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正关系论文_郭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偏正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关系,连词,复句,法语,意义,语言,助词。

偏正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郭莹[1](2017)在《类型学视角下汉英韩语偏正关系连词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类型学视角下比较汉语、英语、韩语叁种语言的表示偏正关系的连词。(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7年07期)

丁强[2](2014)在《中亚留学生偏正关系复句关联词语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句在现代汉语中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特殊句式,分为联合关系复句、偏正关系复句,其中,联合关系复句各分句之间不分主次,语义关系相对较简单,而偏正关系复句两个分句有主从,正句是全句的意义中心,即使包含两个以上的分句,也可以分成偏正两个部分。无论是汉语作为母语还是作为第二语言在习得过程中偏正关系复句都较难掌握。本文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为基本指导,对照偏误分析理论,收集中亚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新疆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在作业、试卷、问卷中所涉及的偏正关系复句关联词语偏误语料,运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其学习偏正关系复句关联词语偏误类型和类型对比进行客观的分析考察,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教学建议。本文的结论是:首先,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学习汉语偏正关系复句关联词语偏误率从大到小依次是:让步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其次,产生偏误的类型比重从高到低依次是:错序,多余,缺少,错用。再次,产生偏误最重要的原因是俄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规则泛化。最后,提出以偏正关系复句关联词语的逻辑语义为教学重点,从易到难,突出排序和对比分析,发挥俄语正迁移的教学建议。(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4-05-23)

汪娜娜,孙超[3](2012)在《浅谈思想与政治教育的偏正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偏重政治教育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进行二次变革,应更加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教育作用,逐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从政治偏重教育向思想偏重教育过渡。本文从现状和解决对策的角度全面叙述了思想和政治教育的偏正关系。(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阮氏缘[4](2011)在《越南学生使用汉语偏正关系连词的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连词是在汉语中起连接作用的词,主要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句子以及段落篇章。汉语连词数量不多,但功能和用法复杂多样,使用范围广、频率高,长期以来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汉语连词可根据逻辑语义关系分成联合关系和偏正关系连词两类。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连词所做的研究还很不足,本文以越南中高级汉语阶段学生的汉语偏正关系连词使用为主要研究内容,综合学生的自然语料和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希望能够发现中高级阶段的越南学生在偏正连词使用上的特点和普遍问题。首先,本论文对汉语的偏正关系连词和越南语的偏正关系连词进行阐述和大概的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二,本文的研究过程以中介语理论、对比分析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通过偏误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对越南学生偏正关系连词使用偏误进行研究分析。根据逻辑语义关系把汉语偏正类连词分成六小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让步关系、目的关系。越南学生使用这六小类连词的偏误类型包括错用、错位、多余和缺漏四个类型。其中错用的偏误类型占偏误率最高,占46%,错位和多余的偏误各占偏误率的20%,连词缺漏占14%。从越南学生运用汉语偏正关系连词出现的偏误情况来看,其偏误的主要特点是分布不均衡性和具有化石化性,进而分析偏误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偏正关系连词本身的复杂性、学生学习过程中语言的负迁移作用和消极学习策略的影响,以及教材编写和教师讲解中的偏差和失误等原因。最后本文阐明偏正关系连词偏误研究给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带来的启示,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设计行之有效的课堂练习模板,尝试将研究所得结论用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1-12-01)

匡腊英[5](2009)在《“V双+N单”表示偏正关系的内部限制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V双+N单"构成表示偏正关系的名词性短语时受到内部限制,能进入这一格式的"V双"一般原型性、及物性、动性都较弱,"N单"多为类后缀,抽象度较高,且"V双"对"N单"具有分类性。(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匡腊英[6](2006)在《“V双+N单”的性质及表示偏正关系的优势》一文中研究指出“V+N”的组合可以表示动宾关系,也可以表示偏正关系,但前者是一种优势选择。可是当“V”和“N”进入“2+1”的韵律模式中后,就具备了表示偏正关系的绝对优势。(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廖慈惠[7](2004)在《英汉使役意义和偏正关系的动词词化表达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表音文字的英语和表意文字的汉语有很大的区别。具体运用到使役意义和偏正关系的动词诃化的表达上,英语动词中表示使役意义的派生词和单纯词以词化式呈现,汉语则需借助分析型表达法;汉语双音化偏正关系动词常常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呈词化表达法,而英语无双音化倾向,对此只能依赖分析型表达法;英语在表示一些动作性动词的偏正关系意义的时候,多采用词化表达法,而汉语基本上是用短语表示。(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关僖[8](1986)在《浅谈偏正关系中“的”“地”合并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该论文在毕业答辩中获优等成绩,并在一九八五年全国首届中文自学者论文竞赛中,被评为第二名。作者立足于促进汉语规范化,选择这一课题,很有现实意义,该文章参考了大量有关资料,分析了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展望语言发展的趋势,然后作出结论,立意明确,言而有据,条分缕析,有说服力。虽然文章也有稍嫌枝蔓,个别词句运用亦宜斟酌的问题,仍不失为一篇优秀论文,愿读者能从中受到启发。(本文来源于《电视大学》期刊1986年03期)

偏正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复句在现代汉语中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特殊句式,分为联合关系复句、偏正关系复句,其中,联合关系复句各分句之间不分主次,语义关系相对较简单,而偏正关系复句两个分句有主从,正句是全句的意义中心,即使包含两个以上的分句,也可以分成偏正两个部分。无论是汉语作为母语还是作为第二语言在习得过程中偏正关系复句都较难掌握。本文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为基本指导,对照偏误分析理论,收集中亚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新疆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在作业、试卷、问卷中所涉及的偏正关系复句关联词语偏误语料,运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其学习偏正关系复句关联词语偏误类型和类型对比进行客观的分析考察,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教学建议。本文的结论是:首先,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学习汉语偏正关系复句关联词语偏误率从大到小依次是:让步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其次,产生偏误的类型比重从高到低依次是:错序,多余,缺少,错用。再次,产生偏误最重要的原因是俄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规则泛化。最后,提出以偏正关系复句关联词语的逻辑语义为教学重点,从易到难,突出排序和对比分析,发挥俄语正迁移的教学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正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郭莹.类型学视角下汉英韩语偏正关系连词对比[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

[2].丁强.中亚留学生偏正关系复句关联词语偏误分析[D].新疆大学.2014

[3].汪娜娜,孙超.浅谈思想与政治教育的偏正关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4].阮氏缘.越南学生使用汉语偏正关系连词的偏误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

[5].匡腊英.“V双+N单”表示偏正关系的内部限制条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6].匡腊英.“V双+N单”的性质及表示偏正关系的优势[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7].廖慈惠.英汉使役意义和偏正关系的动词词化表达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

[8].关僖.浅谈偏正关系中“的”“地”合并问题[J].电视大学.1986

论文知识图

轮胎稳态侧倾力学特性试验偏正关系偏正关系密度测算结果各语料库中偏正关系连词频率比较3*4偏正关系乙瑛碑乐毅论熹平石经真草千字文

标签:;  ;  ;  ;  ;  ;  ;  

偏正关系论文_郭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