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保护温控器论文和设计-赵海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保护温控器,包括基座,基座下端设置有插接头,基座上端设置有铁板,基座的上端两侧处均设置有导电组件以及干烧断电组件,导电组件包括有动触片和静触片,动触片一端弹性压紧在静触片上,所述基座两侧对应导电组件处设置有摆动件,摆动件一端设置有止退部,摆动件另一端设置有与基座构成摆动连接的弹性复位部,该弹性复位部还能够给予摆动件摆动后复位的弹性作用力,摆动件复位时其止退部从动触片一端的运动路径上脱离,摆动件两端之间还设置有侧向插入至插接头内侧的抵触部,抵触部能够随着温控器和耦合器插接时驱动摆动件整体摆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防止电热水壶重复干烧,节省了电力,提高了安全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热保护温控器,包括基座,基座下端设置有插接头,基座上端设置有铁板,基座的上端两侧处均设置有导电组件以及与导电组件配合通断的干烧断电组件,导电组件包括有动触片和静触片,动触片一端弹性压紧在静触片上,干烧断电组件能够在干烧时驱动动触片一端朝与静触片分离方向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两侧对应导电组件处设置有摆动件,摆动件一端设置有止退部,该止退部随摆动件摆动后插入至动触片一端的运动路径上,止退部位于动触片一端的运动路径上时能够与动触片构成防止动触片复位的单向限位配合,摆动件另一端设置有与基座构成摆动连接的弹性复位部,该弹性复位部还能够给予摆动件摆动后复位的弹性作用力,摆动件复位时其止退部从动触片一端的运动路径上脱离,摆动件两端之间还设置有侧向插入至插接头内侧的抵触部,抵触部能够随着温控器和耦合器插接时驱动摆动件整体摆动。

设计方案

1.一种热保护温控器,包括基座,基座下端设置有插接头,基座上端设置有铁板,基座的上端两侧处均设置有导电组件以及与导电组件配合通断的干烧断电组件,导电组件包括有动触片和静触片,动触片一端弹性压紧在静触片上,干烧断电组件能够在干烧时驱动动触片一端朝与静触片分离方向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两侧对应导电组件处设置有摆动件,摆动件一端设置有止退部,该止退部随摆动件摆动后插入至动触片一端的运动路径上,止退部位于动触片一端的运动路径上时能够与动触片构成防止动触片复位的单向限位配合,摆动件另一端设置有与基座构成摆动连接的弹性复位部,该弹性复位部还能够给予摆动件摆动后复位的弹性作用力,摆动件复位时其止退部从动触片一端的运动路径上脱离,摆动件两端之间还设置有侧向插入至插接头内侧的抵触部,抵触部能够随着温控器和耦合器插接时驱动摆动件整体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保护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由一金属丝弯折形成,金属丝的中部弯折形成所述的止退部,金属丝的两端弯折形成所述的弹性复位部,弹性复位部为扭簧形状且包括有抵触端,止退部与弹性复位部之间的金属丝部分则弯折形成所述的抵触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保护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头外侧壁对应导电组件处设置有纵向延伸的通槽,基座对应通槽外侧处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凸柱,两个凸柱之间留有空隙,且两个凸柱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摆动件整体呈V型结构,所述金属丝两端弯折形成的弹性复位部分别套接于两个凸柱上,且弹性复位部的抵触端抵设在基座上,所述抵触部穿过通槽后置于插接头内,抵触部能够沿着通槽的长度方向运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保护温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电热水壶的温控器一般包括基座,基座下端设置有插接头,基座上端设置有铁板,基座的上端两侧处均设置有导电组件以及与导电组件配合通断的干烧断电组件,两个导电组件分别用于与电源正负极相电连,导电组件包括有动触片和静触片,动触片一端弹性压紧在静触片上,动触片另一端与插接头相电连,干烧断电组件包括热敏弹片和陶瓷棒,热敏弹片设置在铁板上,陶瓷棒能够上下滑动且其两端分别与动触片和热敏弹片相抵触,当热敏弹片处于常态时,动触片弹性抵于静触片上并使电路连通;当热敏弹片处于过热状态时,热敏弹片形变并推动陶瓷棒向下滑动,使动触片和静触片相互分离,从而使电路断开;当热敏弹片降温至常态时,动触片失去陶瓷棒的作用力,在自身弹性作用下重新抵于静触片上并使电路重新连通。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当电热水壶干烧时,如果不及时将温控器的插接头与电热水壶底座上的耦合器分离断开,热敏弹片会不断在过热形变、冷却复位两种状态重复运作,导致电热水壶不断重复干烧,不仅浪费电力,而且还具有一定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保护温控器,其结构简单,能够防止电热水壶重复干烧,节省了电力,提高了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频繁干烧温控器,包括基座,基座下端设置有插接头,基座上端设置有铁板,基座的上端两侧处均设置有导电组件以及与导电组件配合通断的干烧断电组件,导电组件包括有动触片和静触片,动触片一端弹性压紧在静触片上,干烧断电组件能够在干烧时驱动动触片一端朝与静触片分离方向运动,所述基座两侧对应导电组件处设置有摆动件,摆动件一端设置有止退部,该止退部随摆动件摆动后插入至动触片一端的运动路径上,止退部位于动触片一端的运动路径上时能够与动触片构成防止动触片复位的单向限位配合,摆动件另一端设置有与基座构成摆动连接的弹性复位部,该弹性复位部还能够给予摆动件摆动后复位的弹性作用力,摆动件复位时其止退部从动触片一端的运动路径上脱离,摆动件两端之间还设置有侧向插入至插接头内侧的抵触部,抵触部能够随着温控器和耦合器插接时驱动摆动件整体摆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当温控器的插接头与耦合器相插接时,插入至插接头内侧的抵触部在耦合器的推动下向上运动,并同时驱动摆动件一端的止退部伸入到动触片一端的运动路径上,止退部位于动触片一端的运动路径上时能够与动触片构成防止动触片复位的单向限位配合。当温控器在干烧断开时,动触片在干烧断电组件的驱动下朝远离静触片方向运动并与止退部构成单向限位配合,从而能够防止动触片在复位时重新与静触片导电接触,从而不会频繁重复干烧。当温控器的插接头与耦合器分离时,抵触部失去向上的作用力,摆动件另一端在弹性复位部的作用下复位摆动,其止退部从动触片一端的运动路径上脱离,使动触片能够依靠自身弹性复位并与静触片重新导电接触,便于温控器的下次使用。上述结构中,由于摆动件其与耦合器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以摆动件的摆动方向的弹性力为主,仅需要很小的作用力便能够驱动摆动件摆动,因此摆动件给予耦合器的反作用力较小,当电热水壶的温控器插接在底座的耦合器上方时不容易出现晃动,使用更安全、稳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防止电热水壶重复频繁干烧,节省了电力,提高了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摆动件由一金属丝弯折形成,金属丝的中部弯折形成所述的止退部,金属丝的两端弯折形成所述的弹性复位部,弹性复位部为扭簧形状且包括有抵触端,止退部与弹性复位部之间的金属丝部分则弯折形成所述的抵触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通过金属丝弯折形成摆动件的各组成部分,特别是其与弹性复位部一体成型,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两个弹性复位部同时作用能够提高摆动件弹性复位效果,抵触端能够为弹性复位部提供形变及复位的支撑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头外侧壁对应导电组件处设置有纵向延伸的通槽,基座对应通槽外侧处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凸柱,两个凸柱之间留有空隙,且两个凸柱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摆动件整体呈V型结构,所述金属丝两端弯折形成的弹性复位部分别套接于两个凸柱上,且弹性复位部的抵触端抵设在基座上,所述抵触部穿过通槽后置于插接头内,抵触部能够沿着通槽的长度方向运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通槽的设置便于抵触部穿设至插接头内,同时能够与通槽构成导向配合。由于摆动件整体呈V型结构,且金属丝两端弯折形成的弹性复位部呈扭簧形状,故能够通过形变插入两个凸柱之间的空隙处,在V型结构的弹性作用下向两侧方向套接并保持在凸柱上,安装较为方便,通过将其抵触端抵设在基座上,能够实现摆动件与基座之间的弹性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4第二种使用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为图4第三种使用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摆动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热保护温控器的实施例如图1-7所示:包括基座1,基座1下端设置有插接头2,基座1上端设置有铁板3,基座1的上端两侧处均设置有导电组件以及与导电组件配合通断的干烧断电组件,导电组件包括有动触片41和静触片42,动触片41一端弹性压紧在静触片42上,干烧断电组件能够在干烧时驱动动触片41一端朝与静触片42分离方向运动,所述基座1两侧对应导电组件处设置有摆动件5,摆动件5一端设置有止退部51,该止退部51随摆动件5摆动后插入至动触片41一端的运动路径上,止退部51位于动触片41一端的运动路径上时能够与动触片41构成防止动触片41复位的单向限位配合,所述单向限位配合是指动触片41在止退部51的配合作用下仅能够朝着远离静触片42方向运动,而不能朝着与静触片42接触方向运动。摆动件5另一端设置有与基座1构成摆动连接的弹性复位部52,该弹性复位部52还能够给予摆动件5摆动后复位的弹性作用力,摆动件5复位时其止退部51从动触片41一端的运动路径上脱离,使动触片41能够复位并与静触片42重新接触导电,摆动件5两端之间还设置有侧向插入至插接头2内侧的抵触部53,抵触部53能够随着温控器和耦合器插接时驱动摆动件5整体摆动。在本实施例中干烧断电组件包括热敏弹片6和陶瓷棒(图中未示出),陶瓷棒上下滑动设置在基座1上,且陶瓷棒的两端分别与动触片41和静触片42相抵触,热敏弹片6设置在铁板3上,热敏弹片6用于与电热水壶壶体底部导热连接,当处于干烧时水壶壶体底部将热量传递至热敏弹片6上,热敏弹片6达到临界温度时突跳形变并通过陶瓷棒驱动动触片41朝着远离静触片42方向运动,从而能够实现在干烧时驱动动触片41一端朝与静触片42分离方向运动。

所述摆动件5由一金属丝弯折形成,金属丝的中部弯折形成所述的止退部51,金属丝的两端弯折形成所述的弹性复位部52,弹性复位部52为扭簧形状且包括有抵触端521,止退部51与弹性复位部52之间的金属丝部分则弯折形成所述的抵触部53。

所述止退部51为钩状,当止退部51插入至动触片41一端的运动路径上时,其朝向静触片42的一侧具有抵触面51a,其另一侧为钩状端部51b,所述动触片41与止退部51抵触面51a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动触片41与钩状端部51b之间能够形成点面接触。进而当干烧时动触片41一端由陶瓷棒驱动并与抵触面51a相抵触时,由于两者间具有倾斜方向的作用力,使动触片41能够弹性形变并越过止退部51后继续运动。当动触片41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复位运动并与钩状端部51b相抵触时,由于两者间具有垂直方向的作用力,动触片41与钩状端部51b构成限位配合,防止动触片41一端继续朝静触片42方向运动。

所述插接头2外侧壁对应导电组件处设置有纵向延伸的通槽21,基座1对应通槽21外侧处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凸柱22,两个凸柱22之间留有空隙,且两个凸柱22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摆动件5整体呈V型结构(如图7所示),所述金属丝两端弯折形成的弹性复位部52分别套接于两个凸柱22上,具体为由两个凸柱22之间的空隙插入并朝两侧方向分别套接在两个凸柱22上,由于摆动件5整体呈V型结构,其朝两侧方向的弹性力能够将弹性复位部52保持套接在凸柱22上,提高摆动件5与基座1间的装配效果。所述弹性复位部52的抵触端521抵设在基座1上,所述抵触部53穿过通槽21后置于插接头2内,抵触部53能够沿着通槽21的长度方向运动。

当温控器的插接头2与耦合器相插接时,插入至插接头2内侧的抵触部53在耦合器的推动下向上运动,并同时驱动摆动件5一端的止退部51伸入到动触片41一端的运动路径上,止退部51位于动触片41一端的运动路径上时能够与动触片41构成防止动触片41复位的单向限位配合(如图4所示)。当温控器在干烧断开时,动触片41在干烧断电组件的驱动下朝远离静触片42方向运动并与止退部51构成单向限位配合,从而能够防止动触片41在复位时重新与静触片42导电接触,从而不会频繁重复干烧(如图5所示)。当温控器的插接头2与耦合器分离时,抵触部51失去向上的作用力,摆动件5另一端在弹性复位部52的作用下复位摆动,其止退部51从动触片41一端的运动路径上脱离,使动触片41能够依靠自身弹性复位并与静触片42重新导电接触,便于温控器的下次使用(如图6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上、下等方位的描述以温控器使用时的状态为标准。

以上实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热保护温控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9185.7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312664U

授权时间:20190827

主分类号:H01H 37/64

专利分类号:H01H37/64;H01H37/70

范畴分类:38C;

申请人:浙江达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达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城东街道城东产业功能区永和二路12号

发明人:赵海杰;潘俊;许振飞

第一发明人:赵海杰

当前权利人:浙江达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吴继道

代理机构:33211

代理机构编号: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热保护温控器论文和设计-赵海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