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64例临床分析

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64例临床分析

杨晓虹

南充市东方医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针对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将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所收治64例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常规治疗的64例呼吸衰竭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显著,临床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346-01

呼吸衰竭主要是指多种原发病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即在静息状态下无法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需的气体交换,而导致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并以此引发的一系列生理改变的情况[1]。有研究资料显示[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急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此类疾病的主要病因,如不进行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对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进行全面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11年以来所收治的128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实施分析,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所收治64例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有27例女性,37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45—79岁,平均年龄为(66.4±2.3)岁。另选取我院同期常规治疗的64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有29例女性,35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42—78岁,平均年龄为(65.7±3.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未出现严重营养不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原发病以及严重肝肾疾病等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解除支气管痉挛、吸氧、稀释痰液、感染控制等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先将呼吸机调至S/T模式,将最低吸气压控制在8-10cmH2O,呼气压设为0-4cmH2O,确保患者的外周血氧饱和度高于90%。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身体反应及适应程度,对呼气压及吸气压进行适当调整,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安排饮水、排痰、进食时间,将每次通气间歇时间控制在5—10分钟,每次通气时间为2-3h,每天通气次数3-4次。在对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时,如果其呼吸困难情况得到有效缓解,血氧含量维持在95%以上,即可改为鼻塞吸氧,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停止通气的时间。当患者体内的pH值大于或等于7.35,循环功能未定时间达到血氧含量维持在95%以上,心率(HR)小于110次/分,RR小于25次/分时,即可停止呼吸机治疗。

1.3疗效判断

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基本恢复正常,脱机后能够正常呼吸,RR、HR以及血氧饱和度均恢复正常;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其血氧饱和度维持稳定,RR、HR趋于正常,可以行间歇性通气治疗;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未得到缓解,其通气指标未改变,部分患者还出现了恶化的情况,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循环功能障碍,改为有创通气治疗。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所有需要分析的数据纳入SPSS16.0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用%来进行表示,用卡方来检验其对比结果,用均数x?s来表示计量资料,其对比结果用t来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中有56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4%;该组中有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其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中有36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该组中有6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其并发症发生率为9.38%,经过处理后其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如若不能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进展为呼吸衰竭,从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病是导致患者出现多器官损害或肺性脑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医疗激素的不断发展,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得以完善,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业界人士的认可[4]-[5]。

在对呼吸衰竭患者临床在治疗时,给予无创正压通气可以及时纠正患者的呼吸,缓解、阻止病情进展,避免患者出现二氧化碳滞留或严重缺氧的情况。采用无创呼吸机来进行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不仅能够及时将患者的血氧浓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而且不会对其呼吸系统造成损害,降低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道感染的几率,间接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通气治疗时,须根据患者病理及生理情况,对通气模式、氧浓度以及治疗相关参数进行科学调节,以此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治疗无效的患者必须立即行有创治疗,以此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显示,针对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通过应用无创呼吸机能够及时纠正患者的血氧浓度,为患者预后康复提供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乔红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10):947-948.

[2]曹启生.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3):4707-4708.

[3]高丽渊,曹昕阳,钟永红等.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在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抢救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6):566-568.

[4]何山,蔡萍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21):1979-1981.

[5]高锋.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4,(8):1215-1217.

标签:;  ;  ;  

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64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