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赋码检测平台论文和设计-陆科军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标识赋码检测平台,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工作台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扫描仪,所述工作台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放置平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机构、支撑机构、箱体、第一伺服电机、螺纹杆、螺纹块、移动柱、防晃机构、气缸、气泵、第二伺服电机、转盘、清洁棉和轴承相互配合,达到了对标识赋码自动清洁的优点,使检测平台在对标识赋码进行检测时,能够自动的清洁标识表面附着的灰尘或杂质,保证了标识赋码的检测结果,提高了产品标识赋码的合格率,从而提高了标识赋码检测平台的实用性。

主设计要求

1.标识赋码检测平台,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2),所述工作台(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侧板(3),所述侧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4),所述顶板(4)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扫描仪(5),所述工作台(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放置平台(6),所述放置平台(6)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7),所述工作台(1)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支撑机构(8),所述支撑机构(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9),所述箱体(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10),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0)的输出端贯穿至箱体(9)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表面的左侧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2),所述螺纹块(1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柱(13),所述移动柱(13)的外侧设置有防晃机构(14),所述移动柱(13)的右端贯穿至箱体(9)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气缸(15),所述气缸(1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泵(16),所述气缸(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17),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18),所述转盘(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清洁棉(19)。

设计方案

1.标识赋码检测平台,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2),所述工作台(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侧板(3),所述侧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4),所述顶板(4)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扫描仪(5),所述工作台(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放置平台(6),所述放置平台(6)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7),所述工作台(1)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支撑机构(8),所述支撑机构(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9),所述箱体(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10),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0)的输出端贯穿至箱体(9)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表面的左侧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2),所述螺纹块(1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柱(13),所述移动柱(13)的外侧设置有防晃机构(14),所述移动柱(13)的右端贯穿至箱体(9)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气缸(15),所述气缸(1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泵(16),所述气缸(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17),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18),所述转盘(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清洁棉(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识赋码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1)表面的右侧套接有轴承(20),所述轴承(20)的右侧与箱体(9)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识赋码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限位板(71),所述限位板(71)的底部与放置平台(6)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71)内侧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弹簧(72),所述弹簧(7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卡紧板(7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识赋码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8)包括支撑块(81),所述支撑块(81)的底部与工作台(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81)顶部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82),所述支撑柱(82)的顶部与箱体(9)的底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识赋码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晃机构(14)包括滑套(141),所述滑套(141)的内侧与移动柱(13)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套(141)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142),所述滑杆(142)的一端与箱体(9)的内壁固定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标识赋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标识赋码检测平台。

背景技术

赋码就是中国政府对产品实施的统一电子监管措施,就是给每件产品赋予唯一的标识(监管码),每件产品的监管码唯一,即“一件一码”,好像商品的身份证,目前监管码已经从十六位升级到二十位,企业准确登记其产品的商品编码后,监管码可以建立与商品编码的对应关系,完成在零售领域的结算计价功能。

标识在进行赋码后,要对标识赋码进行检测时,需要用到标识赋码检测平台,目前现有的标识赋码检测平台不具有自动清洁的功能,导致检测平台在对标识赋码进行检测时,由于标识表面容易附着灰尘或杂质,严重的影响标识赋码检测结果,降低了产品标识赋码的合格率,从而降低了标识赋码检测平台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标识赋码检测平台,具备对标识赋码自动清洁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标识赋码检测平台不具有自动清洁的功能,导致检测平台在对标识赋码进行检测时,由于标识表面容易附着灰尘或杂质,严重的影响标识赋码检测结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标识赋码检测平台,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工作台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扫描仪,所述工作台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放置平台,所述放置平台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工作台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箱体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表面的左侧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外侧设置有防晃机构,所述移动柱的右端贯穿至箱体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泵,所述气缸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清洁棉。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表面的右侧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右侧与箱体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部与放置平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内侧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卡紧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部与工作台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顶部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晃机构包括滑套,所述滑套的内侧与移动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套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与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标识赋码检测平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机构、支撑机构、箱体、第一伺服电机、螺纹杆、螺纹块、移动柱、防晃机构、气缸、气泵、第二伺服电机、转盘、清洁棉和轴承相互配合,达到了对标识赋码自动清洁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标识赋码检测平台不具有自动清洁的功能,导致检测平台在对标识赋码进行检测时,由于标识表面容易附着灰尘或杂质,严重的影响标识赋码检测结果的问题,使检测平台在对标识赋码进行检测时,能够自动的清洁标识表面附着的灰尘或杂质,保证了标识赋码的检测结果,提高了产品标识赋码的合格率,从而提高了标识赋码检测平台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脚,对工作台起到防滑的作用,通过设置限位机构,对产品起到卡紧限位的作用,有效的防止产品在进行清洁时,出现滑动的问题,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对箱体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通过设置防晃机构,对移动柱起到移动时稳定的作用,解决了移动柱在移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增加了移动柱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气缸和气泵,起到带动第二伺服电机、转盘和清洁棉移动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二伺服电机、转盘和清洁棉,对产品起到自动清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工作台、2支撑脚、3侧板、4顶板、5扫描仪、6放置平台、7限位机构、71限位板、72弹簧、73卡紧板、8支撑机构、81支撑块、82支撑柱、9箱体、10第一伺服电机、11螺纹杆、12螺纹块、13移动柱、14防晃机构、141滑套、142滑杆、15气缸、16气泵、17第二伺服电机、18转盘、19清洁棉、20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所有部件均为通用的标准部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请参阅图1-3,标识赋码检测平台,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2,工作台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侧板3,侧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4,顶板4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扫描仪5,工作台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放置平台6,放置平台6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7,工作台1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支撑机构8,支撑机构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9,箱体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10,第一伺服电机10的输出端贯穿至箱体9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1,螺纹杆11表面的左侧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2,螺纹块1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柱13,移动柱13的外侧设置有防晃机构14,移动柱13的右端贯穿至箱体9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气缸15,气缸1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泵16,气缸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17,第二伺服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18,转盘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清洁棉19,螺纹杆11表面的右侧套接有轴承20,轴承20的右侧与箱体9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限位机构7包括限位板71,限位板71的底部与放置平台6的顶部固定连接,限位板71内侧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弹簧72,弹簧7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卡紧板73,支撑机构8包括支撑块81,支撑块81的底部与工作台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支撑块81顶部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82,支撑柱82的顶部与箱体9的底部固定连接,防晃机构14包括滑套141,滑套141的内侧与移动柱13的外侧固定连接,滑套141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142,滑杆142的一端与箱体9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脚2,对工作台1起到防滑的作用,通过设置限位机构7,对产品起到卡紧限位的作用,有效的防止产品在进行清洁时,出现滑动的问题,通过设置支撑机构8,对箱体9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通过设置防晃机构14,对移动柱13起到移动时稳定的作用,解决了移动柱13在移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增加了移动柱13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气缸15和气泵16,起到带动第二伺服电机17、转盘18和清洁棉19移动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二伺服电机17、转盘18和清洁棉19,对产品起到自动清洁的作用,通过设置限位机构7、支撑机构8、箱体9、第一伺服电机10、螺纹杆11、螺纹块12、移动柱13、防晃机构14、气缸15、气泵16、第二伺服电机17、转盘18、清洁棉19和轴承20相互配合,达到了对标识赋码自动清洁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标识赋码检测平台不具有自动清洁的功能,导致检测平台在对标识赋码进行检测时,由于标识表面容易附着灰尘或杂质,严重的影响标识赋码检测结果的问题,使检测平台在对标识赋码进行检测时,能够自动的清洁标识表面附着的灰尘或杂质,保证了标识赋码的检测结果,提高了产品标识赋码的合格率,从而提高了标识赋码检测平台的实用性。

使用时,工人首先将产品放置在放置平台6的顶部,然后拉动两侧的卡紧板73,通过弹簧72的弹力对产品进行卡紧限位,然后再通过外设控制器分别打开第一伺服电机10、气泵16和第二伺服电机17,第一伺服电机10启动带动螺纹杆11在轴承20的内腔开始转动,使螺纹杆11转动稳定,同时螺纹杆11转动通过螺纹带动螺纹块12在螺纹杆11的表面移动,螺纹块12移动带动移动柱13开始移动,移动柱13移动带动滑套141在滑杆142的表面滑动,使移动柱13移动稳定,同时移动柱13移动带动气缸15开始移动,气缸15移动完成后,第二伺服电机17启动带动转盘18和清洁棉19开始匀速转动,然后气泵16启动开始对气缸15的内腔输送高压气体,气缸15的输出杆推动第二伺服电机17、转盘18和清洁棉19,使清洁棉19对产品的表面进行自动清洁,使检测平台在对标识赋码进行检测时,能够自动的清洁标识表面附着的灰尘或杂质,保证了标识赋码的检测结果,提高了产品标识赋码的合格率,然后工人再通过外设控制器启动第一伺服电机10反转,使部件复位,同时关闭气泵16和第二伺服电机17,然后再通过扫描仪5对产品的标识赋码进行检测,从而达到了对标识赋码自动清洁的优点。

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而且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同时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制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说明书中提到的外设控制器可为本文提到的电器元件起到控制作用,而且该外设控制器为常规的已知设备。

综上所述,该标识赋码检测平台,通过限位机构7、支撑机构8、箱体9、第一伺服电机10、螺纹杆11、螺纹块12、移动柱13、防晃机构14、气缸15、气泵16、第二伺服电机17、转盘18、清洁棉19和轴承20相互配合,解决了现有的标识赋码检测平台不具有自动清洁的功能,导致检测平台在对标识赋码进行检测时,由于标识表面容易附着灰尘或杂质,严重的影响标识赋码检测结果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标识赋码检测平台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134851.X

申请日:2019-07-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842634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G06K7/10

专利分类号:G06K7/10

范畴分类:40B;

申请人:杭州科创标识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杭州科创标识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1400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公望街1160号503A室

发明人:陆科军

第一发明人:陆科军

当前权利人:杭州科创标识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宝齐

代理机构:33317

代理机构编号:杭州永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1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标识赋码检测平台论文和设计-陆科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