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腹板自动翻转装置论文和设计-张兆瑞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型钢腹板自动翻转装置,包括翻转座,所述翻转座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转臂装置,所述转臂装置的外端安装有用于承托腹板的腹板支撑装置,所述转臂装置与所述翻转座之间连接有驱动所述转臂装置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的翻转驱动装置;工作时,腹板由所述腹板支撑装置承托,当所述翻转驱动装置作用驱动所述转臂装置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时,安装在所述转臂装置上的所述腹板支撑装置会支撑腹板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完成了腹板自动翻转过程,实现了腹板快速组立;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自动翻转腹板,自动化程度高,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劳动强度低,安全保障性较高。

主设计要求

1.型钢腹板自动翻转装置,包括翻转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座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转臂装置,所述转臂装置的外端安装有用于承托腹板的腹板支撑装置,所述转臂装置与所述翻转座之间连接有驱动所述转臂装置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的翻转驱动装置;所述腹板支撑装置为安装在所述转臂装置外端的腹板托辊,所述腹板托辊可随着所述转臂装置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

设计方案

1.型钢腹板自动翻转装置,包括翻转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座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转臂装置,所述转臂装置的外端安装有用于承托腹板的腹板支撑装置,所述转臂装置与所述翻转座之间连接有驱动所述转臂装置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的翻转驱动装置;所述腹板支撑装置为安装在所述转臂装置外端的腹板托辊,所述腹板托辊可随着所述转臂装置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腹板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装置包括与所述翻转驱动装置连接的翻转臂,所述腹板托辊通过托辊调节装置滑动安装在所述翻转臂上,所述翻转臂上还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腹板托辊的托辊支撑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腹板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调节装置包括托辊滑座,所述腹板托辊转动安装在所述托辊滑座上,所述翻转臂上设置有托辊调节孔,所述托辊滑座滑动安装在所述托辊调节孔内且通过锁紧螺栓锁紧固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腹板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支撑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翻转臂上的托辊承托底座,所述托辊承托底座上相对转动安装有两托辊承托轴承,所述腹板托辊的外周支撑在两所述托辊承托轴承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腹板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臂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转臂板,两所述转臂板之间通过转臂肋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型钢腹板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板包括主臂部,所述腹板托辊对应安装在所述主臂部上,所述主臂部的另一端一体成型连接有副臂部,所述副臂部的顶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翻转座上,所述副臂部的底端与所述翻转驱动装置铰接;所述主臂部与所述副臂部的连接区形成有用于避让翼板的翼板避让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腹板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座上还设置有用于承托翼板的翼板支撑平台。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型钢腹板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驱动装置为翻转驱动油缸,所述翻转驱动油缸的无杆端与所述翻转座铰接,所述翻转驱动油缸的有杆端与所述转臂装置铰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型钢腹板自动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采用了钢结构形式,钢结构构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H型钢,H型钢是钢结构工程的主体及主要部分,日益向精细型和高效型发展,因此提高H型钢的组立精度、加工效率、自动化程度,从而缩短工期已成为钢结构行业一道必须克服的技术难题。

在H型钢焊接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翼板平放在工位后,再将腹板立放在翼板中央,用于将翼板与腹板焊接成T型钢,但在T型钢焊接前常常需要对腹板进行组立与定位,用于保证翼板与腹板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实际生产过程中,腹板主要采用平吊的方式平放在翼板上,然后再将其翻转立放在翼板中央,现有技术中常需要通过人工来辅助翻转,此种方式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过高,费时费力,人工强度大,作业环境差,且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实现自动化连续生产。

发明人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一种型钢腹板自动翻转装置,来实现腹板快速组立,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自动化连续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自动翻转腹板的型钢腹板自动翻转装置,自动化程度高,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劳动强度低,安全保障性较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型钢腹板自动翻转装置,包括翻转座,所述翻转座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转臂装置,所述转臂装置的外端安装有用于承托腹板的腹板支撑装置,所述转臂装置与所述翻转座之间连接有驱动所述转臂装置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的翻转驱动装置;所述腹板支撑装置为安装在所述转臂装置外端的腹板托辊,所述腹板托辊可随着所述转臂装置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臂装置包括与所述翻转驱动装置连接的翻转臂,所述腹板托辊通过托辊调节装置滑动安装在所述翻转臂上,所述翻转臂上还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腹板托辊的托辊支撑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托辊调节装置包括托辊滑座,所述腹板托辊转动安装在所述托辊滑座上,所述翻转臂上设置有托辊调节孔,所述托辊滑座滑动安装在所述托辊调节孔内且通过锁紧螺栓锁紧固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托辊支撑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翻转臂上的托辊承托底座,所述托辊承托底座上相对转动安装有两托辊承托轴承,所述腹板托辊的外周支撑在两所述托辊承托轴承之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翻转臂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转臂板,两所述转臂板之间通过转臂肋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臂板包括主臂部,所述腹板托辊对应安装在所述主臂部上,所述主臂部的另一端一体成型连接有副臂部,所述副臂部的顶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翻转座上,所述副臂部的底端与所述翻转驱动装置铰接;所述主臂部与所述副臂部的连接区形成有用于避让翼板的翼板避让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翻转座上还设置有用于承托翼板的翼板支撑平台。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翻转驱动装置为翻转驱动油缸,所述翻转驱动油缸的无杆端与所述翻转座铰接,所述翻转驱动油缸的有杆端与所述转臂装置铰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型钢腹板自动翻转装置,包括翻转座,所述翻转座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转臂装置,所述转臂装置的外端安装有用于承托腹板的腹板支撑装置,所述转臂装置与所述翻转座之间连接有驱动所述转臂装置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的翻转驱动装置;所述腹板支撑装置为安装在所述转臂装置外端的腹板托辊,所述腹板托辊可随着所述转臂装置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工作时,腹板由所述腹板支撑装置承托,当所述翻转驱动装置作用驱动所述转臂装置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时,安装在所述转臂装置上的所述腹板支撑装置会支撑腹板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完成了腹板自动翻转过程,实现了腹板快速组立;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自动翻转腹板,自动化程度高,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劳动强度低,安全保障性较高。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臂装置处于水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臂装置处于竖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翻转前的效果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翻转过程中的效果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翻转后的效果图;

图中:1-翻转座;2-腹板托辊;3-翻转臂;31-转臂板;32-转臂肋;4-托辊滑座;5-托辊调节孔;6-锁紧螺栓;7-托辊承托底座;8-托辊承托轴承;9-翼板避让槽;10-翼板支撑平台;11-翻转驱动油缸;12-腹板;13-翼板;14-辅助定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型钢腹板自动翻转装置,包括翻转座1,所述翻转座1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转臂装置,所述转臂装置的外端安装有用于承托腹板12的腹板支撑装置,所述转臂装置与所述翻转座1之间连接有驱动所述转臂装置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的翻转驱动装置。工作时,腹板12由所述腹板支撑装置承托,当所述翻转驱动装置作用驱动所述转臂装置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时,安装在所述转臂装置上的所述腹板支撑装置会支撑腹板12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完成了腹板12自动翻转过程,实现了腹板12快速组立。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自动翻转腹板12,自动化程度高,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劳动强度低,安全保障性较高。

所述腹板支撑装置设置为安装在所述转臂装置外端的腹板托辊2,所述腹板托辊2表面设置有非金属保护层,所述腹板托辊2可随着所述转臂装置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所述腹板托辊2转动安装在所述转臂装置上,当对由翼板13与腹板12组成的T型组件进行整体输送时,所述腹板托辊2可以辅助输送腹板12,用于保持腹板12与翼板13的同步输送;此外,所述腹板托辊2可以防止在翻转过程中对腹板12表面造成损坏,在所述转臂装置翻转过程中,所述腹板托辊2与腹板12之间为线接触,接触面少,因此可以减小对腹板12的损坏。

所述转臂装置包括与所述翻转驱动装置连接的翻转臂3,所述腹板托辊2通过托辊调节装置滑动安装在所述翻转臂3上,所述翻转臂3上还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腹板托辊2的托辊支撑装置。

参见图6,工作时,所述腹板托辊2承托与支撑在腹板12的上部,为了防止当腹板12高度较低时,腹板12的上部无法接触到所述腹板托辊2,因此设置了所述托辊调节装置,所述托辊调节装置包括托辊滑座4,所述腹板托辊2的顶端转动安装在所述托辊滑座4上,所述翻转臂3上设置有托辊调节孔5,所述托辊滑座4滑动安装在所述托辊调节孔5内且通过锁紧螺栓6锁紧固定,当所述锁紧螺栓6松开后,所述托辊滑座4可沿着所述托辊调节孔5往复滑动,可以适用于支撑不同高度的腹板12,参见图6,当腹板12的高度较低时,可以将所述托辊滑座4向下沿着所述托辊调节孔5滑动,使得安装在所述托辊滑座4上的所述腹板托辊2向下滑动,可以用于支撑在腹板12的上部。

所述托辊支撑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翻转臂3上的托辊承托底座7,所述托辊承托底座7上相对转动安装有两托辊承托轴承8,所述腹板托辊2的外周支撑在两所述托辊承托轴承8之间。两所述托辊承托轴承8用于对所述腹板托辊2进行支撑,保证所述腹板托辊2安装的稳定性。

所述翻转臂3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转臂板31,两所述转臂板31之间通过转臂肋32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转臂板31与所述转臂肋32的设计不仅结构强度高,而且整体重量较轻,使得所述翻转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翻转臂3翻转时所用的力较小,有利于腹板12的自动翻转。

所述转臂板31包括主臂部,所述腹板托辊2对应安装在所述主臂部上,所述主臂部的另一端一体成型连接有副臂部,所述副臂部的顶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翻转座1上,所述副臂部的底端与所述翻转驱动装置铰接;所述主臂部与所述副臂部的连接外侧为弧形过渡连接,所述主臂部与所述副臂部的连接区形成有用于避让翼板13的翼板避让槽9,由于T型钢的腹板12位于翼板13的中央位置,因此在所述翻转臂3翻转过程中,为了保证翼板13的侧部不会阻碍所述转臂板31的翻转,因此设置了所述翼板避让槽9。

所述翻转座1上还设置有用于承托翼板13的翼板支撑平台10,工作时,翼板13被放置到所述翼板支撑平台10上。

所述翻转驱动装置为翻转驱动油缸11,所述翻转驱动油缸11的无杆端与所述翻转座1铰接,所述翻转驱动油缸11的有杆端与所述转臂装置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翼板13被平放至所述翼板支撑平台10之前,所述翻转驱动油缸11的有杆端缩回,此时所述翻转臂3处于水平状态,即安装在所述翻转臂3外端的所述腹板托辊2也处于水平状态,参见图4所示,当腹板12通过平吊的方式被放置到翼板13上后,腹板12的底端位于翼板13的中央位置,腹板12的底端抵靠在辅助定位装置14上,腹板12的上部接触在所述腹板托辊2上,被腹板托辊2承托;所述翻转驱动油缸11的有杆端开始伸长,推动所述翻转臂3绕着所述翻转臂3与所述翻转座1之间的铰接点转动,使得所述翻转臂3由水平状态逐渐翻转至竖直状态,翻转过程中,所述腹板托辊2会支撑腹板12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参见图5和图6,完成了腹板12自动翻转,用于实现T型钢的自动组立;组立完成后进行T型钢的焊接,焊接完成后,所述翻转驱动油缸11的有杆端开始缩回,带动所述翻转臂3由竖直状态翻转至水平状态,恢复原位,准备下一循环作业。辅助定位装置14用于辅助本实用新型实现自动翻转,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设计图

型钢腹板自动翻转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474916.5

申请日:2019-09-0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503371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B23K 37/04

专利分类号:B23K37/04

范畴分类:25E;

申请人:智迈德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智迈德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1021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胜利西街与殷大路交叉口东南角

发明人:张兆瑞

第一发明人:张兆瑞

当前权利人:智迈德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牟军平

代理机构:37244

代理机构编号:潍坊博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型钢腹板自动翻转装置论文和设计-张兆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