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复合磁性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米,磁性,氨基,磁性材料,多核,复合材料,稳定性。
纳米复合磁性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李元璐,张太亮,周华,张琳羚,李朝晖[1](2019)在《多核磁性纳米聚硅酸铝铁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油田采出水的混凝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中国大多数油田已经步入高含水开采期,石油炼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油田采出水亟待处理。磁混凝是一项由传统混凝与磁分离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兴技术,以聚硅酸为基础,通过在酸聚合过程中加入不同量铝、铁、钙等金属阳离子,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效、且稳定的复合聚水处理材料——聚硅酸铝铁钙(PSACF),通过引入纳米四氧化叁铁(FeNPs),使其具有磁性,易于分离,得到最终产品——多核磁性纳米聚硅酸铝铁钙复合材料(PSACF@FeNPs)。利用油田采出水,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和响应曲面法(RSM)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得出混凝剂最佳制备条件和处理采出水的最佳使用参数。与传统混凝剂PFS和PAC相比,PSACF@FeNPs在浊度、色度和COD去除方面优势显着。(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9年10期)
李培礼,张长川,王伟烽,崔建东,罗闯[2](2019)在《磁性/量子点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致化学发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多巴胺(DA)在其表面自动氧化聚合形成核/壳结构纳米粒子(Fe_3O_4@PDA);通过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水相合成法合成了CdSe量子点,并由L-半胱氨酸修饰其表面;由制备的核/壳结构纳米粒子与CdSe量子点通过静电吸引力结合在一起形成兼具有磁性和电致化学发光(ECL)的纳米复合材料。Fe~(3+)、Cu~(2+)、Cd~(2+)对复合材料ECL强度增强或猝灭的性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离子浓度与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利用此性质检测这些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王彦惠,成建峰,赵玉婷,卫纯纯,冷阳春[3](2019)在《Fe_3O_4@SiO_2-NH_2磁性复合纳米材料对铀(Ⅵ)的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利用正硅酸乙酯的水解在其表面包裹SiO_2,以3-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APTES)对复合粒子进行表面氨基化制备出Fe_3O_4@SiO_2-NH_2;采用红外(FT-IR)、扫描电镜(SEM)、磁滞回线等手段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复合粒子呈微球形,粒径相对均匀,大约在200 nm.并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进行批量实验,研究了该复合纳米材料作为吸附剂在不同条件下对U(Ⅵ)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固液比1∶200、温度35℃、吸附平衡时间30 min、pH 5的条件下,复合粒子对U(Ⅵ)的吸附效果最佳,为95%左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粒子对U(Ⅵ)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吸附可用Freundich等温模型较好地描述,说明为多分子层吸附.实验表明所制备的氨基化磁性复合纳米粒子对溶液中U(Ⅵ)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有望成为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含铀废水的吸附材料.(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09期)
付绒,杨春林,胡燕燕,欧梅桂[4](2019)在《核壳型磁性荧光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壳型磁性荧光纳米复合材料是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材料呈现了单一材料无法同时兼有的磁响应性及荧光特性,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疗领域,提高了疾病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改进了癌症治疗技术。本文简单介绍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荧光纳米复合粒子的4种形成机理、一些比较常用的制备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纳米复合粒子的表面修饰方法,主要包括表面钝化及表面功能化两大类;对核壳结构磁性荧光纳米复合材料在多模态分子影像、药物的靶向运输与可控释放、癌症的热疗法及光动力疗法等方面的应用作了阐述。最后展望了核壳型磁性荧光纳米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并针对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为寻找多功能材料的最佳组合及组装方式、优化整合表面修饰剂的性能和明确材料在体内的毒性及代谢情况等。(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8期)
郭文义,郭同诚,王宇,孙光明,黄金田[5](2019)在《响应面法优化木材/铜-纳米四氧化叁铁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杨木复合化学镀Cu–纳米Fe_3O_4,以获得具有优良磁性能的木材基复合材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制备工艺,发现镀液纳米Fe_3O_4质量浓度对复合材料磁性能的影响最显着,建立了复合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M_s)与纳米Fe_3O_4质量浓度、超声功率和时间之间的回归方程。在较优工艺条件(纳米Fe_3O_4质量浓度2.5 g/L,超声功率800 W,超声时间70 min)下制备的木材/Cu–纳米Fe_3O_4复合材料表面均匀、致密,具备超顺磁性,M_s约为3.09 emu/g。验证试验结果与回归方程的预测值吻合,证明了响应面优化法适用于木材/Cu–纳米Fe_3O_4复合材料磁学性能的预测与优化。(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9年13期)
尹亮亮[6](2019)在《纳米磁性UiO-66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对锶选择吸附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90Sr是核材料235U和239Pu的裂变产物,是核监测中重要的信号核素。环境中的90Sr摄入人体后,因其化学性质与钙相似,易沉积于骨骼和造血系统中,对人体造成辐射损伤,被认为是评价健康效应的主要放射性核素之一。9%Sr是β放射性核素,对环境和生物样品中90Sr的监测或去污,主要通过放射化学分离实现,传统的锶分离方法主要有共沉淀法、液液萃取法、萃取色层法等,过程较冗长,操作较复杂,因此研究高效、快速的锶分离新方法对于90Sr的监测和去污有重要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化学领域新材料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放射性核素分离新材料的研究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前景。金属有机框架配合物(MOF)是近几十年来在配位化学研究领域中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多孔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分子可设计性强、结构易修饰等特点,可作为优良的吸附材料。目前,由于MOF材料在放射性核素分离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将MOF材料与磁性纳米颗粒结合,开发对锶能够高效、快速分离的新材料有可能取得突破。目的研究制备对90Sr具有特异选择性、高效、快速、简便的磁性功能化MOF材料,研究影响其分离性能的各种因素和吸附机制,为放射性核素分离领域中磁性吸附剂的应用提供新思路和科学基础。方法本研究选择化学稳定性良好UiO-66系列衍生物,首先合成MMOF,然后分别通过化学衍生法和物理包覆法将对锶有特殊选择性的18冠6衍生物功能化至MMOF表面,研究其对锶的吸附性能。主要方法如下:(1)通过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纳米颗粒,巯基乙酸对Fe3O4颗粒表面进行改性,随后用封装法将磁性颗粒添加到UiO-66-NH2生长混合液中,使MOF围绕磁性颗粒生长,形成以磁性颗粒为中心的MMOF(Fe3O4@UiO-66-NH2,简称M-UiO)。利用希夫碱反应,通过戊二醛将4-氨基二苯并-18-冠-6桥联到M-UiO上,合成ADB18C6-Fe3O4@UiO-66-NH2(简称AM-UiO);另外将M-UiO分散在氯仿溶液中,以1-辛醇为稀释剂,合成4',4"(5")-二叔丁基二环己基并-18-冠-6醚包覆的M-UiO(DtBuCH18C6@Fe3O4@UiO-66-NH2,简称DM-UiO)。(2)通过PXRD、SEM、TEM、FT-IR、XPS、VSM和微孔分析等多种表征方法对AM-UiO和DM-UiO进行晶体结构、形态、化学组成、比表面积和磁性能等物理性能的分析。(3)将AM-UiO和DM-UiO用于溶液中90Sr的吸附。研究了硝酸浓度、吸附时间、锶的初始浓度、温度、吸附剂用量和共存阳离子对DM-UiO及AM-UiO吸附锶性能的影响,并探讨等温吸附模型、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比较了二者在酸性体系中的吸附性能和稳定性。结果(1)合成了功能化磁性MOF新材料AM-UiO和DM-UiO。AM-UiO和DM-UiO均具有UiO-66-NH2晶体结构,AM-UiO表面形态平整规则,DM-UiO表面呈溶胀状态。AM-UiO中形成了碳氮双键(C=N),说明ADB18C6是通过化学键的形式修饰在M-UiO的表面,通过元素分析得到枝接量约为0.5 mmol/g;二者均具有醚环C-O-C特征,说明ADB18C6和DtBuCH18C6均引入M-UiO。AM-UiO和DM-UiO的比表面积分别为755 m2.g-1和708 m2·g-1 和孔径分别为0.64 cm3·g-1和0.85 cm3·g-1,均属于微孔结构材。VSM磁化曲线显示AM-UiO和DM-UiO均为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Ms分别为6.6 emu/g和5.2 emu/g。(2)AM-UiO分离Sr溶液在60 min左右达到平衡,吸附剂在4mol/L HNO3介质中分配系数最高,吸附量随锶的初始浓度升高而增加。对吸附行为进行分析,AM-UiO符合等温吸附Freundich模型,动力学分析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3)DM-UiO分离Sr溶液在60 min左右达到平衡,吸附剂在7mol/LHNO3介质中分配系数最高,吸附量随锶的初始浓度升高而增加,对锶具有特殊的选择吸附性。对锶离子浓度为1 mg/L溶液吸附后在0.01mol/L HNO3介质中3次解吸后对锶的回收率可以达到99%。对吸附行为进行分析,DM-UiO符合等温吸附Freundich模型;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对锶的吸附是一个吸热反应,且反应是自发的;动力学分析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结论本课题将磁性辅助分离技术与当前材料领域发展较快的MOF材料相结合,首次合成了冠醚功能化MMOF材料,该磁性吸附材料具有对90Sr选择性强、能够高效、快速分离的特点。该研究为放射性核素的分离新材料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在该领域具有着很大潜力和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期刊2019-06-30)
蒋恺迪,杨艳婷[7](2019)在《Cu-Fe_3O_4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一种可磁分离的高效催化剂用于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CuFe_3O_4磁性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改变投料比改变Cu的负载量。使用硼氢化钠浸泡法对催化剂进行预处理活化。结果:制得了不同Cu负载量的样品,Cu负载量越多,其催化所需时长越短,催化速率越高。本实验所用的催化剂预处理活化方法显着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经活化后的催化剂催化速率普遍高于已有报道。结论:Cu负载量与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成正比。硼氢化钠浸泡的预处理活化方法对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显着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车峥,岳诗雨,吴南,徐嘉蔚,陈晴[8](2019)在《碲钨酸盐磁性纳米复合材料选择性分离鸡蛋清中卵清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碲钨酸盐(Na_6[TeW_6O_(24)]·22H_20, TeW)通过静电作用负载到支状聚乙烯亚胺(PEI)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MNP)表面,得到新型的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的复合材料(TeW@MNP),采用红外光谱、能谱、扫描电镜等对其进行表征。蛋白质吸附研究结果表明,该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对卵清蛋白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考察了吸附时间、离子强度、洗脱剂种类和用量等对分离纯化效率的影响,在pH 4.0时,0.5 mg TeW@MNP对200μL 100μg/mL卵清蛋白的吸附效率为91.6%,最大理论吸附容量为373.4 mg/g,以0.1%SDS为洗脱剂时,对卵清蛋白的洗脱效率为98.1%。SDS-PAGE实验表明,采用此复合材料可成功地从卵清样品中分离出纯度较高的卵清蛋白。本研究以TeW@MNP复合物为固相萃取剂,建立了从鸡蛋清中分离纯化卵清蛋白的方法,拓宽了多金属氧酸盐的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09期)
王运国[9](2019)在《纳米ε-Fe_2O_3/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研究了ε-Fe_2O_3/SiO_2复合材料的磁性、制备以及潜在应用。在磁性的研究方面,利用碱刻蚀工艺研究了体系内相组成及含量对材料磁性能的影响,并发现通过控制刻蚀条件可实现复合材料的磁性可控。在制备方面,通过球磨刻蚀的方法成功制备出类顺磁的ε-Fe_2O_3/SiO_2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应用拓展研究。此外,还研究了刻蚀后ε-Fe_2O_3的高温相变,成功制备出ε-Fe_2O_3基的双磁相复合材料,并对其交换偏置行为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碱蚀刻工艺对ε-Fe_2O_3/SiO_2复合材料中的非晶硅进行刻蚀。研究发现,通过改变氢氧化钠溶液对ε-Fe_2O_3/SiO_2复合材料的刻蚀时间和刻蚀次数,可实现对样品饱和磁化强度、矫顽力和室温交换偏置场的控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刻蚀过程中,复合材料中ε-Fe_2O_3相的相对含量、ε-Fe_2O_3与SiO_2的邻近效应或钉扎效应都会发生变化,而且随着刻蚀次数的增加会发生ε-Fe_2O_3到α-Fe_2O_3相转变的现象,可以通过控制这叁个因素来实现对复合材料磁性的调控。2.采用球磨刻蚀法成功制备出纳米片自组装ε-Fe_2O_3/SiO_2复合材料,该方法不仅绿色环保,而且节能高产。研究发现,所制备的样品具有类顺磁的磁性特征,且其磁性特征源于ε-Fe_2O_3晶体内部大的晶格应变和部分小颗粒的ε-Fe_2O_3。同时,材料的弛豫率研究结果显示,这种类顺磁材料可用于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3.利用回火和氢还原热处理方法研究了刻蚀后ε-Fe_2O_3的高温相稳定性。回火处理发现,ε-Fe_2O_3在900~oC发生相转变并形成ε-Fe_2O_3/α-Fe_2O_3双磁相复合材料。而且,ε-Fe_2O_3/α-Fe_2O_3复合材料在零场冷却至5 K时表现出明显的交换偏置现象,交换偏置场为-465 Oe。氢还原研究发现,ε-Fe_2O_3在350~oC氢还原条件下就开始逐渐转变为Fe_(21.34)O_(32)相。同时,还原形成的ε-Fe_2O_3/Fe_(21.34)O_(32)双磁相复合材料经过1 T的磁场冷却后,在5 K下也观察到了大约-290 Oe的交换偏置场。(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12)
胡双双[10](2019)在《核—壳结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固定化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定化酶具有提高酶的稳定性、易于酶的回收再利用以及便于产物的纯化等诸多优点,对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常,酶的固定化需要引入合适的载体材料。Fe_3O_4磁性纳米载体因具有比表面积大、传质阻力小、生物相容性好及超顺磁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固定化酶领域。但是,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MNPs)容易氧化、腐蚀、聚集或沉淀,往往需要对其进行表面包覆改性。本课题通过引入多巴胺和玉米醇溶蛋白,成功制备了分散性好、稳定性高的核-壳结构Fe_3O_4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酶的固定化,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大小均一、粒径为10 nm的球形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随后在其表面包覆上聚多巴胺(PDA)层得到粒径为17 nm的光滑球形Fe_3O_4@聚多巴胺磁性纳米粒子。采用聚合物巯基聚乙二醇羧基对Fe_3O_4@聚多巴胺磁性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得到Fe_3O_4@聚多巴胺/巯基聚乙二醇羧基磁性纳米粒子。所制备的磁性纳米粒子均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并保持了Fe_3O_4天然晶体结构。利用Fe_3O_4、Fe_3O_4@聚多巴胺和Fe_3O_4@聚多巴胺/巯基聚乙二醇羧基磁性纳米粒子作为载体材料,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GOx),其中Fe_3O_4@聚多巴胺/巯基聚乙二醇羧基-GOx酶活保留率最高,为78.45%。Fe_3O_4@聚多巴胺/巯基聚乙二醇羧基-GOx的耐酸性、热稳定性、溶剂耐受性、操作稳定性以及储藏稳定性均有所提高。因此,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在经聚多巴胺表面包覆和巯基聚乙二醇羧基的二次改性后稳定性提高,更有利于酶活力的保留和酶稳定性的提高。2、为制备适用于多酶共固定化的磁性纳米复合载体材料,利用玉米醇溶蛋白的自组装特性,制备大小均一、粒径在100~150 nm之间、表面光滑的球形Fe_3O_4@玉米醇溶蛋白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玉米醇溶蛋白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包覆聚多巴胺层后,粒径增加15±5 nm,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稳定化和复溶性,并保持Fe_3O_4晶体结构。Fe_3O_4@玉米醇溶蛋白@聚多巴胺磁性纳米粒子经巯基聚乙二醇羧基修饰得到Fe_3O_4@玉米醇溶蛋白@聚多巴胺/巯基聚乙二醇羧基磁性纳米粒子,将其用于共固定化GOx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在最佳的固定化条件下,固定化双酶的酶活保留率为70%以上。固定化双酶的稳定性明显优于游离双酶。因此,Fe_3O_4@玉米醇溶蛋白@聚多巴胺/巯基聚乙二醇羧基磁性纳米粒子可作为固定化酶,尤其是固定化多酶的良好载体材料。(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纳米复合磁性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多巴胺(DA)在其表面自动氧化聚合形成核/壳结构纳米粒子(Fe_3O_4@PDA);通过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水相合成法合成了CdSe量子点,并由L-半胱氨酸修饰其表面;由制备的核/壳结构纳米粒子与CdSe量子点通过静电吸引力结合在一起形成兼具有磁性和电致化学发光(ECL)的纳米复合材料。Fe~(3+)、Cu~(2+)、Cd~(2+)对复合材料ECL强度增强或猝灭的性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离子浓度与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利用此性质检测这些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效果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复合磁性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元璐,张太亮,周华,张琳羚,李朝晖.多核磁性纳米聚硅酸铝铁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油田采出水的混凝应用[J].材料保护.2019
[2].李培礼,张长川,王伟烽,崔建东,罗闯.磁性/量子点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致化学发光性能[J].化学世界.2019
[3].王彦惠,成建峰,赵玉婷,卫纯纯,冷阳春.Fe_3O_4@SiO_2-NH_2磁性复合纳米材料对铀(Ⅵ)的吸附性能[J].环境化学.2019
[4].付绒,杨春林,胡燕燕,欧梅桂.核壳型磁性荧光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9
[5].郭文义,郭同诚,王宇,孙光明,黄金田.响应面法优化木材/铜-纳米四氧化叁铁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J].电镀与涂饰.2019
[6].尹亮亮.纳米磁性UiO-66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对锶选择吸附性能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
[7].蒋恺迪,杨艳婷.Cu-Fe_3O_4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J].中国计量大学学报.2019
[8].车峥,岳诗雨,吴南,徐嘉蔚,陈晴.碲钨酸盐磁性纳米复合材料选择性分离鸡蛋清中卵清蛋白[J].分析化学.2019
[9].王运国.纳米ε-Fe_2O_3/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磁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10].胡双双.核—壳结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固定化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