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探测器的分离上电装置论文和设计-黄景德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下探测器的分离上电装置,探测器的内部设有供电设备,供电设备的供电电源电路中设有第一供电触片和第二供电触片,固定轴通过轴承与转动杆的一端连接,转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电球;探测器的底壁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防渗膜,与开口相对两侧对应的探测器底壁设有滑槽,开口靠近探测器内部的一侧安装有弹片,弹片的两端与滑槽滑动连接,弹片与套筒的下端连接,套筒套设于导向杆的外壁,套筒的上方设有滑块,滑块与第一连接杆的下端铰接,第一连接杆的上端与转动杆的中部铰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探测器在预定深度完成上电,执行检测任务,减少探测器误动作和事故发生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水下探测器的分离上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器(1)的内部设有供电设备(20),供电设备(20)的供电电源电路中设有第一供电触片(11)和第二供电触片(19),探测器(1)内设有扇形的上电盘(2),上电盘(2)的扇形中心设有固定轴(5),滑轨(10)沿上电盘(2)的弧形边缘设置,固定轴(5)通过轴承与转动杆(6)的一端连接,转动杆(6)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电球(8),转动杆(6)的上侧与第二连接杆(18)连接,第二连接杆(18)与隔电片(12)连接,导电球(8)、隔电片(12)均与滑轨(10)滑动连接;探测器(1)的底壁设有开口(22),开口(22)处设有防渗膜(14),与开口(22)相对两侧对应的探测器(1)底壁设有滑槽(23),开口(22)靠近探测器(1)内部的一侧安装有弹片(15),弹片(15)的两端与滑槽(23)滑动连接,弹片(15)与套筒(13)的下端连接,套筒(13)套设于导向杆(16)的下端,套筒(13)的上方设有滑块(9),滑块(9)与导向杆(16)滑动连接,套筒(13)与滑块(9)之间设有弹簧(21),导向杆(16)的上端设有卡板(17),卡板(17)与探测器(1)的侧壁连接,滑块(9)与第一连接杆(7)的下端铰接,第一连接杆(7)的上端与转动杆(6)的中部铰接;弹簧(21)未发生弹性形变时,隔电片(12)位于第一供电触片(11)和第二供电触片(19)之间,滑块(9)上移至卡板(17)的底端时,导电球(8)位于第一供电触片(11)和第二供电触片(19)之间且与第一供电触片(11)、第二供电触片(19)接触。

设计方案

1.一种水下探测器的分离上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器(1)的内部设有供电设备(20),供电设备(20)的供电电源电路中设有第一供电触片(11)和第二供电触片(19),探测器(1)内设有扇形的上电盘(2),上电盘(2)的扇形中心设有固定轴(5),滑轨(10)沿上电盘(2)的弧形边缘设置,固定轴(5)通过轴承与转动杆(6)的一端连接,转动杆(6)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电球(8),转动杆(6)的上侧与第二连接杆(18)连接,第二连接杆(18)与隔电片(12)连接,导电球(8)、隔电片(12)均与滑轨(10)滑动连接;探测器(1)的底壁设有开口(22),开口(22)处设有防渗膜(14),与开口(22)相对两侧对应的探测器(1)底壁设有滑槽(23),开口(22)靠近探测器(1)内部的一侧安装有弹片(15),弹片(15)的两端与滑槽(23)滑动连接,弹片(15)与套筒(13)的下端连接,套筒(13)套设于导向杆(16)的下端,套筒(13)的上方设有滑块(9),滑块(9)与导向杆(16)滑动连接,套筒(13)与滑块(9)之间设有弹簧(21),导向杆(16)的上端设有卡板(17),卡板(17)与探测器(1)的侧壁连接,滑块(9)与第一连接杆(7)的下端铰接,第一连接杆(7)的上端与转动杆(6)的中部铰接;弹簧(21)未发生弹性形变时,隔电片(12)位于第一供电触片(11)和第二供电触片(19)之间,滑块(9)上移至卡板(17)的底端时,导电球(8)位于第一供电触片(11)和第二供电触片(19)之间且与第一供电触片(11)、第二供电触片(19)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探测器的分离上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触片(11)和第二供电触片(19)之间的距离为30-40mm,第一供电触片(11)和第二供电触片(19)之间的距离小于导电球(8)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探测器的分离上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触片(11)、第二供电触片(19)的尺寸均小于隔电片(12)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探测器的分离上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盘(2)的扇形中心与滑轨(10)的上端之间设有第一挡板(3),上电盘(2)的扇形中心与滑轨(10)的下端之间设有第二挡板(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探测器的分离上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3)与弹片(15)垂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下探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下探测器的分离上电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下无人探测器能够探测水下很多参数,为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提供可靠依据,水下无人探测器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在实际探测中,探测器与运载体分离后,探测器内部设备的供电电源通过延时器控制,由于探测器的探测环境比较复杂,延时器的延时时间难以设置,如果延时时间太短,探测器未到达指定待测位置,延时器已经启动完成上电,容易造成探测器误动作和事故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探测器的分离上电装置,结构简单,实现了探测器在预定深度完成上电,执行检测任务,减少探测器误动作和事故的发生率,减少耗电量,节约电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探测器的分离上电装置,探测器的内部设有供电设备,供电设备的供电电源电路中设有第一供电触片和第二供电触片,探测器内设有扇形的上电盘,上电盘的扇形中心设有固定轴,滑轨沿上电盘的弧形边缘设置,固定轴通过轴承与转动杆的一端连接,转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电球,转动杆的上侧与第二连接杆连接,第二连接杆与隔电片连接,导电球、隔电片均与滑轨滑动连接;探测器的底壁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防渗膜,与开口相对两侧对应的探测器底壁设有滑槽,开口靠近探测器内部的一侧安装有弹片,弹片的两端与滑槽滑动连接,弹片与套筒的下端连接,套筒套设于导向杆的下端,套筒的上方设有滑块,滑块与导向杆滑动连接,套筒与滑块之间设有弹簧,导向杆的上端设有卡板,卡板与探测器的侧壁连接,滑块与第一连接杆的下端铰接,第一连接杆的上端与转动杆的中部铰接;弹簧未发生弹性形变,隔电片位于第一供电触片和第二供电触片之间,滑块上移至卡板的底端时,导电球位于第一供电触片和第二供电触片之间且与第一供电触片、第二供电触片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供电触片和第二供电触片之间的距离为30-40mm,第一供电触片和第二供电触片之间的距离小于导电球的半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供电触片、第二供电触片的尺寸均小于隔电片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上电盘的扇形中心与滑轨的上端之间设有第一挡板,上电盘的扇形中心与滑轨的下端之间设有第二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与弹片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探测器所处的水深小于设计深度时,供电设备的供电电源处于断开状态;当探测器所处的水深大于或等于设计深度时,水压的压力使得弹片发生弹性形变,滑块上移至卡板处,通过第一连接杆推动转动杆绕固定轴转动,隔电片离开,导电球沿滑轨滑动至第一供电触片和第二供电触片之间,接通供电设备的供电电源,完成上电。

探测器完成探测任务后,被收回的过程中,随着水压的压力减小至小于使得弹片发生弹性形变的压力时,弹簧恢复形变,滑块下移,使得导电球离开第一供电触片和第二供电触片之间,供电设备的供电电源处于断开状态,避免探测器产生误动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坏,提高探测器的使用寿命;实现了探测器在预定深度完成上电,执行检测任务,减少耗电量,节约电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断电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电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球上电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探测器,2.上电盘,3.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固定轴,6.转动杆,7.第一连接杆,8.导电球,9.滑块,10.滑轨,11.第一供电触片,12.隔电片,13.套筒,14.防渗膜,15.弹片,16.导向杆,17.卡板,18.第二连接杆,19.第二供电触片,20.供电设备,21.弹簧,22.开口,23.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3所示,探测器1的内部设有供电设备20,供电设备20的供电电源电路中设有第一供电触片11和第二供电触片19,探测器1内设有扇形的上电盘2,上电盘2的扇形中心设有固定轴5,滑轨10沿上电盘2的弧形边缘设置,上电盘2的扇形中心与滑轨10的上端之间设有第一挡板3,上电盘2的扇形中心与滑轨10的下端之间设有第二挡板4,固定轴5通过轴承与转动杆6的一端连接,转动杆6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电球8,导电球8与滑轨10滑动连接,转动杆6的上侧与第二连接杆18连接,第二连接杆18与隔电片12连接,隔电片12与滑轨10滑动连接;探测器1的底壁设有开口22,开口22处设有防渗膜14,与开口22相对两侧对应的探测器1底壁设有滑槽23,开口22靠近探测器1内部的一侧安装有弹片15,弹片15的两端与滑槽23滑动连接,弹片15与套筒13的下端连接,套筒13与弹片15垂直,套筒13套设于导向杆16的下端,套筒13的上方设有滑块9,滑块9与导向杆16滑动连接,套筒13与滑块9之间设有弹簧21,导向杆16的上端设有卡板17,卡板17与探测器1的侧壁连接,滑块9与第一连接杆7的下端铰接,第一连接杆7的上端与转动杆6的中部铰接。

初始状态时,弹簧21未发生弹性形变,隔电片12位于第一供电触片11和第二供电触片19之间,弹簧21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滑块9上移至卡板17,隔电片12离开,导电球8位于第一供电触片11和第二供电触片19之间且与第一供电触片11、第二供电触片19接触;第一供电触片11和第二供电触片19之间的距离小于导电球8的半径,保证导电球8滑动至第一供电触片11和第二供电触片19之间时,与第一供电触片11和第二供电触片19接触良好,提高电源供电稳定性,第一供电触片11和第二供电触片19之间的距离为30-40mm,没有导电球8连接的情况下,维持断电状态;第一供电触片11、第二供电触片19的尺寸均小于隔电片12的尺寸,提高隔电效果。防渗膜14防止水进入探测器1内部,采用聚乙烯土工膜,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延展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运载体将探测器1运送至指定位置,探测器1与运载体分离后,潜入待测区域,当探测器1所处的水深小于设计深度时,水压的压力没有达到使得弹片15发生弹性形变,滑块9不会上移至卡板17处,导电球8不会运动至第一供电触片11和第二供电触片19之间,供电设备20的供电电源处于断开状态;当探测器1所处的水深大于或等于设计深度时,水压的压力使得弹片15发生弹性形变,滑块9上移至卡板17处,通过第一连接杆7推动转动杆6绕固定轴5转动,隔电片12离开第一供电触片11和第二供电触片19之间,同时导电球8沿滑轨10滑动至第一供电触片11和第二供电触片19之间,接通供电设备20的供电电源,完成上电。探测器1完成探测任务后,被收回的过程中,随着水压的压力减小至小于使得弹片15发生弹性形变的压力时,弹簧21恢复形变,滑块9下移,导电球8离开第一供电触片11和第二供电触片19之间,供电设备20的供电电源处于断开状态,避免探测器1产生误动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坏,提高探测器1的使用寿命;水下探测深度不同时,更换与该深度水压相匹配的弹片15,使用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水下探测器的分离上电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7575.4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305803U

授权时间:20190827

主分类号:B63C 11/52

专利分类号:B63C11/52;H01H35/24

范畴分类:32D;32G;

申请人:黄景德

第一申请人:黄景德

申请人地址: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安基东路8号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发明人:黄景德;余家祥;黄义;杨绍清;王玮;李涛;徐存亮

第一发明人:黄景德

当前权利人:黄景德

代理人:闵媛媛

代理机构:61237

代理机构编号:西安知诚思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水下探测器的分离上电装置论文和设计-黄景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