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享陪护椅论文和设计-吉伟东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共享陪护椅,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内部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底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二框架向右移动使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向下移动进行平铺,第二底板通过抗压板提高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平布的纵向支撑力,同在再通过后靠防松动机构可将折叠前的靠板进行固定,同时后靠固定机构可将靠板进行折叠后固定,便于使用者向后靠动靠板,解决了现有市面上常见的陪护椅在这折叠状态下占用面积较大的问题,该共享陪护椅,具备陪护椅折叠占用面积小的优点,提高了移动使用的便捷性和减少了空间的占用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共享陪护椅,包括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内部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3)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底板(5),所述第二转轴(4)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底板(6),所述第一底板(5)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铰链关节(7),所述第二底板(6)底部的左侧与铰链关节(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5)底部的右侧通过铰链关节(7)与第二底板(6)底部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框架(1)左侧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轴套架(8),所述轴套架(8)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三转轴(9),所述第三转轴(9)的表面套设有套块(10),所述套块(10)正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靠板(11),所述第二框架(2)右侧后侧的顶部设置有后靠定位机构(12),所述第一框架(1)左侧的前侧固定连接后靠防松动机构(13),所述第二底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抗压板(14)。

设计方案

1.一种共享陪护椅,包括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内部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3)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底板(5),所述第二转轴(4)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底板(6),所述第一底板(5)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铰链关节(7),所述第二底板(6)底部的左侧与铰链关节(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5)底部的右侧通过铰链关节(7)与第二底板(6)底部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框架(1)左侧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轴套架(8),所述轴套架(8)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三转轴(9),所述第三转轴(9)的表面套设有套块(10),所述套块(10)正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靠板(11),所述第二框架(2)右侧后侧的顶部设置有后靠定位机构(12),所述第一框架(1)左侧的前侧固定连接后靠防松动机构(13),所述第二底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抗压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陪护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靠定位机构(12)包括活动孔(121),所述活动孔(121)的内部设置有定位销(122),所述定位销(122)的左端贯穿活动孔(121)并延伸至活动孔(121)的左侧,所述定位销(122)的右端贯穿活动孔(121)并延伸至活动孔(12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拉头(123),所述定位销(122)表面的右侧套接有第一挡环(124),所述定位销(122)的表面套设有拉簧(125),所述拉簧(125)的右端与第一挡环(124)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拉簧(125)的左端与第二框架(2)的右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陪护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靠防松动机构(13)包括限位套(131),所述限位套(131)的内部设置有拉杆(132),所述拉杆(132)的底端贯穿限位套(131)并延伸至限位套(1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拉头(133),所述拉杆(132)的表面套接有位于限位套(131)底部的第二挡环(134),所述拉杆(13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板(135),所述滑板(13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块(136),所述卡块(136)左侧的顶部开设有导向角,所述拉杆(132)的表面套设有弹簧(137),所述弹簧(137)的顶端与滑板(135)的底部接触,所述弹簧(137)的底端与限位套(131)的顶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陪护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抗压块(15),所述抗压块(1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磁铁块(16),所述抗压块(15)的内侧通过磁铁块(16)磁力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陪护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17),所述把手(17)的表面套设有防滑套,所述靠板(1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海绵板(18)。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共享陪护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9),所述第二挡环(13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撞垫(20)。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陪护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共享陪护椅。

背景技术

医院中在病人身边陪床是最常见的事,很多医院由于条件设施的限制,病床的床位很多,床位和床位之间的空间很小,由于空间的不足,有些医院的病床都安置到走廊上,随同病人陪床的人员只能坐在凳子上休息陪床,陪护人员的得不到很好的休息。

现有市面上常见的陪护椅在折叠状态下占用面积依然较大,导致使用者在走廊力移动使用时容易影响他人走动,同时由于折叠状态下占用面积较大,导致不易于大量的存放,从而降低了医院内部物品的存储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享陪护椅,具备陪护椅折叠占用面积小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市面上常见的陪护椅在这折叠状态下占用面积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共享陪护椅,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内部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铰链关节,所述第二底板底部的左侧与铰链关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底部的右侧通过铰链关节与第二底板底部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左侧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轴套架,所述轴套架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表面套设有套块,所述套块正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靠板,所述第二框架右侧后侧的顶部设置有后靠定位机构,所述第一框架左侧的前侧固定连接后靠防松动机构,所述第二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抗压板。

优选的,所述后靠定位机构包括活动孔,所述活动孔的内部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左端贯穿活动孔并延伸至活动孔的左侧,所述定位销的右端贯穿活动孔并延伸至活动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拉头,所述定位销表面的右侧套接有第一挡环,所述定位销的表面套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右端与第一挡环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左端与第二框架的右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后靠防松动机构包括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内部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底端贯穿限位套并延伸至限位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拉头,所述拉杆的表面套接有位于限位套底部的第二挡环,所述拉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左侧的顶部开设有导向角,所述拉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与滑板的底部接触,所述弹簧的底端与限位套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抗压块,所述抗压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磁铁块,所述抗压块的内侧通过磁铁块磁力连接。

优选的,所述靠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表面套设有防滑套,所述靠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海绵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第二挡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撞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二框架向右移动使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向下移动进行平铺,第二底板通过抗压板提高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平布的纵向支撑力,同在再通过后靠防松动机构可将折叠前的靠板进行固定,同时后靠固定机构可将靠板进行折叠后固定,便于使用者向后靠动靠板,解决了现有市面上常见的陪护椅在这折叠状态下占用面积较大的问题,该共享陪护椅,具备陪护椅折叠占用面积小的优点,提高了移动使用的便捷性和减少了空间的占用量。

2、本实用新型因后靠定位机构包括活动孔,活动孔的内部设置有定位销,定位销的左端贯穿活动孔并延伸至活动孔的左侧,定位销的右端贯穿活动孔并延伸至活动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拉头,定位销表面的右侧套接有第一挡环,定位销的表面套设有拉簧,拉簧的右端与第一挡环的左侧固定连接,拉簧的左端与第二框架的右侧固定连接,该设计通过活动孔、定位销、第一拉头、第一挡环和拉簧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向右拉动第一拉头带动第一挡环向右移动,第一挡环带动拉簧的右端向右移动使拉簧产生拉力,同时第一拉头带动定位销向右移动,定位销向右移动与靠板分离,便于使用者将靠板向右侧转动至定位销的正面后,通过拉簧的拉力复位带动第一挡环向左侧移动,第一挡环带动定位销向左将靠板卡紧。

3、本实用新型因后靠防松动机构包括限位套,限位套的内部设置有拉杆,拉杆的底端贯穿限位套并延伸至限位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拉头,拉杆的表面套接有位于限位套底部的第二挡环,拉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板,滑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块,卡块左侧的顶部开设有导向角,拉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弹簧的顶端与滑板的底部接触,弹簧的底端与限位套的顶部固定连接,该设计通过限位套、拉杆、第二拉头、第二挡环、滑板、卡块和弹簧的设置,便于使用者通过向下拉动第二拉头带动拉杆向下移动,拉杆带动滑板向下移动,滑板带动弹簧的顶端向下移动进行受力压缩,同时滑板带动卡块向下移动,便于使用者将靠板旋转至滑板的顶部或便于使用者将靠板进行旋转与卡块分离,当靠板移动至滑板的顶部后,使用者松开第二拉头使弹簧弹力复位带动滑块向上移动,滑块带动卡块向上移动将靠板进行卡紧防止靠板脱离定位销后会旋转晃动。

4、本实用新型因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抗压块,抗压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磁铁块,抗压块的内侧通过磁铁块磁力连接,该设计通过抗压块和磁力块的设置,便于使用者通过抗压块对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进行纵向支撑,同时当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向内侧移动折叠后带动抗压块向内侧移动,抗压块通过磁铁块进行内侧磁力连接防止使用者在不使用时抗压块向外侧移动。

5、本实用新型因靠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把手的表面套设有防滑套,靠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海绵板,该设计通过把手、防滑套和海绵板的设置,便于使用者通过把手将靠板进行旋转活动,同时海绵板提高了靠板的使用舒适度,并且防滑套能够提高把手的摩擦力。

6、本实用新型因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第二挡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撞垫,该设计通过万向轮和防撞垫的设置,便于使用者通过万向轮对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进行移动,同时防撞垫提高了第二挡环的防撞效果,减少了第二挡环与限位套底部的撞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折叠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B处的放大图。

图中:1第一框架、2第二框架、3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第一底板、 6第二底板、7铰链关节、8轴套架、9第三转轴、10套块、11靠板、12后靠定位机构、121活动孔、122定位销、123第一拉头、124第一挡环、125拉簧、 13后靠防松动机构、131限位套、132拉杆、133第二拉头、134第二挡环、 135滑板、136卡块、137弹簧、14抗压板、15抗压块、16磁铁块、17把手、 18海绵板、19万向轮、20防撞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共享陪护椅,包括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因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抗压块15,抗压块1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磁铁块16,抗压块15的内侧通过磁铁块16磁力连接,该设计通过抗压块15和磁力块16的设置,便于使用者通过抗压块15对第一底板5和第二底板6进行纵向支撑,同时当第一框架1与第二框架2向内侧移动折叠后带动抗压块15向内侧移动,抗压块15通过磁铁块16进行内侧磁力连接防止使用者在不使用时抗压块15向外侧移动,因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9,第二挡环13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撞垫20,该设计通过万向轮19和防撞垫20的设置,便于使用者通过万向轮19对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进行移动,同时防撞垫20提高了第二挡环134的防撞效果,减少了第二挡环134与限位套131底部的撞击力,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内部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第一转轴3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底板5,第二转轴4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底板6,第一底板5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铰链关节7,第二底板6底部的左侧与铰链关节7固定连接,第一底板5底部的右侧通过铰链关节7与第二底板6底部的左侧活动连接,第一框架1左侧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轴套架8,轴套架8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三转轴 9,第三转轴9的表面套设有套块10,套块10正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靠板11,因靠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17,把手17的表面套设有防滑套,靠板11 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海绵板18,该设计通过把手17、防滑套和海绵板18的设置,便于使用者通过把手17将靠板11进行旋转活动,同时海绵板18提高了靠板11的使用舒适度,并且防滑套能够提高把手17的摩擦力,第二框架2 右侧后侧的顶部设置有后靠定位机构12,因后靠定位机构12包括活动孔121,活动孔121的内部设置有定位销122,定位销122的左端贯穿活动孔121并延伸至活动孔121的左侧,定位销122的右端贯穿活动孔121并延伸至活动孔 12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拉头123,定位销122表面的右侧套接有第一挡环 124,定位销122的表面套设有拉簧125,拉簧125的右端与第一挡环124的左侧固定连接,拉簧125的左端与第二框架2的右侧固定连接,该设计通过活动孔121、定位销122、第一拉头123、第一挡环124和拉簧125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向右拉动第一拉头123带动第一挡环124向右移动,第一挡环124 带动拉簧125的右端向右移动使拉簧125产生拉力,同时第一拉头123带动定位销122向右移动,定位销122向右移动与靠板11分离,便于使用者将靠板11向右侧转动至定位销122的正面后,通过拉簧125的拉力复位带动第一挡环124向左侧移动,第一挡环124带动定位销122向左将靠板11卡紧,第一框架1左侧的前侧固定连接后靠防松动机构13,因后靠防松动机构13包括限位套131,限位套131的内部设置有拉杆132,拉杆132的底端贯穿限位套 131并延伸至限位套1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拉头133,拉杆132的表面套接有位于限位套131底部的第二挡环134,拉杆13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板 135,滑板13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块136,卡块136左侧的顶部开设有导向角,拉杆132的表面套设有弹簧137,弹簧137的顶端与滑板135的底部接触,弹簧137的底端与限位套131的顶部固定连接,该设计通过限位套131、拉杆 132、第二拉头133、第二挡环134、滑板135、卡块136和弹簧137的设置,便于使用者通过向下拉动第二拉头133带动拉杆132向下移动,拉杆132带动滑板135向下移动,滑板135带动弹簧137的顶端向下移动进行受力压缩,同时滑板135带动卡块136向下移动,便于使用者将靠板11旋转至滑板135 的顶部或便于使用者将靠板11进行旋转与卡块136分离,当靠板11移动至滑板135的顶部后,使用者松开第二拉头133使弹簧137弹力复位带动滑块 135向上移动,滑块135带动卡块136向上移动将靠板11进行卡紧防止靠板11脱离定位销122后会旋转晃动,第二底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抗压板14。

使用时,使用者将第二框架2向右移动使第一底板5与第二底板6向下移动进行平铺,使第一底板5与第二底板6的底部与抗压块15的顶部进行接触,平铺完成后使用者再向下拉动第二拉头133带动拉杆132向下移动,拉杆132带动滑板135向下移动,滑板135带动弹簧137的顶端向下移动进行受力压缩,同时滑板135带动卡块136向下移动,使靠板11与卡块136分离,使用者再通过把手17旋转靠板11,使用者再向右拉动第一拉头123带动第一挡环124向右移动,第一挡环124带动拉簧125的右端向右移动使拉簧125 产生拉力,同时第一拉头123带动定位销122向右移动,定位销122向右移动至靠板11的右侧便于靠板11旋转至定位销122的正面,便于使用者向后靠动。

设计图

一种共享陪护椅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9246.2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65(新疆)

授权编号:CN209769711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A47C4/00

专利分类号:A47C4/00;A47C4/04;A47C7/62

范畴分类:15C;

申请人:新疆吉瑞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新疆吉瑞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831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昌五路吉瑞祥工业园

发明人:吉伟东

第一发明人:吉伟东

当前权利人:新疆吉瑞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共享陪护椅论文和设计-吉伟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