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对大蹼铃蟾蝌蚪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初探

密度对大蹼铃蟾蝌蚪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初探

论文摘要

为了分析密度对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蝌蚪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将大蹼铃蟾蝌蚪分别饲养在A组(30只/L)、B组(60只/L)和C组(90只/L)3个不同的密度条件下,每天定时定量喂食和换水,每隔5 d测量和记录1次蝌蚪的全长、尾长、体宽和死亡数,并用相关性和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密度与全长、尾长和体宽都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相关性系数r值为:A组<B组<C组;以各组密度为自变量,大蹼铃蟾蝌蚪全长、尾长和体宽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斜率表现为:A组<B组<C组。大蹼铃蟾蝌蚪的生长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密度与存活率具有显著相关性(r=0.877,P<0.01),存活率在饲养早期较高,中后期逐渐降低,且高密度下的存活率始终小于低密度。推测高密度饲养下的大蹼铃蟾蝌蚪较早进入变态期,且密度越大,蝌蚪进入变态期时的全长、尾长和体宽越小。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实验设计
  •   1.4 数据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密度对大蹼铃蟾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   2.2 密度对存活率及全长、尾长和体宽生长率的影响
  • 3 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姚冲学,王方,王智红,吕婷,刘宇,肖剑,陈明勇

    关键词: 大蹼铃蟾,蝌蚪,密度,生长发育,存活率

    来源: 四川动物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 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2018年两栖动物观测(云南玉龙雪山观测样区)

    分类号: Q958

    页码: 544-548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144K

    下载量: 46

    相关论文文献

    • [1].伤口无疤愈合,可请大蹼铃蟾来帮忙[J]. 大众科学 2019(02)
    • [2].大蹼铃蟾身上找到伤口无疤痕愈合新线索[J]. 农家书屋 2018(09)
    • [3].大蹼铃蟾的两性异形[J]. 四川动物 2019(02)
    • [4].PNAS:科学家发现两栖动物体内抗感染物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32)
    • [5].大蹼铃蟾皮肤白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抗体制备[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6].大蹼铃蟾冬眠前后肥满度分析及部分内脏器官的变化[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2(05)
    • [7].Bm-TFF2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鉴定[J]. 动物学研究 2010(06)
    • [8].十一种无尾两栖类物种皮肤和肺显微结构[J]. 动物学杂志 2019(03)
    • [9].我学者揭示两栖动物有强大免疫系统[J]. 生物学通报 2013(09)
    • [10].大蹼铃蟾皮肤白蛋白的胰蛋白酶抑制活性研究[J]. 科技通报 2008(02)

    标签:;  ;  ;  ;  ;  

    密度对大蹼铃蟾蝌蚪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