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论文和设计-高乾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星导航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圆形齿轮,所述壳体内转动安装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二圆形齿轮,所述第二圆形齿轮与第一圆形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壳体内转动安装有两个圆杆,所述圆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对应的第一锥形齿轮啮合,所述壳体内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二横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能够及时将接收机设备工作期间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延长接收机设备的使用寿命,操作起来简单便捷。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圆形齿轮(3),所述壳体(1)内转动安装有第一横杆(4),所述第一横杆(4)上固定套设有第二圆形齿轮(5),所述第二圆形齿轮(5)与第一圆形齿轮(3)啮合,所述第一横杆(4)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6),所述壳体(1)内转动安装有两个圆杆(7),所述圆杆(7)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8),所述第二锥形齿轮(8)与对应的第一锥形齿轮(6)啮合,所述壳体(1)内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二横杆(9),两个第二横杆(9)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三锥形齿轮(10),所述第三锥形齿轮(10)与对应的第二锥形齿轮(8)啮合,所述第二横杆(9)上固定套设有第一惰轮(11),所述壳体(1)内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三横杆(12),所述第三横杆(12)上固定套设有第二惰轮(13),所述第二惰轮(13)与对应的第一惰轮(11)之间缠绕有同一个皮带(14)。

设计方案

1.一种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圆形齿轮(3),所述壳体(1)内转动安装有第一横杆(4),所述第一横杆(4)上固定套设有第二圆形齿轮(5),所述第二圆形齿轮(5)与第一圆形齿轮(3)啮合,所述第一横杆(4)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6),所述壳体(1)内转动安装有两个圆杆(7),所述圆杆(7)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8),所述第二锥形齿轮(8)与对应的第一锥形齿轮(6)啮合,所述壳体(1)内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二横杆(9),两个第二横杆(9)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三锥形齿轮(10),所述第三锥形齿轮(10)与对应的第二锥形齿轮(8)啮合,所述第二横杆(9)上固定套设有第一惰轮(11),所述壳体(1)内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三横杆(12),所述第三横杆(12)上固定套设有第二惰轮(13),所述第二惰轮(13)与对应的第一惰轮(11)之间缠绕有同一个皮带(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内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块,两个支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均与第一横杆(4)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内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圆形块,所述第一圆形块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圆杆(7)的顶端延伸至对应的第一转动槽内并与第一转动槽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圆形块,两个第二圆形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转动槽,两个第二横杆(9)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第二转动槽内并与对应的第二转动槽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三圆形块,所述第三圆形块位于对应的第二圆形块的下方,两个第三圆形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三转动槽,两个第三横杆(12)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第三转动槽内并与第三转动槽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杆(7)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散热扇叶,两个第三横杆(1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散热扇叶。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星导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

背景技术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卫星导航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卫星导航与接收机设备配合使用,而接收机同样具有GPS卫星发送的导航定位信号的功能,是一种可供无数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接收机通常是装置在飞机上,对于飞机着陆或飞行提供很大的帮助,它是一种能够接收、跟踪、变换和测量GPS信号的接收设备,即GPS信号接收机,就可以在任何时候用GPS信号进行导航定位测量,经检索,授权公开号为CN107153207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包括射频前端模块、基带信号处理模块、定位解算模块、存储模块和系统电源,所述射频前端模块对接收的北斗卫星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数字中频信号,所述基带信号处理模块对数字中频信号进行载波剥离、伪码剥离和相关积分处理,然后输出跟踪卫星信号的伪距、载波相位以及解调出来的导航电文,所述定位解算模块利用基带信号处理模块测量的伪距和载波相位,结合导航电文,采用单点定位方法解算出用户的位置和速度,所述存储模块实时存储定位解算结果和基带信号处理模块配置数据,其能够用于接收北斗二代系统卫星信号,其性能优良、器件少、体积小、造价低、抗高过载且抗干扰能力强。

但是,上述技术中还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接收机设备在长期工作期间,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接收机设备内的热量不及时散发出去,容易损伤到接收机设备的内部元件,缩短接收机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提出一种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圆形齿轮,所述壳体内转动安装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二圆形齿轮,所述第二圆形齿轮与第一圆形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壳体内转动安装有两个圆杆,所述圆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对应的第一锥形齿轮啮合,所述壳体内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二横杆,两个第二横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三锥形齿轮,所述第三锥形齿轮与对应的第二锥形齿轮啮合,所述第二横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一惰轮,所述壳体内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三横杆,所述第三横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二惰轮,所述第二惰轮与对应的第一惰轮之间缠绕有同一个皮带。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内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块,两个支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均与第一横杆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内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圆形块,所述第一圆形块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圆杆的顶端延伸至对应的第一转动槽内并与第一转动槽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圆形块,两个第二圆形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转动槽,两个第二横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第二转动槽内并与对应的第二转动槽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三圆形块,所述第三圆形块位于对应的第二圆形块的下方,两个第三圆形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三转动槽,两个第三横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第三转动槽内并与第三转动槽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散热扇叶,两个第三横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散热扇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该装置通过壳体、电机、第一圆形齿轮、第一横杆、第二圆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圆杆、第二锥形齿轮、第二横杆、第三锥形齿轮、第一惰轮、第三横杆、第二惰轮和皮带相配合,接收机设备在工作期间需要进行散热时,壳体内装置有倒顺开关,倒顺开关、电机和外部电源通过电线依次电性连接,先扭动倒顺开关,电机将被启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圆形齿轮转动,第一圆形齿轮带动第二圆形齿轮转动,第二圆形齿轮带动第一横杆转动,第一横杆带动两个第一锥形齿轮转动,第一锥形齿轮带动对应的第二锥形齿轮转动,第二锥形齿轮带动对应的圆杆转动,当第二锥形齿轮转动同时带动对应的第三锥形齿轮转动,第三锥形齿轮带动对应的第二横杆转动,第二横杆带动第一惰轮转动,在皮带的作用下,第一惰轮带动第二惰轮转动,第二惰轮带动对应的第三横杆转动,当圆杆和第三横杆转动时分别带动第一散热扇叶和第二散热扇叶转动,利用第一散热扇叶和第二散热扇叶转动时产生的气流对接收机设备的内部元件进行散热,从而完成本次接收机设备的散热工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能够及时将接收机设备工作期间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延长接收机设备的使用寿命,操作起来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电机;3、第一圆形齿轮;4、第一横杆;5、第二圆形齿轮;6、第一锥形齿轮;7、圆杆;8、第二锥形齿轮;9、第二横杆;10、第三锥形齿轮;11、第一惰轮;12、第三横杆;13、第二惰轮;14、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圆形齿轮3,壳体1内转动安装有第一横杆4,第一横杆4上固定套设有第二圆形齿轮5,第二圆形齿轮5与第一圆形齿轮3啮合,第一横杆4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6,壳体1内转动安装有两个圆杆7,圆杆7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8,第二锥形齿轮8与对应的第一锥形齿轮6啮合,壳体1内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二横杆9,两个第二横杆9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三锥形齿轮10,第三锥形齿轮10与对应的第二锥形齿轮8啮合,第二横杆9上固定套设有第一惰轮11,壳体1内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三横杆12,第三横杆12上固定套设有第二惰轮13,第二惰轮13与对应的第一惰轮11之间缠绕有同一个皮带14;

壳体1的顶部内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块,两个支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均与第一横杆4转动连接,壳体1的顶部内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圆形块,第一圆形块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转动槽,圆杆7的顶端延伸至对应的第一转动槽内并与第一转动槽转动连接,壳体1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圆形块,两个第二圆形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转动槽,两个第二横杆9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第二转动槽内并与对应的第二转动槽转动连接,壳体1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三圆形块,第三圆形块位于对应的第二圆形块的下方,两个第三圆形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三转动槽,两个第三横杆12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第三转动槽内并与第三转动槽转动连接,圆杆7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散热扇叶,两个第三横杆1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散热扇叶,通过壳体1、电机2、第一圆形齿轮3、第一横杆4、第二圆形齿轮5、第一锥形齿轮6、圆杆7、第二锥形齿轮8、第二横杆9、第三锥形齿轮10、第一惰轮11、第三横杆12、第二惰轮13和皮带14相配合,接收机设备在工作期间需要进行散热时,壳体1内装置有倒顺开关,倒顺开关、电机2和外部电源通过电线依次电性连接,先扭动倒顺开关,电机2将被启动,电机2的输出轴带动第一圆形齿轮3转动,第一圆形齿轮3带动第二圆形齿轮5转动,第二圆形齿轮5带动第一横杆4转动,第一横杆4带动两个第一锥形齿轮6转动,第一锥形齿轮6带动对应的第二锥形齿轮8转动,第二锥形齿轮8带动对应的圆杆7转动,当第二锥形齿轮8转动同时带动对应的第三锥形齿轮10转动,第三锥形齿轮10带动对应的第二横杆9转动,第二横杆9带动第一惰轮11转动,在皮带14的作用下,第一惰轮11带动第二惰轮13转动,第二惰轮13带动对应的第三横杆12转动,当圆杆7和第三横杆12转动时分别带动第一散热扇叶和第二散热扇叶转动,利用第一散热扇叶和第二散热扇叶转动时产生的气流对接收机设备的内部元件进行散热,从而完成本次接收机设备的散热工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能够及时将接收机设备工作期间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延长接收机设备的使用寿命,操作起来简单便捷。

工作原理:接收机设备在工作期间需要进行散热时,壳体1内装置有倒顺开关,倒顺开关、电机2和外部电源通过电线依次电性连接,先扭动倒顺开关,电机2将被启动,电机2的输出轴带动第一圆形齿轮3转动,第一圆形齿轮3带动第二圆形齿轮5转动,第二圆形齿轮5带动第一横杆4转动,第一横杆4带动两个第一锥形齿轮6转动,第一锥形齿轮6带动对应的第二锥形齿轮8转动,第二锥形齿轮8带动对应的圆杆7在第一转动槽内转动,当第二锥形齿轮8转动同时带动对应的第三锥形齿轮10转动,第三锥形齿轮10带动对应的第二横杆9在第二转动槽内转动,第二横杆9带动第一惰轮11转动,在皮带14的作用下,第一惰轮11带动第二惰轮13转动,第二惰轮13带动对应的第三横杆12在第三转动槽内转动,当圆杆7和第三横杆12转动时分别带动第一散热扇叶和第二散热扇叶转动,利用第一散热扇叶和第二散热扇叶转动时产生的气流对接收机设备的内部元件进行散热,从而完成本次接收机设备的散热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4530.7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1(大连)

授权编号:CN209486302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G01S 19/13

专利分类号:G01S19/13;H05K7/20

范畴分类:31G;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通信士官学校

第一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通信士官学校

申请人地址:116600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双兴路20号

发明人:高乾;解宏强;岳红伟;纪雅峻;刘杰;张国安;王振欣;王晓红;王丽;翟娜;杨铭;李明;廉伟;曲光

第一发明人:高乾

当前权利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通信士官学校

代理人:吴肖敏

代理机构:44248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论文和设计-高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