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论文和设计-张奇恩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该模具包括底板、活动顶板、下模具座和上模具座。活动顶板设置于底板的上方,活动顶板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下顶板和多根顶针,活动顶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根套设有弹簧的第一定位杆;下模具座设置于活动顶板的上方,下模具座的上表面嵌入有下模具块,注塑流道的底部设置有可供顶针穿过的顶针孔;上模具座设置于下模具座的上方,上模具座的下表面嵌入有上模具块,上模具座的顶部设置有与上注塑槽连通的注塑腔。在注塑完毕后,利用注塑机的活塞杆向上顶起活动顶板,使下顶板和顶针向上顶起注塑好的产品,防止其与模具粘连;由于一次可同时注塑多个产品,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可供活塞杆穿过的通孔;活动顶板,所述活动顶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活动顶板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下顶板和多根顶针,所述活动顶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根套设有弹簧的第一定位杆,所述下顶板的上边沿设置有多个凹槽;下模具座,所述下模具座设置于所述活动顶板的上方,所述下模具座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下模具座上设置有可供所述第一定位杆穿过的第一定位孔,所述下模具座的上表面嵌入有下模具块,所述下模具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纵向排列的下模具槽和通过注塑流道与所述下模具槽连通的下注塑槽,所述注塑流道的底部设置有可供所述顶针穿过的顶针孔,所述下模具槽远离所述下注塑槽的一侧设置有可供所述下顶板穿过的下顶板槽,所述下顶板槽与所述下模具槽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绳子的绳子嵌入槽;上模具座,所述上模具座设置于所述下模具座的上方,所述上模具座的下表面嵌入有上模具块,所述上模具块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纵向排列的上模具槽和通过注塑流道与所述上模具槽连通的上注塑槽,所述上模具座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上注塑槽连通的注塑腔。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可供活塞杆穿过的通孔;

活动顶板,所述活动顶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活动顶板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下顶板和多根顶针,所述活动顶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根套设有弹簧的第一定位杆,所述下顶板的上边沿设置有多个凹槽;

下模具座,所述下模具座设置于所述活动顶板的上方,所述下模具座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下模具座上设置有可供所述第一定位杆穿过的第一定位孔,所述下模具座的上表面嵌入有下模具块,所述下模具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纵向排列的下模具槽和通过注塑流道与所述下模具槽连通的下注塑槽,所述注塑流道的底部设置有可供所述顶针穿过的顶针孔,所述下模具槽远离所述下注塑槽的一侧设置有可供所述下顶板穿过的下顶板槽,所述下顶板槽与所述下模具槽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绳子的绳子嵌入槽;

上模具座,所述上模具座设置于所述下模具座的上方,所述上模具座的下表面嵌入有上模具块,所述上模具块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纵向排列的上模具槽和通过注塑流道与所述上模具槽连通的上注塑槽,所述上模具座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上注塑槽连通的注塑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边缘设置有多个螺栓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定位杆,所述活动顶板上设置有两个可供所述第二定位杆穿过的第二定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座通过两块支撑块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支撑块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下模具座、底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座上表面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定位柱,所述上模具座下表面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可供所述定位柱插入的定位盲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槽远离所述上注塑槽的一侧设置有上顶板槽,所述上顶板槽内安装有上顶板以及与所述上顶板配合的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座靠近所述下顶板槽的侧边设置有下容纳槽,所述上模具座靠近所述上顶板槽的侧边设置有上容纳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顶板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多根顶杆,所述下注塑槽的底部设置有可供所述顶杆穿过的顶杆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拉绳生产工艺中普遍采用手工加工工艺,工艺步骤具体如下:1、把绳子裁剪好长度并粘合绳头;2、绳头扎捆平整并刷胶水(刷胶水绳子的拉力更大);3、用人工摆放至模具中进行注塑生产。其中在人工进行注塑过程中,由于现有的绳头注塑模具生产过程中容易粘膜,降低产品品质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效率(需要清理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绳头注塑模具生产过程中容易粘膜,导致产品的品质低和生产效率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所述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可供活塞杆穿过的通孔;

活动顶板,所述活动顶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活动顶板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下顶板和多根顶针,所述活动顶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根套设有弹簧的第一定位杆,所述下顶板的上边沿设置有多个凹槽;

下模具座,所述下模具座设置于所述活动顶板的上方,所述下模具座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下模具座上设置有可供所述第一定位杆穿过的第一定位孔,所述下模具座的上表面嵌入有下模具块,所述下模具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纵向排列的下模具槽和通过注塑流道与所述下模具槽连通的下注塑槽,所述注塑流道的底部设置有可供所述顶针穿过的顶针孔,所述下模具槽远离所述下注塑槽的一侧设置有可供所述下顶板穿过的下顶板槽,所述下顶板槽与所述下模具槽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绳子的绳子嵌入槽;

上模具座,所述上模具座设置于所述下模具座的上方,所述上模具座的下表面嵌入有上模具块,所述上模具块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纵向排列的上模具槽和通过注塑流道与所述上模具槽连通的上注塑槽,所述上模具座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上注塑槽连通的注塑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底板的边缘设置有多个螺栓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定位杆,所述活动顶板上设置有两个可供所述第二定位杆穿过的第二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下模具座通过两块支撑块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支撑块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下模具座、底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下模具座上表面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定位柱,所述上模具座下表面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可供所述定位柱插入的定位盲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上模具槽远离所述上注塑槽的一侧设置有上顶板槽,所述上顶板槽内安装有上顶板以及与所述上顶板配合的弹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下模具座靠近所述下顶板槽的侧边设置有下容纳槽,所述上模具座靠近所述上顶板槽的侧边设置有上容纳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活动顶板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多根顶杆,所述下注塑槽的底部设置有可供所述顶杆穿过的顶杆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在注塑完毕后,利用注塑机的活塞杆向上顶起活动顶板,使下顶板和顶针向上顶起注塑好的产品,防止其与模具粘连;由于一次可同时注塑多个产品,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为模块化设计,方便对其进行拆卸和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分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顶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板、活动顶板及下模具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模具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模具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与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70、输送装置;76、夹绳板;77、承载板;90、底板;100、活动顶板;110、下模具座;120、上模具座;91、通孔;92、第二定位杆;93、支撑块;101、下顶板;102、顶针;103、第一定位杆;104、弹簧;105、凹槽;106、第二定位孔;107、顶杆;111、第一定位孔;112、下模具块;113、定位柱;114、下容纳槽;116、注塑流道;118、顶针孔;119、下顶板槽;121、绳子嵌入槽;122、上模具块;123、上注塑槽;124、注塑腔;125、定位盲孔;127、上顶板;128、上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该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包括底板90、活动顶板100、下模具座110和上模具座120。底板90呈矩形板状结构,底板90上设置有可供注塑的机活塞杆穿过的通孔91。底板90的边缘设置有四个螺栓固定孔,安装时,调整底板90的位置,确保通孔91与注塑机的活塞杆处于同一直线上,通过使用螺栓将底板90固定于注塑机上。进一步的,底板90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定位杆92,第二定位杆92用于与第二定位孔106配合来限定活动顶板100的运动方向,防止活动顶板100发生偏移造成下顶板101和顶针102损坏。

如图1和2所示,活动顶板100设置于底板90的上方,活动顶板100是由上层固定板和下层基板构成的双层板状结构,上层固定板与下层基板通过螺栓连接,活动顶板100的下端与顶针102的下端插接于上层固定板中,上层固定板与下层基板同轴设置有两个可供第二定位杆92穿过的第二定位孔106。上层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根套设有弹簧104的第一定位杆103。顶针102的上端呈锥状,本实施例中顶针102的数量与注塑流道116的数量相同。下顶板101为金属板,下顶板101用于顶起绳子,下顶板101的上边沿设置有多个凹槽105,凹槽105的数量与下注塑槽的数量相同。弹簧104平时处于伸展状态,当活动顶板100向上运动时,弹簧104处于压缩状态。

如图3所示,下模具座110设置于活动顶板100的上方,下模具座110通过两块支撑块93与底板90连接,支撑块93分别通过螺栓与下模具座110、底板90连接。下模具座110上设置有可供第一定位杆103穿过的第一定位孔111,第一定位孔111的数量和位置与第一定位杆103的数量和位置对应。下模具座110的上表面嵌入有下模具块112,下模具块112与下模具座110通过螺栓连接,下模具块112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纵向排列的下模具槽和通过注塑流道116与下模具槽连通的下注塑槽,注塑流道116的宽度较细,以减少每次注塑时液态塑料的使用量。注塑流道116的底部设置有可供顶针102穿过的顶针孔118,下模具槽远离下注塑槽的一侧设置有可供下顶板101穿过的下顶板槽119,下顶板槽119与下模具槽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绳子的绳子嵌入槽121。下模具座110靠近下顶板槽119的侧边设置有下容纳槽114,下模具座110上表面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定位柱113,定位柱113用于与定位盲孔125配合限定上模具座120的运动方向,防止上模具座120发生偏移。

如图4和5所示,上模具座120设置于下模具座110的上方,上模具座120同样为双层板状结构,上模具座120的下表面嵌入有上模具块122,上模具座120的下表面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可供定位柱113插入的定位盲孔125,上模具块122通过螺栓与上模具座120连接,上模具块122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纵向排列的上模具槽和通过注塑流道116与上模具槽连通的上注塑槽123,上模具块122与下模具块112结构相同,只是上安装方向不同。上模具槽与下模具槽扣合时构成一个与绳子拉手塑料头的形状相同的模具腔。上模具座120的顶部设置有与上注塑槽123连通的注塑腔124,使用时注塑腔124与注塑机的注塑输出口连接。上模具槽远离上注塑槽123的一侧设置有上顶板槽,上顶板槽内安装有上顶板127以及与上顶板127配合的弹簧,上顶板127的下边沿设置有多个凹槽105,上顶板127的凹槽105数量与下顶板101的凹槽105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当上模具座120与下模具座110盖合时,上顶板127与下顶板101的边沿相贴合,上顶板127与下顶板101的凹槽105扣合在一起,只允许绳子穿过,液态塑料无法通过。上模具座120靠近上顶板槽的侧边设置有上容纳槽128,当上模具槽与下模具槽扣合时,上容纳槽128与下容纳槽114可允许输送装置70的承载板77和夹绳板76伸入模具内部与下顶板101的侧面相贴合。使用时,使用螺栓将上模具座120通过螺栓与注塑机的升降杆连接,由升降杆带动上模具座120上下运动。

工作原理:如图6和7所示,注塑前,升降杆带动上模具座120向上运动至预定高度,由输送装置70将剪裁好的绳子拉手输送过来,绳子拉手的头部依次经过凹槽105和绳子嵌入槽121后插入下模具槽内,升降杆带动上模具座120向下运动,使上模具槽与下模具槽扣合,注塑机将融化的液态塑料注入注塑腔124内,液态塑料向下流入上注塑槽123与下注塑槽构成的注塑通道内,再通过注塑流道116流入由上模具槽与下模具槽构成的模具腔内,待液态塑料冷却后,升降杆带动上模具座120向上运动至预定高度,注塑机的活塞杆穿过通孔91后顶住活动顶板100向上运动,弹簧104被压缩,顶针102从顶针孔118伸出,下顶板101从下顶板槽119伸出,从而将注塑好的产品从下模具槽中顶出,防止发生粘连,再由机械手将注塑好的产品取走。本实施例的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在注塑完毕后,利用注塑机的活塞杆向上顶起活动顶板100,使下顶板101和顶针102向上顶起注塑好的产品,防止其与模具粘连;由于一次可同时注塑多个产品,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此外本实施例的模具为模块化设计,方便对其进行拆卸和安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以实施例1为基础,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活动顶板100的上表面还竖直设置有多根顶杆107,下注塑槽的底部设置有可供顶杆107穿过的顶杆107孔,顶杆107用于将下注塑槽内的塑料顶出,顶出产品时由于顶杆107、顶板、顶针102同时作用于产品,且作用于产品不同的部位,因此,使产品的受力更均匀。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将模具内部的温度控制在预定温度,本实施例的下模具座110和上模具座120内部分别设置有空腔(未示出),下模具座110与上模具座12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使用时,可将进液口与出液口通过管线与降温设备连接,通过循环向空腔内注入冷却液,可将模具内部的温度进行精确控制。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设计图

一种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1273.3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426081U

授权时间:20190924

主分类号:B29C 45/26

专利分类号:B29C45/26;B29C45/40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东莞市邦诚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莞市邦诚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陈村陈丰路94号301房

发明人:张奇恩;呼文华

第一发明人:张奇恩

当前权利人:东莞市邦诚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武媛;吕学文

代理机构:1157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创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用于给绳子拉手注塑的模具论文和设计-张奇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