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例小儿革兰阳性感染的细菌学分类及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138例小儿革兰阳性感染的细菌学分类及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李竹岩(山东邹城市人民医院药剂科273500)

【摘要】目的探讨五年来本院小儿感染性疾病中革兰阳性细菌学分类,并对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2012年7月五年间常见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并对五年间革兰阳性细菌进行细菌学分类及耐药状况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革兰阳性球菌138株,血液标本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呼吸道标本主要为肺炎链球菌;尿液标本主要为肠球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儿童感染性疾病病原革兰阳性菌种类及耐药性在不断发生变化,败血症患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发病率上升,应高度重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变迁,特别是要根据临床分离菌株的药敏情况选用感敏抗生素。

【关键词】儿童革兰阳性球菌细菌分类耐药分析

1资料及方法

1.1标本来源

2007年6月~2012年6月我院住院感染患儿的送检标本4452份,其中血标本2738份(61.5%),入院24h内采集1mL血液标本注入BACT/ALERTPF培养瓶(法国梅里埃公司);呼吸道标本690份(15.5%),采集方法为晨起常规刷牙,用生埋盐水、双氧水、生埋盐水依次漱口,经鼻深部吸痰采取标本,然后立即送检;大便标本779份(17.5%);泌尿道标本227份(5.1%),为入院24h内清晨第一次清洁中段尿;其他标本18份(0.4%)。

1.2细菌分离

血标本采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痰标本经负压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接种哥伦比亚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尿液标本用定量液接种麦康凯琼脂平板,35℃18~24h培养。所有细菌均经VTTEK32系统鉴定到种。并除去污染和同一病例培养的重复菌株。

1.3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采用KB法,判定标准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NCCLS)1999年版规定。药敏纸片购自北京天坛生物技术公司。

1.4质量控制

质控标准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粪肠球菌ATCC29212。每周做一次质量控制。

2结果

2.1病原菌的分布

2.1.1临床标本及病原菌分布

所有标本共分离出365株致病菌(总阳性率8.2%)。革兰阳性球菌138株,阳性率3.1%,占所有致病菌37.8%。

2.1.2血液、痰、尿标本革兰阳性菌检出情况

共收集血标本2738份,检出革兰阳性菌105株,阳性率为3.83%;收集深部痰标本数690份,检出革兰阳性菌18株,阳性率为2.61%;收集尿标本数227份,检出革兰阳性菌4株,阳性率为1.76%。收集大便标本779,检出革兰阳性菌11例,阳性率为1.41%。

2.1.3败血症患儿革兰阳性球菌分布及变迁

检出的138株革兰阳性菌中,居首位的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率84.92%),其它依次为肠球菌(8.73%)、金黄色葡萄球菌(4.12%)、链球菌属(2.23%)等。五年中,这一规律几乎无变化。

2.2革兰阳性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对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82.3%、73.9%,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6.5%、21.6%,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0.8%、21.7%,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

2.3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分离率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离率68.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35.2%,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

2.4下呼吸道肺炎链球菌耐药性的变迁

五年中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对阿奇霉素耐药率由21.2%上升到71.5%,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由41.3%上升到85.6%,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由39.8%上升到100%,其对临床常用的抗菌素耐药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尚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

3讨论

儿童败血症病原菌的构成比随年代不同而变迁。20世纪80年代以来,革兰阳性菌上升到主导地位,表皮葡萄球菌近年来在小儿发病中有增加趋势,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率下降。我们对近5年来的标本统计结果显示,小儿败血症革兰阳性菌阳性率明显高于革兰阴性菌,尤其是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代表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是儿童败血症感染的首要致病菌。这一病原学分布特征与近年来的有关报道相同[1][2][3]。近5年来败血症患儿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发生很大变化,即CNS检出率急剧上升,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显著下降,提示CNS引起的血源性感染日益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CNS能产生细胞间脂多糖粘附素,它可保护细菌不受抗菌药物的作用,并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相对较差,使得小儿容易受CNS等条件致病菌的侵袭;另一方面由于侵入性诊疗技术及新的高效广谱抗菌药物在儿科的广泛应用,也增加了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机会。由于CNS毒力低,侵袭力弱,患儿感染后症状常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典型,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而且部分临床医师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认识不足,常误认为是标本采集污染所致,应引起重视,尽早根据药敏选药,并及时复查血培养。与血源性感染不同的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则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而革兰阳性菌中以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结果是临床医生选择抗菌药物的重要参考。国内外有关CNS的耐药研究很多,有报道CNS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唑林等抗生素高度耐药[4]。本组资料显示,CNS对青霉素耐药率100%,对红霉素耐药率已达82.3%。因此,不宜将此两种药作为治疗葡萄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而应选用苯唑西林等耐霉青霉素或是含有酶抑制剂的复合青霉素制剂作为首选。本组资料显示MRSA分离率为35.2%;MRCNS分离率为68.6%,检出率与最近一些文献报道相近[5],目前我院还未见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菌株报道,由于万古霉素对细菌的细胞壁合成、细胞膜通透性及蛋白质合成均有抑制作用,故其抗菌活性较高。但是为了预防万古霉素出现耐药菌株,临床一定要依据药敏试验慎重选择,严格掌握万古霉素的应用指征。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到100%,提示青霉素已不适用于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线用药。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在20世纪70年代相对少见,但随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被推荐作为治疗CAP的一线药物,用量的增加使得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在世界各地迅速增加。而我们这次统计显示其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已达100%。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也由21.2%增至71.5%,耐药前景堪忧。

总之,对于感染性疾病,我们应重视病原学的检测,动态监测病原菌的变迁及其耐药性的变化,及时掌握感染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化,正确掌握经验性用药原则,严禁滥用抗菌药物,减少预防性用药,防止耐药菌在院内交叉传播。只有真正做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才能抑制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降低患儿不必要的经济支出,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袁艺,卢竟,王洛平,等.小儿1970份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02,37(7):44.

[2]桂清荣,王洪波.儿科感染致病菌1210株耐药性监测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9):545.

[3]陈菊梅.现代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529533.

[4]单才华,贺超奇.108例小儿葡萄球菌感染的细菌学分类及抗生素耐药性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2):114.

[5]SharmaR,SharmaCL,KapoorB.Antibacterialresistance:Currentproblemsandpossiblesolutions[J].IndianJMedSci,2005,59(3):120129.

标签:;  ;  ;  

138例小儿革兰阳性感染的细菌学分类及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