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论文_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讲人,许钦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山水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山水画,皴法,中国,中国画,绢本,山水,当代。

中国山水画论文文献综述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讲人,许钦松[1](2019)在《品读中国山水画》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讲人简介:许钦松,国家一级美术师,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8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跨世纪之星”荣誉称号。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故宫研究院中国画法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等。其代表(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9-12-30)

雷志恒[2](2019)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居者、游者与眠者》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山水画中的居者、游者和眠者形象是中国人自然环境审美的叁种典型形态,是庄子逍遥游思想的图象化表达,其中的眠者形象,是中国古人自然环境审美的理想状态。山水中的眠者通过外在地走出人造环境,走进自然,内在地以眠的状态放逐思虑、意识,实现主体混同物我的无意识状态,获得暂时性精神自由。上述叁种形象对当下人类进行野生自然审美具有普遍借鉴和反思意义。(本文来源于《科学经济社会》期刊2019年04期)

徐国喜[3](2019)在《析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皴法演进的内涵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离不开皴法,皴法演进的脉络,也是山水画生命发展的脉络,两者相辅相成。"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山水皴法承与启的过程,就是山水画推演发展的历程。(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22期)

王韶华[4](2019)在《中国山水画空间美学观念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人的精神追求,山水成为这一理想的寄托。登山临水,是古代士人观照宇宙世界的方式,也是归返自我本心的方式。六朝时,伴随着中国士文化的兴起,山水绘画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山水画空间成为中国美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其后的一千多年里,山水画空间呈现出明(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22)

谢华文[5](2019)在《中国山水画写生体系的继承与发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写生方法和艺术体系,从"眼观心记"之法,到"摹写奇山怪树"之法,再到"对景写生"之法,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山水画写生体系的发展脉络。纵观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人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凡是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时代艺术家,其观念必定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们不拘于成规,勇于创新。现今,中国画的发展较之前相比略显缓慢,如何在继承传统写生方法和观念上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关耳[6](2019)在《中国山水画大观 从隋唐到明清》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文坛巨擘王世贞在分析山水画的发展时,指出从唐到元发生了五次大的风格变化:唐代"二李"为一变;五代荆、关、董、巨为一变;北宋李成、范宽为一变;南宋李、刘、马、夏为一变;元末黄公望、王蒙为一变。(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1期)

刘丹[7](2019)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与写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眼晴是认识和感受世界的第一扇窗户,在山水画写生过程中,构成画面的第一要素是自然界的视觉印象,视觉印象是客观存在的,大自然给予的。它是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手法给予观察者最鲜明的视觉感受。通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发现美,得到关于现实中美的事物的表象。石鲁(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1期)

张毅茜[8](2019)在《论中国山水画在当代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山水画有过对仿古的执着,以直追古人为能事;也有过以追求自我,以表达本心为目的。在其发展停滞一段时期后,画家们吸收西画技法、注重写生,为山水画的发展寻求新出路,寻找新的表现方式。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思考中国山水画在当代该怎样发展,如何才能在保持其特有的民族精神及民族特色中体现它的价值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方向。(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21期)

卓佳燕,孙彦捷[9](2019)在《中国山水画写意手法在现代负建筑中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中国山水画写意手法在现代负建筑中的体现来进行探究,从构图形态、材料技法、情感文化叁个方面展开分析,通过六甲集合住宅、竹屋、柳州奇石博物馆等运用到的设计手法为例,旨在多元膨胀的建筑群体之下,使用传统的手法在现代建筑之上,与之运用并存相互借鉴,在未来的长期发展。(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9年20期)

祁自强[10](2019)在《论中国山水画与山水文化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山水画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紧密相连,尤其与中国儒家、道家思想关系密切。山水画始于魏晋,成于隋唐,鼎盛于两宋之际,至元、明、清山水画南北各派体系已日臻完善。南朝宗炳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对于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宗炳将山水画提高到圣人经典的地位,从此使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紧紧相连。(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19期)

中国山水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山水画中的居者、游者和眠者形象是中国人自然环境审美的叁种典型形态,是庄子逍遥游思想的图象化表达,其中的眠者形象,是中国古人自然环境审美的理想状态。山水中的眠者通过外在地走出人造环境,走进自然,内在地以眠的状态放逐思虑、意识,实现主体混同物我的无意识状态,获得暂时性精神自由。上述叁种形象对当下人类进行野生自然审美具有普遍借鉴和反思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山水画论文参考文献

[1].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讲人,许钦松.品读中国山水画[N].人民政协报.2019

[2].雷志恒.中国山水画中的居者、游者与眠者[J].科学经济社会.2019

[3].徐国喜.析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皴法演进的内涵关联[J].艺术评鉴.2019

[4].王韶华.中国山水画空间美学观念演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5].谢华文.中国山水画写生体系的继承与发展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

[6].关耳.中国山水画大观从隋唐到明清[J].艺术品鉴.2019

[7].刘丹.中国山水画创作与写生[J].艺术品鉴.2019

[8].张毅茜.论中国山水画在当代的价值[J].明日风尚.2019

[9].卓佳燕,孙彦捷.中国山水画写意手法在现代负建筑中的体现[J].花卉.2019

[10].祁自强.论中国山水画与山水文化精神[J].艺术评鉴.2019

论文知识图

《圣叁位一体》马萨乔15C壁画《蒙娜丽莎》列奥纳多·达·芬奇16C油...—3主体的认知过程图表分析图,作者自绘—45王澍,垂直院宅,方闻有关李升《潇湘卧游图》结构分析...水墨画意境的渲染资料来源:俞昌斌,...

标签:;  ;  ;  ;  ;  ;  ;  

中国山水画论文_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讲人,许钦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