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核菌论文_刘芳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菌核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菌核,人参,向日葵,毒素,皂苷,白菜,菌丝。

菌核菌论文文献综述

刘芳芳[1](2018)在《生物质热解液和芽孢杆菌发酵产物对白菜菌核菌抑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生物质热解液及微生物发酵产物在绿色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中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残留,本文通过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生物质热解液和芽孢杆菌发酵产物对白菜菌核菌的抑菌率,并进行了复合处理试验,通过HPLC和LC-MS-MS对芽孢杆菌发酵产物的抑菌物质进行了探究,并进行了生物质热解液和类芽孢杆菌SP-17的活体抑菌试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热解液对白菜菌核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EC50值为0.76%,最小抑菌浓度为1.82%,最小杀菌浓度为2.22%。枯草芽孢杆菌SP-7、甲基型芽孢杆菌SP-8、类芽孢杆菌SP-17、地衣形芽孢杆菌(15833)标3发酵产物对白菜菌核菌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60.47%、59.30%、60.89%、67.57%。复合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热解液与SP-7、SP-8、SP-17、标3发酵产物分别复合使用时对白菜菌核菌的抑制均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生物质热解液和SP-7发酵产物最佳复合比例为3:1或2:1,抑菌率分别为59.35%、57.64%,两者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生物质热解液和SP-7发酵产物单独处理相比,3:1复合处理组的抑菌率分别高出14.79个百分点和23.76个百分点,2:1复合处理组的抑菌率分别高出13.08个百分点和22.05个百分点。生物质热解液和SP-8、SP-17、标3发酵产物最佳复合比例分别为1:2、1:1、3:1,抑菌率分别为60.68%、91.75%、64.63%,与生物质热解液和发酵产物单独处理时的抑菌率相比,分别高出9.17和35.10个百分点、49.22和62.81个百分点、26.78和40.41个百分点。HPLC和LC-MS-MS对芽孢杆菌发酵产物中抑菌物质分离鉴定结果表明,SP-7和SP-8发酵产物中可能含有C15IturinB同分异构体或构象异构体,分子量在1097.1~1097.4之间。SP-17发酵产物中含有3种Surfactin同系物,同时可能含有C15IturinB。其中A物质存在分子量为1008.5、1097.3的质谱峰,可能为C13SurfactinA 或 C14SurfactinB 和 C15IturinB。B 物质存在分子量为 1022.5、1097.0的质谱峰,C物质分子量为1022.7,B、C物质可能为C14SurfactinA或C15SurfactinB或C14SurfactinC,但B物质也可能为C15IturinB。D物质分子量为1036.8,可能为 C15SurfactinC。活体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热解液和SP-17复合使用对白菜菌核菌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优于生物质热解液单独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5 d后,复合处理组病情指数为49.79%,防治效果为32.78%。(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8-05-25)

张爱华,匙坤,许永华,孙佳明,雷锋杰[2](2016)在《立枯丝核菌和菌核菌对人参总皂苷化学趋向性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参立枯丝核菌和菌核菌对人参总皂苷化学趋向性的响应。【方法】采用平板法测定人参立枯丝核菌和菌核菌在不同人参总皂苷质量浓度(200,20,2,0.2mg/L)、温度(10,15,20,25,30℃)和pH(5,6,7,8)下的化学趋向性响应,以及初生菌丝受此趋化影响下的生长状况。【结果】人参立枯丝核菌对25℃、pH=6、质量浓度为2mg/L的人参总皂苷表现出较强的正趋向性,而人参菌核菌则对15℃、pH=7、质量浓度为2mg/L的人参总皂苷表现出较强的正趋向性,趋化移动指数(CMI)分别为0.136和0.149。【结论】人参总皂苷作为趋化因子能够诱导人参立枯丝核菌和菌核菌产生化学趋向性响应。(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雷锋杰,傅俊范,张连学,周如军,张爱华[3](2016)在《二醇型、叁醇型人参皂苷对白菜白斑菌和菜豆菌核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人参二醇型、叁醇型皂苷对白菜白斑菌和菜豆菌核菌的影响,本文采用菌丝生长率法和孢子萌发实验研究人参二醇型、叁醇型皂苷对2种病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人参二醇组皂苷和叁醇组皂苷对白菜白斑菌、菜豆菌核菌的影响结果大致相同,在培养初期(24 h)均表现出一定的促进效果,且低质量浓度处理尤其明显;随着培养时间增加,各处理按照质量浓度高低的顺序先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抑制效果逐渐增强;所有处理中的高质量浓度人参皂苷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显着;不同质量浓度的人参二醇组皂苷和叁醇组皂苷对2种病原菌孢子或菌核萌发的作用总体上呈低促高抑,且与皂苷质量浓度关系密切。可见,高质量浓度的人参叁醇型皂苷有防治白菜白斑菌流行的潜力,而高质量浓度的人参二醇型皂苷有防治菜豆菌核菌流行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刘杰凤,周天,王颖,韩寒冰[4](2011)在《小白菜内生菌的分离及菌核菌拮抗菌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选择培养基对茂名市郊区种植的成熟小白菜植株进行内生菌分离,共得到3株内生细菌、5株内生真菌、2株内生放线菌。细菌分属芽孢杆菌属、埃希氏菌属、黄色杆菌属,真菌主要为曲霉属、毛霉属,放线菌分属链霉菌属和诺卡菌属。利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2株内生放线菌及1株内生细菌对植物菌核病菌有强拮抗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13期)

罗永兰,张翼,张志元[5](2011)在《油菜菌核菌拮抗性柑桔内生细菌的筛选及菌种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对峙培养法,从87个柑桔内生细菌分离物(YS01~YS87)中筛选到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分离物6个。结果表明,柑桔内生细菌不同分离物之间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菌作用有显着差异,抑菌能力最强的是YS45,其抑菌圈直径达2.7 cm,显着优于其他分离物。经细菌分类学鉴定,该分离物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本文来源于《热带生物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王树雪,陈瑶,秦玉杰,赵筱萌,尚巧霞[6](2010)在《7种中草药提取液对向日葵菌核菌抑制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Miq.)Miq.、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 Sieb.Et Zucc.、艾叶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和苦参Sophora flavescensAit.7种中草药为供试材料,采用煎煮法分别对中草药的根茎、根或叶进行提取液制备。以向日葵菌核菌为靶标菌,采用生长率法对中草药的提取液进行了抑菌活性的测定,旨在为研制高效低毒的新型植物源杀菌剂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期刊2010-10-28)

张蕊,耿桂俊,史吉刚,任志宏,白岗栓[7](2010)在《河套灌区油葵菌核菌的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油葵菌核病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提出河套灌区防治油葵菌核病首先应减少种子传染,积极开展地膜覆盖、垄沟种植、轮作、宽行密植及间作套种,加强土壤管理和田间管理,适期播种和分期采收等。防治油葵菌核病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采用综合防治。(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小康科技》期刊2010年03期)

赵丹丹,臧新,田保明,顾建伟[8](2010)在《菌核菌及油菜菌核病相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菌核菌的病原学特性、致病机理、寄主的抗病机理以及与油菜菌核病相关的蛋白质组学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2期)

张笑宇,刘正垣,杨海明,李荣禧,胡俊[9](2009)在《影响向日葵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生长和毒素产生的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向日葵菌核菌生长和毒素产生的营养和环境条件,研究了在不同培养液、培养时间、培养温度、pH值、碳源、氮源条件下菌核菌生长和毒素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向日葵菌核菌菌丝生长和产生毒素所需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不同。有利于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液有PD、马铃薯麦芽糖培养液和R ichard,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pH为4.0~8.0,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NH4C l。含有琥珀酸钠的培养液B最有利于菌核菌产生草酸毒素,草酸毒素积累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0~7.0,最佳碳源为乳糖,最佳氮源有天门冬酰胺和谷氨酸。菌核菌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培养10d后菌丝干重和草酸含量都达到最大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李得宙,张笑宇,刘正垣,李凤琴,刘正坪[10](2008)在《菌核菌粗毒素对向日葵种子及幼苗的毒害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向日葵菌核菌粗毒素和病菌培养滤液处理向日葵的种子和幼苗,研究粗毒素对种子萌发、胚根生长的影响,对幼苗的致萎作用、对幼苗离体叶片的致病作用以及对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核菌粗毒素对向日葵种子萌发、胚根伸长和幼苗生长都有毒害或抑制作用,对离体叶片也具有强烈的致病作用,且粗毒素和培养滤液引起的症状基本相同。同时,草酸毒素可作用于寄主细胞膜,引起细胞膜透性的增加,造成膜功能的紊乱。(本文来源于《北京农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菌核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人参立枯丝核菌和菌核菌对人参总皂苷化学趋向性的响应。【方法】采用平板法测定人参立枯丝核菌和菌核菌在不同人参总皂苷质量浓度(200,20,2,0.2mg/L)、温度(10,15,20,25,30℃)和pH(5,6,7,8)下的化学趋向性响应,以及初生菌丝受此趋化影响下的生长状况。【结果】人参立枯丝核菌对25℃、pH=6、质量浓度为2mg/L的人参总皂苷表现出较强的正趋向性,而人参菌核菌则对15℃、pH=7、质量浓度为2mg/L的人参总皂苷表现出较强的正趋向性,趋化移动指数(CMI)分别为0.136和0.149。【结论】人参总皂苷作为趋化因子能够诱导人参立枯丝核菌和菌核菌产生化学趋向性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菌核菌论文参考文献

[1].刘芳芳.生物质热解液和芽孢杆菌发酵产物对白菜菌核菌抑制作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8

[2].张爱华,匙坤,许永华,孙佳明,雷锋杰.立枯丝核菌和菌核菌对人参总皂苷化学趋向性的响应[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雷锋杰,傅俊范,张连学,周如军,张爱华.二醇型、叁醇型人参皂苷对白菜白斑菌和菜豆菌核菌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

[4].刘杰凤,周天,王颖,韩寒冰.小白菜内生菌的分离及菌核菌拮抗菌的筛选[J].湖北农业科学.2011

[5].罗永兰,张翼,张志元.油菜菌核菌拮抗性柑桔内生细菌的筛选及菌种鉴定[J].热带生物学报.2011

[6].王树雪,陈瑶,秦玉杰,赵筱萌,尚巧霞.7种中草药提取液对向日葵菌核菌抑制作用的研究[C].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2010

[7].张蕊,耿桂俊,史吉刚,任志宏,白岗栓.河套灌区油葵菌核菌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

[8].赵丹丹,臧新,田保明,顾建伟.菌核菌及油菜菌核病相关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10

[9].张笑宇,刘正垣,杨海明,李荣禧,胡俊.影响向日葵菌核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生长和毒素产生的条件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

[10].李得宙,张笑宇,刘正垣,李凤琴,刘正坪.菌核菌粗毒素对向日葵种子及幼苗的毒害作用[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

论文知识图

一l芽袍杆菌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情况柑桔内生细菌不同分离物对油菜菌核一344mg·mL一l石香斋挥发油50%图4一35...添加400μg·mL-1镧的黄绿木霉与菌叁叶期接种菌核菌后不同抗、感...盛花期接种菌核菌对不同抗、感...

标签:;  ;  ;  ;  ;  ;  ;  

菌核菌论文_刘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