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探讨

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探讨

肇东市人民医院黑龙江省肇东市151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整理收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产妇在围产期采用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30例产妇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分析对比两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发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1人,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产妇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7人,发生率为23.33%,观察组孕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显著作用,能够有效降低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围产期;护理干预;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

剖宫产是近年来主要的分娩方式,而剖宫产产妇的卧床时间较长,较易产生腰酸背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为了研究临床护理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笔者做出如下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孕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产妇,年龄24~37岁,平均(23.40±3.56)岁;孕周37~42周,平均(36.35±4.15)周;产妇20例,经产妇10例。对照组30例产妇,年龄22~43岁,平均(28.50±4.51)岁;孕周34~41周,平均(34.39±5.37)周;产妇18例,经产妇12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妇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的围产期护理,在剖宫产手术前进行手术准备,术后指导产妇卧床平躺6小时,在24小时后指导产妇进行适当运动。

1.2.2观察组产妇接受护理干预下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术前护理:产妇分娩之前,对产妇进行定期的产检,确保产妇的生理指标正常,对产妇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讲述剖宫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重点教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指导产妇术后的运动方式,如肌肉收缩运动、髋关节运动以及适当的床边运动。

(2)术中护理:进行静脉滴注药物时,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避免下肢静脉。滴注药物浓度尽可能低,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

(3)术后护理:①环境护理保持产妇所处病房空气清新,每天开窗换气2-3次,每次的开窗时间超过30min;保持病房合适的温湿度,采光度;同时,可以增加娱乐性活动如听音乐、看电视等,分散产妇的注意力,减轻产妇的烦躁情绪。

②心理护理产妇对分娩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来自家庭、社会以及自身心理的压力会导致产妇的情绪低下,护理人员要和产妇主动沟通,语气要平和,保持温和的态度,以此了解其内心需求,并主动采取措施帮助产妇解决困扰。必要时讲解分娩的注意事项,普及分娩过程,教授分娩过程中环节疼痛的方法,减少产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恐惧心理。护理充分利用家属以及配偶的力量减少产妇内心恐惧,获得分娩的鼓励与支持,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

③产后护理分娩会产生巨大的疼痛感,部分对疼痛更加敏感,产后较易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护理人员要耐心护理,尽力减轻产妇疼痛,缓解产妇紧张情绪,让产妇在护理过程中找到安全感。分娩后,产妇可在护理人员的指导陪伴下做适当的运动,改善下肢的循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液的淤积,降低血栓的发生率。

④饮食护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消耗大量的体力,产后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家属可依据产妇的喜好,制作一些高蛋白的食物。为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产妇在饮食方面应注意多食粗纤维、膳食纤维等食物,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食用。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通过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为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3.33%,观察组孕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剖宫产应用的增加,使得临床上产妇分娩并发症不断上升。剖宫产虽然是一种分娩方式,但是也是一种手术方式,剖宫产不仅会使得产妇出现应激反应,导致不适,还会造成切口痛与子宫收缩痛的情况,这对产后产妇的舒适度以及睡眠均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围产期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行走困难。而大多产妇伴有肥胖、静脉曲张、静脉血栓史、糖尿病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等临床症状,这些症状更加大了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通过常规的护理与之对比,护理干预从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三个大方面进行,而术后护理又从环境护理、心理护理、产后护理、饮食护理等四个方面进行。对比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33%和23.33,观察组孕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贤平,申屠瑶芬,朱金萍,等.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

[2]余昌娥.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围产期护理[J]心理医生2012,2

[3]钟夏莲.围产期护理干预在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的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

标签:;  ;  ;  

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