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默之:新时代高校党建生态责任视阈下人才培养的生态维度论文

乔默之:新时代高校党建生态责任视阈下人才培养的生态维度论文

摘 要:作为贯彻和落实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方针和战略的基层党组织,高校党委在明确所肩负的生态责任的基础上,需要将党建的生态责任融入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高校党组织打造成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层堡垒。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校党建;生态责任;人才培养

基于反思现有工业文明发展道路的不足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要求彻底改变无视资源和环境的行为活动,构建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存的生存样态,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是党治国理政方略的重要提升和转变,客观需要各级党组织在自身建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生态责任建设,让党真正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和先锋力量。高校党组织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层组织,理应重视党建的生态责任,积极落实党的生态文明方针和战略,将党建的生态责任融入到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中。

目标不明的练习,成兴趣“杀手”。不少老师在指导低年级写话时,要求学生写话具体生动、重点突出,甚至教他们布局谋篇。学生的写话内容因此出现华而不实的现象,没有真实的童趣。这是教师随意超越教学目标拔高要求惹的祸。高要求也使孩子对写话产生畏难情绪,生怕一下笔,就遭受写不好的尴尬。长此以往,兴趣何在?因此低年级写话教学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要有精准的训练内容,为什么练,练什么,怎样练,教师心中都要非常明了,让写话教学扎扎实实地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服务。而根据课文进行仿写训练时,学生跟随老师咀嚼文本的表达,降低了难度,读与说相结合,既而再进行“我手写我口”,将想法落入笔尖,形成自己的创意写话。

一、生态文明建设与高校党建的生态责任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困境,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存为目标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到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同样重要的“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成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战略部署。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其成败与否关键在党,这是由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内能否形成明确的生态文明意识、是否具有高度的生态责任,直接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现阶段,不少地方出现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无不与相关基层党组织无视生态环境的错误决策有关。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生态责任建设。高校党组织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层组织,是贯彻和落实党的生态文明方针和战略的重要载体,应高度注重自身的生态责任建设,在全体党员和师生中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在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在揭示社会上流行的各种反生态的思潮,用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和师生的同时,积极进行生态技术研发和革新,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二、党建生态责任视阈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生态维度

高校党委在明确所肩负的生态使命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加强生态责任建设,明确高校党建生态责任的具体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将高校党建的生态责任融入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高校党组织打造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层堡垒。现阶段,高校党建生态责任视阈下人才培养的生态维度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取大鼠脑组织(处死前已注射FITC-D)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24 h后,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5 μm),参照Weidner法[21]测定大鼠脑组织梗死区域的MVD。寻找梗死区域内5个血管密集区,于200倍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计算该区域内被染成绿色的微血管数目。每份切片均选取5个高倍视野计数,取其平均值。

《船舶贸易与经营》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分为平时考核(50%)和结业考试(50%),平时考核分为考勤(含课堂表现)(20%)、平时作业(10%)、测验(20%)。将雨课堂融入到《船舶贸易与经营》课堂教学后,解决了学生没有教材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旷课率下降,帮助学生合理地利用手机。其次,雨课堂可方便教师对学生展开平时成绩考核,雨课堂对考勤、平时作业、测验都有数据统计,极大地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节约时间。再者,教师可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授课方案。最后,雨课堂的介入还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整个课堂气氛更加生动灵活。

4.做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专业人才培养,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是高校党建的生态责任有效融入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最终目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投身于其中。因此,高校党委需要担负起为生态文明建设培育人才的重任,在做好对全校所有专业的师生普及生态知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上,完善与生态文明紧密关联的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加大对环境保护工程、污染治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力度,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同时,要发挥高校科研平台优势,积极参与指导相关企业的研发部门(人员)对废弃物排放技术进行无害化改造,提升企业研发人员的研发能力。此外,要做好对农村基层环保工作者的培训工作,让基层环保工作者对基本生态知识、环境保护常识等内容有完整的了解和把握,让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层卫士,通过对体系内和体系外两个方面的人才培养来提供智力支持。

1.做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工作,用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和师生。党和政府正在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到制度体系、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法律规范、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巨大工程,需要所有人在意识上有充分、明确的认识。意识上的自觉是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开展的前提,“没有一个事情不是以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为先导的,由它相伴随和由它跟随的。”[1]因此,要将高校党建的生态责任有效融入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做好对全体党员师生的生态文明宣传工作,让全体党员和师生形成明确的生态文明意识。高校党委宣传部门要积极发挥生态文明宣传的主阵地作用和领导功能。对现有的工业文明下所出现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对无视生态环境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所面临的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极端气候、海平面上升等危机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问题困境进行具体介绍。同时,对生态文明所指向的人与自然、社会之间良性发展、和谐共存、繁荣有序、有机循环的生存样态进行详细描述。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宣传,让全体党员和师生明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克服生活中各种有违生态原则的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最终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观。

3.做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研发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除了意识形态上的宣传、理论研究上的支撑外,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3]无论是生态环境治理、产业结构的优化,还是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变,都需要相应的科技水平作为保障。因此,要将高校党建的生态责任有效融入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就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师生的科技研发优势,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开展提供技术支持。高校党委要集中研发力量,大力开展有利于环境治理的技术研发,做好对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革新升级,探寻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的技术和方法,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因过度排放所带来的环境风险。积极整合科研资源形成研发合力,对符合生态原则的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展开研究。不断提高科技的生态含量,积极推动科技生态创新。用无污染、低能耗的生态技术取代污染强、能耗高的落后技术,彻底改变违背生态原则的落后生产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变。与此同时,加大促进生活方式绿色转变的科技研发,通过科技创新彻底改变原有的有违生态原则的生活方式。

2.做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2]生态文明建设除了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模式,改变违背生态原则的生活习惯和消费理念,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变外,还需要与社会上存在的诸如消费主义、唯生产主义等各种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错误思潮做斗争。生态文明建设的艰巨性要求有成熟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让生态文明建设有章可循,避免盲目开展而引发新的问题。因此,高校党组织在落实党建的生态责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理论研究的优势,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开展提供理论支撑。既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方法路径、参与机制、制度规范等宏观内容的理论建构,促进生态文明有序开展,又要充分研究和剖析消费主义、唯生产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本质、产生根源和反生态特性,详细论述这些错误思潮给人的意识行为和生态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并积极探寻化解错误思潮消极影响的方法和措施。通过详尽的理论研究,尽可能扫清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障碍,让党和政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有充分认识,从而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

三、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生态维度的措施

要充分履行高校党建的生态责任,将高校党建的生态责任融入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需要从完善组织结构、健全规章制度、加大经费投入等方面入手,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生态维度提供组织、制度、经费保障。

1.完善组织结构,提升组织工作水平,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生态维度提供组织保障。高校党委要不断完善高校党组织结构,提升组织工作水平。在健全现有的“校党委—二级学院总支—教师、学生党支部”组织结构系统基础上,积极探寻更有利于高校党建的生态责任融入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以具体任务和内容为依托的目标型组织结构模式。现有的组织结构是属于上传下达式的“垂直型”组织结构,对党的生态文明方针和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只起着被动传播的功能,由于目标宏大、任务过于笼统,很多党员、师生无法有效履行生态责任。为此,高校党委需要根据高校党建生态责任的具体内容,尝试设立生态文明宣传支委、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支委、生态文明科技研发支委、生态文明人才培养支委,并根据学科和专业属性相对应的原则,将二级学院支部分别归属于上述不同的三个支委中,最终形成“高校党委—生态文明宣传支委、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支委、生态文明科技研发支委、生态文明人才培养支委—相关二级学院总支—教师、学生党支部”组织结构模式。这种以具体任务和内容为依托的目标型组织结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党员、师生的专业特长,有效克服原有的组织结构因目标过于宏大、任务过于笼统而导致基层党员、师生在履行生态责任过程中流于形式的尴尬局面。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全校师生行为,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生态维度提供制度保障。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高校党建的生态责任有效融入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同样是繁重的任务。如何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始终履行生态责任,高校党委要做好有利于落实生态文明方针的顶层制度设计,健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约束高校全体党员、师生,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生态文明建设上来。首先,要制定和完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的宣传制度,明确各级支部的宣传任务和目标,在全校上下形成有效的宣传机制。其次,要制定和完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的人才培养制度和研发奖惩制度,积极调动教学、科研中坚力量进行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再次,要制定和完善遵循生态原则的高校全体党员、师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形成厉行节约、拒绝浪费、保护环境的校园风气。最后,要制定和完善在落实生态文明方针和战略过程中的党内问责制,对于落实不到位、缺乏主动行为的党员干部要追究责任。此外,还要制定和完善高校党委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过程中的审计制度、党外师生监督制度等等。通过党内、党外两个层面的制度建设,让高校党组织担负起生态责任,真正成为落实党的生态文明方针和战略、努力培养相关人才的基层堡垒。

3.加大经费投入。夯实物质基础,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生态维度提供经费保障。充足的经费投入,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生态维度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高校党组织在履行生态责任时,无论是做好促进生态文明开展的宣传、理论研究工作,还是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工作,都必须要有财力和物力作为保障。因此,需要加大实现高校党建生态责任过程中的经费投入力度,完善相应的物质保障机制。高校党委、相关行政部门要做好相关的财政预算,确保履行生态责任过程中的各项具体工作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宣传、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机制,加大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的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力度。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亟待攻克的技术难题安排绿色通道、给予专门的研发经费。同时,设立专项奖励经费,对于在普及宣传、理论研究、科技研发及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调动全体党员、师生在落实党的生态文明方针和战略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针对高校经费来源的单一性特质和相对不足的困境,高校党委在现有政府财政支持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原则积极探寻校企合作模式,吸引相关企业投资于有利益回报的生态技术研发中,不断拓宽经费来源的渠道,为高校党建的生态责任有效融入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夯实物质基础、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参考文献:

[1] 拉布里奥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3.

[2] 列宁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1.

[3] 张伟.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J] .中国环境管理,2015,(3):5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8-0149-02

收稿日期:2019-03-16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点专题研究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2017ZDTXM027)

作者简介:乔默之(1984-),男,江苏泰州人,讲师,党总支组织委员,从事思政、党建工作研究。

[责任编辑 吴 迪]

标签:;  ;  ;  ;  ;  ;  ;  ;  ;  ;  ;  ;  ;  ;  ;  

乔默之:新时代高校党建生态责任视阈下人才培养的生态维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