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分析唐建良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分析唐建良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可持续发展

1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根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属于水土流失问题相当严重的国家,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张和人口急速增长等问题给城市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很多地区的江河湖泊都出现了上游水土严重流失的情况,上游的水土流失直接导致下游湖泊干涸或者断流,影响居民生活,制约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我国水土流失的类型主要包括风力侵蚀、水力侵蚀和风水共同侵蚀三种,虽然我国疆土面积广阔,但是人均可用耕地范围确并不理想,我国目前仍然属于农业大国,因此水土保持工作直接关系民生。中国的经济水平正以非常快的速度迎合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而经济和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是否能够可持续利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涉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配置管理,投资建设等众多方面,水土流失问题直接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成果,使沟渠,水库和人工湖等水利工程设施发生淤积现象,影响水利工程的储水量和储水能力,降低了水利工程的调节能力,无法发挥水利工程配置水资源的功能,影响水源的利用率。

2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的危害

2.1破坏生态环境

水土资源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已经逐渐趋于减少,人类在注重经济利益的时候,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方法不对、加上过度的开垦与破坏以及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已经给大自然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威胁,所以经常会发生旱涝洪灾害,导致土地被冲毁,耕地被大面积的破坏与减少,加上水土流失致使土壤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丧失,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如氮、钾等大量减少,另外,还会引起大量泥沙下泄淤积堵塞,对水利工程造成极大破坏,上游洪量增大时,易发生洪灾。最后的结果就是土地资源匮乏,威胁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土壤的恶化还会导致水利的阻塞使得航运受到阻碍,对交通十分不利。还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生态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2.2影响抗洪排涝

众所周知,在水利工程中,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要防止洪涝灾害,一旦出现差错,就会发生水土流失的问题,最后就会致使水利的排洪能力受到威胁。由于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土与石头,然后这些东西全都堆积在一起,就会导致泥土淤积问题,加上人类对松散裸露土地过于严重的开挖,严重影响了水利的排洪能力。如果遇到一些天气不好的日子,比如暴雨天气,这时候的水流中会带来更多的泥沙,泥土淤积量会比平时多更多,最后大量的泥沙淤积在水利工程的下游,导致下游河床提高,过水面积缩小,严重影响水利排洪功能。除此之外,水利工程里面还会掺杂着很大一部分废弃物、挡水建筑物,这对行洪排涝工作也有重要的阻碍作用。因此,行洪排涝就成为整个工程的重点,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参与工程项目的制定者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防洪排涝方案,再结合实际情况,按照方案对水利进行治理。

2.3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

如果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那么里面的泥浆就会分散到各处,加上裸露的地面已经被过度的开挖致使倒塌,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暴露。轻则导致整个水利工程的进度被延误,水土流失问题变得更为严重,重则导致整个工程项目必须终止,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重大的损失,影响整体的施工形象。

3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工程防护措施

工程防护措施是指用于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建的工程设施。在水利工程开展期间,应当对工程项目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包括治坡治沟工程和小型水利工程等,施工时在挖方区可以使用开排水沟、导流沟以及采取护坡等方式减少水土流失现象,为了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等重力侵蚀问题可以设置挡土墙,另外在弃土区迎水面设置由坡面至坡脚的截水沟可以有效的将弃水以及废水引入河道,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在弃土区背水面可以设置成临时排水沟,能够有效缓解施工过程中受到的水利侵蚀,在回填区需要对坡地地形进行科学整理。切实重视沟道坝系工程、坡面水系工程等水利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势必需要耗费大量的建设材料,以往工程建设出于方便性和成本控制方面会选择就近取材,因此对取料地区开采的程度需要进行严格控制和平衡,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水资源,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的承载能力,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也为水土流失问题留下隐患。

3.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而采取的造林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来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归根于植被的缺失,生物保护措施在治理水土流失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根治水土流失的重要办法。水利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除了需要采取必要的工程防护措施以外,还应当加强保持当地水土植被的种植情况,对当地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统筹和科学规划,做好监督预防工作,扩大植被覆盖范围,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在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尽可能栽种利用维持水土的植被或者根系发达的树木,种植抗寒抗涝的草种能够有效增加土壤表层的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利项目的抗冲缓流和拦截泥沙的作用,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发生的几率。与此同时重视发展林业,严禁乱砍乱伐,加强防护林管护与防护,高效利用水土资源,在工程管理范围内种植适量的树木,加强对坝前坝后防护林的建设与抚育管理,保证成林规模与覆盖面积,能够有效的降低风速,控制风蚀问题,争取多方面从源头上对水土流失现象进行控制。

3.3建立健全水利工程施工环节水土保持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的建立可以在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设计阶段开始时科学制定水土保持指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时开展相应深度的水土保持专项设计,根据对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区的平均风速、年均降水量、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温度、植被品种和覆盖面积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将容易出现水土流失问题的监测对象纳入考核范围,把工程、植物和防治措施一体化结合,制定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控制对策,发挥水土保持可持续防治及生态修复的特点。

3.4加强领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

产生水土流失灾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针对已经产生水土流失的地方要在增强科学合理规划治理,尽量降低水土流失的面积,治理的过程中,领导需要充分将带动作用发挥出来,利用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将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案进行完善,避免将问题变得严重,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保证治理工作没有顾虑。

4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开始逐渐扩大,从乡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的地方变化,导致水土流失也发生了改变。近年来,随着对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观察,了解到水土流失地域面积逐渐增大、水土流失分布无规律而且强度比较小、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加大等特点。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出现的原因,怎样控制好水土流失,提高水土保持率,增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有效落实水土保持对策。

参考文献

[1]张艳娟.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7(23):126-127.

[2]丁文斌.浅议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J].建材与装饰,2017(24):279-280.

标签:;  ;  ;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分析唐建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