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唐代的华山祠庙初考论文

王森:唐代的华山祠庙初考论文

摘要:华山古称“西岳”,为我国五岳之一。其以山峰若花(莲花状)、山势独特、山路奇险而著称。华山形胜不但奇、险、峻、美,华山内在所流传的风物传说和特有的宗教文化,更是为世人称道。华山祠庙是华山宗教的载体,也是华山宗教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唐代的华山祠庙进行梳理,以期复原唐代祠庙在华山的分布状况,对世人认识和研究唐代华山祠庙有所助益。

关键词:唐代;华山;华阴;祠庙

华山为我国的五岳名山,其风光独特、山势峻险,人文景观丰富,宗教文化更是为世人瞩目。在华山的宗教文化中道教文化最具典型性。华山道教名山的地位正是发端于魏晋形成于隋唐。成书于宋代的道教经典《云笈七签》载:“精象玄著,列宫阙于清景;幽质潜疑,开洞府于名山。”又载:“第四西岳华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总仙洞天,在华州华阴县,真人惠车子主之。”618年唐王朝建都长安,唐统治者在华山祭祀可彰显其王朝建立的合法性。高祖李渊、玄宗李隆基曾祭祀华山神。华山神的地位由此抬高,之后历代统治者及民众到华山祭祀络绎不绝。华山这座伫立于关中平原上的中华名山,在唐代及之后历朝祠庙不断涌现,其中道教祠庙最具代表。秦汉魏晋时期,华山祠庙所供之神主要是自然神。唐代由于道教祠庙在华山不断建立,祠庙所供诸神转而以道教诸神为主,并逐渐由自然神变为人格神。该文将追溯隋代、论述唐代、涉及五代,依次对建立在华山地区的祠庙进行论述。

1 追溯隋代建于华山底部的宫观

隋代统治者在华山山底建有一些宫观,这些宫观具体为何用,今已不可考。据陈符国先生的《道藏源流考》载:“至唐宋以来,大道观,则称曰宫。”隋代在华山山底建立的宫观如下。

(1)琼岳宫:在《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此宫在华阴西十八里,是隋朝时所建的华阴宫,后在唐显庆三年(658年)更名为琼岳宫。

小勺一眼就认出他来了,一点没有惊讶,好像他是前脚走后脚又进来的客。何良诸却生出失重感,笑道:“前店后院一大堆,你还亲自下厨呀。”

(2)金城宫:在《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此宫在华阴县东十三里,隋朝修建,取名金城宫,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废除,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又重建。

此二宫在唐末五代,由于战乱,可能毁于战火,不复存在。

2 唐代建于华山底部的祠庙

2.1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建于华山底部的祠庙

帕金森病患者因为病耻感更倾向于隐藏负面情绪,掩盖疾病症状,这将加剧心理疾病的恶化。研究发现,30.5%的人会告诉任何他们认为感兴趣的人,11%的人会告诉家人、朋友和同事,33%的人只会告诉家人和密友,19.5%会告诉直系亲属,2.5%不会告诉任何人[19]。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不愿意让人知晓病情,加重患者的羞愧感、尴尬感和孤立感。

在农业圈,从来不乏感人至深、艰苦奋斗的故事,自“一懂两爱”活动开展以来,太多奋战在农业一线的农资人平凡却精彩的故事,立身为农、艰苦创业的精神融入了他们的工作日常,刘立鲁正是其中之一。

(3)唐拜岳坛:在《华岳志》中记载:其位于华阴县南八里,是汉代杨宝府邸,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改建为拜岳坛,用以祭拜华山。

魏晋南北朝时的北周,国祚虽短,除武帝宇文邕灭佛外,皇帝大多并不排斥道教,道教势力遂在华山不断发展。华山在北周时建有白云宫、太清宫、云台宫,以供道士炼养。隋亡唐兴,玄宗朝又对北周时期筑建的此三宫进行了重修。

比如我们在学习空间几何的概念这章内容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一个立体图形的形状特点.最好将一个图形画成三视图,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以启发性的讲解方式来引导学生,最常见的就是“举一反三”.这样讲解有利于学生解决以后遇到的类似的问题.

2.2 玄宗朝建于华山底部的祠庙

(3)看岳棚:在《西岳华山志》中记载:华山白云峰,此峰在云台峰北,是金仙公主隐居和修行处。金仙公主的看岳棚分为:上竹园、下竹园、枣树、栗子林、花圃、药畦等,看岳棚显然是金仙公主用以维持修行生活所建的种植园。

(2)王母观:在《西岳华山志》中记载:华山大罗峰上曾有驾五色龙,身边有金童玉女相随的王母显现。道教认为王母是掌管众仙女的女神,地位崇高。王母现身华山,说明王母与华山结下的渊源。太宗时,在华山下建王母观,用以祭祀王母。

[63]《工农党征求民意大会上一致通过三项重要决议决支持该党国会提案》,(缅)《人民报》1951年2月27日。

(2)华岳真君祠:此祠所建年代不详,但有学者推测其建于唐玄宗朝。唐华岳真君碑是记载华岳真君祠的碑石。在唐华岳真君碑的碑阴镌刻有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的华岳祈雨记文,记载了宋统治者在华岳真君祠的祈雨活动。华山巍峨,统治者认为其能与天通,因而在华山祈雨也更加灵验。华岳真君祠建造之初并非用于祈雨,而是因华山神在唐之前是自然神,玄宗加封华山神人爵后,为抹去华山神的自然属性,在华山底部修建的祠庙。

(1)镇岳灵仙寺:在《西岳华山志》中记载:此寺是汉代统治者用以祭拜华山的拜岳坛,建于华阴东南,唐太宗时改修为镇岳灵仙寺,又名胜会院或昭庆寺。此寺是否是佛寺,今不得而知。

(2)金天王庙:此庙建于713—758年,居于华山三峰之中。因华山位于唐帝国的西方,西方属金,故华山神被玄宗封为金天王,金天王庙因此而建。唐及五代的笔记小说中,关于华山神的故事,也多称其为金天王。颜真卿游览华山,并作《金天王庙题记》。

2.3 唐中后期建于华山底部的祠庙

(1)三官院:其名称是典型的道教祠庙。《西岳华山志》载:华山分支罗浮山,在唐代宗时建有三官院,三官分别指天官、地官、水官。中国在夏商周三代就有统治者祭祀天、地、水的传统,是自然神崇拜的典型表现。魏晋后,天、地、水三官逐渐被统治者人格化。宋代统治者崇道远甚于唐王朝。三官院后来在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又被更名为承天观。此院在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建。

(2)华岳寺:“山前古寺临长道,来往淹留为爱山……羞见宝师无外役,竹窗依旧老身闻。”这是中唐著名诗人元稹游华山时所作的《华岳寺》诗。据推测此寺很可能建于唐中期或更早。诗中描写了此寺的方位、寺旁的植物,及寺里的人物,颇耐人寻味。此寺是否为佛寺,今已不得而知。

3 唐代建于华山山体的祠庙

太宗时华山底部(华阴县)还出现了为数不多的佛寺,在明清两朝又有重修。据乾隆《华阴县志》载:在华阴的泉店镇,建有法新寺;在华阴西三十里处,建有开花寺;在华阴西北十里的西阳村,建有昭贤寺;在华阴北三里的南姚村,建有圣容寺。这些是文献中记载的位于华山脚下,华阴县内仅有的几座佛寺。

3.1 玄宗朝建于华山山体的祠庙

(1)开元道观:《旧唐书·礼仪志》载:唐开元十年(722),唐玄宗游幸东都,路过华山,游览了华岳祠,在华岳祠前命人建造了高五十余丈的石碑。又敕令在华山上修建了开元道观。此观的位置应该在华山峪口至青柯坪一带。

一席话表明了紫阳道长的立场,也使天问大师蓦然转身回到了紫阳道长的身边。在场的人全都愣住了,因为谁也没有想到杀气腾腾的天问大师会打退堂鼓。

(1)华岳观:在《华岳志》中记载:其位于华阴东南五里,为汉太史杨硕宅邸,华阴杨氏是华阴望族,在汉代官氏显赫。隋开皇元年(581年)统治者将其改建为拜岳坛,用以祭祀华山。唐开元四年(716年)拜月坛又被改建为华岳观。

(4)仙宫观:唐金仙公主所居的宫室。金仙公主在唐开元二十年(732)驾鹤西去后,玄宗为表达对其的哀思,将其所居之地敕修为仙宫观。此观位于华山白云峰看岳棚附近。

3.2 初唐、盛唐时期(除玄宗朝外)建于华山山体的祠庙

(1)明星玉女祠:《西岳华山志》与《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后集》记载:玉女祠,建于华山中峰龟背之上。其广有三亩,高三仞,玉女祠中有玉女圣像、玉女洗头盆和石马一匹。华山玉女很可能是隐居于华山修行的女道士。

(2)太华观:“厄磴层层上太华,白云深处有人家。道童对月闲吹笛,仙子乘云远驾车……”这是李白到华山游览,路过太华观所作的《太华观》诗。按诗中描述及当时的建筑技术推测其很可能建于华山峪口至青柯坪之间。

(3)仙人馆:“洞壑仙人馆,孤峰玉女台。空濛朝气合,窈窕夕阳开。流涧含轻雨,虚岩应薄雷。正逢飞羽鹤,歌舞出天来。”这是诗人沈佺期所作的《岳馆》诗。诗中的孤峰玉女台是指华山中锋玉女峰,此馆是建于华山中峰的道馆。馆是道家术语,是道士的修行和隐居地。

4 五代宋初建于华山山体的祠庙

五代宋初,史料关于华山祠庙的记载为数甚少。此时神州板荡,而华山确成了世人躲避战乱的理想栖居地。我国道教史上著名道士吕洞宾为避世乱隐居华山,在莲花峰下文仙谷内修建文仙庵,在此修行四十余年。华山也因有吕洞宾在此驻足而名声大显。

5 结语

以上是我对唐代华山祠庙从修建年代、地理方位到涉及人物所做的大体论述。此时的华山祠庙从华山底部向华山山体扩散,为数不多,大多以道教祠庙为主,这些道教祠庙主要包括宫观、洞窟、石室。华山地区此时可能还兼有少量的自然神祠和佛教祠庙。少数的自然神祠在华山的存在,正是唐之前民众对自然崇拜的折射。极少的佛寺在华山地区出现,是因为佛教势力在唐代的华山远不及道教强大,无法渗入华山道场核心区。这是源于道教在华山得到了唐统治者和民众的支持,而佛教并没有获得他们的认可。佛教想在华山地区生存,只有将佛寺建在接近华山的边缘地区以图发展,因而远离华山山体,只能在华山山底华阴县内呈零星分布。总之,上述所论皆是我对唐代华山祠庙的粗浅认知,还请方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王处一.西岳华山志[M].中国道教丛刊第五册.扬州:广陵书社,2004.

[5]李榕.华岳志[M].台湾:成文出版社,1970.

[6]陆维垣.华阴县志[M].西安:西安艺林印书社铅印本影印本.

[7]张继禹.中华道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8]张君房.云笈七签[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9]王昶.金石萃编[M].上海:上海宝善局印,1883.

[10]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1]陈尚君.全唐诗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2]张江涛.华山碑石[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

[13]陈国符.道藏源流考[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4]荣新江.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15]李芳民.唐五代佛寺辑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中图分类号:B929;K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9)08(a)-0049-02

作者简介:王森(1984-),男,山西平遥人,硕士研究生,编辑中级,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标签:;  ;  ;  ;  ;  ;  ;  ;  ;  ;  ;  ;  

王森:唐代的华山祠庙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