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分析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分析

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427000

摘要:目的: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4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52例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证实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予以头颅磁共振成像横轴面磁敏感加权、T1WI和T2WI扫描,观察对比各序列新生儿出血性病灶检出情况和表现,分析磁敏感加权技术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作用。结果:经磁敏感加权技术扫描,检出病灶共178个,相对于T1WI和T2WI而言明显要高,同时病灶边界显示更为清晰,能发现更小且更多的病灶。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检查诊断中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所获检出敏感性较高,可检出更小且更多的病灶,同时还可更为清晰地将病灶显示出来,所具作用非常重要。

关键词:作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所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产期窒息所引起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其临床症状以意识状态、惊厥以及肌张力变化为主,该病容易威胁到新生儿生命安全,是导致新生儿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因素[1-2]。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成像技术,该技术目前多应用于检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3]。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5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探讨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0年10月-2014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52例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证实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35例,女17例,足月儿22例,早产儿30例,其年龄为4-15天,平均年龄为8.4±1.4天,平均孕周为35.4±3.8周,早产儿平均孕周为32.6±1.8周。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予以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实施磁敏感加权成像、T1WI和T2WI扫描。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扫面参数如下:TE为20ms,层厚为2毫米,反转角为20度,矩阵为512×384,TR为36ms,激励次数为0.75次,3D-FSPGR序列,矩形FOV为24×18厘米,同时获得相位图以及幅度图。将所获图像送至工作站借助于Functool软件进行处理,通过处理获得磁敏感加权成像成像图像,由专业医师判读图像。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扫描检查,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可清晰地显示出病变边界,相对于T1WI和T2WI,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各期脑出血病变边界、大小和范围等显示上更为清晰。脑出血不同时期所发生的病变,其磁敏感加权成像信号表现也存在着不同,其中超急性期一般为低信号,在其内部能明显见等信号;于急性期通常表现为低信号,不伴或者伴等信号;于慢性早期和亚急性期,呈边缘环形低信号,其内可见低信号、高信号或者等信号,其中病变内高信号出现部位和时间和T1WI相似;慢性晚期呈中心等信号,而边缘呈低信号环,在含铁血黄素沉着环显示上和T2WI相比明显要高。不同序列扫描技术病灶检出情况如表1,通过表1中数据的分析可知,磁敏感加权成像所获检出率明显要比其他扫描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磁共振成像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检查和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相应的信息以综合评估患儿病情和预后。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是近年所发展的一种新磁共振成像技术,该技术经不同组织之间磁敏感性差异的应用,选择相应的回波时间所产生的静脉内最大信号抵消,根据相位信息对最终影像比较进行调整,对于磁场不均匀性尤其敏感,相对于传统磁共振序列,可更加敏锐且清晰地讲出血位置显示出来,和常规梯度回波序列相比,在小静脉出血、铁沉积和出血产物等的显示上更为敏感[4]。磁敏感加权成像所具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所获三维梯度回波成像分辨率较高,可实现完全流动补偿,且薄层厚能有效防止信号丢失;2)相位图经滤波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场效应,借助于相位蒙片可对磁矩图实施增强处理,同时相对临近层面还可实施最小强度投影,正是因为其所具这种特殊图像处理以及数据采集过程,使得磁矩图像比较明显提高,在铁沉积、静脉血以及出血显示上更加敏感,继而更好地检出各种微小病灶,便于存在不同磁敏感差异的成分或者组织的区分。孔丽卿等学者研究发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灶检出中,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所获检出率明显比常规磁共振序列扫描高,在新生儿出血性病灶检出上所具敏感性非常高,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检查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和T1WI和T2WI相比,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出血灶检出上明显要多,可将更多且更小的病灶显示出来,更加清晰地显示出边界、病灶范围和大小。要注意的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因磁敏感效应比较强,大部分病灶呈低信号,再加上其对于磁场不均匀性比较敏感,在成像上易受限,比如含气鼻窦或者颅底骨质等,容易使局部出现伪影,影响病灶显示,对此,在上述这些位置不建议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扫描检查。

参考文献:

[1]郭建东,苏锦权,张水兴等.3.0T核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的价值[J].临床儿科杂志,2013,(7):645-649.

[2]陈静,李欣,王春祥等.磁敏感加权成像SWAN序列在儿童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4,(8):867-871.

[3]张雪雁,李军,谢庆芝等.联合SWI与DW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4,(2):119-121.

[4]马坚,马晓丹,朱丽明等.磁敏感成像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T1WI高信号机制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25-3227.

[5]孔丽卿,杨明浩,张雪雁等.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的评价[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7):14-16.

标签:;  ;  ;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