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社科部,天津300000)

摘要: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这就要求大学英语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一定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创新型外语人才。本文旨在从课程优化方面探讨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途径,使大学英语课程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课程;教学方法

古云:人师难得。一个人一生能够遇到好老师,这是一个人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这是这个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这是这个民族发展的根本依靠。目前,党中央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殷切期望,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的互融关系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得大学英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堂中加强,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得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这是一种新的综合教育理念。在这一体系中,大学英语课程应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也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具有一定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创新型外语人才。

外语人才理念的演变很好地诠释了社会发展及其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变化。文秋芳认为创新型外语人才是在合格的外语人才基础上兼具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创新素质,其中包括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从大学生的视角探讨了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内涵,指出创新型外语人才不仅要具有外语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创新个性、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不仅要有“才”,更要

有“德”。纵观全球教育发展,不同的教育观在这一点上是持相同观点的。比如,美国的通识教育工作组报告中把它描述为“对所有人在生活中都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教育的宗旨要培养情感精神融会一体的人,要兼具良好的文化修养、知识技能、道德品质等。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建立文化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意识。这些教育观念与今天提出的“课程思政观念”

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都主张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服务社会,提升自我。

二、当代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始终注重单纯语言知识的灌输,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色彩浓重,从学生角度来讲,学习动机具有较强功利性。导致英语教学双方的功利性极强。在“全方位育人”的基础上,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存问题,并从大学英语课程本质特点、课程优化等方面探讨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途径,使大学英语课程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根据笔者多年教学一线实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表示学习英语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也有许多被调查者表示学习英语是为了在升学和求职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还有少数学生表示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地跟外国人交流。

通过在教学一线的与学生不断地沟通和交流,显示出参与调查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更具有工具性,而缺少融合性,为个人未来发展铺路是学英语的主要动力。其显示的结果却非个

例,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有部分英语教育者通过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其结果显示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动机主要是成绩动机和工具动机。而大部分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的特点如今依然普遍存在。

另一方面,从教学角度来讲,学习动机的功利性导致英语教学的重点偏离正轨。这一点在英语教育发展过程中体现为两种情况。其一,英语教学中“人”的色彩过于淡化,学习者的主体性被忽视,造成教学的主导是教师、教学的重点是教材、教学的目标是成绩的状况;另外,社会对英语人才需求的状况造成英语教育的浮躁特征,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基础知识的结合成了现在英语教育的流行特色。于是大学英语教学带有明显的职业培训和技能训练的特点。然而,语言教学不仅具有工具性,更应成为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

三、课程思政体系下的大学英语建设

在课程思政体系下,大学英语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平时的教学之中,同时注重课程的文化性内涵,恢复外语教学的文化本性,发挥英语课程的教学育人功能。高校作为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前沿开拓者,应使通识课程涵盖人文、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上融入思政理论教育,这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加强语言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对“学习者整体素质提升”这一教育目标加大力度,当然主要还是要还原外语课程“以人为本”的文化本性,实现体现文化价值的外语课程。使得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围绕教育内容的一个交往和对话的过程”,使外语学习过程成为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过程,使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体会生命的价值,促进情感的发展,培养批判的精神,塑造独特的个性。

总结

笔者多年的实践总结后认为,教学过程应该以教材为基础,是进行扩展性学习的这样一个过程,其中涵盖了知识和信息的获取与理解、比较与分析等一系列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创造力深信不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通过合作促进学习者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并改善其情感态度,增强其责任心,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毛洪贲,殷德顺,郭娟,周爱花.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0(3):14.

[2]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4]庄智象,韩天霖,谢宇,严凯,刘华初,孙玉.关于国际化创新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外语界,2011(6):71-78.

[5]彭寿清.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6]韩宁.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74-78.

标签:;  ;  ;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