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木乃:羌彝敬神经咒文化内涵比较研究论文

丁木乃:羌彝敬神经咒文化内涵比较研究论文

摘要:在多元一体格局中,从历史、语言、文化等视角探讨羌族和彝族的渊源关系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不过,以宗教的经咒为切入点来进行比较研究的,还不是很多。对羌彝敬神经咒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藏羌彝走廊上的民族流动与文化格局。同时,羌彝敬神经咒文化的诸多相同性及其所体现出的共同思想,充分印证了藏羌彝走廊上羌彝两族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羌彝敬神经咒文化相互交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

关键词:羌族释比;彝族毕摩;敬神经咒;多元一体;民族文化

羌彝两族至今仍保留着原生性宗教信仰,而且在敬神、驱鬼、招魂、送魂等经咒方面具有相同性。总的来说,学者对羌彝经咒的记录、搜集与整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学术界对羌彝经咒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的学者不多。因此,羌彝经咒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羌彝经咒的理论意义上看,关于羌彝经咒的相同性,在国内外学术研究中还没有学者系统地研究。对于羌族和彝族的研究,更多是在羌彝两族自身的文化上,很少将羌彝两族进行比较研究。其中,羌彝经咒的研究更是如此,这无疑是件很遗憾的事。对羌彝经咒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羌彝两族文化的共同性,而且可以了解羌彝两族的渊源。通过梳理羌彝经咒的相同性,对丰富羌彝经咒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羌彝敬神经咒文化既有自身的独特性,又有一定的同源性。历史上羌彝两族在藏羌彝走廊中族群流动、文化融合和民族互动,在交融互动过程中不断相互影响。本文从多元文化视域下探究羌彝经咒文化内涵和本质属性,以羌彝敬神经咒文化为典型个案进行比较研究,作一简要地解读和分析,并探究作为文化表象的经咒如何实现多元共存。

一、羌彝敬神经咒基本情况与比较

羌族,自称“日麦”“尔玛”,意为“本地人”,主要分布于岷江流域。关于岷江流域的羌族,释比在《羌戈大战》中这样唱述道:“远古岷江多草原,草原一片连一片,羊群牛群多兴旺,羌寨处处欢歌声,骑马挥鞭来放牧,羌笛声声悠悠扬,口弦弹拨多委婉,太平祥和羌人欢,忽然哨兵来传信,气势汹汹来势猛,来抢羊牛和草场,狡诈魔兵从北来,烧杀抢掠逞凶狂,男女老少遭残杀,羌人失去了家园,羌人失去了亲人,残余集众往西行,找寻幸福新家园,前面荆棘行路难,后面魔兵紧追赶,重重艰难重重险,人间苦难说不完,羌人兄弟有九支,魔兵冲散各逃生……”[1]69-70羌族释比唱诵了远古时候,古羌人曾生活在西北大草原,因战争被迫迁徙的历程。这段史诗反映了古羌人在藏羌彝走廊上不断迁徙的一段历史,表述了古羌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中华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理县、汶川县、松潘县、黑水县、九寨沟县、马尔康市等地,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成都市都江堰市,雅安市,甘肃省南部,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云南省部分地区,现有人口约32万人。羌族相信万物有灵,多神信仰、白石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羌族在藏羌彝走廊的变迁与发展中不断地包容、吸收、消化各种文化因子,传承与发展自身文化。

据彝文典籍《彝族源流》《西南彝志》等历史巨著记载,彝族历史源远流长,自称为尼,古代汉语“夷”发音为“尼”,故汉文记载多称“夷族”。“尼”是最早的、统一的彝族自称。彝族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大渡河、澜沧江流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彝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毕摩经咒文化是彝族古老的文化。据《华阳国志》中记载:“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皆曲头木耳,环铁裹结,无大侯王如汶山、汉嘉夷也。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吾老,便为主。论议好譬谕物,谓之夷经……其俗徽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盟诅要之。”[2]364可见,古代彝族先民早已有经咒文化,好譬谕的夷经,遇到重要的事情,请毕摩举行诅咒盟誓,放弃对抗、和平相处。彝族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毕摩文化、独特的习惯法和家支文化,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

羌族和彝族是我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两个民族。释比经咒,是羌族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毕摩经咒是彝族古老文化的历史记忆,是彝族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分布在西南各地的彝族历史与文化一脉相承的有力见证。羌彝经咒文化各具特色,但两者之间仍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在羌彝敬神经咒中,羌族的《敬师祖师爷神》《敬请祖师》《敬日月星辰》《请山神》与彝族的《毕祖护法经》《找毕摩祖师》《请日月星神》《请山神》等经咒有着诸多相同的思想。

羌族释比在做仪式时,边敲鼓边唱诵经咒,敬请祖师和各寨神灵、天神、山神、日月星辰诸神灵等来助法驱鬼邪,使羌人无病无痛、无灾无难、和睦团结、兴旺发达。彝族毕摩在做仪式时,边摇神铃边唱诵经咒,敬请祖先神、毕摩护法神和自然神灵等前来助法,借助神力和经咒的威力,驱走邪气、驱除魔鬼。从此往后,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羌彝经咒既是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又是藏羌彝走廊上羌彝历史与文化渊源关系的有力见证。羌彝敬神经咒道出了羌彝两族对自然、祖先的看法和态度,共同反映了羌彝先民的自然崇拜、护法神信仰、祖先崇拜。羌彝两族的祖先崇拜均处于最高地位,释比和毕摩都将祖先作为护法神。羌彝敬神经咒的具体情节具有独特性,但内容上有某些相同之处,反映出相同的思想内涵。

其一,释比《请山神》与毕摩《请山神》经咒共同反映了羌彝两族的山神崇拜。山神是地方领域的主宰神,也是重要的护法神之一,所以,释比和毕摩做仪式时,都要敬请山神前来护法、助法。请山神过程都与祖先联系在一起,山神所到之处是祖先曾经居住过或迁徙时所经过的地方,所以必须敬请山神前来享祭,帮助释比和毕摩顺利完成仪式。

其二,释比《敬日月星辰》与毕摩《请日月星神》经咒共同反映了羌彝两族对日月星神的崇拜。不管是羌族释比,还是彝族毕摩,在做仪式时都会敬请日月星神前来助法,认为日月星神是护法神,可以帮助释比和毕摩降妖除魔,还认为日月星神是正义神,能够审视凡间人们的善与恶。当人与人之间出现不公平时,则请太阳神前来审判,或者面对太阳发毒誓等。羌彝两族都崇拜太阳神、敬畏太阳神,他们共同认为,日月星辰神与人类是友好的,能保佑人们吉祥安康,赐福凡间人丁兴旺。

其三,释比《敬师祖师爷神》与毕摩《找毕摩祖师》经咒共同反映了羌彝两族将崇拜祖先神灵置于崇拜其他诸神之上,时刻怀着虔诚的心情对待祖先。释比和毕摩在做仪式时,都会敬请各自的祖先神前来助法。对羌彝两族人民而言,祖神具有神秘的力量,可赐福,亦可降祸,子孙有不祭或得罪祖灵者必受其惩罚。所以,人们崇拜祖先,祈求其子孙平安、族群兴旺,十分重视和崇拜祖先的功绩。那些对氏族、部落做出丰功伟绩的祖先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尤其是被列为氏族始祖、民族祖先等的远古祖先,是人们崇拜的对象。

从以上羌彝《请山神》经咒中可知,羌彝两族都对山神崇拜,也都对自然物崇拜。同时,羌彝请山神经咒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一,在做任何一场法事时,释比和毕摩都要唱诵《请山神》经咒,如释比所诵“休溪甘卓坝山梁神,日月星辰皆神灵”,毕摩所诵“日出方山神,凡毕请山神”。其二,山神是地方神,也是释比和毕摩重要的护法神之一,敬请山神助法,驱鬼、驱邪,祈求万事如意。其三,因各地释比和毕摩所处的地域不一样,所以吟诵的顺序不一样,经中所提及的山神名、寨神名等亦不同。其四,羌彝《请山神》经咒中,都出现了许多神灵,如祖先神、山神、寨神等。

通过比较羌彝敬神经咒的文化元素,发现羌彝敬神经咒文化存在诸多相似的内容,并表达出相同的思想内涵,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从羌彝经咒的实际意义来看,羌族和彝族都属于原生性宗教,有着许多相同的宗教文化特征,而且这些相同性可以通过对羌彝敬神经咒文化的研究得到印证。羌彝经咒的研究对促进羌彝两族文化的研究有着很大的意义。羌彝经咒之所以能够传承、发展下来,除了具有重要的道德教育、心理慰藉等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这对弘扬羌彝两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和谐发展与稳定,推动羌学与彝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生活在藏羌彝走廊上的羌彝两族有丰富的经咒文化,但我们对羌彝经咒文化的相关研究还很不够。此外,羌语支民族与彝语支民族的关系如何,也值得我们去深入调查研究。

二、羌彝自然崇拜敬神经咒的文化内涵

自然崇拜,是宗教最原始的形式,是对自然的力量和自然世界的神的崇拜,它包括天体、自然力和自然物。对于天体的崇拜,如日月星辰和其他的神。对自然崇拜的力量,如风雨雷电等诸神。崇拜的自然物,如山川、湖泊和其他的神。历史上岷江流域的羌族和金沙江流域的彝族,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主宰着一切,所以形成万物有灵的观念,且多神崇拜、敬奉诸神、崇拜自然。

(一)释比《请山神》与毕摩《请山神》中共同崇拜山神

羌彝两族都对自然物崇拜。释比和毕摩都唱诵经咒敬请自然物神灵前来助法、助阵。羌族释比在《请山神》经咒中唱诵道:“日月星辰定天地,神庙庄严且肃穆,心存敬意且仰望,敬神必敬家神,敬神当敬祖先,向上敬我诸神灵,向下敬我祖先神,期盼众神之光临,黄泉地下众祖先,敬请之后要敬您,希望寄托给神祗,神祗也思香火旺,健康长寿凡民盼,雪隆包老祖依罗神,休溪甘卓坝山梁神,日月星辰皆神灵,尽头寨敬奉穹都神,大小寒寨敬婆学神,奎寨大林盘敬邦陀神,色尔敬奉日郁神,大浦溪敬奉老祖山门神,老鸹寨敬鲁学神,老鸹半坡敬梅伊神,河坝敬城隍和白石山神……向上敬请诸神灵,向下敬请众祖先,刀头美酒敬上来,刀头敬酒神来享,万事如意皆平安。”[1]328-329释比在做仪式时都要唱诵《请山神》经咒。由于羌族释比所处的地域不同,所以唱诵的顺序亦不同。释比敬奉美酒给诸神灵,敬请各地方诸多山神来助法,请各地寨神来护法,请师祖先神来协助,帮助释比顺利完成仪式,祈求万事如意、一切平安,反映了羌族山神崇拜。

彝族毕摩在《请山神》经咒中吟诵道:“日出地一方,日出方山神,凡毕请山神,来享毕献茶,来享毕献酒,昆明府,昆明四周山山神,西山岭山神,安宁府,安宁四周山山神,羊老哨,碧鸡关山神,毕师祖神处,祖师大囊处,毕树毕芒处,毕尔我先父,回来认神座,请来降神座,回来认横座,请来降横座,回来认竖座,请来降竖座,回来领献茶,回来领献酒,请来享献茶,请来享献酒,罗茨坝,罗茨村,罗茨四周山山神,狮子山山神,武定府,武定四周山山神,石将军山神,近祖远处,十二祖师处……”[3]41-46山神是一方或一村的保护神,也是毕摩的护佑神。毕摩做仪式时,请各地山神降临神座助毕护法。如经咒中所诵“日出方山神,凡毕请山神”,在做仪式时,毕摩都要诵此经请山神,因各地毕摩所处的地域不一样,所以吟诵的顺序不一样,经中所提及的山神名、寨神名等亦不同。该经涉及云南地区诸多山名、地名、寨名。毕摩献茶、献酒,将诸位山神、寨神、祖先神请来降临神座,护法助毕,反映了彝族山神崇拜。

彝族毕摩在《毕祖护法经》中念诵道:“吾主辖域内,死神病魔虽猖獗,神毕施法诅咒则灭绝,我等师徒驱咒则消失,宗族毕祖齐助阵,姻亲毕祖齐相助,兹莫毕祖齐助我,亲友毕祖齐相助,邻舍毕祖齐助我,主仆毕祖齐相助,彝家世代毕祖齐来享祭助吾阵,汉家道祖请来享祭助吾阵,藏家喇嘛佛祖请来享祭助吾阵,金发毕祖请来享祭助吾阵,黑发毕祖请来享祭助吾阵,人神共声讨,禽兽共剿杀,死神病魔定难逃,神毕以茶祭神灵,众神享祭显神威。”[6]75彝语称《毕祖护法经》为“毕希”,是敬请世代毕摩的护法神和世间诸神前来助毕护毕的经咒,也是毕摩举行仪式时须念诵的经咒之一。经中敬请了彝族毕摩教世代毕祖、汉族道教道祖、藏族喇嘛教佛祖以及历代毕摩的护法神灵前来护法,反映了彝族毕摩对护法神的信仰。

其四,释比《敬请祖师》与毕摩《毕祖护法经》经咒中都请藏传佛教和道教的祖师,以及释比和毕摩各自的祖先神,前来共同助法。从中可以看出,在汉藏之间的羌彝两族不同程度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影响,释比和毕摩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并没有选择排斥,相反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和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发展着自身文化。

Surgical management is the preferred approach for cardiac liposarcoma, given its metastatic potential and the significant associated cardiorespiratory morbidity.

(二)释比《敬日月星辰》与毕摩《请日月星神》中共同崇拜天体

羌彝两族都对天体崇拜,释比和毕摩都唱诵经咒敬请日月星辰诸神灵相助,借助神力来驱除恶神邪魔,驱除所有邪气邪崇,保佑人们万事顺利。

在打假治劣上,赣州市局加强市县监管执法联动,在全市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日常监管频率和飞行检查覆盖面位居全省前列,仅2016就检查企业7.62万家次、下达责令整改1.5万份、吊销证照126份。同时,先后开展了“亮剑2015”“亮剑2016”专项整治活动,查办的大案要案和移送司法案件不断增加。近3年来,查办案件3686起,确保了全市人民饮食用药安全。

羌族敬奉大自然诸多神灵,释比在做法事敬太阳神、月亮神、星辰神时唱诵《敬日月星辰》经咒曰:“日月赐福光辉生,日月神灵有官职,日月光辉照万民,凡间万物皆苏醒,日月光辉送吉祥,日出生辉是吉昌,鼓声响盘其敲响,犹如天庭神鼓响,日月星辰神台坐,审视凡民善与恶,凡人敬神心且诚,普天之下无祸忧,日月星辰定天地,凡间地界有规循,乌云遮月夜不明,星星不亮夜空黑,太阳不出雾不散,天子无能玺不保,先辈无礼晚辈乱,师不明则误弟子,天有日月放光彩,地上山河巧安排,罩楼之上生瑞草,纳萨碉上降祥云,万物复苏靠日光,富豪不俭蚀本利,不会劳作误庄稼,日月星辰皆神灵,俯视凡民赐福恩。”[1]452-453此经敬日月星辰诸神灵,说明虚空天界神灵在,日月神灵光辉照万民,群星保佑凡民添福寿,天神赐福凡民儿女贤,凡间地界有规循,万事皆有规律,世间的成败得失亦然,反映了羌族先民敬日月星辰神。

其二,日月星辰神皆是正义神。释比和毕摩都会敬请日月星辰神降临神台助阵,主持公道,处理人与鬼神之间的纠纷,“日月星辰神台坐,审视凡民善与恶”,认为日月星辰神是正义神,为人主持公道,还会审视人们行为的好与坏。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在“媒体资产管理”概念被引入广播电视行业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GY/T 202.2-2016 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的出台和媒体资产管理思想和技术的日趋成熟完善,通过先进信息技术,建立长期保存并方便利用的数字资料库,实现对音视频资料的有效管理。

羌彝原生性宗教的基本观念都是万物有灵,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一物一神,并加以崇拜。释比《敬日月星辰》与毕摩《请日月星神》经咒中共同体现了羌彝先民都对天体崇拜,而且在日月星辰神方面有着相同的特征,主要共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日月星辰神皆是护法神。释比和毕摩都要唱诵经咒,请来日月星辰神灵降临神座护法助威,驱除鬼怪和妖魔。

彝族毕摩吟诵《请日月星神》曰:“请日月星神,苍天为最大,苍天圆如盖,苍天高又大,苍天亮又敞,月亮离人近,月星相伴明,明是日月明,请来日月神,请来全请来,日神随毕来,请来灭妖魔,左方九星神,右方八星神,翅库六星神,翅库率勇士,勇士执长枪,请来灭妖魔,北斗七星神,北斗率仙女,仙女执棍棒,请来执棒神……东北牛神方,西南羊神方,星神骑花马,星神牵花狗,星神穿花衣,星神执花枪,星神挽花弓,请来灭妖魔,西北狗神方,东南龙神方,星神骑黑马,星神牵黑狗,星神穿黑衣,星神挽黑弓,请来灭孽障,孽障滚滚落,请来灭鬼怪,鬼怪滚滚落,请来灭妖魔,妖魔滚滚落,日月星神到,主家就家兴,主家就吉祥,主家就安康,主家就长寿,主家就孙盛,主家万事兴。”[4]113-114该经唱述毕摩请来月神、日神、左方九星神、右方八星神、北斗星神、棒神、羊神、狗神、马神、龙神。日月星辰神滚滚到,妖魔鬼怪滚滚落,主人家吉祥如意、人丁兴旺。表明日月星辰是正义神,是毕摩的护法神,反映了彝族先民崇拜日月星辰神。

羌族释比承担着人神鬼之间的“中介”,既是沟通鬼神的“使者”,又是凡人的“代表”。释比德高望重、知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驱鬼驱祛邪,能主持各种祭祀。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凡是有人生病,久治不愈,就会请来释比诵经请神、驱邪除魔,以此治病。释比每做一场仪式,都要敬请祖师神灵前来协助。释比在《敬请祖师》经咒中口诵道:“尊贵如金祖师爷,威严如官祖师爷,威猛如虎祖师爷,喇嘛吉约威名请,道士伯瓜罕珠请,敬请法鼓牛角号,太上三清教主,北方真武祖师,披发祖师道真祖师,白马将军黑虎玄潭,雪山祖师雪山太子,阴传阴教阳传阳教,口授心传祖师教,威武将军请来了,叱咤将军请来了,英勇将军请来了,凛凛将军请来了,凛凛将军请来了,纳普释比请来了,科姆赫鲁请来了,卡尔释比请来了,释比斯苦请来了,先师阿巴佰什波,先师阿巴白寿长,先师阿巴龙顺江,一一敬请不遗忘……全坛祖师全请到,恭恭敬敬全请到,看我教我庇佑我。”[1]366-367该经咒中敬请了藏族喇嘛教的祖师、汉族道教的祖师、羌族释比的祖师以及释比所供奉的神灵前来助释比、教释比、护佑释比。释比将所有瘟神恶鬼、灾难病痛全驱走,将邪魔妖怪送出不再回,释比作法保平安,反映了羌族释比对护法神的信仰。

羌彝两族都认为虚空天界神灵在,日月星辰皆为神灵,而且是护法神、正义神、吉祥神,人们对其诚心敬奉,都对自然物崇拜,如山神、火神、树神崇拜。均对自然力崇拜,如雷神、雨神、风神崇拜等,这些都体现了羌彝两族相同的自然崇拜。

三、羌彝祖先崇拜敬神经咒的文化内涵

羌彝两族均固有原生性宗教信仰,无庙宇、无神像、信祖先。释比和毕摩做仪式时都要唱诵经咒,敬请祖先神前来助法,敬请护法神前来护法,请来各自的毕祖和比祖,并共同敬请汉族道教道祖、藏族喇嘛教佛祖。羌彝两族共同崇拜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祈求祖先的灵魂保护族人的安全,维护族内的团结和利益,永远庇佑子孙后代。

(一)释比《敬师祖师爷神》与毕摩《找毕摩祖师》中共同崇拜祖先

羌族释比唱诵《敬师祖师爷神》曰:“浦溪夺别祖师有威名,夺别祖师威名已远播,请来凡间释比祖师爷,唱诵了一段祖师威名,祖祖伯若有威名,祖祖韩金有威名,祖祖长命有威名,祖祖光海有威名,祖祖石保有威名,爷爷登富有威名,祖师伟业弟子传。”[1]498该经咒唱述了释比敬请威名远扬的师祖师爷神前来助法助比,给释比以神力,降妖除魔。从此人间自然清净,五谷粮食丰登、人丁六畜兴旺,反映了羌族祖先崇拜。

b)当C(px,y)==C(px-1,y)且C(px,y)≠C(px,y-1)时,表示块px,y和上邻域块px,y-1之间存在跨块缺陷,故Label[x,y]=Label[x,y-1]。

彝族毕摩念诵《找毕摩祖师》曰:“仪式行何场,将诵哪本经,寻找祖师场,吟诵找祖经,毕摩祖师爷,要找毕摩伴,山箐支扣子,欲口山野鸡,欲口箐白鹇,均为能遂愿,且祭拜兽神,敬神无清香,敬神无供鸡,野把棵代替,蚂蚱权作牲,兽神亨了祭,逮住山野鸡,带回到家中,褪毛复开剖,腹中无肠肚,无屎亦无溺,天书有三册,地书有三卷……贾瓦大毕摩,助手能否够,不够去寻找,法刀你助手,鹰翅你助手,鹿角你助手,熊掌你助手,铓锣你助手,法铃你助手……你腰被捆绑,我脚未出血,你脚血淌着,今晚这时辰,诵腔学会了,经书听懂了,铓锣音悠长,法铃音短促,马尾不停甩,话儿说不完,野地牛眼菌,苦处难诉尽,寻找祖师场,至此将完毕,祭毕须叩首,鸣锣即收场。”[5]108-109该经唱的是寻找祖师场,诵的是找祖经。毕摩敬请祖师神灵前来领受祭品,敬神献祭,并且祭拜兽神。请来彝族古代社会举世闻名的贾瓦大毕摩,并找法刀、鹰翅、鹿角、熊掌、铓锣、法铃等助手,敬奉祖师神,并对其虔诚,反映了彝族祖先崇拜。

羌族《敬师祖师爷神》和彝族《找毕摩祖师》都是敬请祖先神前来护法的经咒,它们具有一定的共同点。首先,释比和毕摩均敬请祖师爷。释比念诵道:“浦溪夺别祖师有威名,夺别祖师威名已远播,请来凡间释比祖师爷,唱诵了一段祖师威名”。毕摩吟诵道:“仪式行何场,将诵哪本经,寻找祖师场,吟诵找祖经,毕摩祖师爷。”从中可知,仪式上,释比唱诵了祖师威名,敬请了释比祖师爷。毕摩吟诵经咒,敬请了毕摩祖师爷。其次,释比和毕摩均传承祖业。释比唱诵道:“祖祖石保有威名,爷爷登富有威名,祖师伟业弟子传。”毕摩请来彝族古代社会举世闻名的贾瓦大毕摩传授毕摩经:“诵腔学会了,经书听懂了,铓锣音悠长,法铃音短促。”可见释比和毕摩都敬奉祖先神,并不断传承祖业。

(二)释比《敬请祖师》与毕摩《毕祖护法经》中共同信仰护法神

其三,日月星辰神皆是吉祥神。羌族释比唱诵道“日月光辉照万民,凡间万物皆苏醒,日月光辉送吉祥,日出生辉是吉昌。”毕摩念诵道“日月星神到,主家就家兴,主家就吉祥,主家就安康。”可知,在羌彝两族的观念中日月星辰神是吉祥神,能给人们带来吉祥与安康。

(1)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则AD____BC,AB____DC(填位置关系)若AD∥BC,补充条件____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由以上结果可知:方案1拦沙堤堤顶高程为9.0m,为出水堤,可以完全阻挡拦沙堤外侧泥沙进入航道内,但是堤头位置在波浪破碎区内,导致破碎区范围内的航道段仍存在较大淤积,若要加长拦沙堤,工程造价将大大提高。因此,方案2在加长拦沙堤的基础上,将拦沙堤做成潜堤的形式。主要是考虑粉沙质海岸悬沙的垂线分布特点,底部存在高浓度含沙水体。将拦沙堤做成潜堤,不但能有效防止底部高浓度含沙水体进入航道内落淤,还能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控制造价。从以上两个方案对比,可看出,对拦沙堤加长,航道内泥沙回淤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羌族《敬请祖师》和彝族《毕祖护法经》的敬神经咒都是行仪式请神助法时须念诵的经咒,它们共同体现了羌彝两族对护法神的信仰,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共同敬请祖先护法神。释比念诵“全坛祖师全请到,恭恭敬敬全请到,看我教我庇佑我。”毕摩口诵“宗族毕祖齐助阵,彝家世代毕祖齐来享祭助吾阵。”由此可见,释比和毕摩在行仪式时,都要念诵相关敬神经咒,一一敬请历代祖先护法神前来护法,并给予神力,驱除邪魔妖怪、驱走灾难病痛,从此人间自然清净,五谷粮食丰登、人丁六畜兴旺。

其二,共同敬请汉人道祖。释比唱诵“道士伯瓜罕珠请,披发祖师道真祖师。”毕摩咏诵“汉家道祖请来享祭助吾阵。”由此可知,释比和毕摩都敬请汉族道士祖师前来助阵。

其三,共同敬请藏族喇嘛佛祖。释比咏诵“喇嘛吉约威名请,”毕摩吟诵“藏家喇嘛佛祖请来享祭助吾阵,”可见,释比和毕摩都敬请藏族喇嘛佛祖前来助法。

“哎——你们的猫爪,小心点,别弄脏了!”倪二泉脸上溢满幸福,“小心点!看就看,莫搞皱了,让我回去不好交差!”

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这是保障路面不会受到路表或外界环境中的水的影响而造成路面整体性、强度和刚度下降的主要因素。

其四,共同认为已故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而且会影响到凡人的生活。羌彝人民对祖先的崇拜,并不仅仅是祈求祖先庇佑,也是表达亲情和孝心,寄托对逝者的思念和尊敬。

污水换热器换热过程:换热器的一次侧,来自污水主干渠的15℃污水,通过重力作用进入水泵池进行收集。通过污水泵提供机械循环动力,污水进入污水换热器进行换热后,返回污水主干渠。换热器的二次侧,污水换热器启到水源隔离的作用,把二次侧的干净水提升到13℃,进入热泵进行换热。污水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在90%以上。

释比《敬请祖师》与毕摩《毕祖护法经》经咒中共同敬请了藏族喇嘛教的祖师、汉族道教的祖师,以及释比和毕摩各自的祖师和护法神灵前来助阵助法,对付死神与病鬼。羌彝两族共同敬奉祖先神,并对其虔诚,而且,祖先神处于最高地位,主要表现于将祖先视为最尊贵、可靠、亲近的保护神。因而,羌彝祭司或巫师做仪式时,都要敬请祖先护法神。同时,生活在汉族、藏族之间的羌彝两族不同程度受到喇嘛、道士宗教文化的影响,而且从喇嘛教、道教文化中吸收了不少有利于自身的文化因素,从而形成了多元文化有机结合的显著特征。

四、结语

羌彝经咒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音韵优美、语言生动、丰富多彩,是羌彝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羌彝经咒不仅是彝羌的民族精神,而且是羌彝古老文化的历史记忆。在杜尔干(E·Durkheim)看来,“自然崇拜也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万物有灵论者大多数都是民族学或人类学家。他们所研究的宗教都被算在人类曾信奉过的最粗浅的宗教之内,在那些研究中他们赋予死者的灵魂、神灵、精灵。”[7]73羌彝经咒中有着相同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观。对羌彝敬神经咒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藏羌彝走廊上的民族流动与文化格局。同时,羌彝敬神经咒文化诸多相同性及其所体现出的共同思想,充分印证了藏羌彝走廊上羌彝两族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在藏羌彝民族走廊中,“把羌族和彝族放在一起研究,其一是羌彝两族有着一定的渊源与遗留,如祖先同源,服饰图纹和符号相似,语言、姓氏、婚姻、丧葬、习俗等方面相近或相同。其二是羌彝两族在宗教方面具有相同的信仰与崇拜,且两者都属于原生性宗教。作为沟通人与鬼神之间的使者——释比和毕摩有相似性;释比经咒与毕摩经咒在内容上有着诸多相同性,并反映出共同的思想观念。对羌彝丧葬经咒的比较研究,充分印证了羌彝两族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并进一步论证了羌彝经咒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纽带,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8]麻国庆认为,“‘多元一体’概念的核心事实上是同时强调民族文化的多元和共有的公民意识,这应当是多民族中国社会的主题。”[9]总序羌族和彝族之间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互动性、融合性和共生性的关系,这恰恰就是“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体现,它是一种共生中的多元,是多元中的有机联系体。这种互动中的共生关系,有利于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和民族团结,更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羌族释比经典(上卷)[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8.

[2] 常璩.华阳国志[M].成都:巴蜀书社,1984.

[3]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第二十一卷丧葬祭经·禄丰彝族口碑文献(彝、汉)[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

[4]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第十五卷宁蒗彝族祭祖安灵经(彝、汉)[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

[5]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第二十卷丧礼祭辞·楚雄彝族口碑文献(彝、汉)[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

[6] 吉尔体日,曲木铁西,吉尔拉格,巴莫阿依.祖灵的祭礼:彝族“尼木撮毕”大型祭祖仪式及其经籍考察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7] E·杜尔干.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M].林宗锦,彭守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8] 丁木乃.羌彝丧葬经咒文化内涵比较研究[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8,(4).

[9] 张曦.民族走廊与地域社会:羌族社会·文化的人类学思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Qiang and Yi Worship Mantras

Ding Munai

Abstract: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integrated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iang and Yi national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istory, language and culture.However, not many comparative studies start with mantras in religious ceremoni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Qiang and Yi worship mantras is conducive to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ethnic migration and culture in the Tibetan-Qiang-Yi Corridor.At the same time,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Qiang and Yi worship mantras and the common ideas they represent fully confirm that Qiang and Yi nationalities communicated with each other in the Tibetan-Qiang-Yi Corridor.The integration between Qiang and Yi worship mantras to a certain extent reflects the diversity of Chinese culture.

Keywords: Shibi of Qiang nationality; Bimo of Yi nationality; worship mantras; pluralism; ethnic culture

中图分类号:K8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07(2019)03-0005-07

作者简介:丁木乃,男,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 610041)

[责任编辑:文婷]

标签:;  ;  ;  ;  ;  ;  ;  ;  ;  ;  ;  

丁木乃:羌彝敬神经咒文化内涵比较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