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带剂论文_张锦

导读:本文包含了夹带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夹带,精馏,序列,超临界,正交,乙醇,流体。

夹带剂论文文献综述

张锦[1](2018)在《夹带剂条件下动态超临界CO_2流体对煤体吸附性能的作用规律和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人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_2)的大量排放将引发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进而对自然生态的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为此,人类社会需要采取措施减少CO_2排放。针对CO_2减排技术:利用强化煤层气(CH_4)开采的深部煤层封存CO_2技术(CO_2-ECBM)能够实现CO_2的稳定地质存储,并同步获得CH_4资源。因此,本论文结合CO_2-ECBM技术,开展论文研究工作。前期研究工作表明:在煤储层条件下,CO_2流体处于超临界状态。超临界CO_2流体与煤体之间存在除吸附作用以外的其他流-固作用,且上述流-固作用会改变煤体理化性质,进而影响煤体吸附性能。此外,针对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的研究报道已证实引入夹带剂能够提高萃取率。结合上述研究背景,本论文将乙醇夹带剂条件下超临界CO_2流体(Eth-SCF)对煤体吸附性能的作用规律和机理作为研究命题。论文相关研究结果和结论对于强化CO_2-ECBM中的CO_2封存和CH_4采收将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动态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研究平台,研究Eth-SCF对与煤体吸附性能相关的理化性质(孔隙结构和含氧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1)Eth-SCF会改变煤体孔隙结构(孔体积与比表面积)和孔隙形状。具体地,对于R_(o,ma x)为0.72、0.93和1.23的煤样:Eth-SCF作用后煤样的微孔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R_(o,ma x)=0.88和R_(o,ma x)=0.93的煤样孔隙形状发生改变;对于R_(o,ma x)为0.77、0.88和2.62的煤样:Eth-SCF萃取作用后煤样的微孔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降低;(2)R_(o,ma x)为0.72、0.88、0.93和1.23的煤样,Eth-SCF萃取作用后表面含氧官能团(-C=O和-COOH)总量增加,而R_(o,ma x)为0.77和2.62的煤样表面含氧官能团总量降低。由分析可知,Eth-SCF的萃取作用以及煤体与CO_2之间的化学吸附作用共同导致煤样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发生改变。(2)研究Eth-SCF对不同煤阶煤吸附CH_4静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的作用规律。(1)静力学研究表明:煤体的吸附性能与煤的异质性有关。具体地,Eth-SCF萃取作用后,R_(o,ma x)为0.72、0.77和1.23的煤样吸附性能增大,R_(o,ma x)为0.88、0.93和2.62的煤样吸附性能降低。由分析可知,造成CH_4吸附性能变化的原因与煤体孔隙结构和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变化有密切关系;(2)采用具有较高拟合精度的双孔隙扩散模型模拟研究煤体CH_4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动力学研究表明:Eth-SCF萃取作用后,CH_4的有效扩散系数(介/大孔和微孔有效扩散系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进一步分析可知,CH_4扩散系数增大的原因可能与不同煤阶煤体孔隙结构和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变化有关。(3)研究Eth-SCF对不同煤阶煤吸附CO_2静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的作用规律。(1)静力学研究表明:Eth-SCF萃取作用后,R_(o,ma x)为0.72、0.93和1.23的煤样吸附性能升高,R_(o,ma x)为0.77、0.88和2.62的煤样吸附性能降低。(2)动力学研究表明:Eth-SCF萃取作用后,煤样的有效扩散系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介大孔有效扩散系数的变化规律为:R_(o,ma x)为0.72、0.77、0.88和2.62的煤样普遍升高,而R_(o,ma x)为0.93和1.23的煤样普遍降低;微孔有效扩散系数的变化规律为:除R_(o,ma x)为1.23的煤样,其余煤样的微孔扩散系数都呈现增加趋势。由分析可知,孔隙结构和含氧官能团的变化共同导致CO_2吸附静力学和动力学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依据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对特定变质程度的含煤储层实施CO_2-ECBM:在注入CO_2的过程中,通过引入夹带剂提升CO_2封存量和CH_4采收量的方法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华梅,马惠芬,陈中华,原晓龙,杨卫[2](2017)在《不同夹带剂条件下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油用牡丹及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油用牡丹籽油,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牡丹油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夹带剂及用量条件下对油用牡丹籽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35 MPa、CO_2流量为25 g/min、时间2 h、温度40℃的萃取条件下,不同夹带剂使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油用牡丹带壳油脂提取率均有提高,乙酸乙酯提高了16.72%,石油醚提高了6.52%,正己烷提高了12.85%;综合考察3种夹带剂及其用量,乙酸乙酯的提高效果最好,其最佳用量为10%;牡丹油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牡丹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尤以α-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8.95%。(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郭廉洁[3](2017)在《夹带剂促进反应精馏过程多稳态分析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夹带剂促进反应精馏是在反应精馏系统中加入夹带剂的工艺过程,可有效解决反应精馏过程中存在的由反应物与部分产物形成共沸物导致的反应转化率下降和高沸点组分造成反应段高温区等问题。然而,夹带剂的引入,势必会造成系统更强的非线性,甚至出现多稳态现象,给精馏的操作和控制带来许多问题。当系统存在多重稳态时,对于一个特殊扰动,塔的分布可能从一个需要的稳态跃迁到不需要的稳态,引起精馏塔的不规律行为,给精馏塔的控制方案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乙酸正丁酯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溶剂,本论文以夹带剂促进反应精馏生产乙酸正丁酯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的多稳态分析和控制研究。首先,借助Aspen Plus软件灵敏度分析工具对系统内部的再沸比、丁醇进料流量、回流比、塔底物流流量、操作压力和再沸器负荷六个系统关键操作参数进行分岔分析,研究发现夹带剂促进反应精馏过程系统内部在特定操作条件下出现了多个输入或输出多稳态现象,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其次,基于非线性波理论对精馏塔内部温度和组成等分布剖形移动分别进行稳态和动态模拟,从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两个方面阐释了多稳态现象。结果表明,反应转化率或波速随波位置的非单调性变化是过程发生多稳态的主要原因。最后,借助Aspen Dynamics软件分别考察了叁种控制结构的动态控制性能。通过动态模拟发现,利用两股反应物进料的比例来控制灵敏板温度的控制结构在抵抗进料扰动、维持系统稳定方面表现出较大的优越性。此外,对于夹带剂促进反应精馏过程,温差控制结构较常规温度控制取得了更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7-05-01)

安逸[4](2017)在《引入共沸夹带剂的变压精馏过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压精馏是一种在工业上被广泛采用的的分离共沸物的方法,然而普通变压精馏只适用于共沸组成随压力的变化具有明显改变的体系的分离。为了拓宽变压精馏的应用范围,本文针对一些非压力敏感共沸体系的分离,提出了一种引入共沸夹带剂的叁塔变压精馏流程以及两塔变压精馏流程,并基于年度总费用为目标函数对其进行全局优化。脱除并回收甲苯中的吡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将开发的引入共沸夹带剂的变压精馏工艺应用到甲苯-吡啶体系的分离上,筛选出合适的夹带剂即乙醇、异丙醇和叔丁醇,分别针对这叁种不同的夹带剂进行叁塔及两塔变压精馏流程的设计与优化,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针对这叁种夹带剂,两塔变压精馏序列与叁塔变压精馏序列相比,均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对叁塔流程及两塔流程进行部分热集成可以显着的降低能耗及年度费用。针对甲苯-吡啶的分离最优方案为使用叔丁醇为夹带剂的部分热集成两塔变压精馏工艺,具有最小的能耗以及年度总费用。以正丙醇和水这一特殊体系的分离为例,筛选出四氢呋喃这一可行的共沸夹带剂。对四氢呋喃这一夹带剂分别进行叁塔以及两塔变压精馏流程的设计与优化,并与萃取精馏分离流程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使用四氢呋喃为夹带剂时,两塔流程在能耗以及年度总费用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对叁塔流程及两塔流程进行部分热集成可以显着降低能耗及年度费用。与萃取精馏分离流程相比,部分热集成两塔变压精馏流程可以降低年度总费用约34.2%。(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5-01)

刘雯,李素娟,马丹凤[5](2017)在《超临界CO_2萃取银杏叶中总黄酮醇苷的夹带剂工艺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夹带剂在超临界二氧化碳CO_2中萃取银杏叶总黄酮醇苷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夹带剂加入方式、夹带剂种类、夹带剂加入量及夹带剂流速为考察因素,总黄酮醇苷的提取率作为考察指标,用L9(34)正交表优化工艺条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黄酮醇苷含量。结果夹带方式选择预浸+动态萃取模式,以95%乙醇作为夹带剂,加入量300 ml,加入流速10 ml/min。在上述条件进行超临界萃取时,总黄酮苷醇提取率可达5.03%: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60℃,出口温度70℃,用95%乙醇液态收集萃取物,动态萃取时间1 h。结论该实验优选的工艺明显提高超临界CO_2萃取银杏叶中总黄酮醇苷的提取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马健[6](2016)在《中间夹带剂分离过程和萃取精馏过程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最低共沸物的分离,萃取精馏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但如果两共沸物之间的沸点差足够大,可能寻找到沸点在两物质之间的中间夹带剂对其进行分离。本文通过分析具有现实意义的例子对萃取精馏过程和中间夹带剂分离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其中包括稳态设计和动态性能考察。甲醇和甲苯均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化工、制药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在甲苯的侧链烷基化过程中,甲醇和甲苯以最低共沸物的形式存在,需要通过特殊精馏过程对其进行分离。本文分别考察了使用苯胺作为萃取剂的萃取精馏过程和使用叁乙胺作为中间夹带剂的分离过程。首先,对使用萃取剂苯胺的分离过程进行了严格的稳态模拟和经济优化,再对使用叁乙胺作为中间夹带剂的直接序列流程和间接序列流程进行相应的稳态设计和优化。随后对两分离过程的最优流程使用温度控制结构,对其动态性能进行了考察。最终再对两分离过程的稳态设计结果和动态控制性能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本文对稳态设计进行优化的目标函数选择的是常用的年度总费用(TAC)。与萃取精馏过程相比,中间夹带剂的间接序列分离过程的TAC降低了7.26%,并且在总能量费用上减少了18.79%。接下来再对两分离过程的动态性能进行比较,在±20%进料流量扰动加入时,中间夹带剂的间接序列分离过程的最大瞬时偏差相对更小。在-20%的甲苯进料组成扰动加入时,萃取精馏过程控制结构达到新的稳态的甲醇产品摩尔浓度为99.5%,而中间夹带剂的间接序列分离过程的甲醇产品摩尔浓度为99.8%。各个方面的对比结果显示中间夹带剂的间接序列分离过程在分离甲醇-甲苯共沸体系比萃取精馏分离过程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所需的能量品味更低,消耗的能量更少和在动态扰动加入时产品纯度有更小的偏差等方面。(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05-01)

黄山原[7](2016)在《传统精馏序列与隔壁塔序列的中间夹带剂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文的工作中,对甲醇-甲苯共沸体系,以叁乙胺作为中间夹带剂进行分离。本文使用了两种传统萃取精馏序列流程与两种萃取精馏隔壁塔流程,并对每个流程进行稳态设计与经济优化。首先对传统萃取精馏序列进行探究,其中包括直接序列与间接序列两个流程。在对直接序列与间接序列进行稳态设计与经济优化后发现,直接序列相比于间接序列更加节省能量并且有着更小的总年度费用,但是直接序列有着较大的返混效应。间接序列有着较小的返混效应,但是却存在着甲醇组分的二次蒸发问题。为了减少传统流程的返混,在传统流程的基础之上设计了萃取精馏隔壁塔流程,包括隔板在上部的直接序列隔壁塔与隔板在下部的间接序列隔壁塔。对两个隔壁塔流程进行稳态设计与经济优化之后发现,相比于传统直接序列,直接序列隔壁塔节省11.30%的能量与5.93%的总年度费用,间接序列隔壁塔节省20.07%的能量与19.24%的总年度费用。这是因为间接序列隔壁塔不仅解决了传统间接序列的甲醇组分二次蒸发的问题,还依然保留着间接序列较小返混的优势,因此在稳态设计方面,间接序列隔壁塔是最优的流程。在稳态设计之后,本文对间接序列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控制结构。通过测试发现该控制结构可以抵御10%的流量与组成的阶跃扰动,并且解决了隔板两端物料分配比的调节问题。产品纯度可在2-4小时内恢复到设定值附近并只有很小的余差。(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05-01)

王林凤[8](2016)在《夹带剂在超临界CO_2萃取黄芪甲苷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夹带剂对超临界CO_2萃取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影响。方法:以夹带剂加入方式、夹带剂种类、夹带剂加入量及夹带剂流速为考察因素,黄芪甲苷的提取率作为考察指标,用L_9(3~4)正交表优化工艺条件,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夹带方式选择预浸+动态萃取模式,以95%乙醇作为夹带剂,加入量为300 ml,加入流速10 ml·min~(-1);在以下条件进行超临界萃取时,黄芪甲苷提取率可达到0.040 7%:萃取温度45℃,出口温度55℃,萃取压力35 MPa,95%乙醇液态收集萃取物,动态萃取时间2 h。结论:本实验优选的工艺对超临界CO_2萃取黄芪中黄芪甲苷的提取有着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6年04期)

戴昕,虞昊,索潇萌,李睿,叶青[9](2016)在《以环己烷为夹带剂反应精馏合成丙酸丙酯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工程软件Aspen Plus对以环己烷为夹带剂的反应共沸精馏合成丙酸丙酯的过程进行模拟,并优化了工艺流程。结果表明,当反应精馏塔的操作条件为精馏段6块板,反应段和提馏段都为7块板时,塔釜产品丙酸丙酯的摩尔质量分数高达99.41%。(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6年02期)

蔡兴东[10](2014)在《乙醇夹带剂在超临界萃取中草药活性成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年来乙醇夹带剂在超临界CO2萃取中草药活性成分中的应用概况,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旨在为进一步开展超临界CO2萃取中草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6期)

夹带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油用牡丹籽油,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牡丹油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夹带剂及用量条件下对油用牡丹籽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35 MPa、CO_2流量为25 g/min、时间2 h、温度40℃的萃取条件下,不同夹带剂使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油用牡丹带壳油脂提取率均有提高,乙酸乙酯提高了16.72%,石油醚提高了6.52%,正己烷提高了12.85%;综合考察3种夹带剂及其用量,乙酸乙酯的提高效果最好,其最佳用量为10%;牡丹油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牡丹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尤以α-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8.9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夹带剂论文参考文献

[1].张锦.夹带剂条件下动态超临界CO_2流体对煤体吸附性能的作用规律和机理[D].昆明理工大学.2018

[2].华梅,马惠芬,陈中华,原晓龙,杨卫.不同夹带剂条件下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油用牡丹及成分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7

[3].郭廉洁.夹带剂促进反应精馏过程多稳态分析与控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

[4].安逸.引入共沸夹带剂的变压精馏过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7

[5].刘雯,李素娟,马丹凤.超临界CO_2萃取银杏叶中总黄酮醇苷的夹带剂工艺条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

[6].马健.中间夹带剂分离过程和萃取精馏过程对比研究[D].天津大学.2016

[7].黄山原.传统精馏序列与隔壁塔序列的中间夹带剂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16

[8].王林凤.夹带剂在超临界CO_2萃取黄芪甲苷中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6

[9].戴昕,虞昊,索潇萌,李睿,叶青.以环己烷为夹带剂反应精馏合成丙酸丙酯的模拟研究[J].现代化工.2016

[10].蔡兴东.乙醇夹带剂在超临界萃取中草药活性成分中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4

论文知识图

萃取温度和夹带剂用量对灵芝总...萃取压力和夹带剂用量对灵芝总...萃取温度和夹带剂用量文互作用的...时, 3, 5-DNBA在二元与叁元物系中...温度对得率的影响4 夹带剂的选...萃取压力和夹带剂用量文互作用的...

标签:;  ;  ;  ;  ;  ;  ;  

夹带剂论文_张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