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材复合材料论文_陈志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竹材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竹材,粘弹性,泡沫,性能,短纤维,承载力。

竹材复合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十叁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竹材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创新研究”项目课题2“竹基多维异型结构复合材料制造关键技术”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课题目标开发连续竹纤维和柔性短纤维及其配套的加工设备,形成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多维缠绕、编织及异型模塑成型的创新技术;研发多维异型竹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其构件,形成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工新技术,促进竹纤维复合材料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竹纤维复合材料在水利管道、汽车内衬和建筑工程(本文来源于《世界林业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陈志敏[2](2019)在《竹材和杉木复合材料现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竹材与杉木在我国森林资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现有竹林面积约600万hm~2,是世界竹资源分布主产区,杉木资源面积约900万hm~2,占全国人工林面积的30%。竹材和杉木复合材料开发利用是我国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竹材和杉木材料的优良性能,运用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技术,开发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竹杉复合材料,对促进竹材与杉木资源利用,推动林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现实意义。本论文采用文献研讨、理论分析、基础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收集整理背景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竹木复合材料产业状况、困难问题、优势机遇、持续发展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与讨论。论文剖析国内外竹材和杉木资源的分布和加工、利用情况,分析提出当前竹材和杉木复合材料开发利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利用竹材和杉木开发复合材料基础性能试验研,得到较理想的工艺技术方案,并通过对利用竹材和杉木开发复合材料产业化等相关问题和情况分析,指出发展竹材杉木复合材料的优势、劣势和发展方向。主要结论如下:1.竹材林和人工杉木林分别是当前市场经济下最为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是农村农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已经显现出它们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研究指出当前利用竹材和杉木复合材料的主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主要在于竹材和杉木资源高效利用、复合材料性能与工艺技术装备的研究。竹杉复合材料的性能优势经济优势,对高强度材质轻的建筑材料有很好的应用价值。2.人们对利用竹材和杉木开发复合材料的产业投入力度还不够大,企业的管理办法和工艺技术等较为简单初级,要以强化学习研发产品的理论支撑,增加培育国内外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不断提升研发水准,创建品牌模式等形式,合理选择符合实际需要的高效办法来推动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要健全收益划分体制、完善行业产业评价体制,推动企业掌握对资源的研发、使用与维护的关键性因素,加大力度实施产业科学技术革新举措,加速促进企业在健全的责任问责体系下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目标。(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6-01)

薛继岗[3](2019)在《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与PVC膜材复合材料的力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太阳能电池与建筑结构(构件)相结合的应用越来越广。与传统结构相比,张拉膜结构具有造型独特、轻质柔美、抗震性能好等优点,为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与张拉膜结构的一体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实际工程中,涂层织物类膜材作为典型的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受荷载水平的影响显着,太阳能电池也不可避免地承受膜面传来的荷载作用,且两种材料一体化后的共同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十分有必要深入研究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与涂层织物类膜材复合材料(以下简称PV-PVC复合材料)在复杂应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及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为张拉膜结构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以PVC涂层织物类膜材、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及PV-PVC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单向和循环拉伸试验研究,讨论了拉伸方向、应力水平、复合方式等因素对材料力电性能的影响规律,推导了膜材非线性损伤本构模型。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PVC涂层织物类膜材偏轴拉伸试验,考虑了不同试件形状、夹持方式、拉伸方向等因素对膜材力学性能的影响,借助非接触全场测量系统,得到了膜材在拉伸过程中的全场应变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膜材的力学性能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和各向异性;随着偏离经纬向角度的增大,膜材的纵向应变逐渐减小,剪切应变逐渐增大。(2)进行了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及PV-PVC复合材料单向拉伸试验,研究了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力电性能及破坏模式,设计了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与PVC膜材的复合方法,主要研究了复合方式、拉伸方向及试件尺寸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设计时应尽可能使太阳能电池沿平行电池条方向受力,避免电池沿垂直电池条方向受到较大拉力时发生撕裂性破坏。(3)进行了PVC膜材及PV-PVC复合材料单轴循环拉伸试验,分析了太阳能电池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光电性能的变化情况,对比了PVC膜材和PV-PVC复合材料的加载弹性模量、残余应变、滞回环面积等参数。结果表明相较PVC膜材,PV-PVC复合材料的棘轮行为明显减弱,且在PVC膜材常用设计强度的应力水平下,太阳能电池能够保持良好的光电性能。(4)膜材的非线性损伤本构关系模型研究。依据膜材拉伸曲线的特性,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建立了膜材非线性损伤本构模型及损伤演化方程。通过MATLAB程序获得了模型参数,并对膜材偏轴拉伸曲线进行了预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的自定义子程序UMAT实现了本构模型,对张拉膜结构静力堆载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该论文有图102幅,表18个,参考文献116篇。(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成利,樊峻江,许兰兰,胡夏闽[4](2019)在《新型混合芯材复合材料夹芯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一种真空成型工艺制作的基于轻木-泡沫混合芯材的复合材料夹芯板。采用四点弯曲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复合材料夹芯板的受弯破坏形态以及芯材组分对复合材料夹芯板弯曲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夹芯板的破坏模式不同于花旗木板,表现为GFRP腹板的剪切破坏。复合材料夹芯板的抗弯承载力及刚度大于花旗木板;夹芯板提高芯材和GFRP的利用效率;随着混合芯材夹芯板芯材成分比例的不同,峰值挠度基本相同,但随着花旗木芯材比例的减小,峰值承载力和抗弯刚度降低。(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9年03期)

王洪艳,李琴,袁少飞,张建,徐康[5](2019)在《纳米二氧化钛/竹材复合材料制备初探——基于空气介质阻挡放电冷等离子体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空气介质阻挡放电(DBD)冷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纳米二氧化钛(TiO_2)/竹材复合材料,为扩大竹材的使用范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DBD冷等离子体处理竹皮表面,并浸泡在带有负电荷的不同含量(0.5%和1%,质量分数,下同)纳米TiO_2溶液中,沉积一定时间(5,10 min)后取出,用蒸馏水冲洗掉表面游离的TiO_2,然后在103℃干燥箱中烘干至与空气含水率平衡,将烘干后的竹皮再次经DBD冷等离子体处理,并浸泡TiO_2溶液,再次干燥,如此循环,分别制备沉积1,3,5次样品,研究TiO_2溶液含量、沉积次数、沉积时间对纳米TiO_2/竹材复合材料表面TiO_2负载量的影响。【结果】竹皮表面沉积TiO_2纳米材料的负载量与TiO_2溶液含量、沉积次数、沉积时间有关。采用空气DBD冷等离子体处理竹皮表面后,在1%TiO_2溶液中沉积5次,每次5 min,效果较好,TiO_2纳米材料负载量可达4.11 g/m~2。【结论】成功制备了纳米TiO_2/竹材复合材料,竹皮表面可以负载较多的TiO_2纳米材料。(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杨峰,张淑琴,崔艺铭,高月霞,费本华[6](2018)在《竹材缠绕复合材料推广应用中的耐久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缠绕成型是竹材的适用加工技术,有利于突破竹材传统平面层积热压技术,拓展其应用领域。近年来,通过缠绕、编织及曲面层压等方式制得的异型竹产品层出不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竹缠绕复合压力管。从材性角度阐述了耐久性相关数据的缺乏,是限制竹材缠绕复合材料等竹质结构材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综述了聚合物基材料的抗老化、抗生物劣化及老化机理等相关研究现状;指出了竹质缠绕材料作为生物质-树脂混杂材料,其耐久性研究除了借鉴木材耐久性评价办法,还可引入聚合物基材料(例如纤维增强材料)的耐久性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木材加工机械》期刊2018年05期)

李艳红[7](2018)在《桉树木材和毛竹竹材模板Fe/C复合材料对水中砷磷锑的动态吸附模型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砷、磷和锑是位于元素周期表15(VA)族的元素,化学性质较为接近,也是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污染物。近年来,含砷、磷和锑废水的处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吸附法以其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吸附技术所面临的困难之一是开发高效、廉价和可以装柱(床)实际应用的吸附剂。广西是速生林桉树和毛竹种植及利用的大省之一,林业剩余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水污染控制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是关乎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两项重要内容。本研究利用桉树和毛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为植物模板,通过改性工艺制备具有桉树木材和毛竹竹材多空显微结构的PMC-Fe/C-E(B)(Porous Modified Composite of α-Fe2O3/Fe3O4/C by Eucalyptus(Bamboo)Template),并研究了其对模拟废水和实际糖蜜酒精废水中As(V)、P(V)和Sb(III)的动态吸附、解吸性能和影响因素,用Thomas模型、Yoon-Nelson模型、Adams-Bohart模型、BDST模型、Wolborska模型拟合计算出吸附反应过程的关键参数。同时,利用基于PHREEQC 的电荷分布多位络合模型(Charge Distribution Multisite Complexation Model,CD-MUSIC)对PMC-Fe/C复合材料的表面特性及吸附数据进行拟合计算,确定PMC-Fe/C复合材料对As(V)、P(V)和Sb(III)吸附的表面络合物形态、表面络合常数,并预测各络合物形态随pH改变时的变化趋势,结合吸附前后材料的表征,进行吸附过程推断和吸附机制分析,为吸附材料在水污染控制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SEM-EDS、XRD、XPS、FT-IR、BET 等分析结果表明,两种 PMC-Fe/C 复合材料均精确保留了原有植物模板的分级多孔结构,PMC-Fe/C-E和PMC-Fe/C-B块状材料的孔隙率分别为43.95%和69.51%,不同粒径下的BET比表面积分别为73.1516m2/g~121.6829m2/g 和 138.17m2/g~186.66m2/g,孔容分别为 0.039916cm3/g~0.056035cm3/g 和 0.07487cm3/g~0.11938cm3/g,中孔孔隙分别占 79.4~86.1%和74-81.3%,平均含Fe量分别为23.65%和67.05%,pHPZC分别为3.3和3.2,氧化铁的晶型均为α-Fe203和Fe304。PMC-Fe/C可以高效地吸附去除废水中的As(V)、P(V)和Sb(III),PMC-Fe/C-B的吸附性能优于PMC-Fe/C-E。增加PMC-Fe/C投加量(吸附柱层高)和减小吸附剂的粒径,可以有效地延长吸附柱的穿透和衰竭时间。增加进水浓度和流速会加速柱的衰竭,偏酸条件(pH 2~4)有利于As(V)、P(V)的吸附。在进水As(V)、P(V)和Sb(III)的浓度分别为20mg/L、10mg/L和20mg/L,pH分别为3(As和P)和8(Sb),进水流速为5.136mL/min,吸附剂粒径<100目和吸附温度为35℃,以及投加量分别为2.0g(PMC-Fe/C-E)和0.5g(PMC-Fe/C-B)的优化实验条件下,PMC-Fe/C-E和PMC-Fe/C-B吸附As(V)的穿透时间分别为110min(257BV),50min(184BV),qe,exp分别为 14.99mg/g和21.00mg/g,Thomas模型和Yoon-Nelson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As(V)的动态吸附实验数据(R2>0.9);PMC-Fe/C-E和PMC-Fe/C-B吸附P(V)的穿透时间分别为68min(159BV)和21min(77BV),qe,exp分别为7.74mg/g和12.36mg/g,在一定浓度范围内,Thomas模型、Yoon-Nelson模型和Clark模型能较好地拟合P(V)动态吸附实验数据(R2>0.9)。PMC-Fe/C-E和PMC-Fe/C-B吸附Sb(III)的穿透时间分别为 178min(415BV)和36min(132BV),qe,exp分别为18.47mg/g和 19.28mg/g。Thomas模型、Yoon-Nelson模型和Clark模型能较好地拟合Sb(III)的动态吸附实验数据(R2>0.9)。Adams-Bohart模型和Wolborska模型只适合于描述穿透曲线的初始部分。PMC-Fe/C-B可以高效去除实际糖蜜酒精废水中的As(V)、P(V)和Sb(III)。在进水流速为5.136mL/min,pH为3.0,吸附剂投加量为1.0g,粒径<100目,吸附温度为35℃,进水As(V)、P(V)和Sb(III)浓度分别为 11.22μg/L、2.4mg/L和25.13μg/L的优化条件下,qe,exp分别为37.97μg/g、6.98mg/g和37.46μg/g,达到穿透时出水分别为 1247BV、880BV和 1834BV。Adams-Bohart模型、Wolborska模型和Clark模型适用于描述糖蜜酒精废水中As(V)的吸附过程;Thomas模型、Yoon-Nelson模型和Clark模型可以很好地用于描述糖蜜酒精废水中P(V)吸附过程;Adams-Bohart模型和Wolborska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糖蜜酒精废水中Sb(III)的吸附过程。吸附As(V)、P(V)和Sb(III)后的PMC-Fe/C复合材料SEM-EDS、FT-IR、XRD和XPS分析结果表明,As(V)和Sb(III)主要吸附在PMC-Fe/C表面丰富的纹孔和微孔上,P(V)主要以成团的磷化合物沉积在PMC-Fe/C的纤维壁上。PMC-Fe/C表面的含Fe、O、C官能团是吸附的主要活性位点,且在吸附过程中材料表面有酸碱离解行为。吸附As(Ⅴ)、P(V)和Sb(Ⅲ)后,PMC-Fe/C-E表面的氧化铁晶型未发生改变,主峰强度降低,推断部分Fe(Ⅱ)或Fe(Ⅲ)与溶液中的As(Ⅴ)、P(Ⅴ)和Sb(Ⅲ)发生了离子交换反应或表面络合反应,造成铁组分的流失;吸附As(Ⅴ)、P(Ⅴ)和Sb(Ⅲ)后,PMC-Fe/C-B的氧化铁晶型发生了改变,表明吸附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Fe(Ⅱ)被氧化为Fe(Ⅲ)。PMC-Fe/C-E吸附As(Ⅴ)后,Fe和O作为电子受体,起到了Lewis酸的作用,As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MC-Fe/C-B吸附As(Ⅴ)后,O和Fe的化学态没有发生改变。PMC-Fe/C-E吸附P(Ⅴ)后,O作为一个电子受体,起到了Lewis酸的作用,Fe没有参与化学反应,PMC-Fe/C-E对P(Ⅴ)的吸附有可能是HPO42-与OH-发生离子交换反应。PMC-Fe/C-B吸附P(Ⅴ)后O原子对外提供电子,作为一个电子供体,起到了Lewis碱的作用,Fe没有参与化学反应。PMC-Fe/C吸附Sb(Ⅲ)后,Sb以Sb205的形式存在,吸附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Sb、O提供电子,Fe接受电子,Fe和Sb、O分别起了Lewis酸和Lewis碱的作用。CD-MUSIC模型模拟计算出PMC-Fe/C-E和PMC-Fe/C-B的表面活性位密度分别为0.8site/nm2和2.5site/nm2,PMC-Fe/C复合材料吸附As(Ⅴ)时,材料表面的络合形态主要有≡FeOAsO2OH、≡Fe2O2AsOOH和≡Fe202AsO2,并在比较广的pH范围内以≡FeOAsO2OH占优势;吸附P(Ⅴ)时,材料表面的络合形态主要有-FeOPO3、≡Fe202POOH、≡Fe202P02,pH<6时Fe202POOH占优势,在pH为6~13时≡FeOPO3占优势;吸附Sb(Ⅲ)时,材料表面的络合形态主要有≡FeOSbOOH、≡FeOSb(OH)2,并且在pH<5时≡FeOSbOOH占优势,在pH>5时≡FeOSb(OH)2占优势。耦合PMC-Fe/C吸附As(Ⅴ)和P(Ⅴ)的CD-MUSIC表面络合模型与As(Ⅴ)和P(Ⅴ)在水溶液的迁移扩散模型(TRANSPORT),可以很好地模拟柱状动态吸附的反应迁移过程和穿透曲线。经对比,PMC-Fe/C复合材料的吸附容量高于大部分文献中的同类吸附剂,同时,利用NaOH可以将吸附的As(V)、P(V)和Sb(Ⅲ)有效解吸下来,再生效率均较高,说明吸附剂可以反复应用,显示出了优越的工程应用潜能。(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郭书良,赵龙,黄峰,段友社,侯军生[8](2013)在《Kevlar纤维缝纫泡沫芯材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热压罐成型工艺,制备了kevlar纤维缝纫泡沫芯材复合材料夹层板,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胶膜中的树脂在kevlar纤维束之间的浸润状态,为工程化应用提供参考.选取未缝纫泡沫夹芯复合材料和碳纤维预浸料缝线缝纫泡沫芯材复合材料夹层板为对比试样,实验研究了kevlar纤维缝纫泡沫芯材复合材料夹层板的平压、剪切和侧压力学性能,并考察了缝纫针距、行距的变化对其力学性能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真空压力下,胶膜中的树脂与kevlar纤维浸润良好;对泡沫芯材进行kevlar纤维缝纫增强后,其力学性能显着提高,并改变了夹层板的破坏机理.实验范围内,随着缝纫密度的提高,平压强度和模量增大;夹层板剪切性能和侧压性能受缝纫密度的影响较大,在缝纫参数(缝纫行距×针距)为10 mm×10 mm时,增强效果较佳,其剪切强度和侧压强度分别提高了44%和21%,剪切模量和侧压模量分别提高了34%和127%.(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艺》期刊2013年02期)

杨坤,梅志远,李华东[9](2012)在《粘弹性芯材复合材料夹芯板的自由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Kelvin粘弹性芯材本构特征模型,推导了复合材料夹芯板的动力学控制方程,给出了四边简支正交对称铺层表层夹芯板的固有频率和结构损耗因子解析解,并将解析解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探讨了阻尼层参数变化对结构固有自由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增加芯材厚度能有效地提高结构固有频率和损耗因子;结构的有阻尼自振频率受损耗因子影响较小,但其损耗因子随着芯材材料损耗因子的增加而增加;结构的固有频率随着芯材剪切模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幅逐渐减小;随着芯材剪切模量的增加,结构的损耗因子先增加后减小,芯材剪切模量设计存在最佳值;结构尺寸增加,芯材剪切模量最佳值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海军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杨诚笑[10](2012)在《博云新材:复合材料看家刹车片出击》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司汽车刹车片业务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模具材料板块整体毛利率将继续提升且利润增速将明显高于收入增速;飞机刹车副业务值得期待。公司短期估值较高,但未来两年增速较高。风险提示:公司市场拓展风险;估值过高风险。如何看待公司各业务板块的未来发展从细分产品上看,最具技术壁垒的为飞机刹车副,超过60%的毛利率展现了超强的盈利能力,但其为不充分竞争市场,下游客户高度集中和平均2-3年的认证周期均使得这部分产品很难实现快速放量。未来2年内主要依靠支线飞机和军机的增(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2年30期)

竹材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竹材与杉木在我国森林资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现有竹林面积约600万hm~2,是世界竹资源分布主产区,杉木资源面积约900万hm~2,占全国人工林面积的30%。竹材和杉木复合材料开发利用是我国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竹材和杉木材料的优良性能,运用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技术,开发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竹杉复合材料,对促进竹材与杉木资源利用,推动林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现实意义。本论文采用文献研讨、理论分析、基础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收集整理背景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竹木复合材料产业状况、困难问题、优势机遇、持续发展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与讨论。论文剖析国内外竹材和杉木资源的分布和加工、利用情况,分析提出当前竹材和杉木复合材料开发利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利用竹材和杉木开发复合材料基础性能试验研,得到较理想的工艺技术方案,并通过对利用竹材和杉木开发复合材料产业化等相关问题和情况分析,指出发展竹材杉木复合材料的优势、劣势和发展方向。主要结论如下:1.竹材林和人工杉木林分别是当前市场经济下最为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是农村农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已经显现出它们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研究指出当前利用竹材和杉木复合材料的主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主要在于竹材和杉木资源高效利用、复合材料性能与工艺技术装备的研究。竹杉复合材料的性能优势经济优势,对高强度材质轻的建筑材料有很好的应用价值。2.人们对利用竹材和杉木开发复合材料的产业投入力度还不够大,企业的管理办法和工艺技术等较为简单初级,要以强化学习研发产品的理论支撑,增加培育国内外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不断提升研发水准,创建品牌模式等形式,合理选择符合实际需要的高效办法来推动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要健全收益划分体制、完善行业产业评价体制,推动企业掌握对资源的研发、使用与维护的关键性因素,加大力度实施产业科学技术革新举措,加速促进企业在健全的责任问责体系下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竹材复合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十叁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竹材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创新研究”项目课题2“竹基多维异型结构复合材料制造关键技术”介绍[J].世界林业研究.2019

[2].陈志敏.竹材和杉木复合材料现状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

[3].薛继岗.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与PVC膜材复合材料的力电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4].张成利,樊峻江,许兰兰,胡夏闽.新型混合芯材复合材料夹芯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9

[5].王洪艳,李琴,袁少飞,张建,徐康.纳米二氧化钛/竹材复合材料制备初探——基于空气介质阻挡放电冷等离子体技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杨峰,张淑琴,崔艺铭,高月霞,费本华.竹材缠绕复合材料推广应用中的耐久性问题[J].木材加工机械.2018

[7].李艳红.桉树木材和毛竹竹材模板Fe/C复合材料对水中砷磷锑的动态吸附模型和机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8

[8].郭书良,赵龙,黄峰,段友社,侯军生.Kevlar纤维缝纫泡沫芯材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3

[9].杨坤,梅志远,李华东.粘弹性芯材复合材料夹芯板的自由振动分析[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2

[10].杨诚笑.博云新材:复合材料看家刹车片出击[J].中国金属通报.2012

论文知识图

5沉积时间对纳米TiO2/竹材复合漂白竹材复合材料剪切应力和剥...碳化竹材复合材料剪切应变和剥...碳化竹材复合材料剪切应力和剥...漂白竹材复合材料剪切应变和剥...竹材复合材料构造特征

标签:;  ;  ;  ;  ;  ;  ;  

竹材复合材料论文_陈志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