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变动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动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业结构,变动,收入分配,成本,投入产出,动因,人工智能。

变动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彦彦[1](2019)在《新形势下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的时空发展变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依据2007年与2017年全国人口教育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集中化指数对我国各区域的人口受教育状况的差异进行划分、归类与评价。分析发现我国31个省份按人口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可分为五类,从2007年至2017年每一类地区的受教育年限增加约1年,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高中及高等教育上。近10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总体好于西北与西南地区;东中部区域人口受教育程度总体好于西部地区。除新疆等个别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人口受教育程度不匹配外,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受教育程度协调性均趋于良好。2017年的集中化指数值比2007年降低了1.06%,表明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不同区域的教育水平趋于均衡发展。(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科研》期刊2019年10期)

赵良震,王军锋[2](2019)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经济结构变动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大气环境的治理更是关键问题。为探究京津冀地区经济结构等驱动因素的变动对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的影响,文章基于2007—2012年京津冀叁个省份的投入产出表,考虑排放系数、能源强度、投入结构、最终产品结构、最终需求结构和最终需求总量6个因素的影响,构建了NO_x排放的结构分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2年,北京市氮氧化物排放量基本保持不变,而天津市和河北省分别增长了43%和33.4%。能源强度、投入结构和最终需求总量的变化导致了氮氧化物排放变化,但是这些因素在叁个省份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将对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的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10期)

王燕[3](2019)在《变动成本法在大型生产企业应用的可行性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制造业低迷的大环境下,大型生产企业经受了内外交困的特殊困难考验,同时也孕育了新的希望和生机,使得企业需要更好预测产品的盈利能力、成本信息。为了控制大型生产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往往采取成本分析决策。变动成本法对于企业的经营成本分析可以提供比固定成本法更为准确可靠的成本数据信息,方便企业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为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本文通过分析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和特征,了解其应用方法和优点,得出变动成本法在大型生产企业应用的可行性和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财会学习》期刊2019年26期)

逄锦聚,盛斌[4](2019)在《在改革与发展中探索收入差别变动的制度基础——评陈宗胜教授等新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认为,通读《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一书可以发现,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特征,全面研究了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践,测度了居民收入差别的变动轨迹和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中国从贫穷迈向共同富裕的特色道路与经验,验证了作者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公有经济收入分配倒U理论",使其从假说上升为科学理论观点,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邓小平"先富后富、共同富裕"思想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证明了改革开放"中国故事"的伟大成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全书逻辑思路清晰,结论与现实紧密贴合,理论推导与计量证明相辅,政策主张具有可操作性,是一部值得理论界、政府部门、宣传领域深入研讨和运用的学术着作。(本文来源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期刊2019年05期)

马庆军[5](2019)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变动及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总量指标,研究和探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潍坊市社会融资规模为切入点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利用门限效应分析进一步证实,当社会融资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契合时对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力才能达到最优。最后对如何促进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健康发展,优化社会融资规模结构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金融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邓晰隆,宋丹,陈娟[6](2019)在《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工技能转型“非同步性”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动因弹性”和“相对成本”差异性变动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民工荒"现象进行探究后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工技能转型不能同步发展是造成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的深层次原因。于是,对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工技能转型的因果逻辑进行了梳理,并以此为基础对它们不能同步性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发现:农民工技能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因弹性"及"相对成本"在改革开放的40年来经历了从"相对同步"到"背道而驰"的发展历程。基于此,文章围绕如何增强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用工粘性"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希望以此降低农民工技能转型的"动因弹性"和"相对成本",使之尽可能缩小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发展的"非同步性"程度,以减轻劳动力市场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本文来源于《科学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王鲁欣,曹燕[7](2019)在《浅谈能源价格变动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投入产出价格模型,从产业角度分析了能源价格变动对我国产业产出成本、产出水平的影响,并对不同能源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能源价格的上涨对经济具有紧缩作用,但对不同产业的紧缩程度不一致,因此,能源价格能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而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力度大于煤炭。(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15期)

陈舒莹[8](2019)在《房价变动和土地财政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房价变动、土地财政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以2011—2017年安徽省16个市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度模型,分析了房价变动和土地财政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变动与安徽省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但土地财政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9年15期)

郭凯明[9](2019)在《人工智能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本文研究了人工智能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基于人工智能是具有新型基础设施属性的通用技术、对劳动或资本都可能产生偏向的替代性、在不同产业具有差异化的应用前景等3个特点,本文建立一个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提出人工智能服务或人工智能扩展型技术提高,都会促使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间流动,流动方向取决于不同产业部门在人工智能产出弹性和人工智能与传统生产方式的替代弹性上的差别。这一结构转型过程也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本文在理论上给出了有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方向的条件,并就发展人工智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管理世界》期刊2019年07期)

胡莹,郑礼肖[10](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报酬的变动分析——基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报酬总量快速提升,但劳动报酬份额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并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与劳动报酬增长率基本保持一致,劳动报酬份额与资本所得份额基本呈现负相关关系。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劳动力价值内容的变化、所有制改革的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相关的政策因素等是造成我国劳动报酬现状的主要原因。提高劳动报酬的绝对值与比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基本要求。为此,需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劳动报酬的关系、处理好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的关系、处理好资本所得与劳动报酬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的同步提高。(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家》期刊2019年07期)

变动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大气环境的治理更是关键问题。为探究京津冀地区经济结构等驱动因素的变动对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的影响,文章基于2007—2012年京津冀叁个省份的投入产出表,考虑排放系数、能源强度、投入结构、最终产品结构、最终需求结构和最终需求总量6个因素的影响,构建了NO_x排放的结构分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2年,北京市氮氧化物排放量基本保持不变,而天津市和河北省分别增长了43%和33.4%。能源强度、投入结构和最终需求总量的变化导致了氮氧化物排放变化,但是这些因素在叁个省份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将对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的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动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李彦彦.新形势下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的时空发展变动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9

[2].赵良震,王军锋.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经济结构变动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J].生态经济.2019

[3].王燕.变动成本法在大型生产企业应用的可行性及发展趋势[J].财会学习.2019

[4].逄锦聚,盛斌.在改革与发展中探索收入差别变动的制度基础——评陈宗胜教授等新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

[5].马庆军.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变动及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9

[6].邓晰隆,宋丹,陈娟.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工技能转型“非同步性”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动因弹性”和“相对成本”差异性变动的视角[J].科学管理研究.2019

[7].王鲁欣,曹燕.浅谈能源价格变动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J].南方农机.2019

[8].陈舒莹.房价变动和土地财政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山西农经.2019

[9].郭凯明.人工智能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J].管理世界.2019

[10].胡莹,郑礼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报酬的变动分析——基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视角[J].经济学家.2019

标签:;  ;  ;  ;  ;  ;  ;  

变动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