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学论文_魏小虎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石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金石学,隶书,墓志铭,石刻,全形,观念,古文字。

金石学论文文献综述

魏小虎[1](2019)在《端方金石学与史实考证——以《赵氏夫人墓志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石学虽肇始于宋代,但对于收藏金(铜器)、石(石刻)实物,时人的态度似乎大相径庭。皇室内府与文人士大夫家中钟鼎彝器几乎随处可见,但或许是因不易迁移,亦或是觉得不甚美观、有所忌讳,却极少有人汲汲于搜罗碑石,而便于携带观赏的拓本成为收藏研究的主要对象。直至清代中晚期,藏石之风才迟迟兴起,~([1])而端方可谓其中之佼佼者。(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9年17期)

向净卿[2](2019)在《古今中西交汇点上的端方金石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端方金石收藏的评价及其辨正晚清"怪杰"辜鸿铭(一八五七—一九二八)把端方描述为"高尚品质业已破碎的满清贵族",他"每天从早到晚收集、玩弄玻璃器皿和鼻烟壶,有人见他不尽总督的责任,对他表示非议,他竟说:「…哪有什么事可做,无非舒舒服服地享福就是了。」"~([1])端方在《陶斋吉金录》序言中曾说"我朝家法不尚(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9年17期)

宋玖安[3](2019)在《“考订”与“鉴赏”:清代金石学讨论中的话语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金石学研究主要有"考订"与"鉴赏"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代表了不同的学术话语,以汉学考据为根基的金石"考订"其背后是经史传统;金石"鉴赏"则来源于书画鉴赏传统。"考订"与"鉴赏"双方之争论焦点在于金石为"史"或为"艺"的价值功用,而从学术思想的内在理路看双方之争又深受清代学术"汉宋之争"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各自的背后传统,并揭示出"鉴赏"一派逐渐由金石学中脱出,并成为相对独立的碑帖学与书学。(本文来源于《书法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赵晓娇[4](2019)在《林半觉的金石学成就与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半觉作为近现代着名书法篆刻家、文史学家,一生执着于对广西石刻进行搜集整理与汇编,并到各地举办石刻拓片展,积极宣传广西石刻文化。同时,其出版相关学术着作叁十余部,着力于对篆刻进行深入探索。印章风格多样,高古而有韵致,得到战时来桂的众多文化名人如郭沫若等人的赏识。印章题材丰富,其中文化名人姓名印章和抗战题材印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柳国良,刘冲[5](2019)在《金石学视阈下“卫门书派”的概念构建与形象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卫门书派"是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书学流派,也是历代书法理论家关注的重要问题。颇为遗憾的是,历史上对于"卫门书派"文本、书迹的流传与误读,致使其长期沉寂。本文拟从金石学滥觞以降,有关"卫门书派"重新被发掘的历程及其概念阐释和内涵分析,阮元《南北书派论》对"卫门书派"的探索,以及"卫门书派"新观点的汇集叁个方面,逐一解读其理论根基与言说立场,由此揭橥"卫氏"在南北书派这一严密理论系统建构中的核心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9年16期)

吕金光[6](2019)在《倪元璐书风与金石学审美观念特征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整个晚明书坛来看,明代中后期书家兼工篆隶者逐渐增多,而特殊的篆书写意风格和转师汉隶的隶书作品则出现在后期。这一现象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晚明时期以“篆隶笔意”为尚,对今体书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陈洪绶、王铎、傅山等人的今体书(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报》期刊2019-08-06)

韩华[7](2019)在《从金石学视域下看宋代篆隶书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篆隶书法在文字学上讲属于古文字范畴,在今文字出现后,古文字使用极少。文章探讨了宋代金石学兴起的客观条件及金石着作对书法的载体作用,介绍了宋代受金石学影响下的篆隶书家和这些篆隶书家的代表作品。宋代金石学的发展为清代碑学运动埋下了伏笔,宋代篆隶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9年07期)

陈振濂[8](2019)在《"重振金石学"旗帜下重倡"全形拓"的现状与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泠印社百年社庆以后的十五年间,我们大力提倡"重振金石学",首先把追踪、复原传统金石学中青铜器"全形拓"即"器物拓"作为一个急需抢救的"重振"方向来做不遗余力的推动。在十几年前,它是一个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形态,存世还掌握这一行技术的民国初中期那一辈皆已寥寥无几,硕果仅存者则已(本文来源于《书法》期刊2019年07期)

朱海林[9](2019)在《金石学视野下的南宋隶书观念——以《隶释》《隶续》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金石学对南宋隶书的观念与实践影响深远。南宋书家在新发现金石碑版的基础上取法汉隶,已出土的南宋石刻隶书亦证明了其"不失汉法"。洪适、欧阳修、赵明诚等金石学着作中所表现出的"模勒须精"与忽视"金石气"的金石品位,以及"工与拙"和"清劲"的隶书审美观、"篆隶杂糅"观念,为南宋石刻隶书的审美特征提供了一种阐释路径。(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9年12期)

林驰[10](2019)在《清代潍县金石学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石学从宋代开始发端,而到清代达到顶峰,在清代中后期,山东出现了众多金石名家,时人谓“金石学在山左”,而其中潍县对山左金石学的贡献最大,呈现出了家族性和群体性的特征,并且着述众多,对当时的学术界也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以这些学者的着述、家谱、信札等为基本史料,对清代潍县金石学加以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如下:一、清代潍县金石学兴盛的背景。从外部环境和自身优势两个方面,探究潍县金石学兴盛的原因,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外部环境方面,清代金石研究之风盛行,金石大家翁方纲、阮元等督学山东,推动了山左金石学的发展;从自身优势来看,潍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古物众多、经济发达、科举兴盛,加之当时世家大族及金石大家陈介祺的推动,使得潍县的金石学脱颖而出。二、清代潍县的金石世家。本文借助各家的家谱及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探讨以陈介祺为代表的陈氏家族、以郭麐为代表的郭氏家族和以高鸿裁为代表的高氏家族的金石学成就。通过分析,能够看出这些金石世家都有一定的共性,即:科举兴盛、经济实力强大、藏品众多、重视传承。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得金石学研究呈现家族性的特征。叁、潍县金石学者的学术交游。由于陈介祺在金石学领域的重要地位,故以陈介祺为例,探讨他的学术交游。依交游者的籍贯不同,把交游分为省外交游和省内交游,交游对象则多为当时的金石大家,并且主要是通过鉴赏古器、互赠拓片、访碑拓碑、书信往来、金石题跋等方式来进行交游。通过交游,提升了学者的鉴赏水平,也带动了学术的进步。四、清代潍县的金石着述统计。笔者从一些目录书及方志中辑出潍县学者的金石着述150余种,学者30余人,并绘制表格,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玺印研究为其特色;呈现出鲜明的家族性,家族之间代有着述;陈介祺的着述最多,达103种;紧跟学术潮流,陶文、封泥等都有着述。五、清代潍县金石学贡献。通过前几个部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能够看出清代潍县的金石学拓展了金石学研究的领域、留下了大量的金石着述、保存和整理了大量金石文献,从而推动了金石学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金石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关端方金石收藏的评价及其辨正晚清"怪杰"辜鸿铭(一八五七—一九二八)把端方描述为"高尚品质业已破碎的满清贵族",他"每天从早到晚收集、玩弄玻璃器皿和鼻烟壶,有人见他不尽总督的责任,对他表示非议,他竟说:「…哪有什么事可做,无非舒舒服服地享福就是了。」"~([1])端方在《陶斋吉金录》序言中曾说"我朝家法不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石学论文参考文献

[1].魏小虎.端方金石学与史实考证——以《赵氏夫人墓志铭》为例[J].中国书法.2019

[2].向净卿.古今中西交汇点上的端方金石学[J].中国书法.2019

[3].宋玖安.“考订”与“鉴赏”:清代金石学讨论中的话语之争[J].书法研究.2019

[4].赵晓娇.林半觉的金石学成就与贡献[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柳国良,刘冲.金石学视阈下“卫门书派”的概念构建与形象生成[J].中国书法.2019

[6].吕金光.倪元璐书风与金石学审美观念特征比较[N].中国书法报.2019

[7].韩华.从金石学视域下看宋代篆隶书法[J].美与时代(中).2019

[8].陈振濂."重振金石学"旗帜下重倡"全形拓"的现状与意义[J].书法.2019

[9].朱海林.金石学视野下的南宋隶书观念——以《隶释》《隶续》为中心[J].中国书法.2019

[10].林驰.清代潍县金石学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金石学-毛公鼎铭文(局部)故宫博物院藏黄易《北海札》考故宫博物...凡将斋金石丛稿-马衡:不登大雅之堂-7《钱大昕致毕沅书札》②(一)金洛神赋图局部起金石学至清乾隆樊敏碑

标签:;  ;  ;  ;  ;  ;  ;  

金石学论文_魏小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