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人道主义论文_贺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规范人道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道主义,责任,公约,联合国安理会,日内瓦,东盟,基督教。

规范人道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贺刚[1](2019)在《本体性安全与规范调适——以东盟应对人道主义危机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样是发生在缅甸境内的人道主义危机事件,东盟应对纳尔吉斯风暴事件选择适当地遵从R2P规范,不遵从不干涉原则规范,而应对罗兴亚人事件则选择遵从不干涉原则规范,而不遵从R2P规范,如何解释东盟在类似事件中的规范选择和调适行为?国际规范的传播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关系的重点研究领域,也是建构主义理论范式创新的聚集点。但现有规范传播研究存在明显的单向性和结构性色彩,集中体现在从国际社会到国内,从西方到非西方国家的单向性偏好,并且规范接受者只是结构性的接受或匹配某项规范,缺少讨论规范接受者自身的需求和规范调适行为。从本体性安全的研究视角来看,自我身份叙述以及与重要他者的关系是影响规范接受者进行规范调适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规范调适是规范接受者基于本体性安全的需求所作出的常态反应。(本文来源于《国际关系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梁卓[2](2019)在《论保护人道主义救援人员的国际法规范的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受到国际法的保护,人道主义救援人员遭到攻击的事件在当代的武装冲突中仍频繁发生。文章梳理了保护人道主义救援人员的现有国际法规范,指出国际法为救援人员提供了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层面的保护,且不同种类的救援人员所适用的法律框架是有所差异的。但是目前保护人道主义救援人员的国际法规范存在叁个问题:其一,对不同种类的平民人道主义救援人员的保护不平等;其二,在攻击人道主义救援人员事件多发的国家,有关条约往往不适用;最后,这些规范总体而言缺乏威慑力,反过来诱发了更多对人道主义救援人员肆无忌惮的攻击。因此,国际社会应对这一困境应主要着眼于推动条约签署与法律改革以及采取有效的法律实施措施。(本文来源于《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花勇[3](2016)在《人道主义危机治理规范的变迁——倡议联盟框架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短短15年时间,保护的责任就从政治概念成长为国际规范,发展速度之快实属罕见。现有研究通过施动者和规范自身属性两条路径来分析该规范的变迁过程。这些研究过于倚重话语实践,对结构性机会讨论较少,较少关注该规范2005年之后的发展。运用政策科学中的倡议联盟框架,我们认为2005年保护的责任成为国际社会共识是外部事件、政策子系统内部政策执行失败、政策学习共同作用的结果。2005年之后,政策子系统内政策执行上的巨大反差以及保护的责任倡议联盟的政策学习,使得倡议联盟重视"保护中的责任",考虑接受加强军事授权的过程监督和事后问责。目前倡议联盟工作重点是建立落实保护的责任的共识。倡议联盟框架综合考虑宏观因素(政策子系统所处的外部国际社会环境)、中观因素(政策循环)、微观因素(倡议联盟),比较清楚地展示了2005年前后推动保护的责任发展的不同动力。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联合国如何继续推进保护的责任、保护的责任在非洲和亚洲"社会化"程度的比较分析以及将倡议联盟框架运用分析国际关系现象是否会补充或修改其主要假设。(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2016年01期)

花勇[4](2015)在《人道主义干预的新规范及其结构性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保护的责任"已经成为人道主义干预的新规范。2011年利比亚事件是"保护的责任"发展的顶峰,但也充分暴露了其内在问题。因此,学者们提出了用"实用人道主义"和"保护中的责任"取代"保护的责任"。"实用人道主义"主张依靠外部力量通过远程精确打击实施干预,这样做既可以实施人道主义保护,又可以使自身损失最小化。"保护中的责任"强调干预过程中的监督和干预过程后的问责,强化安理会的监督作用,明确被授权者的责任。目前,"保护的责任"的支持者认为国际社会的工作重心应当是如何落实"保护的责任",将国际社会的共识转变为实际的行动,最佳办法是联合国、地区组织和主权国家协同合作。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支持者提出要重新定义国家利益,这可能是影响"保护的责任"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国外理论动态》期刊2015年08期)

陈拯[5](2013)在《“建设性介入”与“负责任的保护”——中国参与国际人道主义干预规范构建的新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崛起外交实践的拓展,中国政府表现出了积极参与国际人道主义干预规范建构,并且将注意力集中于操作性规范,强调多边主义框架的新迹象。对此,既往的研究并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本文在梳理人道主义干预规范的演进,特别是"保护的责任"理念为中心,对其间的正当性争论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政府在人道主义干预问题上的基本考虑、理念立场与实践作为进行了论述,并特别以达尔富尔问题为例作了具体说明。(本文来源于《复旦国际关系评论》期刊2013年01期)

李小彤[6](2013)在《人道主义能否优于制度规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指出,未来5年,我国将尽快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险全覆盖和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研究制定残疾人提前领取养老金政策。残疾人应该提前领取养老金吗?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及领取待遇的现状是什么样的?他们对提前领取养(本文来源于《中国劳动保障报》期刊2013-11-08)

本报评论员[7](2004)在《用人道主义精神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习惯》一文中研究指出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表,文件呼吁全社会重视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并称此事是“一项重(本文来源于《华夏时报》期刊2004-04-01)

[8](1997)在《人道主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道德规范》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日报》1997年5月13日发表题为《携手同行,共创未来》的社论,说:“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为反映自强与助残先进事迹的《自强之歌》一书所作的序言中指出:“人道主义,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道德规范。人权保障,是国家的裹在。?社论最后指出:“这是中国(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研究》期刊1997年04期)

恩格哈特,李学钧[9](1995)在《生命伦理学和世俗人道主义——寻求一种共同的道德规范》一文中研究指出热衷于神还是热衷于人,卫生保健政策的对立基础(与神,the Dirine对立的Humanitas,在拉丁文中是指与人有关的一个笼统概念,即人性、人道、人慈文化、教化等——译者)(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1995年03期)

H·T恩格哈特,李学钧[10](1994)在《生命伦理学和世俗人道主义(续) 寻求一种共同的道德规范》一文中研究指出11.作为中立框架的世俗性11.1 世俗性的概念罗马天主教的上帝赞美诗中,是以“Pom-nia scacular saeculorum”为结尾.这使人们回忆起“secular”这个词在古罗马经典是指在一段漫长的时期内发生的事件.它尤其指经过一段漫长时期的间隔而举行的一次世俗性的竞技比(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1994年04期)

规范人道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尽管受到国际法的保护,人道主义救援人员遭到攻击的事件在当代的武装冲突中仍频繁发生。文章梳理了保护人道主义救援人员的现有国际法规范,指出国际法为救援人员提供了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层面的保护,且不同种类的救援人员所适用的法律框架是有所差异的。但是目前保护人道主义救援人员的国际法规范存在叁个问题:其一,对不同种类的平民人道主义救援人员的保护不平等;其二,在攻击人道主义救援人员事件多发的国家,有关条约往往不适用;最后,这些规范总体而言缺乏威慑力,反过来诱发了更多对人道主义救援人员肆无忌惮的攻击。因此,国际社会应对这一困境应主要着眼于推动条约签署与法律改革以及采取有效的法律实施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规范人道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贺刚.本体性安全与规范调适——以东盟应对人道主义危机事件为例[J].国际关系研究.2019

[2].梁卓.论保护人道主义救援人员的国际法规范的有效性[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

[3].花勇.人道主义危机治理规范的变迁——倡议联盟框架的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

[4].花勇.人道主义干预的新规范及其结构性困境[J].国外理论动态.2015

[5].陈拯.“建设性介入”与“负责任的保护”——中国参与国际人道主义干预规范构建的新迹象[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3

[6].李小彤.人道主义能否优于制度规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

[7].本报评论员.用人道主义精神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习惯[N].华夏时报.2004

[8]..人道主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道德规范[J].文艺理论研究.1997

[9].恩格哈特,李学钧.生命伦理学和世俗人道主义——寻求一种共同的道德规范[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5

[10].H·T恩格哈特,李学钧.生命伦理学和世俗人道主义(续)寻求一种共同的道德规范[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4

论文知识图

附录篇索引(3)索引索引附录篇索引(1)附录篇索引(2)倡议联盟框架图

标签:;  ;  ;  ;  ;  ;  ;  

规范人道主义论文_贺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