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式泵站论文_冯建刚,温陈碧,王晓升

导读:本文包含了虹吸式泵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泵站,出水管,虹吸式,数值,水流,水力,优化设计。

虹吸式泵站论文文献综述

冯建刚,温陈碧,王晓升[1](2018)在《泵站虹吸式出水管虹吸形成时间特性分析及其改善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虹吸式出水管虹吸形成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泵站能否安全稳定运行,为研究虹吸形成时间特性及虹吸管改善措施对虹吸形成时间的影响,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结构化网格对某一泵站虹吸式出水管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水力驱气阶段持续时间与进流流量有关;水力挟气阶段排气速率与水气交界面处流速大小有关;虹吸形成过程中上下气囊的产生对于虹吸形成十分不利,在驼峰顶部设置分流板能有效改善虹吸管内流速分布,加速顶部气囊的排出,缩短虹吸形成时间,且对水力损失影响极小。(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期刊2018年03期)

张雪[2](2017)在《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参数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也随之加剧。为了更好地应对出现的问题,需要建设大批大型泵站。出水流道作为低扬程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流道内流态不良,会降低泵装置效率,甚至会威胁泵站的安全运行。虹吸式出水流道利用虹吸原理,断流方式简单可靠,但是工程投资较大,且断面形状复杂,设计尺寸不当易引起机组振动等不良现象。在我国已建的大型低扬程泵站中出水流道很多采用虹吸式,因此,本文选择研究优化虹吸式出水流道的水力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工程中设计出水流道往往需要设计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绘制单线图。如果能够设计一个界面,用户只要提供流道主要控制尺寸就能得到相关单线图,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流道绘制效率。因此,对出水流道的参数化二维绘图软件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虹吸式出水流道优化设计研究,第二部分是流道的二维参数化绘图软件设计研究。虹吸式出水流道水力优化设计研究采用了流体力学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虹吸式出水流道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其主要内容是:分析比较了虹吸式出水流道几何参数对流道水力性能的影响,包括:上升段倾角、驼峰断面高度、下降段倾角和出口断面宽度。在这些几何参数中,流道水头损失随着上升段倾角α的增大而呈现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的趋势。驼峰断面高度对流道影响很大,随着驼峰断面高度H2的增大,流道水头损失是先减小后逐渐增加的。但由于流道驼峰断面高度的选择还要兼顾土建投资,所以也不宜过大,宜取在H2 =0.88D0左右。下降段倾角除了对流道水力性能有影响,还对工程土建投资有较大影响。下倾角值越大,流道水头损失就越大。出口断面宽度B3过大会引起虹吸式出水流道水头损失的明显增加,在B3大于2.31D0时,B3与水头损失关系没有明显影响。在二维参数化绘图软件设计部分采用某种虹吸式出水流道线型设计方法,编制了设计主程序(主要由上升段、驼峰段、下降段和出口段四个部分组成)。以AutoCAD绘图软件作为绘图平台,运用Visual Basic语言与其做接口,编制了绘制虹吸式出水流道剖面图、俯视图。为了研究虹吸式出水流道几何参数和水力损失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VB语言和MATLAB语言混合编程和多元回归模型,得到拟合方程和残差图。(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7-06-01)

谭淋露,宋猛猛,卢江海,姚玲霞[3](2015)在《泵站虹吸式出水管设计参数对水力特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RNG k-ε紊流模型、有限体积法和结构化网格,对不同设计参数下的泵站虹吸式出水管进行了数值模拟,量化分析了主要设计参数对虹吸形成时间与水力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升角宜取30°~45°;驼峰断面高宽比宜取0.6~1.0;曲率半径宜取0.8D~1.4D;下降段下降角宜取60°~82°。(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代艳,蔡双[4](2014)在《改造虹吸式出水流道,提高泵站运行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区某大型排涝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历经数十年使用,流道裂缝严重,导致机组运行扬程提高,效率明显下降,在外河高水位下运行影响机组安全。泵站更新改造中将流道改为直管式,通过几年的运行证明,机组启动方便、平稳,运行效率增高。文章对此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湖南水利水电》期刊2014年05期)

谭淋露,冯建刚,陈毓陵,王晓升[5](2014)在《泵站虹吸式出水管数值模拟及水力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RNGk-ε紊流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和结构化网格,对虹吸式出水管进行数值模拟。由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虹吸式出水管内部水力特性,并通过改变影响虹吸管水力特性的几个主要参数对原方案虹吸管进行了水力优化。优化方案较原方案进行比较,在水流流态、压力分布和水力损失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可为虹吸式出水管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4年03期)

王晓升,冯建刚,陈红勋,卜立峰,谭琳露[6](2014)在《泵站虹吸式出水管虹吸形成过程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虹吸式出水管虹吸形成过程中气液两相流动,基于各向同性假设,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与RNG k-ε湍流模型对一泵站虹吸式出水管虹吸过程中的气液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虹吸过程中,在虹吸管驼峰段和下降段易产生上、下气囊,对虹吸作用的完成有不利影响。来流流量是影响虹吸形成时间的主要因素,水力驱气阶段和水力挟气阶段可分别用不同的幂函数来表达时间与流量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干小川[7](2013)在《从工程角度分析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中采用虹吸式出水流道,不仅可以减少水流量的损失,减少能源的消耗,而且还便于维修,降低维修成本,同时也便于管理,安全系数高等其他优点。所以,我国很多泵站在施工建设时都采用了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解决方案。然而由于在实际工程中,施工环境千差万别,以及其他各种限制因素,使得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方案的实际效果并不能很好的达到人们的预期效果。因此从实际工程中找出影响虹吸式出水流道实际效果的原因,显得很有必要,并根据具体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从工程的角度对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的优化设计做出浅显的探讨。(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3年33期)

巴贵善,赵志敏[8](2012)在《博湖西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裂缝修补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博湖西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混凝土裂缝漏气漏水现象的成因,并结合当前较适用的水工建筑物修补加固材料特点,将流道内粘钢衬和手刮聚脲防护处理两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从流道体型不规则多变特点和修补材料变形适应性和施工便利角度考虑,最终采用手刮聚脲防护处理方案。(本文来源于《水利建设与管理》期刊2012年10期)

吴俊川[9](2011)在《虹吸式泵站现场测试中的流量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泵站更新改造后,为评价改造的效果,必须进行泵站效率的现场测试。其中流量的测量至关重要。根据泵站的布置形式,选择可靠、经济、有效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是保证流量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本文介绍了流量测量的通用方法、常用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及流量测量位置的选择,并结合虹吸式泵站现场原型测试,阐述了比较精确、可靠、方便的流量测试方法。(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1年22期)

李彦军,颜红勤,葛强,严登丰,胡德义[10](2008)在《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虹吸式出水流道的型线进行数学建模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流道参数的优化设计软件,该软件能够快速进行流道型线的绘制,并能使流道的型线自动符合流速渐变的原则.结合叁维紊流数值模拟对流道内流场进行叁维空间的仿真,检验了流道的水力性能.建立了以虹吸式出水流道水力损失为目标函数、驼峰断面位置为求解变量的最优化问题数学模型,求解结果表明:当驼峰位于流道进口的正上方,即进口弯管段变为近似直管时,整个虹吸式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为最小.说明在设计虹吸式出水流道时,在泵站结构布置允许的条件下,驼峰的位置应尽可能向流道进口方向靠近,以减小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提高泵装置效率.(本文来源于《排灌机械》期刊2008年04期)

虹吸式泵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也随之加剧。为了更好地应对出现的问题,需要建设大批大型泵站。出水流道作为低扬程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流道内流态不良,会降低泵装置效率,甚至会威胁泵站的安全运行。虹吸式出水流道利用虹吸原理,断流方式简单可靠,但是工程投资较大,且断面形状复杂,设计尺寸不当易引起机组振动等不良现象。在我国已建的大型低扬程泵站中出水流道很多采用虹吸式,因此,本文选择研究优化虹吸式出水流道的水力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工程中设计出水流道往往需要设计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绘制单线图。如果能够设计一个界面,用户只要提供流道主要控制尺寸就能得到相关单线图,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流道绘制效率。因此,对出水流道的参数化二维绘图软件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虹吸式出水流道优化设计研究,第二部分是流道的二维参数化绘图软件设计研究。虹吸式出水流道水力优化设计研究采用了流体力学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虹吸式出水流道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其主要内容是:分析比较了虹吸式出水流道几何参数对流道水力性能的影响,包括:上升段倾角、驼峰断面高度、下降段倾角和出口断面宽度。在这些几何参数中,流道水头损失随着上升段倾角α的增大而呈现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的趋势。驼峰断面高度对流道影响很大,随着驼峰断面高度H2的增大,流道水头损失是先减小后逐渐增加的。但由于流道驼峰断面高度的选择还要兼顾土建投资,所以也不宜过大,宜取在H2 =0.88D0左右。下降段倾角除了对流道水力性能有影响,还对工程土建投资有较大影响。下倾角值越大,流道水头损失就越大。出口断面宽度B3过大会引起虹吸式出水流道水头损失的明显增加,在B3大于2.31D0时,B3与水头损失关系没有明显影响。在二维参数化绘图软件设计部分采用某种虹吸式出水流道线型设计方法,编制了设计主程序(主要由上升段、驼峰段、下降段和出口段四个部分组成)。以AutoCAD绘图软件作为绘图平台,运用Visual Basic语言与其做接口,编制了绘制虹吸式出水流道剖面图、俯视图。为了研究虹吸式出水流道几何参数和水力损失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VB语言和MATLAB语言混合编程和多元回归模型,得到拟合方程和残差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虹吸式泵站论文参考文献

[1].冯建刚,温陈碧,王晓升.泵站虹吸式出水管虹吸形成时间特性分析及其改善措施[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8

[2].张雪.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参数化设计[D].扬州大学.2017

[3].谭淋露,宋猛猛,卢江海,姚玲霞.泵站虹吸式出水管设计参数对水力特性影响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5

[4].代艳,蔡双.改造虹吸式出水流道,提高泵站运行效率[J].湖南水利水电.2014

[5].谭淋露,冯建刚,陈毓陵,王晓升.泵站虹吸式出水管数值模拟及水力优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

[6].王晓升,冯建刚,陈红勋,卜立峰,谭琳露.泵站虹吸式出水管虹吸形成过程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J].农业机械学报.2014

[7].干小川.从工程角度分析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的优化设计[J].科技视界.2013

[8].巴贵善,赵志敏.博湖西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裂缝修补设计[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

[9].吴俊川.虹吸式泵站现场测试中的流量测量[J].科技创新导报.2011

[10].李彦军,颜红勤,葛强,严登丰,胡德义.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优化设计[J].排灌机械.2008

论文知识图

矩形管道按“对数-线性”法布置26一1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布置图TJ04-ZL-06转轮配肘型进水流道-低驼峰...300HW- 5水泵自吸改造示意图TJ04-ZL-06转轮配肘型进水流道-虹吸式...方案一出水流道内的流场

标签:;  ;  ;  ;  ;  ;  ;  

虹吸式泵站论文_冯建刚,温陈碧,王晓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