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移动设备背夹论文和设计-吴堪玉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移动设备背夹,包括夹持前壳、夹持后壳和夹持件,夹持前壳包括前壳底壁和两道同向平行的前壳侧壁,夹持后壳包括后壳底壁和两道同向平行的后壳侧壁,夹持前壳嵌合安装在夹持后壳上且两者内侧面形成中空闭合的内容腔。夹持件包括活动夹持件,活动夹持件包括活动卡扣和活动卡扣控制件,活动卡扣垂直于前壳侧壁并滑动插接在前壳侧壁上,活动卡扣控制件包括垂直于后壳侧壁并滑动穿插在后壳侧壁上的按钮和安装在内容腔内的凸轮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凸轮传动原理,将拉拔式的活动卡扣更改到按压式来实现活动卡扣的功能,实现了活动卡扣的内缩行程,即可以控制活动卡扣与便携移动设备卡槽的配合,实现便捷装卸。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便携移动设备背夹,包括夹持前壳(1)、夹持后壳(2)和夹持件,其特征在于,夹持前壳(1)包括前壳底壁(11)和两道同向平行的前壳侧壁(12),两道前壳侧壁(12)分别垂直连接在前壳底壁(11)的相对两侧边上,前壳底壁(11)和两道前壳侧壁(12)形成容置便携移动设备(3)的夹持开腔;夹持后壳(2)包括后壳底壁(21)和两道同向平行的后壳侧壁(22),两道后壳侧壁(22)分别垂直连接在后壳底壁(21)的相对两侧边上;夹持前壳(1)嵌合安装在夹持后壳(2)上且两者内侧面形成中空闭合的内容腔,前壳底壁(11)与后壳底壁(21)嵌合连接形成内部中空的底壁内腔,两道前壳侧壁(12)分别同向嵌合连接在两道后壳侧壁(22)内侧形成中空的两个侧壁内腔,两个同向平行的侧壁内腔分别垂直连通底壁内腔形成闭合的内容腔;夹持件包括活动夹持件,活动夹持件包括活动卡扣(4)和活动卡扣控制件,活动卡扣(4)垂直于前壳侧壁(12)并滑动插接在前壳侧壁(12)上,活动卡扣控制件包括垂直于后壳侧壁(22)并滑动穿插在后壳侧壁(22)上的按钮(5)和安装在内容腔内的凸轮机构;活动卡扣(4)和按钮(5)分别连接在同一侧的前壳侧壁(12)和后壳侧壁(22)上,按钮(5)受外力朝内滑动后驱动凸轮机构传动进而传力给活动卡扣(4)使活动卡扣(4)回缩。

设计方案

1.一种便携移动设备背夹,包括夹持前壳(1)、夹持后壳(2)和夹持件,其特征在于,夹持前壳(1)包括前壳底壁(11)和两道同向平行的前壳侧壁(12),两道前壳侧壁(12)分别垂直连接在前壳底壁(11)的相对两侧边上,前壳底壁(11)和两道前壳侧壁(12)形成容置便携移动设备(3)的夹持开腔;夹持后壳(2)包括后壳底壁(21)和两道同向平行的后壳侧壁(22),两道后壳侧壁(22)分别垂直连接在后壳底壁(21)的相对两侧边上;夹持前壳(1)嵌合安装在夹持后壳(2)上且两者内侧面形成中空闭合的内容腔,前壳底壁(11)与后壳底壁(21)嵌合连接形成内部中空的底壁内腔,两道前壳侧壁(12)分别同向嵌合连接在两道后壳侧壁(22)内侧形成中空的两个侧壁内腔,两个同向平行的侧壁内腔分别垂直连通底壁内腔形成闭合的内容腔;

夹持件包括活动夹持件,活动夹持件包括活动卡扣(4)和活动卡扣控制件,活动卡扣(4)垂直于前壳侧壁(12)并滑动插接在前壳侧壁(12)上,活动卡扣控制件包括垂直于后壳侧壁(22)并滑动穿插在后壳侧壁(22)上的按钮(5)和安装在内容腔内的凸轮机构;活动卡扣(4)和按钮(5)分别连接在同一侧的前壳侧壁(12)和后壳侧壁(22)上,按钮(5)受外力朝内滑动后驱动凸轮机构传动进而传力给活动卡扣(4)使活动卡扣(4)回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移动设备背夹,其特征在于,凸轮机构为弹力封闭的平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按钮(5)与凸轮机构滑动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移动设备背夹,其特征在于,凸轮机构包括盘形凸轮(6)、弹性从动件(7)和固定轴(8),固定轴(8)垂直固定在后壳底壁(21)的内壁上,盘形凸轮(6)绕固定轴(8)转动且具有变化向径;弹性从动件(7)为与盘形凸轮(6)相切的平底直动弹性从动件,弹性从动件(7)弹性连接在后壳侧壁(22)的内壁与盘形凸轮(6)之间;按钮(5)的底部与盘形凸轮(6)滑动相切连接;连接有弹性从动件(7)的后壳侧壁(22)与滑动插接有按钮(5)的后壳侧壁(22)是同一侧的后壳侧壁(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移动设备背夹,其特征在于,弹性从动件(7)包括折板(71)和弹性部件(72),折板(71)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甲平板(711)和乙平板(712),甲平板(711)位于盘形凸轮(6)的上端且与盘形凸轮(6)在同一平面,甲平板(711)的底部与盘形凸轮(6)相切,乙平板(712)平行于前壳侧壁(12)和后壳侧壁(22)且位于侧壁内腔内,乙平板(712)的前后两边分别垂直连接有活动卡扣(4)和甲平板(711),甲平板(711)和活动卡扣(4)同向平行,甲平板(711)、乙平板(712)和活动卡扣(4)一体成型;弹性部件(72)弹性连接在乙平板(712)和后壳侧壁(2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移动设备背夹,其特征在于,盘形凸轮(6)上设有两个朝向上方的凸脚(61),一凸脚(61)与按钮(5)的底部相切,另一凸脚(61)与甲平板(711)的底部相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移动设备背夹,其特征在于,弹性部件(72)为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移动设备背夹,其特征在于,夹持件还包括固定卡扣(9),固定卡扣(9)固定设于另一侧的前壳底壁(11)内侧,固定卡扣(9)和活动卡扣(4)分别相对地设于两端的前壳底壁(11)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携移动设备背夹,其特征在于,乙平板(712)前侧边上一体成型垂直连接有两个活动卡扣(4),乙平板(712)后侧边上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有甲平板(711);盘形凸轮(6)相应并列地设有两个,两个盘形凸轮(6)上靠内侧的凸脚(61)都与按钮(5)的底部相切,两个盘形凸轮(6)上靠外侧的凸脚(61)分别与两个甲平板(711)的底部相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携移动设备背夹,其特征在于,两道前壳侧壁(12)分别为前壳上侧壁和前壳下侧壁,两道后壳侧壁(22)分别为后壳上侧壁和后壳下侧壁;固定卡扣(9)固定设于前壳下侧壁的内侧面,活动卡扣(4)垂直滑动插接在前壳上侧壁上,按钮(5)垂直滑动穿插在后壳上侧壁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便携移动设备的辅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移动设备背夹。

背景技术

便携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手机等,是小型、方便携带的智能移动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平板电脑等便携移动设备已经应用到室内外的工作、生活和娱乐中。

便携移动设备背夹,是一种在便携移动设备背部用于固定的夹子。现有技术中的便携移动设备背夹,主要通过拉拔拔扭的方式让活动卡扣内缩,实现夹紧固定和松开便携移动设备。此活动卡扣和拔扭为一体零件结构,活动卡扣在弹簧力作用下,锁紧便携移动设备;拉动拔扭时(拉拔力大于弹簧力),活动卡扣内缩即可拆出便携移动设备。现有技术中活动卡扣的内缩行程是通过拉拔的形式来实现,需要用手捏住往上提拉,这样操作费力且便捷性差,不符合使用习惯和人体工程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移动设备背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移动设备背夹,包括夹持前壳、夹持后壳和夹持件,夹持前壳包括前壳底壁和两道同向平行的前壳侧壁,两道前壳侧壁分别垂直连接在前壳底壁的相对两侧边上,前壳底壁和两道前壳侧壁形成容置便携移动设备的夹持开腔;夹持后壳包括后壳底壁和两道同向平行的后壳侧壁,两道后壳侧壁分别垂直连接在后壳底壁的相对两侧边上;夹持前壳嵌合安装在夹持后壳上且两者内侧面形成中空闭合的内容腔,前壳底壁与后壳底壁嵌合连接形成内部中空的底壁内腔,两道前壳侧壁分别同向嵌合连接在两道后壳侧壁内侧形成中空的两个侧壁内腔,两个同向平行的侧壁内腔分别垂直连通底壁内腔形成闭合的内容腔。

夹持件包括活动夹持件,活动夹持件包括活动卡扣和活动卡扣控制件,活动卡扣垂直于前壳侧壁并滑动插接在前壳侧壁上,活动卡扣控制件包括垂直于后壳侧壁并滑动穿插在后壳侧壁上的按钮和安装在内容腔内的凸轮机构;活动卡扣和按钮分别连接在同一侧的前壳侧壁和后壳侧壁上,按钮受外力朝内滑动后驱动凸轮机构传动进而传力给活动卡扣使活动卡扣回缩。

凸轮机构为弹力封闭的平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按钮与凸轮机构滑动相切。

凸轮机构包括盘形凸轮、弹性从动件和固定轴,固定轴垂直固定在后壳底壁的内壁上,盘形凸轮绕固定轴转动且具有变化向径;弹性从动件为与盘形凸轮相切的平底直动弹性从动件,弹性从动件弹性连接在后壳侧壁的内壁与盘形凸轮之间;按钮的底部与盘形凸轮滑动相切连接;连接有弹性从动件的后壳侧壁与滑动插接有按钮的后壳侧壁是同一侧的后壳侧壁。

弹性从动件包括折板和弹性部件,折板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甲平板和乙平板,甲平板位于盘形凸轮的上端且与盘形凸轮在同一平面,甲平板的底部与盘形凸轮相切,乙平板平行于前壳侧壁和后壳侧壁且位于侧壁内腔内,乙平板的前后两边分别垂直连接有活动卡扣和甲平板,甲平板和活动卡扣同向平行,甲平板、乙平板和活动卡扣一体成型;弹性部件弹性连接在乙平板和后壳侧壁之间。

盘形凸轮上设有两个朝向上方的凸脚,一凸脚与按钮的底部相切,另一凸脚与甲平板的底部相切。

弹性部件优选为弹簧。

进一步地,夹持件还包括固定卡扣,固定卡扣固定设于另一侧的前壳底壁内侧,固定卡扣和活动卡扣分别相对地设于两端的前壳底壁内侧。

进一步地,乙平板前侧边上一体成型垂直连接有两个活动卡扣,乙平板后侧边上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有甲平板;盘形凸轮相应并列地设有两个,两个盘形凸轮上靠内侧的凸脚都与按钮的底部相切,两个盘形凸轮上靠外侧的凸脚分别与两个甲平板的底部相切。

进一步地,两道前壳侧壁分别为前壳上侧壁和前壳下侧壁,两道后壳侧壁分别为后壳上侧壁和后壳下侧壁;固定卡扣固定设于前壳下侧壁的内侧面,活动卡扣垂直滑动插接在前壳上侧壁上,按钮垂直滑动穿插在后壳上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凸轮传动原理,将拉拔式的活动卡扣更改到按压式来实现活动卡扣的功能,凸轮机构在按钮按压力的作用下,改变了受力方向,符合日常使用习惯,实现了活动卡扣的内缩行程,即可以控制活动卡扣与便携移动设备卡槽的配合,实现便捷装卸便携移动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便携移动设备背夹的外形图;

图2是便携移动设备和携移动设备背夹待装配图;

图3是便携移动设备和便携移动设备背夹的夹紧状态图;

图4是便携移动设备背夹的爆炸图;

图5是便携移动设备背夹锁紧状态下局部A的内部结构图;

图6是便携移动设备背夹松开状态下局部A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夹持前壳1,前壳底壁11,前壳侧壁12;夹持后壳2,后壳底壁21,后壳侧壁22;便携移动设备3;活动卡扣4,按钮5,盘形凸轮6,凸脚61,弹性从动件7,固定轴8;折板71,弹性部件72,甲平板711,乙平板712,固定卡扣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一种便携移动设备背夹,包括夹持前壳1、夹持后壳2和夹持件,夹持前壳1包括前壳底壁11和两道同向平行的前壳侧壁12。

两道前壳侧壁12分别垂直连接在前壳底壁11的上侧边和下侧边上,即两道前壳侧壁12分别为前壳上侧壁和前壳下侧壁,前壳上侧壁、前壳底壁11和前壳下侧壁形成容置便携移动设备3的夹持开腔。便携移动设备3上设有卡槽,通过夹持件对准卡槽来将便携移动设备3固定在便携移动设备背夹上的夹持开腔内。

夹持后壳2包括后壳底壁21和两道同向平行的后壳侧壁22,两道后壳侧壁22分别垂直连接在后壳底壁21的上侧边和下侧边上,即两道后壳侧壁22分别为后壳上侧壁和后壳下侧壁。

夹持前壳1嵌合安装在夹持后壳2上且两者内侧面形成中空闭合的内容腔,前壳底壁11与后壳底壁21嵌合连接形成内部中空的底壁内腔。

前壳上侧壁和后壳上侧壁嵌合连接且形成中空的上侧壁内腔,前壳下侧壁和后壳下侧壁嵌合连接且形成中空的下侧壁内腔;上侧壁内腔和下侧壁内腔分别垂直连通底壁内腔形成闭合的内容腔。

夹持件包括活动夹持件和固定卡扣9。固定卡扣9固定设于前壳下侧壁的内侧面上,固定卡扣9设有两个。

活动夹持件包括活动卡扣4和活动卡扣控制件。活动卡扣4并列地设有两个,两个活动卡扣4都垂直于前壳上侧壁并滑动插接在前壳上侧壁上,活动卡扣控制件包括垂直于后壳上侧壁并滑动穿插在后壳上侧壁上的按钮5和安装在内容腔内的凸轮机构。向下按压按钮5,按钮5在垂直于后壳上侧壁的平面内向下滑动。

凸轮机构为弹力封闭的平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包括盘形凸轮6、弹性从动件7和固定轴8,盘形凸轮6绕固定轴8转动。

固定轴8有两个,两个固定轴8并列地垂直固定在后壳底壁21的内壁上。每个盘形凸轮6分别绕着一个固定轴8转动,盘形凸轮6相应并列地设有两个,盘形凸轮6具有变化向径。两个盘形凸轮6的形状大小相同且都设有两个凸脚61,每个盘形凸轮6上的两个凸脚61都在同一平面且朝向上方。两个盘形凸轮6上靠内侧的凸脚61都与按钮5的底部滑动相切连接。

弹性从动件7为与盘形凸轮6相切的平底直动弹性从动件,弹性从动件7弹性连接在后壳上侧壁的内壁与两个盘形凸轮6上靠外侧的凸脚61之间。

弹性从动件7包括折板71和弹簧。折板71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甲平板711和乙平板712。乙平板712平行于前壳上侧壁和后壳上侧壁且位于上侧壁内腔内,乙平板712的前边垂直连接有两个活动卡扣4。两个活动卡扣4都垂直连接在乙平板712上并滑动穿插在前壳上侧壁上。乙平板712的后边垂直连接有两个甲平板711,

两个甲平板711都位于盘形凸轮6的上端且与盘形凸轮6在同一平面,两个甲平板711的底部分别与两个盘形凸轮6上靠外侧的凸脚61相切。甲平板711和活动卡扣4同向平行,两个甲平板711、乙平板712和两个活动卡扣4一体成型。

弹簧设有两个,两个弹簧并列地弹性连接在乙平板712上和后壳上侧壁的内壁之间。

便携移动设备3的两相对的宽边分别设有两个卡槽,一宽边上的两个卡槽分别用于对准两个活动卡扣4,另一宽边上的两个卡槽分别用于对准两个固定卡扣9。便携移动设备3通过两个活动卡扣4和两个固定卡扣9对准其上的卡槽来固定在便携移动设备背夹上的夹持开腔内。

装固便携移动设备3时,把装固便携移动设备3宽边上的卡槽分别对准两个活动卡扣4和两个固定卡扣9,向下方装配,两个活动卡扣4受力后内缩,此时两个活动卡扣4受到向上的力大于弹簧弹力,便携移动设备3装配到位后,两个活动卡扣4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即可卡入便携移动设备3上的卡槽里。

向下按压便携移动设备背夹上方的按钮5,按钮5在垂直于后壳上侧壁的平面内向下滑动,两个盘形凸轮6上靠内侧的凸脚61都受力向下转动,即两个盘形凸轮6都受力往外侧转动,两个盘形凸轮6上靠外侧的凸脚61也随之向上转动,靠外侧的两个凸脚61共同推动折板71向上运动,此时活动卡扣4受到向上的力大于弹簧弹力,两个活动卡扣4随之向上运动内缩并退出便携移动设备3上的卡槽,即可拆出便携移动设备3。

设计图

一种便携移动设备背夹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166735.6

申请日:2019-07-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676226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H04B 1/3888

专利分类号:H04B1/3888

范畴分类:39B;

申请人:深圳市磐鼎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磐鼎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116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雪岗路2018号天安云谷1期3栋B座1203号

发明人:吴堪玉

第一发明人:吴堪玉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磐鼎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便携移动设备背夹论文和设计-吴堪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