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牛黄论文_徐福

导读:本文包含了培植牛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牛黄,胆囊,胆红素,大肠杆菌,手术,胆汁,大肠。

培植牛黄论文文献综述

徐福[1](2015)在《人工培植牛黄》一文中研究指出牛黄,是黄牛、水牛、野牛的胆结石、胆管结石、肝管结石、属于贵重药材,由于市场紧缺,价格昂贵,特别是在天然牛黄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开展人工植黄,不仅可缓和牛黄供应紧张,而且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之道。每克牛黄销售价达350元左右,如人工植黄,一般每头牛可产牛黄3~15克,高的达26克以上,植黄叁年可产牛黄30~40克,最高达126克以上,可收入44000多元,相当于出栏5头300千克以上肉牛的收(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5年09期)

孙玉红,钱顺泉[2](2013)在《人工培植牛黄手术的具体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1牛活体胆囊内培植牛黄手术凡1.5岁以上的健康牛,不论性别、品种、用途均可用于植黄。术前24~36小时禁饲,8~12小时禁止饮水。牛黄床是由低密度聚乙烯塑料热压注塑而成,外包1层低密度织纱的棉布,底部系有牛黄床固定线。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生理盐水冲洗后使用,或用钴辐射消毒后直接使用。牛黄菌种是在肉汤培养基中用梯度胆汁培养法培养的非致病性耐牛胆汁大肠杆菌,含菌量为每毫升50亿个以上,每头牛胆囊内接种10~15毫升。(本文来源于《养殖技术顾问》期刊2013年06期)

马亿来,段昌学[3](2012)在《用牛体培植牛黄的手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牛黄是产于牛体胆囊内的名贵中药材。价格昂贵,市场紧缺,自然生长非常稀少。为解决天然牛黄不足,我们运用其自然形成的机理,利用外科手段给牛体胆中植入塑料网架作核心,再注入经胆汁驯化培养的大肠杆菌。由于菌种在胆汁中的繁殖和作用使胆汁中的胆红素、胆酸盐等有形成份沉积在粗糙的核体表面,就形成了培植牛黄。其药效和成份与天然牛黄相同。从1994年科技局立项至今,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亲自主持为我县累计培植800多例,以平均25.3g的牛黄(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07期)

何国柏,丁人均,杨宇锋,杨芳[4](2012)在《湘西黄牛培植牛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用湘西黄牛培植牛黄获得成功。从有天然牛黄的牛体内分离培育出适合于湘西黄牛的优质高产致黄菌种;研究出静松灵适宜于湘西黄牛站立手术的最佳剂量;观测了培植牛黄的过程中湘西黄牛血液常规生理指数的变动情况;探讨了培植牛黄对湘西黄牛劳役、繁殖及长膘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培植牛黄的多种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文摘》期刊2012年03期)

[5](2010)在《武汉健民体外培植牛黄的王者》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股市动态分析30指数回顾及简评上证指数上周末收于3196.00点,本周末收于3224.15点,上涨0.88%;股市动态30指数上周末报收871.34点,本周末收于903.18点,上涨3.65%;其(本文来源于《股市动态分析》期刊2010年03期)

刘芳,吴海涛,刘大林[6](2007)在《人工培植牛黄的试验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牛黄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是治疗某些肝、心血管、脑部疾病和癌症的特效药。然而天然牛黄来源甚微,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市场紧俏,价格昂贵,国家每年要花大量外汇进口天然牛黄。为了缓解供需矛盾,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医药工作者研究成功了人工培植牛黄的技术,揭开(本文来源于《上海畜牧兽医通讯》期刊2007年06期)

林国健,滕建标,林颐瑞[7](2006)在《人工培植牛黄的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牛黄是一种常用的名贵中药,《本草纲目》中记载“疗小儿百病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主中风失音、口噤、惊悸、天行时疾”等。现代医学研究充分肯定了牛黄的上述作用,认为牛黄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极高的药用价值。牛黄的镇静、抗惊、解热、淡心、消炎和利胆等作用均(本文来源于《福建畜牧兽医》期刊2006年05期)

邱昌伟,王亨,李建基[8](2006)在《不同浓度Ca~(2+) Mg~(2+)在培植牛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仪器、胆汁获得与处理等均同前文(见本刊2006年7期)。1.2 Ca2+、Mg2+对体外牛黄及胆汁主要成分的影响向2000 ml胆汁中加入20 ml E.coli营养肉汤培养液,在开始滴流运动试验前先将以上混合液在磁力搅拌器的作(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06年08期)

邱昌伟,王亨,李建基[9](2006)在《胆红素钠在体外培植牛黄形成过程中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健康黄牛3头,均为母牛,年龄4~6岁,体重200~300 kg,健康及营养状况良好,植黄前后饲喂条件相同。1.2自制牛黄发生器见图1。图1自制牛黄发生器1.3胆汁来源(1)3头黄牛同时施行胆囊插管胆汁引流术,术后7天开始引流胆汁(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06年07期)

李建基,王洪斌,邱昌伟,杨光,阎振贵[10](2006)在《离体培植牛黄技术及成黄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模拟牛体内牛黄形成机理设计牛黄发生器,在体外进行培植牛黄并对体外培植牛黄的形成机理加以探讨。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的作用下,正常胆汁在培育10 h后即转化为成黄胆汁,胆汁颜色由草绿色变为墨绿色,继而变为黄绿色和桔黄色;胆汁pH值、胆汁黏度、胆红素、胆酸、糖蛋白和Ca2+的浓度逐渐下降;向胆汁中添加Ca2+,可促进成黄胆汁的形成;45~55℃是体外植黄的良好条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06年07期)

培植牛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牛活体胆囊内培植牛黄手术凡1.5岁以上的健康牛,不论性别、品种、用途均可用于植黄。术前24~36小时禁饲,8~12小时禁止饮水。牛黄床是由低密度聚乙烯塑料热压注塑而成,外包1层低密度织纱的棉布,底部系有牛黄床固定线。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生理盐水冲洗后使用,或用钴辐射消毒后直接使用。牛黄菌种是在肉汤培养基中用梯度胆汁培养法培养的非致病性耐牛胆汁大肠杆菌,含菌量为每毫升50亿个以上,每头牛胆囊内接种10~15毫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培植牛黄论文参考文献

[1].徐福.人工培植牛黄[J].现代农业.2015

[2].孙玉红,钱顺泉.人工培植牛黄手术的具体过程[J].养殖技术顾问.2013

[3].马亿来,段昌学.用牛体培植牛黄的手术[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

[4].何国柏,丁人均,杨宇锋,杨芳.湘西黄牛培植牛黄试验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

[5]..武汉健民体外培植牛黄的王者[J].股市动态分析.2010

[6].刘芳,吴海涛,刘大林.人工培植牛黄的试验技术[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7

[7].林国健,滕建标,林颐瑞.人工培植牛黄的试验[J].福建畜牧兽医.2006

[8].邱昌伟,王亨,李建基.不同浓度Ca~(2+)Mg~(2+)在培植牛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兽医杂志.2006

[9].邱昌伟,王亨,李建基.胆红素钠在体外培植牛黄形成过程中作用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06

[10].李建基,王洪斌,邱昌伟,杨光,阎振贵.离体培植牛黄技术及成黄机理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

论文知识图

培植牛黄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体外培植牛黄TLC图谱培植牛黄Appendixfigure3.Culti...体外培植牛黄TLC图谱胆汁中Ca2+含量的变化(mg/dl)胆酸含量的变化(%)

标签:;  ;  ;  ;  ;  ;  ;  

培植牛黄论文_徐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