练其腕关节组织功能。

1.3疗效标准[1]

复位后,患者关节组织屈伸能力的丢失范围不足10%,未出现畸形现象,可以正常生活、正常工作,予以X线检查后,发现恢复质量较好,为“优秀”;患者患肢出现轻度畸形现象,基本可以正常生活、正常工作,为“良好”;患肢局部出现轻微疼痛感,伴随着畸形问题,且无法正常活动,为“一般”;患肢局部出现强烈的疼痛感,无法正常活动以及正常工作,为“较差”。

1.4数据统计

本次所选软件的版本是SPSS20.0,对文中涉及到的各项计量数据,选(x-±s)代表;在分析文中相关计数资料时,予以χ2检验。此外,在检验文中计量资料时,以t进行。通过客观对照入选对象相关数据信息,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此研究入选的42例患者都接受24个月随访,并以Anderson标准对其患肢功能恢复质量进行评估,发现患者复位优良率85.71%:25例(59.52%)“优秀”,11例(26.19%)“良好”,3例(7.14%)“一般”,3例(7.14%)“较差”。此外,复位7天后,患者疼痛评分已从复位前(8.17±0.81)分降至(3.07±0.14)分(P<0.05)。

3.讨论

骨质疏松为老年人群中十分棘手的问题之一,治疗难度普遍偏大,且极易引起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即为其中常见骨折类型[2]。一般而言,当老年患者的骨密度异常降低后,在外力因素影响下,会有粉碎性骨折风险存在,多以手术展开治疗,但是老年患者大多并发各种慢性病,不仅机体恢复质量差,而且耐受性相对偏低,加之手术带有创伤性,会对老年患者康复质量造成影响,所以手术应用受限[3]。手法复位措施强调“充分牵引”以及“动作轻柔”,并对患者复位质量进行准确评估,通过及时调整复位点,达到“解剖对位”效果,确保机体患肢功能顺利恢复至健康水平,通过提升患者患肢耐力,并且加强功能训练,从而防止手指僵硬、关节僵硬以及关节炎等病症出现,提升桡骨远端骨折康复水平[4]。此研究中的42例入选对象都接受24个月随访,评估其患肢功能恢复质量后,发现患者复位优良率85.71%。此外,患者接受复位7天后,疼痛评分也显著降低(P<0.05)。

综上所述,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接受治疗时,建议选择手法复位措施,有助于提升救治流程的便捷性以及安全性,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救治效果,所以有持续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庞启雄,张朝驹,白红军.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效果及其对骨质疏松的影响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11):1562-1565.

[2]郭世明,石玲玲,郭志民,等.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医正骨,2015,27(4):15-20.

[3]董相宇,袁建祥,方挺松.超低剂量数字X线摄影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5,27(07):1071-1074.

[4]刘保健,董万涛,李元贞,等.消定膏配合手法复位中立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5,28(2):1-4.

标签:;  ;  ;  

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的有效性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