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壳聚糖微球论文_李黎,马力,李鹤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性壳聚糖微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磁性,壳聚糖,高分子,生物,谷氨酸,吸附剂,乳糖。

磁性壳聚糖微球论文文献综述

李黎,马力,李鹤[1](2020)在《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磁性高分子微球作为酶、细胞、药物等的载体被广泛地应用到了生物工程、细胞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目的:制备出粒径小、分散性好、磁响应强、安全无毒的磁性高分子微球。方法:以Fe_3O_4磁性粒子为内核、液体石蜡为分散介质、Span-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探讨了交联时间(0,20,40,60,80,100,120,150,180min)、反应温度(20→50℃、30→60℃、40→70℃、50→80℃)、壳聚糖质量浓度(0.01,0.02,0.03,0.04,0.05g/mL)、Fe_3O_4/壳聚糖质量比(1∶1,1∶2,1∶3,1∶4)、戊二醛用量(8-10 mL)、液体石蜡用量(40,60,80,100 mL)、搅拌速度(0-2 000 r/min)等因素对磁性壳聚糖微球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形态、粒径、分散性、磁响应性进行了表征。结果与结论:(1)实验发现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的最佳条件为:从加入交联剂戊二醛开始计时,先于40℃反应1 h再升温至70℃继续反应120 min,壳聚糖浓度为0.02 g/mL,Fe3O4/壳聚糖质量比为1∶2,液体石蜡用量为80 mL,搅拌速度为1 200 r/min,戊二醛用量为8-10 mL;(2)磁性壳聚糖微球在外加磁场下具有强磁性能,在自然状态下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3)壳聚糖与Fe_3O_4纳米粒子形成的复合微粒呈球状,纳米粒子被包裹在微球内,为核壳结构,微球表面较平滑,单分散性好;(4)制备的磁性壳聚糖微球粒径介于1-15μm之间,该粒径利于微球在反应体系中分散和磁分离。(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20年04期)

许可,曾丹林,吴洁,王园园,杨媛媛[2](2019)在《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固定化乳糖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法制备得到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以壳聚糖、制备的Fe_3O_4为原料,采用乳化交联法成功制备了磁性壳聚糖微球,并通过SEM、FTIR、VSM、XRD对其进行表征。进一步以制备的磁性壳聚糖微球为载体,采用吸附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乳糖酶。以酶活力为考察指标,研究了不同固定化条件对制备固定化酶的影响,以及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乳糖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时间4 h,pH为7.0,乳糖酶酶液浓度为0.6 mg/mL,固定化酶相对于游离酶的pH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酶活仍保留65%以上。(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曾夏梅,沈忱思,杨静[3](2019)在《磁性Cu(Ⅰ)@壳聚糖微球的一步法制备及其对染色废水的净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壳聚糖-铜-铁络合物为前驱体,一步制备得到负载一价铜的磁性壳聚糖微球,其具备有效催化H_2O_2氧化染料污染物的能力,且使用后可快速通过外加磁场与水体分离。研究结果表明,磁性Cu(Ⅰ)@壳聚糖微球中的金属成分主要由Fe_3O_4及Cu_2O组成,微球表面及内部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比表面积约为63. 2 m~2/g,投加量2. 0 g/L的Cu (Ⅰ)@壳聚糖微球在60 min内催化H_2O_2促进其中的类Fenton反应降解染料,可使100 mL浓度为20 mg/L的酸性红73脱色率达99%以上。Cu(Ⅰ)@壳聚糖微球的高效催化作用主要缘于Cu_2O组分,其一方面能够分解H_2O_2产生强氧化性物质,一方面还能够促进铁(Ⅱ)与铁(Ⅲ)之间的循环,与Fe_3O_4起到协同催化氧化污染物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03期)

郑怀礼,陈笑越,向文英,龙雨,陈新[4](2019)在《磁性壳聚糖微球吸附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有害重金属离子废水、印染废水等日益增加,寻找更为高效的水处理材料成为环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磁性壳聚糖微球是一种新兴的水处理吸附剂,对多种污染物都具有优良的吸附效果,再加上可回收重复利用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对磁性壳聚糖微球进行改性,可赋予它不同的功能特性。综述了不同交联剂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的研究现状,分别介绍了对壳聚糖外壳和Fe_3O_4磁核的改性方法、机理及其应用,并对磁性壳聚糖微球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01期)

魏盟[5](2018)在《以磁性壳聚糖微球为底物固定化载体发酵生产α-熊果苷》一文中研究指出α-熊果苷,一种美白效果显着、配伍性强、对人体毒副作用小的美白活性物质。α-熊果苷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底物对苯二酚(HQ)会对细胞反应器造成损害,严重影响细胞活性,降低糖基转移酶的催化能力并直接导致α-熊果苷的产量下降。减轻对苯二酚对细胞的不良影响是提高产物产量的关键。底物固定化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新角度,通过将有毒底物固定在载体上形成缓释系统,就可以有效降低游离底物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延长反应时间,提高产物产量。磁性壳聚糖微球(Fe3O4@CTS)常用作药物载体,生物相容性好,底物负载量高,且可在外加磁场下迅速分离,是理想的固定化材料。本论文将磁性壳聚糖微球作为底物固定化载体引入α-熊果苷的生产过程中,将底物对苯二酚吸附在磁性微球表面构成缓释体系,对苯二酚缓慢释放并被糖基转移酶转化生成α-熊果苷。主要研究内容有:(1).以氧化水热的方法简单快速地制备出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优化反应条件:铁离子浓度为0.1mol/L,NaNO3浓度为10mol/L,反应时间为1h,最终得到了粒径均匀,晶体形态规律的纳米粒子,直径约为30-40nm,颗粒均匀,分散性好,并具备超顺磁性。(2).以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为磁核,用反相微乳液的方法快速制备出磁性Fe3O4@CTS复合微球。Fe3O4磁性纳米粒子经修饰后颗粒直径由30-40nm增加至1um,颗粒表面有明显附着物;再经红外光谱检测发现,有出现新的碱键(C=N)特征吸收峰,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成功交联壳聚糖。在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过程中对相关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结果为:Fe3O4的粒径大小为30-40nm,壳聚糖应选择范围为400以上的高分子量壳聚糖,二者的质量比为1:1,交联时间为4 h,反应停止后使用水-乙醇分离体系将磁性壳聚糖微球分离出来。最终可以制备出粒径均一,分散性较好且对对苯二酚的吸附量为250-300mg/g的磁性壳聚糖微球。(3).磁性壳聚糖微球可吸附对苯二酚,并优化吸附条件为:对苯二酚初始浓度为7g/L,在温度28℃、摇床转速120rpm条件下吸附24小时,吸附量可达到314mg/g MNPs。在磷酸盐缓冲液中持续缓释36h,缓释率达75%。(4).固定化对苯二酚通过黄单胞杆菌进行生物转化,发酵生成α-熊果苷,产物产量达7.96g/L,固定化底物的利用率为56.3%。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结果为:固定化底物浓度为25g/L,最佳发酵温度为32℃,转速为180rpm。在α-熊果苷的转化过程中引入底物固定化载体,利用磁性微球的缓释功能减轻底物毒性,最终产物产量是未将底物固定化的1.75倍,此方法初具成效,既提高了产量也可节约后期的分离成本,同时也为磁性纳米粒子在发酵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31)

徐斌成[6](2018)在《聚合物接枝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染料废水是重要的工业废水之一,严重威胁水环境安全。吸附法是染料废水处理中最具前景的技术之一。吸附剂是吸附法的核心基础。研发高效、经济、环保的吸附剂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和经济价值。壳聚糖(CS)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几丁质脱乙酰化的产物,因其可生物降解和易于改性的特点成为最有前景的吸附剂制备原材料之一。同时,与传统的吸附剂分离技术相比,磁性分离技术更高效、经济。因此,壳聚糖基磁性吸附剂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目前已开发的磁性壳聚糖基吸附剂具有制备工艺复杂、吸附容量小和重复利用率低等不足。课题采用热引发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具有吸附容量大、易分离、再生性能好等优点的聚合物接枝磁性壳聚糖微球,并且通过其对染料废水的吸附研究探讨吸附机理,对工程化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论文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Fe_3O_4纳米颗粒(Fe_3O_4),通过酸性条件下Na_2SiO_3的水解使Fe_3O_4纳米颗粒包覆SiO_2得到Fe_3O_4@SiO_2纳米颗粒(Fe_3O_4@SiO_2)。以Fe_3O_4@SiO_2为磁核,通过反相乳液交联法制备了磁性壳聚糖微球A(MCBs)。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引发接枝共聚法制备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PAMPS)接枝磁性壳聚糖微球(PMCBs)。以Fe_3O_4为磁核,通过反相乳液交联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B(MCMs)。以KPS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引发接枝共聚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接枝磁性壳聚糖微球(GMCMs)。2.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热重分析仪(TG)、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CBs、PMCBs、MCMs和GMCMs均是微米级小球,Fe_3O_4和Fe_3O_4@SiO_2成功与CS复合,PAMPS和PDMAEMA分别成功接枝到MCBs和MCMs上。3.通过吸附实验,研究各种因素(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等)对微球吸附染料的影响,并进行了解吸和再生实验。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H1.0-10.0范围内,MCBs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量很小,而PMCBs对MB的吸附容量随着pH的增大显着增大并远大于MCBs的吸附容量。此外,在溶液初始pH 2.0-10.0范围内,GMCMs对酸性绿25(AG25)和活性蓝19(RB19)的吸附容量随着pH的增大而减小且远大于MCMs。经过5次吸附-脱附循环实验后,PMCBs和GMCMs均能保持较大的吸附容量。4.对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和吸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球对染料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在溶液初始pH 9.0、温度30 ~oC条件下,PMCBs对MB的最大吸附容量(q_(max))为1000mg/L。在溶液初始pH 2.0、温度30 ~oC条件下,GMCMs对AG25和RB19的q_(max)分别为991.8 mg/L和703.7 mg/L。PMCBs吸附MB是自发、吸热过程。PMCBs吸附MB的机理是静电吸引和疏水作用。GMCMs吸附AG25和RB19的机理是静电吸引和氢键作用,同时,PDMAEMA的pH响应性有利于提升GMCMs的吸附和脱附性能。5.将PMCBs和GMCMs与其他已报道的吸附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MCBs和GMCMs的吸附容量处于较高水平。(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谢清如,王雨露,张鹏[7](2018)在《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对Cr(Ⅵ)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成功制备磁性壳聚糖(MCTS)并进行结构表征,探讨其对Cr(Ⅵ)的吸附能力。[方法]采用红外光谱与扫描电镜对MCTS进行结构表征,考察了Cr(Ⅵ)初始浓度、MCTS投加量、吸附时间、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当Cr(Ⅵ)初始浓度为10 mg/L,MCTS投加量为0.05 g,吸附时间为70 min,水浴温度控制为45℃时,不调节pH,去除率最大可达98.6%。[结论]MCTS已经成功制备,其对Cr(Ⅵ)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王璐,于佳群,钟琦,吕旭平,毕韶丹[8](2018)在《磁性壳聚糖微球在化工生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性壳聚糖微球是通过壳聚糖将磁性物质包裹起来形成的具有球状结构的微粒。它具有无毒、无害、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因此磁性壳聚糖微球在废水处理、医学、化工、食品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磁性壳聚糖微球在化工生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对磁性壳聚糖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徐杰,孙西同,李佥,罗健,李坤峰[9](2018)在《磁性硅基壳聚糖微球固定化柚苷酶水解柚皮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磁性Fe3O4外包覆一层SiO_2,再在其外包裹壳聚糖制备出磁性硅基壳聚糖微球(MSC),对MSC进行环氧基修饰后用于柚苷酶的固定化研究,并对磁性硅基壳聚糖微球固定化柚苷酶水解柚皮苷的pH、温度、操作和储藏稳定性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环氧基修饰的磁性硅基壳聚糖微球(MSCE)固定化柚苷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3.0,温度30℃,时间4 h、给酶量57.48 U/mL。在该条件下,MSCE固定化柚苷酶的载酶率、酶活回收率和酶比活力分别为31.29%、88.92%和409.33 U/g。与游离柚苷酶相比,MSCE固定化柚苷酶用于水解柚皮苷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重复使用7次后仍具有53.36%的相对酶活力,4℃条件贮存30 d后仍具有80.97%的相对酶活力。(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万威,李林强,王瑞琴[10](2017)在《牛血清蛋白磁性壳聚糖微球谷氨酸改性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谷氨酸改性磁性壳聚糖微球对于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谷氨酸改性磁性壳聚糖微球(GA-CMNs),利用红外光谱仪检测壳聚糖连接谷氨酸效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球形貌、激光粒度仪检测微球粒径分布;考察不同pH值、NaCl质量分数、BSA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对谷氨酸改性磁性壳聚糖微球BSA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行为进行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溶液pH值为5,BSA质量浓度、吸附时间与BSA吸附量呈正相关,而NaCl质量分数则相反;谷氨酸改性磁性壳聚糖微球对BSA吸附平衡过程符合动力学准二级方程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在BSA初始质量浓度为1 mg/mL时有最大平衡吸附值,为83.5 mg/g;经过5次3%NaCl溶液洗脱-吸附操作循环后,洗脱率仍高于90%。谷氨酸改性磁性壳聚糖微球对牛血清蛋白的吸附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磁性壳聚糖微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水热法制备得到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以壳聚糖、制备的Fe_3O_4为原料,采用乳化交联法成功制备了磁性壳聚糖微球,并通过SEM、FTIR、VSM、XRD对其进行表征。进一步以制备的磁性壳聚糖微球为载体,采用吸附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乳糖酶。以酶活力为考察指标,研究了不同固定化条件对制备固定化酶的影响,以及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乳糖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时间4 h,pH为7.0,乳糖酶酶液浓度为0.6 mg/mL,固定化酶相对于游离酶的pH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酶活仍保留65%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性壳聚糖微球论文参考文献

[1].李黎,马力,李鹤.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表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

[2].许可,曾丹林,吴洁,王园园,杨媛媛.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固定化乳糖酶的研究[J].应用化工.2019

[3].曾夏梅,沈忱思,杨静.磁性Cu(Ⅰ)@壳聚糖微球的一步法制备及其对染色废水的净化[J].分析试验室.2019

[4].郑怀礼,陈笑越,向文英,龙雨,陈新.磁性壳聚糖微球吸附剂的研究进展[J].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2019

[5].魏盟.以磁性壳聚糖微球为底物固定化载体发酵生产α-熊果苷[D].北京化工大学.2018

[6].徐斌成.聚合物接枝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8

[7].谢清如,王雨露,张鹏.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对Cr(Ⅵ)的吸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

[8].王璐,于佳群,钟琦,吕旭平,毕韶丹.磁性壳聚糖微球在化工生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辽宁化工.2018

[9].徐杰,孙西同,李佥,罗健,李坤峰.磁性硅基壳聚糖微球固定化柚苷酶水解柚皮苷[J].精细化工.2018

[10].万威,李林强,王瑞琴.牛血清蛋白磁性壳聚糖微球谷氨酸改性吸附[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磁性壳聚糖微球热重分析图Fe3O4和改性磁性壳聚糖微球的X...磁性壳聚糖微球的SEM照片纳米粒子(a)、壳聚糖(b)及磁性5戊二醛用量对壳聚糖微球的比表面积的影...8 磁性壳聚糖微球的表征及其磁响应性...

标签:;  ;  ;  ;  ;  ;  ;  

磁性壳聚糖微球论文_李黎,马力,李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