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声定位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洋开发,水声定位,探索研究
声定位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梦琪[1](2019)在《水声定位技术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海洋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海洋的国家战略地位空前提高。我国提出了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国的宏伟目标。使中国崛起于21世纪的海洋,是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繁荣与进步、强盛与衰弱的重大战略问题。水声定位技术在海洋开发和应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03期)
王自强[2](2018)在《基于单声源与虚拟基元辅助SINS的被动水声定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UV是目前开发海洋资源、调查海洋环境以及利用海洋空间的关键性装备,而保障其高精度、高稳定性、高隐蔽性地自主导航定位和执行水下任务也成为各国的研究重点。SINS拥有高自主、高隐蔽、输出参数全面等优点,但其定位误差随时间积累;LBL定位系统可完成水下载体的精确定位,但基阵阵元的布放、校准以及回收耗时耗力;USBL定位系统虽避免了大量基元的布放,但引入了严重的测向误差。因此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来提高AUV导航定位精度以及可靠性的研究逐渐走入时代前沿。论文结合了LBL基阵大、精度高的优点和USBL单声源、单应答器的配置,设计了使用单声源和虚拟基元迭代来辅助SINS的组合导航定位方法,并结合其他水下辅助导航设备,建立了SINS/虚拟基元/DVL/MCP/深度计的组合导航模型,避免了LBL基元的布放以及USBL的测向操作,通过迭代方式实现了AUV水下实时性、高精度、高隐蔽性的导航定位需求。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详细调研了国内外AUV设备的发展现状和各类导航算法的研究现状。针对水下实际环境,分析了水下声线的各种特性,尤其对多径效应,声线弯曲等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为提高声学定位精度做好了前期理论准备工作。同时为了后续的声学定位能仿真出较真实的水下环境,研究了水下射线声学理论,并使用Bellhop软件模拟水下信道,从而得到了合理的接收信号。第二,针对水下噪声和多径效应对时延差测量的影响,采用SCOT频域加权互相关算法,降低了伪峰幅值,有效锐化了真实峰并得到了更高精度的时延差。针对水下声速分布不均的情况,利用分层等梯度声速跟踪算法对声源位置进行校准,提高了校准精度。这些水下声学误差修正技术都为之后的高精度定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后概述了常规情况的LBL和USBL系统的导航原理,并针对这两个系统中存在的优缺点,设计了基于高斯-牛顿迭代的虚拟基元投影、基于周期移动时间窗的VLBL等虚拟基元迭代定位技术。第叁,提出了一种基于SINS/虚拟基元/DVL/MCP/深度计的组合导航模型,设计了基于集中卡尔曼滤波的信息融合算法,并推导了其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最后,对基于高斯-牛顿迭代的虚拟基元投影、基于周期移动时间窗的VLBL两种不同的虚拟基元迭代技术辅助SINS定位的组合导航方式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引入虚拟基元迭代技术,有效修正了SINS的位置误差,提高了AUV水下导航定位精度。整个导航系统能够满足AUV水下导航定位的实时性、高隐蔽性、高精度等需求。(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7)
高根伟[3](2016)在《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炸点声定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火炮武器系统测试定型过程中,进行实弹打靶试验,测量弹着点或脱靶量,以便评估其攻击效果和命中精度,炮弹落炸点的叁维坐标测量是该武器性能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被动声探测的目标定位技术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该技术采用传声器阵列采集目标声源发出的声信号,通过时延估计和定位算法解算出目标声源的叁维坐标。本文将小孔径基阵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炸点声定位系统。该系统在测试区域内布设多个小孔径传声器基阵,各基阵相互组织为无线传感网络,对目标的定位分两步进行:首先单个基阵采集目标爆炸声信号,估算出时延信息,利用时延信息计算出目标炸点相对于基阵局部坐标系的方位角和俯仰角;然后根据多个基阵估计出的角度信息,结合自身的位置信息,通过交汇的方法确定出目标的位置。该系统中单个基阵既独立又统一:独立性是指每个基阵单独计算自身与目标的角度信息,而不需要与其他基阵在时间上同步;统一性是指每个基阵与其他基阵相互组织为传感网络,对目标联合定位。该系统具有实时性强、通讯复杂度低、数据传输量小等的优点。针对本文采用的小孔径立体五元阵,阐述了基于到达时间差TDOA的定向算法,通过对比几种时延估计算法选取了适合本课题爆炸声信号的时延估计算法,并针对在试验中当炸点靠近基阵时,由于爆炸声压级过大而产生一种因信号超出传感器最大量程而被削去顶部的波形失真信号,提出一种基于多项式拟合的时延估计方法,对算法的有效性做了实验验证。列出了影响定向性能的因素,详细分析了影响方位角误差因素和俯仰角误差因素,并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研究了利用多个基阵定向结果对目标进行交汇定位的问题,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目标进行坐标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在基阵冗余的情况下能提高定位精度。对于本文提出的炸点声定位系统,给出系统总体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按功能将系统各组成部分分为声信号采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及测控终端,介绍了各部分功能及设计思路。最后,将以上研究成果应用到本文所构建的炸点声定位系统中,通过户外试验验证了整个系统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6-04-10)
赵一航[4](2015)在《多目标近场源声定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场源声定位技术在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智能家居、医疗保健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价值。2-D MUSIC算法是近场源定位中的代表性算法,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分辨率高等优点。与用于远场源DOA估计的MUSIC算法相比,可以同时获取目标源的方位角、距离参数信息,但是需要二维谱峰搜索,运算复杂度加大,在DSP上实现困难。深入研究2-D MUSIC算法在多目标、高精度近场源声定位技术中的应用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在仿真分析2-D MUSIC近场源定位算法基础上,解决了理论算法中协方差矩阵求解、特征值分解和谱峰搜索叁个硬件难以实现的问题,基于TMS320VC5502处理器开发了一套2-D MUSIC算法可实现双目标声定位的原理验证系统,并进行远近场实验测试。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matlab仿真分析2-D MUSIC近场源定位算法性能,针对理论算法中协方差矩阵求解、特征值分解和谱峰搜索在DSP硬件系统中难以实现的问题,分别采用矩阵转置和相乘运算实现了复矩阵的协方差求解,结合QR分解与Householder变换实现了复矩阵的特征值分解,利用分级搜索的方法实现了二维谱峰搜索,编写2-D MUSIC算法的C语言程序并完成DSP移植。(2)为使2-D MUSIC算法有效应用于实际系统中,针对各阵列接收信号幅度不一致而导致的谱峰不明显及伪峰问题,通过过零检测和幅度归一化方法对采样后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2-D MUSIC算法无法直接处理的实数数据,再应用Hilbert变换方法实现实数到复数的转换,为2-D MUSIC算法在DSP上的实现奠定基础。(3)针对双目标定位时距离信息被掩盖及出现伪峰的问题,研究对接收信号采用分段搜索和阈值检测的处理方法,同时针对2-D MUSIC算法在双目标定位时要求目标信号不相干的问题,研究基于频分发射信号的模拟方案。(4)设计了基于2-D MUSIC算法的原理验证系统总体方案,搭建了硬件系统开发平台,设计了发射模块、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显示模块4个功能模块,并完成PCB板绘制及电路调测。发射模块包括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接收模块包括低噪声放大电路和带通滤波器电路,数据处理模块基于TMS320VC5502核心处理器实现AD采样和位置参数计算;显示模块包括液晶显示屏和单片机,用于实时显示定位结果。(5)对单目标和双目标的原理验证系统进行近3000次实验测试,验证本文设计的原理验证系统可以实现单目标和双目标的定位,即2-D MUSIC算法在DSP上的可实现性。本文主要贡献如下:(1)解决了2-D MUSIC算法在硬件实现中存在的协方差矩阵求解、特征值分解和谱峰搜索问题,完成C语言程序编写及DSP移植。并提出了基于频分复用、分段搜索和阈值检测方法的双目标实现方案,为近场子空间类理论算法的应用提供参考。(2)提出基于Hilbert变换、过零检测和幅度归一化的数据预处理方法,解决2-D MUSIC算法在实用化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3)搭建近场源定位算法原理验证系统,尝试了2-D MUSIC算法在DSP上的应用。上述工作为近距离声定位技术应用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对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领域的相关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6-01)
刘泳锐[5](2014)在《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声定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已经在全球各地广泛开展。它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功耗低,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在国防建设、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和智能家居等领域前景广阔。无线传感网络节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的核心部分,所以对节点的研究尤其重要。文中重点是对利用声信号定位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进行研究。这是一种被动定位方式,它优于主动定位的地方是隐蔽性强、安全性好、成本低。声目标定位的基本方法是使用声音传感器阵列。其中,传感器阵列建模和时延估计方法是声被动定位技术中的关键。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后,建立了正四棱锥形六元声阵列被动定位数学模型。分析并处理了接收到的传感器信号,同时分析了数学模型误差。此外,对时延估计理论进行了研究,用计算机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在实验室环境下通过试验得到声源的几何位置。根据定位算法模型设计实现了节点硬件平台。该平台以FPGA作为主控芯片,并对节点的USB数据传输接口模块、采集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存储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等作了详尽的研究分析。节点可以对六路声信号进行同步采集和信息传输。此外,应用硬件平台和有关算法实现了空间位置的求解,并对试验结果做出了解释说明,分析了有关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4-05-20)
刘梦然,张国军,简泽明,刘宏,张文栋[6](2014)在《管道内检测器声定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当前对管道检测系统的需求,基于声学原理的管道地面标记技术已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创新地提出将一种高灵敏度、高信噪比的MEMS仿生声矢量传感器应用于管道内检测器的地面标记中。首先介绍了管道内检测器在管道中的发声机理和声音信号特征。由于声波的吸收系数与频率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在低频时,声波衰减小,传播更完整。针对单个声矢量传感器,经过仿真分析,单声矢量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定向能力。最后,进行现场实验,绘制出定向角度表,验证了MEMS声矢量传感器应用于管道内检测器地面标记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张建喜[7](2012)在《基于长基线定位系统的水声定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声波是唯一能在海水中远距离传播的信息载体,因此水声定位技术在海洋测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水下目标进行测量,运用水声定位技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段。水声定位系统主要原理是:利用多个阵元接收的信号,通过测量水下目标所辐射的声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延来确定声源到各接收点的距离,求解定位方程解得目标的位置信息,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定位。长基线定位系统具有定位精度高,定位范围较大的特点,这使基于长基线水声定位系统成为海洋测绘中常用的一种定位方式。长基线定位系统通常采用球定位数学模型、双曲面定位数学模型等。这几种定位数学模型的定位原理都是通过计算声信号传播的时间与声速的乘积来获得定位目标同水听器之间的斜距,然后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对目标进行定位。通常计算时所用到的声速是通过经验声速法来获取的。经验声速法适用于声速剖面变化不大、海底与海平面对声传播的作用可以忽略的深海海域或者短距离定位的情况。本文主要研究了水声定位模型的同步定位和非同步定位系统的定位问题,探讨了同步和非同步方式进行水声定位的解算方法,研究了定位系统在深度未知和已知情况下的定位算法,在定位解算时,尽量采用大于目标维数的阵元接收信号,产生的多余观测值将可以提高定位模型的精度,能够更准确的得到目标的叁维坐标。用蒙特卡洛方法对同步和非同步定位的定位精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包括各误差源和目标位置对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并对同步和非同步定位系统的可行性及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仿真与分析得出,定位目标在基阵阵内时,同步和非同步算法都可以得到较高的定位精度。非同步和同步式水声定位系统相比,非同步算法不要求发射声源与接收设备的精确对时,对不便于精确对时或不便于加装合作声信标的目标进行定位时,非同步系统就具有了先天的优越性。因此其应用的范围也比较广泛。(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2-06-10)
刘国辉[8](2012)在《基于短基线(SBL)系统的超小型ROV水声定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水下机器人技术作为人类探索水下世界的最主要的手段,水下探测机器人受到了人们的普遍的关注。超小型有缆水下机器人(Remote OperatedVehicle,简称ROV)作为水下机器人的一员,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常应用于在河道、湖泊等浅水域中,尤其在复杂的水域环境下,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这种超小型ROV能够在狭窄、水质有污染、有一定危险的浅水环境中作业,主要用于水库大坝,防洪大堤、港口岸边、船舶等经常性检测。尤其适用于水域、河道、水闸等日常排污、防水、检测的引导指示工作。超小型ROV在水下作业时,准确的确定其在水下的位置对超小型ROV的作业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建立一套适合超小型ROV在狭小水域作业的水声定位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水声定位系统需要具有硬件构成简单、建立方便、性能可靠等特点,同时定位精度也需要达到超小型ROV作业要求。本文研究基于短基线(SBL)系统的水声定位技术。由于搭载本套定位系统的超小型ROV作业水域水下环境比较复杂,水下的水声混响非常明显,会对水听器收集水声信号产生很明显的干扰。同时,由于水流和波浪的作用,超小型ROV在水下的位置变化更加的复杂。为了克服超小型ROV水下定位时水听器受到的干扰,提高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本次研究的短基线(SBL)水声定位系统引入基于超小型ROV水下运动方程定位算法和扩展的卡尔曼EKF滤波算法。通过这两种智能算法对水听器收集到的水声信号进行检验和优化分析,降低水下混响和水流对超小型ROV水下作业时定位精度的影响。本文最后采用LabView平台,编写超小型ROV水声定位系统,在该系统中融合了上述智能定位算法。同时,还在波浪水池进行水下定位试验,对超小型ROV搭载的短基线(SBL)水声定位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定位精度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纯的短基线(SBL)定位系统在浅水域会受到水下混响的严重影响而不能准确的确定超小型ROV在水下的运动轨迹,定位的结果存在很大的误差。融合了水下运动方程定位算法和扩展的卡尔曼EKF滤波算法后,可以有效的排除水下混响的干扰,提高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在超小型ROV低速运动的情况下能把短基线水声定位系统的精度控制在1m,同时能使超小型ROV在水下运动的轨迹更加清晰。为超小型ROV浅水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2-06-01)
陈绍钦[9](2012)在《叁维炸点的声定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中近地炸点定位是近几年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在某武器系统中,弹丸在目标上方的爆炸位置,是衡量该武器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靶场环境复杂,以及弹丸空间炸点的多样性,致使炸点的空间位置难以精确获取。目前比较先进的方法是采用大视场的电视经纬仪来测量弹丸炸点。但该系统庞大,价格昂贵,使其无法得到推广。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经济、实用的探测系统。随着各种定位系统应用的日趋广泛,被动声探测系统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针对四元十字阵被动声定位算法存在定位精度受目标方位角影响的问题,提出基于多基阵的网络五元十字阵算法。研究了该算法阵列阵元间的几何关系以及定位原理,讨论了阵元间距、目标方位角及俯仰角等因素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论文首先对低空声场的声波传播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在近地层中影响声传播速度的几个因素,并对爆炸波的特性作了简要介绍。研究了被动声定位系统中的两个关键技术:时延估计算法和几何阵列的选择。在时延估计算法上,通过对常见的几种时延估计算法的分析比较,系统选用广义互相关法。在定位系统的几何阵列的问题上,对四元十字阵和网络五元十字阵的定位方程的推导进行了详细论述,对两种阵列的定位误差进行了误差分析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五元十字阵的定位精度优于四元十字阵。根据网络五元十字阵算法的定位要求,搭建了以AT89S52单片机为平台的硬件系统,并从硬件组成角度把定位系统分为叁个功能模块:声信号采集模块、单片机计时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进行阐述。最后对声定位系统分别进行了室内和室外的测试实验。仿真结果及实验表明,论文提出的定位模型和定位算法提高了炸点的测距与测向精度,改善了目标方位角对弹丸炸点的定位精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2-05-02)
吴莎[10](2012)在《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声定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靶场测试中由于落炸点的测试区域较过去有明显增加趋势,且传统的落炸点检测有线设备存在传输导线过多过长等问题。在落炸点不确定时,容易损坏传输导线,造成传输中重要数据遗失而难于对弹丸落炸点进行目标定位。论文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为基础,综合了声传感器、无线通信、信号处理、控制等多种技术,对较大区域的落炸点进行信息的实时采集与传输。论文在无线声传感器网络基础上设计了目标声源探测及定位方案,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声学定位技术相结合以实现复杂环境下的信息捕获,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论文分析了低空声传播的特性、声定位技术,并对声定位的时延估计算法和几何阵列分别进行研究。在时延估计算法基础上,运用了基于短基线的二维声定位算法,并对其原理进行了描述,对算法的定位精度进行了误差分析,对定位精度与阵元间距、目标方位角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仿真计算。为了测量目标的空间位置在短基线的原理上给出了叁维空间定位算法公式,并对其定位算法进行了推理分析。论文以无线传输处理芯片RF24L01为核心,设计了声信息感知和信号收发传输的硬软件模块,结合时延估计算法和几何阵列算法构建了相应的处理系统,从而实现了基于无线网络的被动声定位系统。在外场环境下对无线网络传输及声传感器定位进行了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论文所建立的几何模型和定位算法是正确的,无线网络传输是可行的。并且这种基于短基线的五元阵列在几何阵列法模型上解决了以往数学模型中叁个探测单元体必须构成直角的局限和四元十字阵声定位算法中定位精度受目标方位角影响的问题,提高了炸点的定位精度。这一研究成果为靶场大范围无线传感网络的声定位技术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2-04-27)
声定位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AUV是目前开发海洋资源、调查海洋环境以及利用海洋空间的关键性装备,而保障其高精度、高稳定性、高隐蔽性地自主导航定位和执行水下任务也成为各国的研究重点。SINS拥有高自主、高隐蔽、输出参数全面等优点,但其定位误差随时间积累;LBL定位系统可完成水下载体的精确定位,但基阵阵元的布放、校准以及回收耗时耗力;USBL定位系统虽避免了大量基元的布放,但引入了严重的测向误差。因此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来提高AUV导航定位精度以及可靠性的研究逐渐走入时代前沿。论文结合了LBL基阵大、精度高的优点和USBL单声源、单应答器的配置,设计了使用单声源和虚拟基元迭代来辅助SINS的组合导航定位方法,并结合其他水下辅助导航设备,建立了SINS/虚拟基元/DVL/MCP/深度计的组合导航模型,避免了LBL基元的布放以及USBL的测向操作,通过迭代方式实现了AUV水下实时性、高精度、高隐蔽性的导航定位需求。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详细调研了国内外AUV设备的发展现状和各类导航算法的研究现状。针对水下实际环境,分析了水下声线的各种特性,尤其对多径效应,声线弯曲等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为提高声学定位精度做好了前期理论准备工作。同时为了后续的声学定位能仿真出较真实的水下环境,研究了水下射线声学理论,并使用Bellhop软件模拟水下信道,从而得到了合理的接收信号。第二,针对水下噪声和多径效应对时延差测量的影响,采用SCOT频域加权互相关算法,降低了伪峰幅值,有效锐化了真实峰并得到了更高精度的时延差。针对水下声速分布不均的情况,利用分层等梯度声速跟踪算法对声源位置进行校准,提高了校准精度。这些水下声学误差修正技术都为之后的高精度定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后概述了常规情况的LBL和USBL系统的导航原理,并针对这两个系统中存在的优缺点,设计了基于高斯-牛顿迭代的虚拟基元投影、基于周期移动时间窗的VLBL等虚拟基元迭代定位技术。第叁,提出了一种基于SINS/虚拟基元/DVL/MCP/深度计的组合导航模型,设计了基于集中卡尔曼滤波的信息融合算法,并推导了其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最后,对基于高斯-牛顿迭代的虚拟基元投影、基于周期移动时间窗的VLBL两种不同的虚拟基元迭代技术辅助SINS定位的组合导航方式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引入虚拟基元迭代技术,有效修正了SINS的位置误差,提高了AUV水下导航定位精度。整个导航系统能够满足AUV水下导航定位的实时性、高隐蔽性、高精度等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声定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刘梦琪.水声定位技术初探[J].中国新通信.2019
[2].王自强.基于单声源与虚拟基元辅助SINS的被动水声定位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8
[3].高根伟.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炸点声定位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6
[4].赵一航.多目标近场源声定位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5
[5].刘泳锐.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声定位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4
[6].刘梦然,张国军,简泽明,刘宏,张文栋.管道内检测器声定位技术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4
[7].张建喜.基于长基线定位系统的水声定位技术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
[8].刘国辉.基于短基线(SBL)系统的超小型ROV水声定位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9].陈绍钦.叁维炸点的声定位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
[10].吴莎.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声定位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