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对外径千分尺故障原因分析及调修

探讨对外径千分尺故障原因分析及调修

大庆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163311

摘要:外径千分尺是生产加工、精度测量的关键性仪器,如果出现外径千分尺故障将会影响到生产加工的质量,降低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该研究对外径千分尺外观问题,转动分筒故障,锁紧装置故障,锁测微螺杆故障,锁测微螺杆问题,平行度不合格,螺杆弯曲度不合格,示值误差过大等故障展开了研讨,并提供了相应的调修方法。

关键词:外径千分尺生产故障调修螺杆转动分筒

应该从外径千分尺产生故障的原因分析出发,确定导致外径千分尺故障的因素,通过针对性的处理提高外径千分尺的生产质量和测量精度。

1外径千分尺故障的类型和原因

1.1外径千分尺外观问题

外径千分尺外观问题主要存在与生产过程之中,外径千分尺在生产环节出现工序疏漏,例如没有规范进行清洗操作,导致污物流入外径千分尺螺杆,进而形成外径千分尺螺杆锈蚀、研磨问题,导致外径千分尺操作困难、测量误差加大。此外,外径千分尺没有进行退磁处理,出现外径千分尺测量时操作困难,严重影响外径千分尺测量精度。

1.2外径千分尺转动分筒故障问题

产生外径千分尺转动分筒卡死、转动不平稳的主要原因是外径千分尺制造过程中存在毛刺,或者部件存在锈蚀,这会影响到分筒的移动,导致外径千分尺测量出现误差。

1.3外径千分尺锁紧装置故障问题

外径千分尺锁紧装置出现故障一般是在生产环节中没有对固定螺钉进行锁紧,发生螺钉长度过长,螺钉撸扣等问题,导致外径千分尺锁紧装置难于起到固定的作用,进而影响到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精度。

1.4外径千分尺锁测微螺杆故障问题

外径千分尺锁测微螺杆故障主要以径向的摆动和轴向的摇动为主,产生外径千分尺锁测微螺杆主要是调节螺母出现松动,或者在外径千分尺长期使用后出现测微螺杆与轴套的过度磨损,这会引起外径千分尺锁测微螺杆的故障,影响外径千分尺测量精度。

1.5外径千分尺平行度不合格

外径千分尺平行度不合格是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出现外径千分尺平行度不合格将会影响到测量面之间的间距,不能够形成规范的轴线和垂面,导致测量面不正常接触,对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精度带来影响。

1.6外径千分尺螺杆弯曲度不合格

外径千分尺螺杆弯曲度不合格是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出现外径千分尺螺杆弯曲度不合格将会影响到螺杆的正常运行,不能够确保螺杆立面行进路线的平直,导致外径千分尺测量中示数不稳定,出现精度下降的问题。

1.7外径千分尺示值误差过大

外径千分尺示值误差过大会影响外径千分尺测量的精度,出现外径千分尺零刻线与固定套管纵刻线难于对准,外径千分尺端面与固定套管测量下限毫米刻线右边缘不相切的问题,难于确保外径千分尺测量质量。

2外径千分尺故障的调修

2.1外径千分尺外观问题的调修

在外径千分尺的生产环节要尊重工序和工艺的要求,例如:要规范进行外径千分尺的清洗工艺,避免清洗油质流入螺杆;要做好生产环节的防护工作,避免因意外造成的外径千分尺外观损伤,做到对外径千分尺精度的有效保障;要规范进行外径千分尺的退磁处理工艺,提高外径千分尺测量的精度,如果出现磁感可以通过电动退磁器进行退磁处理。

2.2外径千分尺转动分筒故障的调修

当外径千分尺出现分筒故障时可以先转动螺杆,确定卡住的位置,再拆卸转动分筒确定卡住原因。一般分筒故障是由于螺杆有异物和毛刺,对于分筒内存在的异物要采用汽油进行清洗处理,在清洗后要加注润滑油以确保外径千分尺转动的流畅。对于螺杆锈蚀,可以在锈蚀部位涂抹研磨膏,通过螺杆与分筒之间的摩擦磨掉锈蚀部分,同时涂抹防腐蚀油脂。对于分筒毛刺或螺杆锚毛刺可以采用研磨的方法加以处理,要注意在处理后涂抹防腐油脂。

2.3外径千分尺锁紧装置故障的调修

在调修外径千分尺锁紧装置故障时应该对固定螺钉进行重新定位,检验螺钉的长度是否符合外径千分尺生产的需要,防止因螺钉长度不足而产生的撸扣问题。对于螺钉的调整一般采用扳手紧固的放放,将螺钉旋紧,在锁紧状态下将扳手安装在90°的位置。

2.4外径千分尺锁测微螺杆故障的调修

对于外径千分尺锁测微螺杆径向摆动,可以采用缩孔的工艺降低外径千分尺锁测微螺杆与轴套的间隙,抑制外径千分尺锁测微径向松动。对于外径千分尺锁测微螺杆的横向摇动则应该调节螺母位置,使其处于设定的状态;对于因长期使用造成的摇动可以更换磨损部件的方式加以调修。

2.5外径千分尺平行度不合格的调修

修复外径千分尺平行度要确保测微螺杆外形准确,没有径向与轴向的摆动,同时要确保调修过程中没有变形与松动。调修外径千分尺平行度一般采用轮换研磨的方式,以4块研磨器共同研磨外径千分尺测量面,要规范进行研磨操作,要结合外径千分尺平行度的要求全面检查研磨操作的过程,注意研磨的速度与强度。在外径千分尺测量面研磨后要做好平行度的检测,一般将外径千分尺测微螺杆旋转1周,观察和记录测微计指针的示数,以确定外径千分尺平行度的变化,进而验证外径千分尺平行度调修的质量和效果。

2.6外径千分尺螺杆弯曲度不合格的调修

可以选择在虎钳上采用加铜垫块的方式对外径千分尺螺杆弯曲进行校直。要确保外径千分尺螺杆工作部分的直径一致,然后再修尺架孔。常见调修外径千分尺螺杆弯曲的方法有:冲击法、挤压法、镶套法等,可以根据外径千分尺螺杆弯曲的不同表现选用有效的处理方法,以确保调修的质量。

2.7外径千分尺示值误差过大的调修

调修外径千分尺示值误差过大一般在测微螺杆上涂上研磨膏,装入固定套筒内,用“正拉负推”的方法进行研磨。即当检定结果为正超差时,在该部位转动研磨时施加轴向的拉力;当检定结果为负超差时,在该部位转动研磨时施加轴向的推力。通过轴向的推、拉来加快磨削磨损牙面的对称牙面。

参考文献

[1]周祁.外径千分尺可调校对杆的测量和调整[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4(12).

[2]张和鼎,张利华.用外径千分尺校对内径量表要注意轴向窜动[J].中国计量,2005(8).

[3]赵秀健,孙春奎,李霞.外径千分尺套筒磨擦如何进行修理[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7(8).

[4]冀玉波.外径千分尺示值误差修理方法的改进——互换式研磨[J].中国计量,2007(12).

[5]王钧,王长兵,赵时生.外径千分尺式内径测量卡的设计及使用[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3(17).

标签:;  ;  ;  

探讨对外径千分尺故障原因分析及调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