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波时分复用论文_沈东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连续波时分复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时分,复用,信道,多相,通信,分路,卫星通信。

连续波时分复用论文文献综述

沈东阳[1](2013)在《连续波时分复用关键技术及其FPGA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路复用技术是通信中常用的技术。对于连续波而言,若使用FDM方式,需要发射多载波信号,而且要进行功率回退和非线性补偿;若数字化后进行TDM传输,频带效率会很低。本文基于连续波时分复用技术展开,对128路采样频率为1MHz的连续波信号进行时分复用传输,主要工作如下:1、对连续波时分复用技术进行研究,使用CWTDM分帧迭接相加法设计系统,完成其性能仿真和验证。2、针对传输过程中的频偏问题对锁频锁相技术进行研究,设计数字锁相环和数字锁频环,对比其适用场景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数字锁相环和数字锁频环收敛速度快,跟踪精度高;由于锁相环不允许频偏太大,系统设计采用锁频环,并针对系统特点改进锁频环的工作方式,使其能在较低信噪比下正常工作。3、在硬件平台上对系统的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FPGA设计。(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12-01)

田罗庚,王宏刚,李永军[2](2007)在《带限连续波时分复用技术的SystemView与Matlab混合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带限连续波时分复用技术是一种多路带限信号在一连续信道中时分复用的传输技术,其频率利用系数高,设备复杂度低。简要介绍了带限连续波时分复用技术的原理和SystemView与Matlab的动态接口M-Link,并联合SystemView与Matlab进行了相关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带限连续波时分复用技术能有效降低传输过程中的波形失真和邻道间泄漏。(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07年13期)

董华[3](2006)在《样点交织连续波时分复用传输系统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波时分复用(CWTDM)技术是我们的发明专利,它能够将多个带限连续信号时分复接为一个连续信号在一条连续信道中可靠传输。该技术在基于星上FDMA-CWTDM转换的卫星通信系统以及无线信道多路信息传输等场合有重要的实用价值。CWTDM有两种实现方式,即分帧迭接相加法和样点交织法。本文主要研究样点交织CWTDM传输系统的结构设计及其中的关键技术,如信道均衡、高精度样点同步等,并开发了一个多导联心电图无线收发系统原理样机,以表现样点交织CWTDM的一种应用。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样点交织CWTDM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CWTDM通信系统的总体方案,包括系统发送和接收部分的总体结构及其各个模块的设计方案,并采用MATLAB进行了系统仿真,验证和评估了系统的性能。2.关于样点交织CWTDM通信系统的信道均衡问题,采用一种特殊的导频序列进行信道估计,实现自适应滤波信道均衡,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LMS自适应均衡算法用于这种自适应均衡器,能明显节约硬件资源。3.深入研究了无线信道的特性及其建模,然后利用一些典型的移动信道模型对上述信道估计与均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证明该自适应均衡方法对慢衰落信道的均衡效果较好。4.利用样点交织CWTDM技术设计了一个多导联无线心电收发系统,完成了发射端硬件电路版的设计与调试,并进行了接收端声卡采集软件和信号处理软件的设计。初步实验证明其实现了基本的功能。(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6-01-01)

易克初,谷春燕,王勇[4](2005)在《两种实用的连续波时分复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个连续信号时分复用地共享一条连续信道进行传输,似乎是数字化时代到来之前就早已解决的老问题,但是要让这种时分复用传输方式在无线信道中传输的频带利用率接近100%,则是一个一直没有解决的难题,而这种连续波时分复用技术在某些特殊场合下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两种实用的连续波时分复用方法,并给出了其相应的同步解决方案。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这两种技术均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因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期刊2005-08-30)

庞治华[5](2002)在《基于星上连续波时分复用的扩频通系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一种具有一定抗干扰能力的卫星通信系统,它是根据一项中国发明专利的思想、采用星上FDMA-CWTDM(频分多址—连续波时分复用)转换和扩频技术构成无中心网状网的一种卫星通信新体制。这种体制既能回避星上处理设备复杂度高、功耗大的难题,又能支持多种卫星通信业务,简化地面站设备,还能为卫星通信系统灵活地进行组网带来方便。 在深入研究星上FDMA-CWTDM转换新方法和学习扩频通信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系统参数,本文提出了面向扩频通信卫星应用FDMA-CWTDM转换的解决方案,具体展开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深入研究了多相阵列FFT分路算法,基于正交采样原理对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适于硬件实现的FFT分路模块解决方案。 2.结合实际系统提出了32路CWTDM模块的实现方案。针对CWTDM模块的关键问题一频偏对帧同步的影响,作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仿真,进而提出了实际系统的时分分接同步解决方法。 3.深入研究了支持FDMA-CWTDM转换的扩频通信系统,提出了支持该系统的扩频接收机的实现方案。 4.选择系统级动态仿真软件Elanix System View,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了仿真,同时开发了许多专用和通用的控件,为基于FDMA-CWTDM转换的扩频通信系统的硬件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2-01-01)

连续波时分复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带限连续波时分复用技术是一种多路带限信号在一连续信道中时分复用的传输技术,其频率利用系数高,设备复杂度低。简要介绍了带限连续波时分复用技术的原理和SystemView与Matlab的动态接口M-Link,并联合SystemView与Matlab进行了相关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带限连续波时分复用技术能有效降低传输过程中的波形失真和邻道间泄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续波时分复用论文参考文献

[1].沈东阳.连续波时分复用关键技术及其FPGA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2].田罗庚,王宏刚,李永军.带限连续波时分复用技术的SystemView与Matlab混合仿真[J].现代电子技术.2007

[3].董华.样点交织连续波时分复用传输系统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4].易克初,谷春燕,王勇.两种实用的连续波时分复用技术[C].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2005

[5].庞治华.基于星上连续波时分复用的扩频通系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误差电压第1路信号频谱图参 考 文 献梯形窗及其平滑移动)可以知,除第0路信号在负频域上二路...仿真的波形图滤波器的设计图

标签:;  ;  ;  ;  ;  ;  ;  

连续波时分复用论文_沈东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