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论文_孙雁,刘志强,王秋兵,刘洪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呼和浩特市,长春市,动力。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论文文献综述

孙雁,刘志强,王秋兵,刘洪彬[1](2012)在《1910-2010年沈阳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沈阳市100年来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和规律,以多时相、多来源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将1910-2010年期间按特殊历史时期划分为5个研究阶段,利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100年来沈阳城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结构、相互转移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00年间居住用地增加了118.81 km2、工商业用地增加了148.21 km2、交通运输用地增加了130.97 km2,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公用事业、绿地和其他用地总体上升比较平缓;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有明显差异,而居住用地一直占主导地位平均占32.36%,建国后比例有所下降,工商业用地比例明显上升平均占为25.17%;另外,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分为转移、转入和不变3部分,其中,非建设用地向各类型用地的转入比例最大,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用地自身不变部分比例最大,而向居住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的转移量最大。随时间的推移居住用地在城市的中心区域比例逐渐降低,在城市的次中心比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工商业用地在从内向外的比例逐渐增加,外部比例最高。公用事业用地在空间上逐渐向外衰减,城市中心公用事业用地比例较大。(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12年09期)

匡文慧,张树文,张养贞,李颖[2](2009)在《长春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集成SPOT5、TM遥感影像,大比例尺地形图、城市现状图、城市规划图、历史地图等空间数据建立了一种"面向对象分割"的信息提取方法重建长春1905年、1932年、1954年、1976年、1990年和2004年共6期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分类信息.利用分形模型、空间集聚模型、空间圈层结构模型分析长春百年来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割"的多源源空间信息集成下的系列城市土地利用分类信息提取方法在提高信息提取效率、分类精度以及进一步的空间分析定位精度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海军[3](2007)在《基于RS、GIS的呼和浩特市城市土地利用及其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是21世纪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重要特征是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边与空间扩张,引起城市地域结构的重组,导致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职能结构等深刻变化。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呼和浩特市人口不断增加,已由中等城市发展成为大城市,建城区面积由1990年为5600.00hm~2增加到2006年的15900.00hm~2。因此,探讨呼和浩特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及其空间结构演变情况,对呼和浩特市规划与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基于上述背景,选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Quick Bird作为主要数据源,以人机交互模式提取城市居住用地、工业仓储用地、道路用地、待建在建用地、绿地、农业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的现状信息,运用分异模型、分形模型和马尔柯夫预测方法,对城市土地利用动态演变和演变趋势进行了系统综合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2006年,呼和浩特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为3101.24hm~2,所占比重最大(28.88%);其后依次为其它用地(27.97%)、农业用地(16.36%)、工业仓储用地(10.76%)、道路交通用地(8.69%)、绿地(4.68%)、待建在建用地(1.64%)及水域(1.01%)。(2)2002~2006年间,只有研究区8%的图斑在各土地利用类型间发生了相互转化,按变化速度划分成为快速变化、中速变化、低速变化和缓慢变化。快速变化地类有居住用地和农业用地;中速变化地类唯有其他用地;低速变化地类有工业仓储用地和道路交通用地;缓慢变化地类有待建在建用地、绿地和水域。(3)2002~2006年间,呼和浩特市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边界维数分维值大小顺序依次为道路交通用地>水域>居住用地>其他用地>农业用地>待建在建用地>工业仓储用地>绿地。而平均稳定性指数依次为绿地>工业仓储用地>待建在建用地>农业用地>其他用地>居住用地>河流用地>道路交通用地。说明,绿地格局较为稳定,而道路交通用地的稳定性最弱。(4)以2006年的呼和浩特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为基准,利用马尔可夫模型,预测了2010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情景。计算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明显发生变化。到2010年呼和浩特市居住用地为3415.61hm~2(31.81%)、工业仓储用地为1078.76 hm~2(10.05%)、道路交通用地为992.85hm~2(9.24%)、待建在建用地为173.12hm~2(1.61%)、绿地为507.33 hm~2(4.72%)、农业用地为1552.76hm~2(14.46%)、水域用地为108.04 hm~2(1.01%)、其它用地为2909.79hm~2(27.10%)。可见,呼和浩特市居住用地、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和城市绿地等城市用地面积会增加,而工业仓储用地、待建在建用地、农业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等用地会减少。(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07-06-05)

匡文慧,张树文[4](2007)在《长春市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的信息熵与分形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RS与GIS的支持下,综合集成SPOT5、大比例尺地形图及城市规划图等空间数据对长春市1900年、1930年、1954年、1976年、1990年及2004年城市用地进行分类,引入信息熵、分形指数及空间插值模型研究长春市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信息熵与分形特征,进一步研究其演变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逐渐升高(除1990年),各类城市用地复杂程度逐渐提高,向着均衡化的方向发展;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熵空间变异函数符合指数模型,块金方差(Nugget)与基台值(Sill)的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信息熵空间自相关减弱,城市土地利用均质性空间差异变大;长春市百年城市土地利用分形特征表明商业用地在城市中心集聚,而工业用地向城市边缘分散,1954年后城市土地利用表现出很强的分形性,表明城市发展过程的自组织特征;社会制度、城市交通、城市地价及城市规划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演变过程中信息熵与分形变化的主要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匡文慧,张树文,张养贞,李颖[5](2006)在《长春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集成SPOT、TM遥感影像,大比例尺地形图、城市现状图、城市规划图、历史地图及其它空间数据建立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分割的时空复合模型”的信息提取方法重建长春1905年、1932年、1954年、1976年、 1990年和2004年共6期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分类信息。利用空间重心转移模型、分形模型、空间集聚模型、空间圈层结构模型分析长春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8-01)

冯志强[6](2006)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是其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其运行效率的高低对城市本身及其所在区域的发展意义深远。而城市土地承载着城市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因此,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是否合理,影响着城市的运行效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日益增大,各种城市问题相继出现,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绿地减少、污染严重等问题,加强对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架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的根源分析城市问题,从而指导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 本文运用城市土地利用基础理论探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基本规律,从系统论的角度构造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模型。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因素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因此,论文对推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制度变革、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等逐一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尤其是对正在全国推行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给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带来的影响进行重点研究。最后对郑州市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06-04-19)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合集成SPOT5、TM遥感影像,大比例尺地形图、城市现状图、城市规划图、历史地图等空间数据建立了一种"面向对象分割"的信息提取方法重建长春1905年、1932年、1954年、1976年、1990年和2004年共6期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分类信息.利用分形模型、空间集聚模型、空间圈层结构模型分析长春百年来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割"的多源源空间信息集成下的系列城市土地利用分类信息提取方法在提高信息提取效率、分类精度以及进一步的空间分析定位精度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论文参考文献

[1].孙雁,刘志强,王秋兵,刘洪彬.1910-2010年沈阳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2

[2].匡文慧,张树文,张养贞,李颖.长春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

[3].海军.基于RS、GIS的呼和浩特市城市土地利用及其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4].匡文慧,张树文.长春市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的信息熵与分形机制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

[5].匡文慧,张树文,张养贞,李颖.长春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研究[C].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6

[6].冯志强.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

论文知识图

呼和浩特市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长春市百年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熵空间演...长春1905~2004年城市土地利用分类图环境优美的新住区Fig3.20Newresiden...西安市城区交通空间分布现状长春市百年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熵变化图

标签:;  ;  ;  ;  ;  ;  ;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论文_孙雁,刘志强,王秋兵,刘洪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