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波束测深论文_付五洲,舒国栋,李涛,陆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波束测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波束,水深,测量,水下,系统,河道,沉箱。

多波束测深论文文献综述

付五洲,舒国栋,李涛,陆彬[1](2019)在《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系统在长江口河底目标物探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波束测深系统分辨率高、覆盖范围较大,广泛应用于航道维护、工程施工、水下目标物探测中。通过采用Reson SeaBat 7125 SV2多波束测深系统对长江太仓段河道进行扫测,能够精准定位沉船、集装箱、机器吊臂的位置以及其形态,能够识别小尺寸(3.5m×3.5m)的构筑物,可为救助打捞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多波束系统可为河道应急抢险、小尺寸目标物探测以及形态分析提供精准数据。(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快报》期刊2019年10期)

江林,陈振宇,胡云朋,董迪,粱湛[2](2019)在《基于EGM模型的多波束无验潮测深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波束水深测量中受潮汐因素的影响,测量垂直基准是变化的,具有瞬时性。传统多波束测量,需在测区内设立一个或多个验潮站进行同步水位观测,最终将水深归算到深度基准面上。针对多波束水深测量中垂直基准转换的复杂性问题,文中基于地球重力场模型,结合测区内实测的GNSS/水准数据,通过插值算法建立了测区范围内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构建了多波束无验潮水深测量的垂直基准转换模型。通过实例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消除了潮汐、动态吃水及涌浪等因素影响,直接获取深度基准面的水深值,提高工作效率,可满足近岸多波束水深测量的工作需求。(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马丹,樊妙,闫循鹏,孙毅,马永[3](2019)在《一种改进的基于TIN的多波束测深数据抽稀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波束测深数据具有海量性与冗余性特征,海量的多波束数据不利于海底DEM构建与海图生产。因此,对于离散的多波束测深数据,行之有效的抽稀算法在多波束测深数据处理与应用中尤为重要。文中分析了常用的数据抽稀算法在数据处理速度以及特征地形保留方面的缺陷,提出一种通过改进基于TIN的数据处理流程的抽稀算法,并对比分析了抽稀前后海底地形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抽稀算法在数据量增大时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抽稀速度,能有效地提高数据抽稀的效率,准确保留海底地形特征。(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钢,陆月,王茂枚,徐毅,蔡军[4](2019)在《基于多波束条带测深技术的沉箱式水下抛石工艺抛投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水深条件、水流和施工难度方面具有较好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沉箱式水下抛石试验,利用多波束条带测深技术,基于点云数据分析,对抛投效果关键指标抛投准确性、抛投均匀性、测点增厚值及断面增厚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数据符合江苏省地方标准《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中规定的各项水下检查指标,为今后在长江护岸工程中开展和推广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水利》期刊2019年10期)

胡玗晗[5](2019)在《基于多波束测深系统的隧道沉管覆土及沉降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基于RESON多波束测深系统对上海市某隧道沉管外部覆土厚度及沉降变化进行监测,利用多波束测深技术精度高、全覆盖、高密度的特性,经声速改正、潮位改正、姿态矫正获取密度0.5m的隧道河床坐标及高程点云数据;基于高精度曲面模型(HASM)构建隧道覆土叁维显示模型,真实反映隧道河床地貌,推算隧道各沉管覆土厚度及沉降变化,并与往期数据对比反映阶段性变化。该文技术成果为水下工程覆土及沉降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测量手段,提高作业效率,并具有较高精度。(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27期)

王陆培[6](2019)在《多波束测深系统Seabat T50-P在海底障碍物探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码头、港口、航道等海底环境复杂,常规的测量手段难以准确地探测到海底障碍物深度、位置等信息。简要介绍了Seabat T50-P多波束测深系统的测量原理和技术应用,将该技术在上海南港某码头海底障碍物探测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系统可以准确地探测到海底障碍物的位置、深度、大小等信息,为下一步海底异物的处理,提供基础资料,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区海峡两岸交流研讨论文集》期刊2019-09-23)

孙红亮,罗浩[7](2019)在《叁维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库区蓄水稳定性复核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滑坡区域水下叁维地形数据进行测量,并把离散的水深数据进行网格化,构建高分辨率的水下数字地形模型,以水下滑坡所呈现出的地貌特征来识别其几何结构,量测和计算滑坡坡度、主要陡坎高度、滑坡发生的水深、滑坡表面积等,为确定滑坡的滑动状态、河道淤积情况等稳定性复核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使用。(本文来源于《水利规划与设计》期刊2019年09期)

刘庚元,杨健达[8](2019)在《多波束测深系统在西江九江险段汛前汛后监测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开展西江干流九江大桥段河道汛前、汛后水下地形测量,并生成了水下地形叁维图,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技术开展汛前、汛后监测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段河床是稳定的,但河床险段下游存在小幅河床冲刷,长期的冲刷可能会对河床产生危害,可采取一定的河床加固措施用以长期稳定该处河床。(本文来源于《珠江现代建设》期刊2019年04期)

付作民,刘喆,王琪,陈晓伟,尚华超[9](2019)在《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海洋航道测量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科学技术高速的发展背景下,现在有很多先进的测量系统被应用于海洋航道测量之中,多波束系统在海洋航道测量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且测量效果非常好。文章将航道测量中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应用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该系统的组成部分,分析了在巷道管理中应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开展测量的相关流程及测探结果,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9年14期)

章家保,程李凯,朱瑞虎,李同飞,丁德荣[10](2019)在《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水下检测码头接缝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水下检测码头接缝的效用和技术特点,对在建的沉箱码头岸壁开展水下检测现场试验。针对检测对象的特点,改进了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安装方式和设置,对采集的数据提取点云图进行分析,并对接缝宽度进行水下摄像验证。结果表明,接缝宽度检测的分辨率与船速、波束的发射频率、探测距离等因素有关,且在作业时应力求船舶的航行姿态平稳和匀速航行以保证检测质量。该系统在水下检测时能获得叁维点云数据,可直观反映接缝的整体形态,为码头水下接缝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多波束测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波束水深测量中受潮汐因素的影响,测量垂直基准是变化的,具有瞬时性。传统多波束测量,需在测区内设立一个或多个验潮站进行同步水位观测,最终将水深归算到深度基准面上。针对多波束水深测量中垂直基准转换的复杂性问题,文中基于地球重力场模型,结合测区内实测的GNSS/水准数据,通过插值算法建立了测区范围内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构建了多波束无验潮水深测量的垂直基准转换模型。通过实例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消除了潮汐、动态吃水及涌浪等因素影响,直接获取深度基准面的水深值,提高工作效率,可满足近岸多波束水深测量的工作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波束测深论文参考文献

[1].付五洲,舒国栋,李涛,陆彬.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系统在长江口河底目标物探测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快报.2019

[2].江林,陈振宇,胡云朋,董迪,粱湛.基于EGM模型的多波束无验潮测深技术应用[J].海洋技术学报.2019

[3].马丹,樊妙,闫循鹏,孙毅,马永.一种改进的基于TIN的多波束测深数据抽稀算法[J].海洋技术学报.2019

[4].赵钢,陆月,王茂枚,徐毅,蔡军.基于多波束条带测深技术的沉箱式水下抛石工艺抛投效果研究[J].江苏水利.2019

[5].胡玗晗.基于多波束测深系统的隧道沉管覆土及沉降变化研究[J].科技资讯.2019

[6].王陆培.多波束测深系统SeabatT50-P在海底障碍物探测中的应用[C].华东区海峡两岸交流研讨论文集.2019

[7].孙红亮,罗浩.叁维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库区蓄水稳定性复核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

[8].刘庚元,杨健达.多波束测深系统在西江九江险段汛前汛后监测分析中的应用[J].珠江现代建设.2019

[9].付作民,刘喆,王琪,陈晓伟,尚华超.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海洋航道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

[10].章家保,程李凯,朱瑞虎,李同飞,丁德荣.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水下检测码头接缝中的应用[J].水运工程.2019

论文知识图

天津港航道疏浚工程后海底地形东营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周边海底地形Fi...系列产品概况Fig.4.5Seabatser...南海南部陆缘MTDs的分布白云MTDs叁维立体图现场监控软件显示

标签:;  ;  ;  ;  ;  ;  ;  

多波束测深论文_付五洲,舒国栋,李涛,陆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