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称量法在精密称量中的作用

复合称量法在精密称量中的作用

一、复称法在精密称衡时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孔令通[1](2021)在《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职官材料整理与研究》文中认为《汉书·百官公卿表》《续汉书·百官志》等传世文献中比较系统地记载了汉代职官的设置情况,同时,在玺印、封泥、简牍等出土文献中亦存在着大量的汉代职官材料,这些内容对於研究汉代职官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广泛搜1整理出土文献所见西汉职官材料,与《百官表》进行比照,并讨论相关问题。论文分爲上下编:上编爲研究篇。绪论介绍了出土文献中所见西汉时期职官研究史、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一章是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中央职官考述,分爲五节,将出土文献中所见高祖至吕后时期、文景时期、西汉中期、西汉晚期的职官与《百官表》进行了对比,并总结了未见於《百官表》且无法判断归属之中央职官。经过对比发现《百官表》所述职官体系至文景时才开始颇具雏形,至西汉中期方形成,而西汉晚期是“省减”期,注重机构的裁撤与省并。第二章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王国及侯国职官考述,分爲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王国、侯国及未见於《百官表》且无法判断归属的王国职官三节。汉承秦制,但其实刘邦称帝前後都部分继承了楚制,因此这一部分着重追溯职官至战国时期,并对其职能进行概括总结。通过梳理发现,西汉早期侯国即已存在侯家吏和上属於中央的两套行政系统。第三章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郡县职官考述,分二节:第一节爲郡职官,第二节爲县职官。重点梳理了西汉早期和西汉中晚期的郡县属吏,通过梳理发现,西汉早期郡守以军事职能爲主,属吏设置相对简单。西汉中晚期,郡属吏设置增多。且少数民族地区可能亦存在汉廷所辖职官与少数民族职官两套行政系统。第四章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特种官署考述,本章分爲工矿商业类、军事类、农林水利类、畜牧类、仓储类五节,对西汉时期的盐铁官、都水官、工官等秩比县令长的职官进行了考察。下编是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职官汇编,将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职官汇集成五个表格,分别是: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中央、王国、郡、县、侯国职官表,其中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中央职官分爲出土文献中见於《百官表》和未见於《百官表》职官两个表格。

赵石[2](2017)在《《历代文话》中的《文选》品评研究》文中认为文话,与诗话、词话一起,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着作体裁,以论析古文为重点,包含文道论、文气论、文境论、文体论、文术论、品评论、文运论等多方面内容。文话起源于宋代,经过宋金元的发展演进,在明清时期进入繁荣阶段。根据历代书目记载所作的初步统计,现存较重要的文话着作有百余种,长期以来文话资料的整理、汇刊却一直处于欠缺状态。近年来,文话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王水照先生主编的《历代文话》以及余祖坤《历代文话续编》相继出版问世,填补了我国文话文献资料整理方面的空白,为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以及中国语言学史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历代文话》作为我国古代文章学研究、评论资料之汇集,其中有很多关于《文选》的品评资料,且品评视角较为多样。关于《文选》选文标准的论述没有超出“沈思翰藻”的范围。对《文选》中作品的品评,主要包括解析疑难字词、赏析作品艺术风格、探析文章作法等方面的内容。《历代文话》中关于《文选》作品中疑难字词的训诂,纠正了《文选》李善注的错误之处,并对《文选》李善注的不足之处作了有益补充;在品评作品艺术风格的方法上有所突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作品抽象的艺术风格特征具象化;对《文选》作品间存在的摹拟现象进行了辨析,认为师其意不师其词,使读者不知所师,方为其妙;临文构思宜先篇章而后字句,以意运词,相体而施;在品评方法上,主要采用对比评文法。对《文选》中文体的品评主要从文体名称释义、文体源流、文体分类、文体体式等方面展开。在解释文体名称时,或依据字书、韵书、训诂书释义,或引述前人之语以释义,有时也运用打比方的修辞手法释义;关于文体起源,大都持宗经的观点;批评《文选》分类繁琐,立名有未安处;对《文选》文体体式的总结,基本上与《文选》作品的写作格式相吻合。

原媛,沈元华,赵在忠,金浩明,马秀芳,孙燕青,马世红[3](2014)在《惠斯通电桥实验中对互易桥臂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文中指出在惠斯通电桥实验中,采用互易桥臂法测量电阻,常采用2种传统方法评定不确定度,但结果比标准电阻的标准不确定度还小,其原因是互易桥臂的前后两次测量不是完全独立,它们是同一待测量用同一仪器以不同方法测量的结果.改进的测量方法中,B类不确定度由方和根法计算,B2类不确定度等于标准电阻的不确定度.

胡晓华[4](2005)在《郭璞注释语言词汇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东晋郭璞的《尔雅注》《方言注》《山海经注》与《穆天子传注》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郭璞注词语的构形、性质及词义特征,并探讨了注释语料词汇研究中应当重视的问题。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概述注释语料的语言特征及研究概况,分析了郭璞注的注释特点,回顾了训诂学、音韵学、方言学及语言学等学科针对郭璞注的研究历史。 第二章以郭璞注释的词语特点与研究价值为主题,提出郭璞注词语具有典型性与特殊性的特征,旨在说明郭注词语能够充分反映中古时期词汇发展的特点,也具有注释语料词语的特殊性质。并从注释体例及注释内容的角度揭示了注释语料性质与词汇的关系,阐明了郭注词语的双音化与注释体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研究注释语料中的词汇现象,必须兼顾注释对象及注释语境的特征。最后从补正现有语言研究成果角度探讨了郭注词语研究的参照性价值。 第三、四章以郭璞注双音词的构形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详尽分析了郭璞注中的并列式、偏正式及附加式双音词。以并列式双音词为研究重点,探讨其语素意义、语素序位关系,并论述了并列式双音词趋同舍异、提示限定及平等易粘合的语素特征及其对双音词逻辑顺序、词义及结构的影响作用。从语素的限制关系与修饰关系入手,考察了充分反映新事物与新概念的偏正式双音词。最后从附加式双音词中的旧有词缀与新兴词缀研究入手,以名词词尾“子”为重点考察对象,探讨了词缀判定标准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以郭璞注中的口语词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注释语料的口语词判别标准,应当依据注释体例与文献用例两方面来综合判断,并详细分析了郭璞注口语词中专名词语的类型特征,探讨了普通口语词词义的辨析方法。

蔡秀峰[5](2003)在《复称法在精密称衡时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利用天平进行精密称衡时,由于天平不等臂和零点偏移引入的系统误差的大小,及利用复称法进行误差处理的方法。

黄锦君[6](2002)在《二程语录语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程颢、程颐是理学的创始人,其理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们的《遗书》和《外书》中,《遗书》和《外书》以记录二程平日的言谈为主,所以又被统称为“二程语录”。二程语录为其门弟子所录,后经朱熹整理成书,流传至今,以往人们主要从哲学的角度去认识它、研究它,还没有人从语言的角度去对它进行全面的调查,更没有人以二程语录为基础,探索二程之前的唐五代或之后的南宋及元语言的发展变化。 本文主要分《引言》、《语法分论》、《余论》三大部分。《引言》介绍本篇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其二程语录的体例、内容及其撰录者等等。《语法分论》作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对二程语录中的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动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以及“得”字结构、处置式、被动句等进行了穷尽性的搜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来源的考察和历史的比较。《余论》部分是二程语录与《祖堂集》比较等。 二程语录的语法特点是:在称代方面,三称代词系统“我、你、他”的格局已很清晰,第一人称用“某”,第二人称用“贤”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疑问代词“那、甚、怎生”等在使用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用法,“何”等的使用仍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助词方面,探讨了“了、却、着、过、将、取”等循着“谓语→连动动词→补语→助词”这一模式完成语法化的过程。由于动态助词处于发展阶段,分工还不是十分明确,这些助词有明显的混用现象。结构助词“底”、“地”的界限十分清楚,一直用得很少的“个”也有反映。最值得注意的是“的”的出现和使用,“的”的大量使用是在元代以后,二程语录中“的”的用例可能与近代汉语语音“入声清化”规律有联系。语气词方面,唐五代而来的“在、里、着、无”的用例都不多,用得最多的语气词是古汉语中通常用作表判断的“也”。句法方面,“得”字结构进一步发展,谓语动词和补语更加多样化;处置式主要以“将”字式为主,“把”字句很少;“被”字式被动句不如“为”字式的被动句多,还有一类被字句表示原因,不表示被动。 总之,二程语录不仅反映了北宋这一时期的语法面貌,也反映了自唐五代而来语法的发展,为近代汉语语法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材料和依据。二程语录在近代汉语的研究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李化平,张少刚[7](1985)在《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实验能力(上)》文中认为 物理实验是学生上大学后接受一系列实验技能训练的开始,能否掌握好这门基础实验课,将关系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如何做好物理实验,使得在基本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掌握上,在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上有所收益,这是在学习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要随时考虑和注意的问题。本文拟就学生在做物理实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分析与说明。

二、复称法在精密称衡时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称法在精密称衡时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职官材料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绪论
    一、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职官研究史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中央职官考述
    第一节 高祖至吕后时期中央职官对比
    第二节 文景时期中央职官对比
    第三节 西汉中期中央职官对比
    第四节 西汉晚期中央职官对比
    第五节 未见於传世文献且无法判断归属的中央职官
第二章 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王国及侯国职官考述
    第一节 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王国职官考述
        一、楚汉之际王国职官
        二、汉初之异姓诸侯王王国职官
        三、汉初之同姓诸侯王王国职官
        四、西汉中晚期之王国职官
    第二节 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侯国职官考述
        一、楚汉之际侯国职官
        二、自刘邦称帝至武帝时侯国职官
        三、自武帝时至西汉末侯国职官
    第三节 未见於《百官表》且无法判断归属的王国职官
第三章 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郡县职官考述
    第一节 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郡职官考述
        一、边郡管理系统
        二、内郡管理系统
    第二节 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县职官考述
        一、西汉早期县职官设置
        二、西汉中晚期县职官设置
第四章 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特种官署考述
    第一节 工矿、商业类
        一、工类
        二、矿业类
        三、商业类
    第二节 军事类
    第三节 农林、水利类
        一、农林类
        二、水利类
    第四节 畜牧类
    第五节 仓储类
下编
    一、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中央职官表
        出土文献中见於《百官表》的西汉中央职官表
        出土文献中未见於《百官表》的西汉中央职官表
    二、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王国职官表
    三、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郡职官表
    四、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侯国职官表
    五、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县道邑职官表
引用谱录简称
参考文献
职官索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2)《历代文话》中的《文选》品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文话”及《历代文话》概述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意义
第一章 《历代文话》中关于《文选》整体的品评
    第一节 关于《文选》选文的品评
        一 《文选》选文标准
        二 《文选》选文优劣
    第二节 关于《文选》在历代接受状况的品评
第二章 《历代文话》中的《文选》作品品评
    第一节 文章作法的品评
        一 谋篇之术
        二 状音法
        三 摹拟法
        四 用字法
    第二节 艺术风格的品评
        一 作品艺术风格的具象化
        二 以“气象”论文
        三 以“气”论文
    第三节 字词句的品评
        一 字词品评
        二 句子品评
        三 批评“错误”用法
    第四节 对比评文
第三章 《历代文话》中的《文选》文体品评
    第一节 文体释名
        一 依据韵书、字书、训诂书释义
        二 引前人之言释义
        三 打比方释义
    第二节 文体源流
        一 论
        二 连珠
        三 颂
    第三节 文体分类
    第四节 文体体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历代文话》中评《文选》资料汇编
个人简历
致谢

(3)惠斯通电桥实验中对互易桥臂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实验原理
3 互易桥臂不确定度评定的常用方法
    3.1 方案一
    3.2 方案二
4 实验结果及常用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实例
    4.1 实验仪器
    4.2 实测结果及不确定度评定
5 对上述常用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讨论与分析
6 结束语

(4)郭璞注释语言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凡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注释语言研究概述
    第二节 郭璞注的注释特点
        一 扩展注释范围
        二 丰富注释内容
        三 创新注释方法
        四 转变注释态度
    第三节 郭璞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 训诂学角度的语义与训诂方法研究
        二 音韵学角度的语音演变研究
        三 方言学角度的方言地理与通语流变研究
        四 语言学角度的郭注语言观研究与词汇研究
第二章 郭璞注词语的特点与研究价值
    第一节 典型性——充分反映中古时期的语言特色
        一 双音词构形成熟
        二 口语词数量丰富
        三 新词新义大量涌现
    第二节 特殊性——揭示注释语料性质与词汇的关系
        一 注释体例与郭注词语的关系
        1 以双释单——双音化对注释体例的支持
        2 双重训释——注释体例对双音化的要求
        二 注释内容与郭注词语的关系
        1 注释对象对词语性质的影响
        2 注释语境对词语意义的影响
    第三节 参照性——补正现有的语言研究成果
        一 改正重复的立目
        二 提供未收的词条
        三 补正漏误的义项
        四 提前滞后的书证
第三章 郭璞注双音词构形研究(上)
    第一节 并列式双音词语素的意义关系
        一 同义关系
        二 反义关系
        三 类义关系
    第二节 并列式双音词语素的序位关系
        一 单个语素在双音词中的位置
        二 同素异序词
        1 同素异序词的类型
        2 同素异序词的特点
        A 择一性
        B 渐变性
        C 不平衡性
        三 语素序位关系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并列式双音词的语素特征
        一 语素的趋同舍异倾向——双音词逻辑顺序的平衡
        二 语素的提示限定作用——双音词词义的明确
        三 语素的平等易粘合性——双音词结构的凝固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郭璞注双音词构形研究(下)
    第一节 偏正式双音词的发展
        一 明确的语素限制关系
        1 类属关系
        2 领属关系
        二 丰富的语素修饰关系
        三 新事物与新概念的充分反映
        四 表示动作行为与性质状态
    第二节 附加式双音词的发展
        一 旧有词缀构形成熟
        二 新兴词缀构形兴起
        三 从“子”尾看词缀的判定标准
第五章 郭璞注中的口语词
    第一节 郭注口语词的概念
    第二节 郭注口语词的判别
        一 依照注释体例判别
        1 标注时间的口语词
        2 标注地域的口语词
        3 标注语言性质的口语词
        二 依照文献用例判别
        1 新词不一定是口语的反映
        2 口语词的继承性与普遍性
        3 词义的变化应当成为主要判别依据
    第三节 郭注专名词语的口语化表达
        一 人称与称谓的转移
        二 动植物名称的俗化
        三 衣饰器物名称的丰富
        四 外来词语及名物的引入
    第四节 普通口语词词义的辨析方法
        一 排比归纳
        二 因声求义
        三 分辨语境
        四 求诸方言
结语
附录一:《尔雅》郭璞注异文校读
附录二:郭注研究论文
征引文献
参考文献
后记

(5)复称法在精密称衡时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复称法对天平不等臂系统误差的修正
    1.1 天平不等臂引入系统误差的大小
    1.2 对该系统误差的处理
2 复称法对零点偏移引入的系统误差的修正
    2.1 零点偏移的原因
    2.2 该系统误差的大小
    2.3 对该系统误差的处理

(6)二程语录语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1 二程及二程语录
    1.2 二程语录与近代汉语
    1.3 二程语录的研究价值
分论
    2 称代篇上
        2.1 我、吾、余、予、某、朕、臣
        2.2 你、汝、尔、贤
        2.3 他、彼、伊、渠
        2.4 三称复数形式
    3 称代篇下
        3.1 何(曷、胡、奚)、谁(孰)、安
        3.2 那、甚、怎
    4 助词篇上
        4.1 了、却
        4.2 着、过、将、取
        4.3 底、地、的、个
    5 助词篇下
        5.1 也
        5.2 矣
        5.3 焉、已、耳、尔、乎、哉、邪
        5.4 里、在、着、无
    6 造句篇
        6.1 “得”字结构
        6.2 处置式
        6.3 被动句
余论
    7.1 二程语录与《祖堂集》语法比较
    7.2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四、复称法在精密称衡时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职官材料整理与研究[D]. 孔令通. 吉林大学, 2021(01)
  • [2]《历代文话》中的《文选》品评研究[D]. 赵石. 郑州大学, 2017(12)
  • [3]惠斯通电桥实验中对互易桥臂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J]. 原媛,沈元华,赵在忠,金浩明,马秀芳,孙燕青,马世红. 物理实验, 2014(07)
  • [4]郭璞注释语言词汇研究[D]. 胡晓华. 浙江大学, 2005(07)
  • [5]复称法在精密称衡时的作用[J]. 蔡秀峰. 物理教学探讨, 2003(01)
  • [6]二程语录语法研究[D]. 黄锦君. 四川大学, 2002(02)
  • [7]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实验能力(上)[J]. 李化平,张少刚. 电视大学, 1985(01)

标签:;  ;  ;  ;  

复合称量法在精密称量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