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密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劳动密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劳动密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密集,劳动保护,要素,产业,合同法,管理系统,盈余。

劳动密集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马光明[1](2019)在《中国外向型劳动密集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外向型劳动密集制造业正受到国内各类成本提高、国外贸易壁垒增加的双重压力,除了进行国内区位转移之外,亟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降低贸易顺差并规避贸易壁垒。笔者聚焦于中国外向型劳动密集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利用2006—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各省份制造业工资成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密度等6个指标是影响中国外向型劳动密集制造业国内区位转移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90—2017年以上对应指标组合的绝对值与变化趋势,发现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是目前中国外向型劳动密集制造业较为合适的对外投资区位,菲律宾、印度、孟加拉国等8个国家是当前最具投资潜力的重点投资目标国;基于此,笔者认为政府与相关机构应积极出台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并与潜在重点投资国签订更为广泛的经贸合作协议,鼓励并帮助中国企业顺利进行外向型劳动密集制造业对外投资。(本文来源于《中央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刘丹[2](2019)在《劳动要素密集度增加是否促进了我国工业品的出口?——基于H-O理论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1年入世以来,我国利用劳动力这一比较优势成功带动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全球贸易经济体。然而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东南亚一带转移,有学者逐渐认为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已不存在。本文选取了13个工业行业,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基于H-O理论从实证角度探讨劳动要素密集度增加是否会促进我国工业品的出口。结果发现:劳动要素密集度与工业品出口率间的关系为正,但是该结果却不显着,表明我国工业品出口符合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但是劳动力比较优势却在下降。(本文来源于《区域治理》期刊2019年30期)

方梦婷[3](2018)在《劳动保护、人力资本密集度与企业生产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时期,劳企矛盾等问题的出现,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是在1994年《劳动法》上所做的修改,相比之下,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更为严格的限制。具体涉及了劳动合同的订立、解除和中止、履行和变更等多个方面。《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得我国的劳动保护程度加强,进一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杜绝不公平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同时也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总体而言更倾向于劳动者。目前,国内已有文献从企业用工灵活性、用工成本和经营、投资活动等多个视角进行具体研究,探讨该法律实施后的具体经济后果。但就《劳动合同法》是否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进一步作用于宏观经济,相关研究尚未给出充分的证据。作为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生产效率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要素,与地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动力息息相关,因而,《劳动合同法》对于企业生产效率影响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劳动保护对企业生产效率影响的理论机制,本文认为从技术进步角度来讲,技术进步过程不仅取决于某一特定行业的劳动力技能水平,同时也取决于为应对技术进步,企业调整项目人力资源、进行灵活雇佣决策的能力。劳动保护的加强提高了解雇成本,加剧了员工的用工黏性,显着降低用工灵活性,并通过抑制企业对技术吸收和应用的更新速率,降低了企业进步速度并进一步的作用于生产效率。本文以2003—2016年中国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CSMAR、CCER、Wind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最小二乘方法(OLS法)和半参数法(OP法和LP法)对样本中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且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构建“自然实验”框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检验劳动保护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并提出如下待检验的假说:假说H1:《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抑制企业的生产效率,且在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中更为显着;假说H2:《劳动合同法》对生产效率的抑制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着;假说H3:当法律实施效果较强时,《劳动合同法》对生产效率的抑制作用更为显着。通过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保护加强,在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中,以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的企业生产效率显着减少。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效应在法律执行效率较高的区域、雇员软约束较小的民营企业更为显着。最后,针对劳动保护与企业生产效率之间作用关系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主要包括:企业应该直面劳动保护所带来的挑战,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创新新技术,优化自身的资源配置效率,以抵抗劳动保护对企业生产效率带来的冲击。同时,政府作为制度制定执行方,也应该更客观地实时评估制度在推进过程中对企业以及经济产生的实施后果,进而不断调整和优化相关的制度政策。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加强了我国的劳动保护程度,由于法律的普遍性,这一实施行为可以视为经济体的一个外生冲击。本文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劳动保护与企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影响关系。考虑到法律执行效率的地区差异与产权性质的差异对二者相关性的影响,本文将全体样本观测分组进行检验,以求更为深入的探讨上述影响。在建立双重差分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还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处理遗漏变量问题、构建平衡面板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在研究劳动保护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过程中,着眼于企业微观行为,拓展了政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近年来,中国专利快速发展,然而在专利申请量较快增长的背景下,科学技术水平却未得到应有的提高,本文以《劳动合同法》抑制企业生产效率为视角,为我国创新成效不足提供了可能的新的解释。(本文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期刊2018-12-01)

雍黎,黄猛,粟栗[4](2018)在《加点智慧,让制梁场告别劳动密集》一文中研究指出仅靠一台手机就可以管理整个项目、自动化设备让梁体精确到毫米级……近日,在中铁八局桥梁公司重庆东环线渝北龙盛制梁场施工现场,这一“智慧工地”的软硬件已经部署完毕,众多黑科技的应用让劳动密集型的制梁场变成了部分环节已无需用人的智慧工地。跟踪施工过程(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8-11-30)

陈茜,史传勇,李有华[5](2018)在《劳动保护、劳动密集度与公司盈余管理——基于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2001—2015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将2008年的《劳动合同法》作为劳动保护增强的外生冲击变量,基于这一冲击在不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异质性,检验了劳动保护增强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后,对于劳动密集程度比较高的企业来说,盈余管理水平显着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中当公司所处的法律环境比较好时,其对盈余管理的负向作用更为明显。研究提供了《劳动合同法》具有正向影响的证据,丰富了《劳动合同法》导致的经济后果和盈余管理影响文献,对政府和公司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8年11期)

钱佳麟[6](2018)在《劳动保护、劳动密集度与资本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但是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有损公平的社会问题。同工不同酬、性别歧视以及随意解雇员工等问题激起社会热议,各界人士开始呼吁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出台了相应的规范劳资关系的法律。2008年开始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是继1995年《劳动法》以来,我国颁布的第二部较为全面、彻底的劳动法。该法的实施,除了提高劳动者的受保护程度外,对公司经营,公司治理甚至国民经济的增长均会产生其相应的影响。本文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3年到2013年的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采用混合OLS和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负债水平显着降低。并且,国有企业和所在地区法治水平较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负债水平所受影响更大。其影响机制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增加了公司的解雇成本,进而增加了其破产风险,从而导致公司想减少负债的使用从而降低风险暴露。本文的启示意义在于:1.由于之前的文献较多关注《劳动合同法》对公司经营、投资水平、贷款契约等方面的影响,还鲜有文献关注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本文补充了该领域文献的不足;2.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该法的实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企业关注员工福利和加强保护员工利益,虽然公司的解雇成本会提高,但是该法也促使企业有效改善其资本结构组成,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杠杆所带来的风险,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22)

张恒[7](2018)在《要素密集度、劳动报酬与中国制造业价值链上游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41个经济体、35个行业及1995-2011年WIOD数据库,对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进行测度,将要素密集度和劳动报酬分别细化为3个变量,结合中国制造业投入产出价值链关联指数,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上游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3个技术层次劳动者报酬中,中国制造业价值链上游化与中技术劳动报酬正相关,在1%水平下非常显着,说明提高中技术劳动者报酬有利于中国制造业价值链上游化;要素密集度中,cap2(资本存量与工资总额的比值)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上游化的影响在1%水平下非常显着,说明资本存量相对工资总额越大,越有利于中国制造业价值链上游化;基于投入的价值链关联指数和基于产出的价值链关联指数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上游化均在1%水平下具有显着的积极作用。最后,提出通过"双轨制"教育,增加中技术劳动者数量,制定制造业细分行业政策和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3个方面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8年06期)

周晓峰,林蕾[8](2017)在《青岛亨达:专注差异步步为赢》一文中研究指出提起亨达,也许很多人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央视播放的孙悦和王刚拍摄的广告宣传片,“美好年华,步步亨达”、“亨达皮鞋,感觉不错”……一时间亨达品牌家喻户晓,这也成为民营企业成功实施品牌战略的着名案例。今天的亨达,经历了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再(本文来源于《青岛日报》期刊2017-12-14)

汤莉[9](2017)在《服装产业发展面向新未来》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多年发展,服装产业从过去重视有形创新到现在重视无形创新,目前产业主要围绕与科技的关系、与消费的关系、与生态的关系来探讨发展路径,要发展成为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以及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在日前于武汉举行的2017中国服装大会上,中国纺织(本文来源于《国际商报》期刊2017-11-07)

徐坡岭,刘来会[10](2017)在《劳动密集度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国际证据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将相对劳动密集度加入到了B-S效应的分析当中,构建了两者基本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对65个国家1992~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验证。研究发现:(1)B-S效应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普遍成立,但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的B-S效应较弱;(2)两部门相对劳动密集度在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影响有所不同,它会促进发达国家的B-S效应,但会阻碍发展中国家的B-S效应,相对劳动密集度是削弱发展中国家B-S效应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国际经贸探索》期刊2017年10期)

劳动密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2001年入世以来,我国利用劳动力这一比较优势成功带动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全球贸易经济体。然而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东南亚一带转移,有学者逐渐认为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已不存在。本文选取了13个工业行业,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基于H-O理论从实证角度探讨劳动要素密集度增加是否会促进我国工业品的出口。结果发现:劳动要素密集度与工业品出口率间的关系为正,但是该结果却不显着,表明我国工业品出口符合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但是劳动力比较优势却在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劳动密集论文参考文献

[1].马光明.中国外向型劳动密集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9

[2].刘丹.劳动要素密集度增加是否促进了我国工业品的出口?——基于H-O理论的实证分析[J].区域治理.2019

[3].方梦婷.劳动保护、人力资本密集度与企业生产效率[D].浙江财经大学.2018

[4].雍黎,黄猛,粟栗.加点智慧,让制梁场告别劳动密集[N].科技日报.2018

[5].陈茜,史传勇,李有华.劳动保护、劳动密集度与公司盈余管理——基于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证据[J].会计之友.2018

[6].钱佳麟.劳动保护、劳动密集度与资本结构[D].湖南大学.2018

[7].张恒.要素密集度、劳动报酬与中国制造业价值链上游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

[8].周晓峰,林蕾.青岛亨达:专注差异步步为赢[N].青岛日报.2017

[9].汤莉.服装产业发展面向新未来[N].国际商报.2017

[10].徐坡岭,刘来会.劳动密集度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国际证据与比较[J].国际经贸探索.2017

标签:;  ;  ;  ;  ;  ;  ;  

劳动密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