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西地区馆陶组三段沉积相研究

留西地区馆陶组三段沉积相研究

论文摘要

以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指导,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室内分析化验等多种资料,对留西地区馆陶组三段开展沉积相分析及演化规律研究。通过相标志和相类型分析,认为研究区为辫状河沉积,发育心滩、河道充填、道间滩地、道间洼地四种沉积微相类型;在Ng3发育早期辫状河沉积具有多河道、多次分叉和汇聚的特征,至Ng3沉积晚期,辫状河沉积规模减小,河道宽度变窄且弯曲度增加,辫状河向曲流河演化。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宋晓倩

关键词: 馆陶组三段,沉积相,留西地区

来源: 科学技术创新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分类号: P618.13

页码: 35-36

总页数: 2

文件大小: 163K

下载量: 34

相关论文文献

  • [1].馆陶组诗[J]. 诗选刊 2017(07)
  • [2].王庄油田郑36井区馆陶组薄层油藏储层预测方法[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02)
  • [3].渤海东部馆陶组岩性特征及成藏规律[J]. 海洋地质前沿 2017(11)
  • [4].新北油田北部馆陶组上段沉积演化[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5(02)
  • [5].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及测井评价方法——以港北南翼区块馆陶组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0(06)
  • [6].埕岛油田馆陶组油藏压力保持水平研究[J]. 内江科技 2019(07)
  • [7].渤海海域西部馆陶组沉积环境及其地质意义[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8].东营凹陷青坨子凸起馆陶组沉积相演化特征及相模式[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03)
  • [9].长堤油田馆陶组油气成藏规律[J]. 山东工业技术 2018(22)
  • [10].大港油田埕海一区馆陶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05)
  • [11].留西油田东部馆陶组上段河流相沉积特征[J]. 甘肃科学学报 2019(06)
  • [12].渤海某油田馆陶组水平井防砂方式选择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15)
  • [13].板桥油田馆陶组低电阻率岩性油气藏评价技术研究[J]. 测井技术 2008(03)
  • [14].庙西南凸起馆陶组油气差异成藏规律[J]. 海洋地质前沿 2019(02)
  • [15].渤中西洼馆陶组稠油特征及差异稠化主控因素[J]. 断块油气田 2019(04)
  • [16].南堡35–2油田馆陶组沉积相识别及储层展布特征[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7(06)
  • [17].埕岛油田馆陶组水淹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J]. 内江科技 2011(10)
  • [18].渤海油田渤中13-1南区块馆陶组储集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研究[J]. 录井工程 2018(04)
  • [19].庙西南凸起馆陶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砂体演化[J]. 沉积学报 2018(04)
  • [20].砂岩孔隙热储地温场水化学场特征及地热水富集机理——鲁北馆陶组热储典型案例[J]. 地质学报 2019(03)
  • [21].埕岛油田馆陶组油藏开发调整配套技术[J]. 内江科技 2014(12)
  • [22].河流相辫—曲河型转换控制因素与控制机理——以东营凹陷青西地区馆陶组为例[J]. 河南科学 2018(05)
  • [23].渤海湾盆地P油田馆陶组物源演化及其对沉积体系的影响[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8(06)
  • [24].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馆陶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有利区带预测[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25].林樊家油田馆陶组馆四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20)
  • [26].孤东七区西馆陶组砂体劈分及隔夹层研究[J]. 内江科技 2020(07)
  • [27].东营凹陷尚店油田馆陶组沉积相研究[J]. 江汉石油科技 2010(01)
  • [28].河道砂体地震响应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垦东1地区馆陶组上段河道砂为例[J]. 石油物探 2013(01)
  • [29].垦东北部馆陶组上段河道砂体储层描述方法[J]. 复杂油气藏 2020(01)
  • [30].渤海海域渤中凹陷N油田馆陶组沉积特征[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标签:;  ;  ;  

留西地区馆陶组三段沉积相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