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水推进论文_颜自权,唐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喷水推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下,船舶,快速性,推力,机电,数值,可行性。

喷水推进论文文献综述

颜自权,唐宁[1](2019)在《喷水推进泵在分段上预装的可行性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喷水推进泵是一种特殊的船舶推进方式,传统的喷水推进泵安装存在安装周期长,影响船舶制造进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将喷水推进泵进行预装的生产工艺,全面分析喷水推进系统的组成部件,介绍了喷水推进泵在主船体分段上预装的可行性,对喷水推进泵预装方案、施工要点、安装流程进行系统规划,以满足船舶生产需求。(本文来源于《船舶物资与市场》期刊2019年11期)

薛乃耀,王冬姣,叶家玮,刘鲲[2](2019)在《基于喷水推进的水下清污机器人设计与轨迹跟踪》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水下清污机器人系统进行导管架平台清污作业,从而降低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该机器人采用双抱臂结构作为工作定位系统,以解决传统真空吸附易失效的问题。利用清污作业的高压水射流用于喷水推进系统,降低了传统水下机器人的高压输电要求。在考虑水下机器人的非线性水动力分析结果基础上,建立了该系统的运动分析计算模型,并基于模型反馈线性化,分别建立了PID和LQR控制策略下的位姿控制系统。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在海流作用条件下,无推力约束条件、有推力约束条件以及系统建模误差下,两种控制器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传统PID控制器,反馈线性化LQR控制器能更好地实现控制目标。(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期刊2019-10-11)

刘偊章[3](2019)在《喷水推进装置在船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喷水推进是一种特殊的船舶推进方式,与螺旋桨推进不同的是,它是利用水泵原理往船体后部喷水,以获得前进动力的一种推进方式。文章主要是研究喷水推进装置在船舶中的运用,浅谈喷水推进装置的发展历史、喷泵分类和其工作的原理,并就喷水推进装置基本组成、空间布置、船舶操纵性能、维护保养、运用范围及推进优势进行简要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27期)

牟蓬涛,王智慧,李国强,朱凤晴,宋满存[4](2019)在《水下无人潜航器变距桨式喷水推进系统变距电机控制驱动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变距桨式喷水推进方式具有节约能源、噪声低、适应变工况能力强、操纵性能优异等优点,螺旋桨的变距可以通过改变桨叶角来实现。机电伺服不需要配备油泵等液压元件,泄漏风险小,在载荷不是很大时能够满足变距要求,适合用于水下无人潜航器的变距机构。本文设计的变距电机机电伺服控制驱动系统能够控制螺旋桨叶角,并实时反馈桨叶角,能够根据航速、转速确定桨叶角,根据桨叶角计算电机的角度信息,实现变距电机位置闭环控制,对实现航行器变速、倒车,提高了操纵性能,减少空泡,降低噪声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鳌山论坛“2019年水下无人系统技术高峰论坛”——水下无人系统智能技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9-22)

王永生[5](2019)在《喷水推进和泵喷推进的概念:共性、特性及区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国内外喷水推进和泵喷推进的概念缺乏完整定义、外延尚存混淆、产品称谓混乱的现状,[方法]通过对这2种推进器工作原理和具体结构的剖析,进行共性提炼和特性区分,提出喷水推进和泵喷推进的定义,指出它们的共性、特性及区别。[结果]喷水推进和泵喷推进均属泵类推进,都是通过管道内叶轮和导叶的流场匹配设计在喷口产生轴向射流而获得推进作用;喷水推进的第一设计指标是高效率、首要保证快速性,相应的设计结果是喷水推进器;泵喷推进的第一设计指标是低噪声、首要保证声隐身性,相应的设计结果是泵喷推进器。[结论]该定义不仅包含和区分了已问世至今的喷水推进器和泵喷推进器,而且也明示了国外某些泵类推进器命名存在的问题。该定义有助于业内对喷水推进和泵喷推进的认识和区分。(本文来源于《中国舰船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郑安宾,胡举喜,田忠殿[6](2019)在《船舶喷水推进介绍及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喷水推进是一种特殊的船舶推进型式,近二十年来才逐渐发展成熟。由于喷水推进具有噪声小、适应变工况能力强、抗空泡性能良好等优点,因而在高速、高性能船舶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文章分析了喷水推进的特点及工作原理,阐述了设计参数的计算和选择方法,最后总结了喷水推进器4种不同的设计流程。(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9年S2期)

常书平,周自文,孙建群[7](2019)在《基于MFC对Simulink二次开发的喷水推进系统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使用MFC对Matlab/Simulink进行二次开发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MFC编写程序驱动Simulink模型转换来的C++源代码而实现的。这既可以发挥Simulink仿真能力强的优势,又可以充分利用MFC编程的高效性、灵活性,提高仿真软件开发的效率。以某喷水推进船仿真程序为研究对象实现了MFC对Simulink的二次开发,得到了适用于该喷水推进船各种工况的仿真软件,并以回转过程与加速过程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9年S2期)

张伟,李宁,张志远,陈建平,陈刚[8](2019)在《喷水推进泵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喷水推进泵水动力性能,设计了喷水推进泵模型,在空泡水洞中对进速系数J=0.2~1.0下全湿及空泡工况下推力、扭矩等进行了测量,并使用高速摄影对空泡形态进行观测。为研究喷水推进泵的数值模拟方法,实验室组织了喷水推进技术研讨会,共14个团队就喷水推进泵模型水动力特性开展了背靠背的数值模拟,以对数值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各团队采用不同的软件使用RANS方法对全湿流动进行了模拟,获取了流场及外特性。本文对该结果进行了分析。尽管软件、网格等有较大差异,K_T,K_Q预报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多集中在实验值的±5%以内,大多略低于实验值,且当大进速系数下,误差增高。流场计算结果的网格依赖性较大,尤其是湍流强度。空泡工况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9-08-16)

孟堃宇,李贵斌,张潜[9](2019)在《基于模块化的小型喷水推进装置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艇用小型喷水推进装置,采用模块化产品的设计思路,从需求分析入手,初步形成满足设计要求的喷水推进模块总体方案。基于功能分解,将喷水推进模块划分为多个子功能模块,依据模块单元的功能属性和输入/输出开展结构与接口的详细设计,并注重模块的独立性和通用性设计。最后根据建立的评价体系,对功能、模块化和标准化等指标进行评价。基于本文思路设计的喷水推进装置应用于13 m工作艇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船试航效果。装置的模块化程度高、安装维护便捷,对小型喷水推进装置的模块化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3期)

韩阳[10](2019)在《螺旋混流式喷水推进泵启动过程的瞬态特性研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喷水推进泵广泛应用在高性能舰船及新型潜艇。由于喷水推进泵在启动过程出现的瞬时冲击及功率过载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喷水推进泵启动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螺旋混流式喷水推进泵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准稳态方法对喷水推进泵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其次考虑叶轮旋转加速度及流体加速度对瞬态流场的影响,使用UDF函数实现对叶轮转速的控制,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对喷水推进泵的启动过程进行数值计算。从外特性、内部流场及叶片载荷和径向力几个方面分析了螺旋混流式喷水推进泵启动过程的瞬态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启动时间及启动方式对喷水推进泵启动过程的瞬态特性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通过对系泊状态下喷水推进泵不同转速的全流域数值计算及试验研究,得到喷水推进泵变转速的外特性曲线并分析得出不同转速的流量值随转速呈线性变化,而扬程、推力和扭矩呈抛物线型趋势增大。与试验对比发现,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较为接近。2.采用准稳态数值方法分别对450、750、1200、1500r/min四种不同转速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预测了设计转速下不同工况点的内流场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转速下,喷水推进泵内流场分布受流量变化影响较大;喷水推进泵流道内压力脉动受径向位置及流量变化影响较大,位于叶轮与导叶交界处压力脉动幅值最大,压力脉动的周期及主频仅与叶轮叶片数相关,而不受流量及转速变化的影响;在不同转速下,喷水推进泵外特性曲线随转速变化趋势一致,内部流场分布相似。3.采用瞬态数值方法对喷水推进泵启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喷水推进泵外特性参数在启动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瞬态效应,瞬态流场在启动过程随时间变化滞后于转速,瞬态方法计算结果与基于准稳态方法计算结果存在偏差。在叶轮加速过程,叶片载荷值随转速增大迅速增大,当转速稳定后,叶片载荷分布保持不变。径向力在叶轮加速前期变化较为缓慢且周期较大,在叶轮完成加速时刻径向力出现极值点,随后呈周期性变化。在不同启动时间下,喷水推进泵内流场演化具有相似性;当叶轮转速以直线规律变化时,外特性参数存在极值,极值大小与启动时间正相关。当叶轮转速以指数规律变化时,转速稳定后外特性参数并无明显极值出现,泵内流动几乎在叶轮完成加速的同时到达稳定状态。(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5-30)

喷水推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水下清污机器人系统进行导管架平台清污作业,从而降低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该机器人采用双抱臂结构作为工作定位系统,以解决传统真空吸附易失效的问题。利用清污作业的高压水射流用于喷水推进系统,降低了传统水下机器人的高压输电要求。在考虑水下机器人的非线性水动力分析结果基础上,建立了该系统的运动分析计算模型,并基于模型反馈线性化,分别建立了PID和LQR控制策略下的位姿控制系统。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在海流作用条件下,无推力约束条件、有推力约束条件以及系统建模误差下,两种控制器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传统PID控制器,反馈线性化LQR控制器能更好地实现控制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喷水推进论文参考文献

[1].颜自权,唐宁.喷水推进泵在分段上预装的可行性及应用[J].船舶物资与市场.2019

[2].薛乃耀,王冬姣,叶家玮,刘鲲.基于喷水推进的水下清污机器人设计与轨迹跟踪[C].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2019

[3].刘偊章.喷水推进装置在船舶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4].牟蓬涛,王智慧,李国强,朱凤晴,宋满存.水下无人潜航器变距桨式喷水推进系统变距电机控制驱动器设计[C].鳌山论坛“2019年水下无人系统技术高峰论坛”——水下无人系统智能技术会议论文集.2019

[5].王永生.喷水推进和泵喷推进的概念:共性、特性及区别[J].中国舰船研究.2019

[6].郑安宾,胡举喜,田忠殿.船舶喷水推进介绍及设计方法[J].船舶工程.2019

[7].常书平,周自文,孙建群.基于MFC对Simulink二次开发的喷水推进系统仿真[J].船舶工程.2019

[8].张伟,李宁,张志远,陈建平,陈刚.喷水推进泵模型数值模拟研究[C].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2019

[9].孟堃宇,李贵斌,张潜.基于模块化的小型喷水推进装置设计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9

[10].韩阳.螺旋混流式喷水推进泵启动过程的瞬态特性研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无人艇水平面运动坐标系及参数_jet230型喷水推进器外...滑行艇运动系统(a)保护者无人艇图1.1(b)斯巴达无人艇(c)幽灵卫士无人艇图1.1(d)海上猫头鹰;图1.1(e)UMV-H无人艇图1.1(f)芬里厄无人艇...

标签:;  ;  ;  ;  ;  ;  ;  

喷水推进论文_颜自权,唐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