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有形成份WBC及RBC分析方法的探讨

尿液有形成份WBC及RBC分析方法的探讨

谷秀峰(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平凉744000)

【摘要】目的探讨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白细胞及红细胞的检测方法。方法对比尿液干化学法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及显微镜镜检检测120例患者的WBC及RBC的阳性率及漏诊率,总结尿液有形成份WBC及RBC检测方法。结果120例患者利用三种方法同时对尿液进行分析,尿液干化学法分析仪检测出WBC三组间有显著差异性。RBC三组间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将尿液干化学法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再辅助显微镜镜检有利提高尿液有形成分WBC及RBC的阳性检出率及确诊率。

【关键词】尿液WBCRBC检测方法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检验仪器的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变化,尿液有形成分如何标准化的问题也就提到了了检验医师面前,尿液检测有形成分方法之间的互补性就体现出优越性。而尿液检查是不可缺少的常规检查项目,尿液内有形成分白细胞及红细胞(尿隐血试验)的检测阳性率及准确率的问题就在尿液干化学法、尿沉渣计数仪及传统的显微镜镜检之间出现差异性。我们对120住院患者的尿液白细胞及红细胞利用这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及显微镜镜检检测WBC及RBC结果有不相符之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自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我院肾内科120例住院患者清晨第一次中断尿液。其中男84例,女36例;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43.3±2.6岁。患有肾小球炎63例,肾病综合征20例,肾结石11例,其他无肾脏疾患的26例。

1.2标本120例标本均采自清晨第一次中段尿液,用带盖的一次性塑料盒留取,标签标明患者临床诊断,送往实验室后按诊断分类测试。所有标本均在2h内测试完毕。

1.3仪器尿液干化学法分析仪采用桂林市医疗电子仪器厂生产的优利特A系列干化学尿试纸11项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是SysmexUF-50尿沉渣分析仪,镜检选用OlympusCX21显微镜。尿干化学法分析仪与SysmexUF-50尿沉渣分析仪联机,选用中文软件处理系统将干化学分析结果与沉渣分析仪结果联合处理在同一报告单中,显微镜镜检结果采用人工添加分析报告。

1.4方法将干化学试纸条在患者尿液内全部浸湿2s,用滤纸吸取多于尿液后放入干式分析仪试带上进行定性测试[1]。在利用10ml尿沉渣分析仪专用试管放置在沉渣分析仪感应器位置,进行自动分析测试;镜检选用离心管取10ml尿液,1500r•5min离心后取20ul置计数器分别计数10个高倍视野(HP,10×40倍)下的WBC及RBC个数,取平均值[2]。

2结果

尿液干化学法检测WBC及RBC结果表1

尿液沉渣分析仪检测WBC及RBC结果表2

显微镜镜检WBC及RBC结果表3

从3组表中得出,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尿液沉渣分析仪及显微镜镜检三种方法检测WBC的阳性检测率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且在WBC计数中定性与沉渣计数及显微镜下计数因各自原理不同,所以计数量也就不相一致。而检测RBC计数原理在三种方法中有别于与WBC计数原理,因此阳性检测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

3讨论

尿液干化学法检测RBC的原理是利用试纸中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进行检测,亚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可催化过氧化氢释放出新生态氧,将受体氧化使之变色[3]。在检测尿隐血时,由于泌尿系疾病患者的红细胞经肾脏或泌尿道破坏,或尿比重过低,尿pH值偏高,尿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肌红蛋白或细菌时,干化学法测定RBC定性就会出现假阳性,而尿沉渣镜检只能检测未被破坏的红细胞,这就造成尿液干化学法检测尿隐血与尿沉渣镜检查尿红细胞符合率相差较大较大的原因。尤其不能对肾小球肾炎及非肾小球肾炎的提供鉴别诊断。显微镜镜检时,由于看见的WBC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为破坏的WBC细胞,因此计数时的个数如本组资料中显示的检出率65.0%高于干化学分析仪检出率50.0%,因为形成显著地差异性,而已尿液沉渣计数的检出率70%相接近。尿沉渣计数仪利用激光散射光谱及电子计算机成图的原理进行对WBC及RBC染色计数的原理进行测试分类计数。是目前检验领域对尿液分析最流行的仪器发展趋势。

本组检测120份尿液标本,其中WBC在尿干化学法阳性人数60例,阳性率为50%,镜检法阳性人数为78例,阳性率为65.5%,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性,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尿沉渣镜检法阳性率高于干化学法。这是由于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属于间接反应,只有中性粒细胞浆中酯酶反应的特异性,其颜色深浅与中性粒细胞的多少呈比例关系,但它不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起反应,故某些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感染为主的疾病可以出现尿检与临床不符的现象[4]。

本组检测120份尿液标本干化学法与镜检法测定尿中红细胞的检测率率分别为65.2%、60.83%,干化学法阳性而镜检未见红细胞,却找到大量草酸钙结晶。由于一些具有过氧化物酶作用的物质,如肌红蛋白、菌尿,特别是在泌尿系统感染中,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和某些革兰阳性菌可释放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5],这些物质干扰呈色而出现RBC假阳性。此外某些肾病患者的尿中红细胞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破裂,血红蛋白逸出造成干化学法阳性、镜检阴性,也与尿试纸浸取尿液时间过长均导致此种现象有关。

综上所述,通过本组120例患者清晨尿液实验对比分析证实3种操作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后得出:干化学法联合全自动尿液沉渣分析仪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出报告快;显微镜镜检法虽然比较费时、费力,但较准确。因此应加强检验医技人员的尿液操作规范化及标准化意识,在有条件的检验科中将三种两种方法有机的相互结合进行尿液检验分析,提高尿液检测的准确性和敏感度,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疗依据。

参考文献

[1]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123.

[2]罗春丽.临床检验基础.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1.

[3]朱忠勇,实用医学检验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948.

[4]袁玉德,张显达,张文陆.两种尿沉渣定量检测结果差异原因分析.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5,28(7):753-754.

[5]徐银萍,王胜奎.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两种方法的比较分析.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21(3):72.

标签:;  ;  ;  

尿液有形成份WBC及RBC分析方法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