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福州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深入推进,未来城市发展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海绵城市无疑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海绵城市重在对道路、绿地以及城市水文环境的统筹,提升城市建设得科学性与合理性,推动城市科学化发展。海绵城市的建设重在对绿地系统进行规划与建设,推动城市的朝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正因为如此,海绵城市理念得到推广,为城市绿地规划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绿地;探究

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当下,城市化也在不断推进。不管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内陆各大城市,城市面积都在不断的扩大,城市规模扩展的速度处于较高的水平。在此背景下,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影响城市环境质量提升以及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方面。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质量日益提升,城市结构也在不断的进行优化。因此,“海绵城市”的理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海绵城市的理论基础是基于我国现有国情以及国土资源现状而提出的新理念。最早在2013年的时候提出,并且经过了一定理论的完善,逐渐形成了系统性的城市发展与规划理念。

1海绵城市的内涵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强化城市的规划管理,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条件,充分发挥城市各类资源的价值,例如建筑、街道、绿地以及水文环境等特点在提升对雨水的吸纳能力,更好的控制城市水资源,更加高效率的对雨水的径流进行控制,提升城市储存水资源的能力,推动城市生态化发展,更好的提升城市对环境的适应化程度,推动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2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2.1尊重自然原则

在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所要遵循的一个大的原则就是尊重自然,这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充分尊重城市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来应对城市化发展的需求,更好的发挥“海绵特性”,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应对暴雨、特大暴雨,强降水等极端情况的能力。

2.2因地、因时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方面。采取渗透、滞留、蓄水、净水等环节,来更好的对海绵城市进行建设。另外,根据海绵城市绿地建设的特点,建设具有当地特色以及海绵城市系统。另外,应该根据城市绿地特点,来加强雨洪管理。因地制宜的原则,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由于地域的不同,因此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路径上也有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对于南方的城市而言,在建设海绵城市的时候,其对于洪水以及雨水吸纳条件要求更高,因此需要更加注重打造具有高吸纳水量能力的海绵城市体系,建设更具雨水吸纳能力的城市公园绿地,打造生态化城市。而对于北方的城市而言,其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环境与南方城市大不相同,由于降雨量小于南方城市,所以对于北方城市的海绵城市体系建设过程中,并不需要依照南方海绵城市建设体系方案,应该结合北方的条件特点,来体现具有北方气候特点的海绵城市体系方案。

另外,因时的原则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推进城市公园建设的时候,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属于季风气候区,降雨呈现出冬季降雨较少,夏季降雨较多的特点,因此在建设海绵城市体系的时候,着重强化城市应对夏季城市内涝情况,针对夏季多暴雨,多降水的特点,来不断提升海绵城市的夏季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2.3注重人的主体性原则

海绵城市的建立,还应该充分遵循人为主体的原则。在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公园的规划,更多的应该倾向于选定在城市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应该选定在城市人口数量较多的地方,这样可以更好的体现海绵城市的效果。城市公园绿地不仅仅可以起到吸纳城市雨水的效果,同时还能够为市民提供较好的城市环境,也是现代化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绿地公园的建立,能够为市民提供较好的休闲娱乐场地,丰富市民的日常生活,满足市民的文化发展需要,提升市民城市居住幸福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市民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进而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城市绿地的建设还能够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由于现代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呈现出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得以增强。所以,城市公园绿地建设,能够有效的环境城市热岛效应,更好的推动城市温度与郊区温度的均衡流通,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与建设对城市气候的调节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应用

3.1绿色建筑的应用

在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绿色建筑对于海绵城市的打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由于城市建筑较为密集,且位于中心商务区的城市建筑高度极高。因此,打造绿色建筑不仅仅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建筑资源,提升城市对雨水资源的吸纳能力,同时还能够更好的美化城市环境,清洁城市空气,推动生态型新型城市的建设。另外,绿色建筑具有较长的寿命周期,可以起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作用。随着绿色建筑技术的不断提升,国外不少城市都开始了相关绿色建筑建设,进行了绿色建筑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实践。

3.2植草沟的应用

植草沟的应用也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植草沟只要是利用滞留、过滤、吸附等植物对雨水资源以及地表径流的调节作用。不仅仅可以起到很好地打造海绵城市的作用,而且可以有效的净化雨水资源,减少在径流中的污染物,提升雨水径流的水质,提高雨水径流的水质品质,以更好的利用雨水径流。另外,植草沟能够选用一些具有耐涝耐旱能力的植物,由于此类植物也有着较为发达的根系,因此可以起到更好的净化污染物的作用。

3.3透水性铺装的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城市地板的选用方面,可以选用具有较好透水性的铺装,来更好对雨水径流进行调节。透水性好的铺装主要是利用多孔性的路面对雨水径流进行下渗,来实现雨水的渗透,从而减少巨大降雨带来的路面雨水堆积。这种透水性的铺装材料不仅仅可以应用在城市公园绿地方面,还能够应用在城市步行街等等街道,更好的打造具有强大吸水性的海绵城市。

3.4植物配置的应用

优化城市植物的配置,也是打造海绵城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植物配置才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激进型城市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城市公园道绿地植物可以尽可能的选用具有本土特色的植物,这样可以提升植物对于雨水径流的吸纳能力。

此外,提升植物的多样性,也是优化城市植物配置的重要方面。不同种类的植物配置不仅仅能够更好的提升城市植物景观的美观性,而且能够更好的调节城市的雨水径流。

3.5生物滞留设施应用

生物滞留设施的应用在推进海绵城市打造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滞留树池等等可以有效的对雨水径流进行调节。

3对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

尽可能的推动城市建筑绿色化,充分利用城市的建筑资源来打造海绵城市。在道路建设方面,应用透水性好的地面铺装材料,能够更好的帮助城市提升吸纳雨水径流。另外,海绵城市的打造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而全面的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来推进现代化城市的生态建设。

4结语

总而言之,充分利用城市中的各类资源,建设具有生态特色的海绵城市。赋予建筑、道路、绿地公园等等基础设施更多的意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高品质生态海绵城市。在现代化城市文明不断推进的当下,建设海绵城市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明晰海绵城市理论,借鉴国外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来推动国内海绵城市的科学合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浩.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的新型绿地构建研究--以吉林省白城市为例[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7

[2]何沈秦.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15):48-49.

标签:;  ;  ;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