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论美国高校智库建设的政治逻辑——政府与高校关系的角度论文

杨波:论美国高校智库建设的政治逻辑——政府与高校关系的角度论文

摘 要:美国高校智库建设遵循着相应的政治逻辑,在目标建设、组织建设与资源保障等方面均受到相应的政治立场、观点或推论(论证)方法的影响。美国高校智库建设的政治逻辑主要体现在:目标上聚焦参政议政;组织上密切联系政府;资源保障上争取政治主体支持。美国高校智库建设政治逻辑的实现背后,是政治文化与学术文化的冲突,政府控制与高校自治的权力对抗,政治利益与高校利益的博弈。保持相对独立性是美国高校智库建设的根本之道。

关键词:美国高校智库;智库建设;政治逻辑;政府与高校

美国是智库大国,也是智库强国,其智库数量、质量具有绝对优势。在全球7 815家智库中,美国便有1 872家,其中5家美国智库名列全球十大智库。[1]高校智库是美国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有75%的智库在高校。[2]美国高校在智库建设过程中与政府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遵循着相应的政治逻辑。因此,研究美国高校智库建设的政治逻辑,了解其背后复杂的机制,对于正在大力推进高校智库建设的我国政府,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政治、政治逻辑与高校智库建设

1.政治、政治逻辑

政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政治”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其内涵伴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现代汉语中的“政治”一词,在英文中对应的单词是“Politics”。“Politics”一词源自希腊语“波里”(Polis),古希腊时代的城邦活动是“Politics”的源头。政治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对政治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政治进行研究,提出不同的政治内涵。经济学家认为,政治是市场缺陷的弥补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治活动是理性的经济人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展开的一系列计算和运筹过程,政治关系是—种交换关系。在社会学视角下,政治是一种社会高级器官及其活动,政治关系、政治组织是社会关系、社会组织演进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政治功能主要是维持社会的协调运转。在法学家眼中,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是立法、守法、执法的过程。在人类学者看来,政治是一种特定的仪式、信仰体系、符号和象征活动,是发现、阐述和表达意义的场所。在政治科学视角下,政治主要是以宪法、法律和正式机构为代表的政治制度,也指个体的政治行为。[3]

线索提示:故宫太和殿和天安门城楼都有两层屋檐,和前文图片长得不一样,猜不出来怎么办?两层或多层屋檐在中国古建筑中叫“重檐”,其作用是提升屋顶的高度和层次,让建筑更为雄伟庄严。不要被重檐“误导”,看看每一层屋顶有什么特征,答案或许就出来了!

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切入,从不同的理论框架出发,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对政治逻辑作出不同的解释。王沪宁认为,政治逻辑是“基于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基础上的各种政治结构、政治关系和政治活动的存在方式和运动规律”。[4]陈晓燕认为:“政治逻辑主要是指同一场域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与社会)之间政治利益关系的形成与运作机理,是各行为主体之间围绕着资源配置与政治权力,通过各种方式互动和博弈的过程以及各行为主体参与政治活动的内在机理。”[5]容志、陈家刚认为:“政治逻辑是人们对于政治领域内部的各种政治要素(如权力、职能、方式)、制度和现象的理解、看法和价值选择的总称。”[6]

“逻辑”一词的初始意思是“逻各斯”,即理性。在现代汉语中,逻辑一词具有多维含义:表示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表示思维的规律、规则;表示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推论(论证)方法。[7]本文所说的“逻辑”取最后一种含义。因此,本文所说的政治逻辑是指政府、党派、利益集团、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政治主体在观察、处理问题时所遵循的政治立场、观点或推论(论证)方法等。政治立场,是指政治主体在观察、处理问题时所处的政治地位和所持的政治态度,它是政治主体代表什么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并为其服务的集中反映;政治观点,是指政治主体在观察、处理问题时所持有的政治看法、政治主张、政治意见等;政治推论(论证)方法,是指政治主体在观察、处理问题时所进行的政治推论(论证)方式方法手段等。

深圳地铁6号线民乐停车场出入线总长约2.6公里,隧道穿越强、中、微风化花岗岩,采用TBM+局部矿山及明挖法施工。其中明挖段长71m,隧道上方为南坪快速牛咀大桥,共7根桥墩侵入隧道洞身,为不中断南坪快速交通,隧道穿越桥梁基础采用桩基托换。

2.高校智库建设及其政治逻辑

高校智库建设的内涵丰富,本文仅论述目标建设、组织建设、资源保障这三个最主要的方面。

三是资源保障。高校智库建设资源包括财力、人力、物力、信息和数据等资源,充足的财力资源、优秀的人力资源、先进的物力资源、丰富的数据与信息资源是高校智库有序建设、持续发展、不断壮大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也是智库实力和水平的象征。由于组织建设部分对人才队伍建设已作论述,在此仅谈财力、物力、信息和数据资源。高校智库的财力资源,既包括高校对智库建设投入的内部经费,又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对高校智库建设的经费资助或赞助,还包括相关消费者消费智库思想产品的付费。高校智库的物力资源,是指高校智库建设所需场所、设备、设施、耗材等物质资料的总称。高校智库的信息和数据资源,是指高校智库建设所需的图书资料建设、信息化建设、数据库建设等方面资源的总称。

二是组织建设。在高校智库建设中,组织建设是重要的基础,能为其提供组织保障。高校智库组织建设主要包括智库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两个方面。高校智库的机构建设主要体现在智库载体建设上,可以采用实体建设和虚体建设两种:所谓实体建设就是高校建设的智库具有固定的人员,按照一定智库建设目标和规则建立而成的实体机构组织;所谓虚体建设,主要是指高校、学院、系、研究所等传统学科组织围绕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需要,以特定目标、任务、项目、课题等为基础通过契约关系连接起来的虚拟机构组织。高校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既包括管理队伍建设,也包括研究队伍建设,涉及智库带头人、项目带头人的队伍建设以及人才梯队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层次结构等诸多属性。

平昌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成效及经验………………………………… 陈卫华,唐天星,李光才(20.54)

一是目标建设。高校智库建设,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多学科知识的需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拓展的需要。因此,高校智库建设的目标应综合内外部需求,兼顾内生、外生两种取向。具体说来,高校智库建设的目标包括建设方向、建设特色、职能定位等。建设方向是高校智库建设目标的基础,一个高校智库有没有发展前途要从其建设方向入手。高校智库建设方向的确定,既要看其支撑学科是否是学校的优势或特色学科,又要看其是否坚持学科组织的本体部分,还要看其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满足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需求。建设特色是高校智库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智库可以根据所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及特色学科,确定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主题等,起到“异军突起,出奇制胜”之效。职能定位是高校智库建设目标的关键,是高校智库建设的行动指南。与政府智库、民间智库相比,由于高校学者把“闲逸的好奇”的知识作为追求,加之高校对国家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其职能定位既强调咨政建言、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等社会服务职能,也强调智库必须立足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工作。

政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潜在于任何一种社会组织之中,任何组织的建设都或多或少受到“政治逻辑”的影响。高校智库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是政治主体作用的一种重要对象,其建设自然遵循相应的“政治逻辑”。高校智库建设的政治逻辑,是指政府、党派、利益集团、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相关政治主体在建设高校智库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政治立场、观点或推论(论证)方法等。坚持什么样的政治立场是高校智库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高校智库在其建设中总是通过其组织目标的制定、任务的实施、职能的实现等来表现一定的政治立场,而公众也总是从智库的政治立场来判断其性质;在高校智库建设中,相关政治主体总是表现出相应的政治观点,高校智库及其研究人员本身在建设和研究中也总是坚持各自的政治观点;高校智库建设离不开相应的政治推论(论证)方法,离不开相关政治主体的政治力量和政治资源,同时自身也通过开展政策研究、决策咨询等参政议政方式而表现出一定的政治行为。

由表5可以看出,铌钽主要富集于重砂1,铷在重砂1、重砂2中明显减少,在重砂5中稍有富集,但富集不明显。

二、美国高校智库建设政治逻辑的具体体现

美国智库“以影响政府决策为主要目标……影响决策和参与决策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直接为政府提供政策方案、通过研究成果影响政府决策理念、通过营造社会舆论环境影响政府决策、跟踪研究政策实施效果提供决策信息反馈影响政策、通过‘旋转门’机制为政府提供人才影响决策等方式”[8],“不会刻意与政府保持距离,反而时刻展示自己与政府具有如何紧密的关系,甚至‘炫耀’其成员通过‘旋转门’进入或来自政府,有的资金大量来自政府……美国智库的研究产品最终指向是希望影响政府与改变政策。”[9]作为美国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智库也同样如此,在目标建设、组织建设以及资源保障上体现政治逻辑。

1.聚焦参政议政:目标建设上体现政治逻辑

一是从建设方向来看,美国高校智库以所在学校的优势学科或特色学科为支撑,以满足美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需求为导向,从事政策研究和资政服务。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受普林斯顿大学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的办学目标指引,其建设目标定位为服务国家决策咨询和国际化发展[10]。哈佛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于1948年成立,其建设目标是“为那些必须与苏联人进行日常谈判的官员提供专业知识的援助”[11]。

阿尔蒙德是政治文化研究的奠基人,他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的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的”[18]。数百年来,欧洲文明与美洲荒原文明相互结合,并与其它世界各民族文化产生冲突和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元的美国主流政治文化,新教理念、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实用主义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政治文化强调自由、平等、民主、个人主义、法治等为主要内容的美国信念。美国的政治文化是一种涵盖村民型、臣民型和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混合型文化,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参与型政治文化。[19]参与型政治文化强调“理性的国家认同”,强调社会公众对国家建设发展的义务和责任,倡导积极的、理性的、有序的政治参与。[20]在丰富、多元、开放、自由、创新的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培育下,包括高校师生在内的广大美国民众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加之高校服务社会浪潮的持续推进,美国高校的知识精英关心国家发展,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责任感、使命感,高校智库恰好为他们参与政治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16]19-26因此,高校智库的知识精英们在参与型政治文化的熏陶中,对政治活动表现出浓厚兴趣并积极参与政策制定等相关政治活动,为政府决策咨询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从职能定位看,美国高校智库在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传统高校职能的同时,进一步拓展研究和提供政策思想与方案、储备和提供政治人才、开展“二轨”外交等智库资政职能。美国高校智库积极履行研究和提供政策思想、方案的职能,纵观美国当代政策思想史,基辛格的“均势”理论、米切尔·多伊尔的“民主和平论”、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约瑟夫·奈伊的“软实力”理论、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思想等理论观点或思想主张,均在美国内政外交政策中产生重大影响,其思想源头无一不是高校智库;[13]积极履行储备和提供政治人才的职能。据统计,在美国政府的高级官员中,很多来自智库,“国务院部长助理中有超过60%来自于智库”[14],其中高校智库的知识精英占了很大比例;积极履行“二轨”外交职能,如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积极承担与中国发展密切相关的中美关系、台湾问题、朝核问题等“二轨”外交使命,中心在美国亚太地区大战略的实施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5]

2.密切联系政府:组织建设上体现政治逻辑

一是从智库机构建设来看,不管是实体机构组织还是虚拟机构组织,美国高校智库大多与政府等政治主体保持密切联系,均受到相应的政治影响,表现出不同的政治倾向。美国高校智库主要分为保守派、自由派、激进派三大类,遵循着不同的政治逻辑。保守派高校智库的政治逻辑与共和党接近,在国内政策中倡导市场经济、有限政府、个人自由、宗教信仰,在对外政策中强调军备优势、单边主义、实力外交、反共立场、意识形态、改造世界,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乔治城大学外交研究所是典型的保守型高校智库。自由派高校智库的政治逻辑与美国民主党较为接近,在国内政策中重视社会福利、政府干预、社会正义、环境保护,在对外政策中强调温和、宽容、军控、谈判、国际主义、多边合作及援助第三世界国家等,乔治·华盛顿大学艾利奥特国际关系学院西格尔亚洲研究中心便具有明显的自由派色彩。[16]127-130激进派高校智库的政治逻辑表现为,在国内政策中主张民主、公平、人权、法治和多元化、政府清廉、维护少数族裔,在对外政策中强调美国责任论、国际合作、限制军费与核武。当然,也有一些高校智库遵循多种政治逻辑,吸收各派政治观点,兼收并蓄,左右逢源,共和党、民主党都能从其获得智力支持。如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政治态度兼收并蓄,与历届政府保持密切关系,无论哪个党派执政,其推出的政策思想、政策方案等都能对政府产生一定影响。[16]4-10

二是从人才队伍建设来看,美国高校智库的管理人员、研究人员跟政府等政治主体有着密切的联系,遵循一定的政治逻辑。美国政府和高校智库建立了“旋转门”人才交流机制,为新政府输送政治人才,为前政府官员提供容身之处,扮演“人才蓄水池”“官员中转站”的角色。一方面,高校智库学者通过“旋转门”直接参政,或到政府任职,或充当政府官员、国会议员的智囊,直接献计献策、行使公共权力、参与政策制定,基辛格、布热津斯基、赖斯等便是从高校智库走向政坛的成功范例。另一方面,每当政府换届,都会对政府“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和重组,很多卸任的前政要会选择到高校智库工作,以准备再次“入朝为官”。例如,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重视吸纳卸任的高官,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前国务卿舒尔茨、前国防部长佩里、前助理国防部长罗恩等一大批前政要是该所的研究员。[16]145哈佛大学的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除了吸收本国卸任的政府官员,还吸纳其他国家的“退休”高官,如研究员陆克文是澳大利亚前总理。[17]

3.争取政治主体支持:资源保障上体现政治逻辑

一是从财力资源保障看,为确保高校智库日常运转和调查研究所需经费,美国高校智库常常通过政府拨款、高校拨款、政府委托研究的合同收入、基金会捐款、企业或个人捐助、智库产品经营收入等多种渠道募集资金。其中,来自政府的经费是公立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政府每年根据预算拨款给公立高校,公立高校再将款项分为研究和行政经费下拨给下属智库。此外,不管高校是公立性质还是私立性质,高校智库大多积极承包政府部门、各党派、利益集团的研究、咨询项目,签订合同,提供相应的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来自政府等政治主体的经费维持了高校智库的运行,在其资金来源中占有很高比重。即使一些高校智库的大多数经费来自基金会捐款、企业或个人捐赠,但这些基金会、企业、个人大多具有政党、政治团体的背景,都代表一定利益集团,具有一定的政治立场、观点或推论(论证)方法等,其政治逻辑都会对高校智库产生影响。以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为例,大部分资金来自十余个大型基金会,而很多基金会具有保守派色彩,故其素有“右翼思潮的智库”、共和党的“影子政府”之称。

二是从物力资源保障来看,美国高校智库建设所需的场所、设备、设施、耗材等物质资料离不开高校的支持,即离不开政府、基金会、企业、个人等高校出资方的支持,背后都有相关政治主体的身影,这些政治主体的政治立场、观点或推论(论证)方法等都或多或少对高校智库产生一定影响,其政治逻辑在高校智库建设中或多或少地得以体现。

(2)对于施工材料做不到严格的查验。施工材料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前提,任何一个行业都不例外,尤其是建筑行业,对材料的要求标准更高。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材料的要求并没有严格的把控,材料监管员起不到严格检测的作用,基本上都是处于应付的状态,使建筑工程质量从最根本上失去了保障。

三、美国高校智库建设政治逻辑实现背后的矛盾与冲突

以认识论为基础的理性主义模式在美国高校普遍存在,坚守这种模式的美国高校总是根据高校发展规律办学,力求高校自治,主张学术客观性,提倡价值无涉,反对政治干预。在美国,自治被看成高校学术自由的前提,成为高校的悠久传统和核心理念之一。“失去了自治,高等教育就失去了精华”[22]。美国高校诞生初期,政府对其并不重视,高校自行制定发展目标和办学方向,与政府的关系比较超脱,对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较弱。1876年达特默斯法案的裁决,更是为高校自治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23]长期以来,美国高校总是以自身的价值和使命自行决定教授任命、学生挑选、课程开设等,在很多方面享有不受政府控制的自由。正如德里克·博克指出的那样,美国已建立了世界公认的最好的高等教育体系,政府应该注意不要过多地限制和削弱大学的功能。[24]

【对策】降低饲养密度,提高换水率,此外,更换饲养池,进行水槽内消毒。有可能的话,可在海水潮流好的海面进行临时避难。

1.政治文化与学术文化的冲突

二是从建设特色来看,很多美国高校智库紧紧依托学校的特色学科优势而走特色化之路,研究政治与政策问题。美国国防大学技术与国家安全政策中心、海军战事学院海军战事研究中心、陆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所等高校智库的政治色彩非常浓厚,安全与国防研究是这些智库的优势和特色。乔治城大学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政治与军事、国际资源、对外政策和第三世界问题的研究为特色。哥伦比亚大学共产主义事务研究所以共产主义国家及问题的研究为特色,更名为国际动态研究所后,又以估价国际形势的变化及其政治含义为新的研究重点。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的研究强项则是军控与核裁军项目、全球治理与解决冲突、反恐等。[12]东亚尤其是中国问题的研究则是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特色和优势。

大学是追求和发现真理的场所。有学者认为:“所有的研究机构都要为真理服务,在大学里追求真理是人们精神的基本要求”。[21]学术在现代高校里非常重要,是高校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根据,反映高校的本质和核心价值。在高校的长期发展演进中,高校以其学术性、教育性、民主性、开放性等特征而明显区别于其它社会组织,并形成自身特有的高校文化。因为学术性在高校中处于基础和中心地位,教育性、民主性、开放性等均由学术性决定,所以在高校文化中,学术文化是大学文化中的基础文化和中心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学术文化强调探索真理、追求知识的学术价值,弘扬求真、批判、预测、启蒙等学术使命和责任,学术自由是学术文化的核心内容。

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并以市场需求作为导向,发挥其在区域内的导向作用。能够优化配置教学教育资源,以企业生产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实现高职院校和生产企业之间人才输送无缝接轨,使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的实验室、实训室规模要适当、布局要合理,必须具备充足的实习实训的设备和工位数,保证学生动手实践的充分的机会。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设备配套要做到满足实际专业教学需求,兼顾实用性、经济性、仿真性。

在美国高校,参与型政治文化与独立自由探索真知的学术文化之间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和冲突。在这两种文化的相互冲突之中,作为高校政策研究机构的高校智库,一方面不断提升经世之“术”,围绕政府需求,不断为决策咨询、政策制定等提供智力支持,为政府提供优秀的政治人才;另一面,高校智库又严格遵循学术研究机构的运行逻辑,独立自主地探索、传播真理和知识。

2.政府控制与高校自治的权力对抗

美国高校智库建设政治逻辑的背后,政府控制高校和高校寻求自治的权力博弈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美国高校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特别是在二战后,政府对高校的控制不断增强,而高校始终坚守自治底线。高校自治和政府控制不断对抗,反映了认识论和政治论两种价值观的冲突。

陆军越是现代化、越是信息化,越要法治化。建设强大现代化新型陆军,离不开健全的法律、严明的纪律、正规的秩序,必须充分发挥法治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为建强陆军夯实法治根基。

三是从信息和数据资源来看,高校智库建设离不开学校图书资料建设、信息化建设、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资源保障,也离不开政府等政治主体对相关资料、数据、信息等进行开放。政治主体为高校智库研究尽可能提供资料、数据、信息等支持,为智库产品的科学、客观、中立提供了充分保障,政治主体的政治意志也势必会影响高校智库。

美国高校智库政治逻辑的实现背后,是政府与高校在文化、权力、利益方面的矛盾或冲突。这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政治逻辑背后的逻辑。

在美国高校,以政治论为基础的功利主义发展模式也具有很大影响。在这种模式中,政府希望高校在探究知识的基础上,应高度重视并服务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早在1862年,《莫里尔法案》颁布,政府试图在尊重高校自身发展的前提下对高校加强引导和管理。[23]二战中特别是二战后,知识与科学发挥了巨大作用,美国政府认识到高校不仅是储藏知识的仓库,还是创造知识的工厂。因此,政府越来越重视高校建设发展,颁布《退伍军人适应法》《国防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试图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不断加强对高校的干预和控制。

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蔬菜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按照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种植、市场化运作、商品化销售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

伴随着一系列高校教育政策法规制度的相继出台,美国政府介入、干预、控制高等教育的趋势逐步强化,加之高校在教育政策、教育经费等方面对政府支持的需求不断增加,美国高校在坚守普遍自治的基础之上,逐渐确立满足“国家利益”的取向,不断在政府控制与高校自治的权力博弈中寻求平衡,知识和权力的共生关系逐步加深。[25]高校智库作为高校的政策研究机构,政府必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控制,而高校也会对所属智库加强自治,进而引发政府控制与高校自治的权力对抗。

3.政治利益与高校利益的博弈

利益是政治主体实施政治行为的内在动因,是构成政治关系的逻辑起点。美国实行宪政主义,实行三权分立,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其政治制度体现出人民主权的原则、限制政府权力的原则、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政府不是国家事务的唯一决策主体,总统与国会在国家事务的决策上相互制约,公众有权参与政府事务。在美国,政治是利益或价值的市场,政党、总统、国会议员、政府官员等天生具有“经济人”理性,对高校智库都有不同需求。政党需要有契合本党政治理念的高校智库作为本党人才“蓄水池”,吸纳智库优秀人才以充实政党力量并推荐到政府部门任职,为因轮流执政而暂时“退休”的本党政府官员提供休养生息之地,以确保政党队伍精英荟萃、人员稳定,同时传播政党的政治思想和理念。总统需要从高校智库中挑选合适人选出任政府职位,协助自己处理国家事务;需要高校智库充当“第三方”,与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其他党派、社会组织、利益集团、新闻媒介和公众等各方加强沟通,以争取各方支持。国会议员、政府官员也需要高校智库提供智力支持,以增强自身政策建议、政策主张、政策观点的科学性、合理性、说服力、影响力。为满足各类政治主体的需求,高校智库大量出现,知识精英们得以游走于各类政治主体之间,或直接参政,或充当智囊,提供决策咨询,不断渗入到政府决策的核心。[16]27-34

面对来自各类政治主体对高校智库的需求,美国高校表现出极强的逐利本性。一方面,积极拓展社会服务职能,根据各类政治主体对高校智库的需求,主动建设好相关高校智库,为其提供相应决策咨询服务,以获取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实现其利益最大化。如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对共和党的智力支持,赢得了共和党历届政府的高度青睐,吸纳大批胡佛学者出任政府要职,对胡佛研究所和斯坦福大学给予各种支持,使其进一步提高了影响力和竞争力。[16]4-10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一味迎合政治主体的需要而带来的不当政治干预,美国高校总是积极寻求高校智库的相对独立,不断抵制政府等各方政治主体的过度干预,尽可能减少各方对高校自治和学术自由的侵犯,以持续追求高校智库和高校的利益最大化。

总之,在“利益至上”资本主义体制之下,在成熟的美国市场经济环境之中,美国各方政治主体总是寻求自身政治利益的最大化,而高校也总是力求本校利益最大化。各方在高校智库建设的过程中总是持续进行利益博弈。

四、保持相对独立性:美国高校智库建设的根本之道

独立性与质量、影响力一同被看成是美国高校智库的核心价值。对智库而言,独立性是质量、影响力的基础性条件。高校是研究高深学问、追求知识与真理的地方,高校的精神与灵魂是学术自由,与政府、社会之间保持距离一直以来是高校的传统。与政府智库、民间智库相比,美国高校智库更多地保持了思想上、学术上的独立精神,更加重视政策研究的独立性、客观性、完整性、专业性,更加重视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独立提出政策思想、政策方案,更加强调通过专业性政策研究成果来影响政府决策。[26]但是,美国高校智库与政府之间始终保持一定联系,一方面为政府提供政策咨询,另一方面也受到来自政府的各种影响和干预。因此,“智库服务决策的属性决定了智库的独立性是相对的,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的完全和绝对独立的智库”[27]。面对政府的影响、干预甚至控制,美国高校智库在实践中总是努力坚持独立性,虽然在宏观层面需要围绕政府需求开展政策研究和资政服务,但是在微观层面(比如项目设立、资金使用、研究员聘请、政策研究等),则会根据专业判断,运用科学方法,尽量避免政府的影响和控制。这是美国高校智库公信力和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是其建设的前提和根本,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政府与高校之间在文化、权力、利益等方面的矛盾、冲突,最终实现一种平衡。

美国高校智库建设坚持相对独立性,与政府之间保持必要张力,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思想的相对独立。美国高校智库普遍强调思想的独立性,在政策研究中强调运用独立、开放、客观的思维进行研究分析,尽力避免来自政府、不同党派、相关利益集团的思想干扰,以确保政策研究过程的独立性、中立性、客观性、公正性,进而确保政策研究成果的高质量和创新性。[28]二是财源的相对独立。美国高校智库虽不以赢利为目的,但大都实行企业化运作、商业化管理,总是积极拓展公共和私人财源,追求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在接受政府经费支持的同时,多方吸纳各种基金会、企业及校友等的捐赠资金,并通过出版、办刊、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获取更多经费,以尽可能减少政府资金在高校智库财源中的比例,进而减少政府对高校智库的政治干预。三是管理的相对独立。美国很多高校智库积极确保管理经营的相对对立,一方面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等外部层面的管理机构,充分利用相关政策、资源、人脉等共同推进高校智库建设,从宏观上指导研究方向、拓展建设资源、推广智库产品、宣传智库成果;一方面设立主管委员会、教授会等内部行政管理机构,任命正、副主任(所长)等行政职务,设立研究组或工作组,组织开展各项智库业务。[13]75-76四是研究的相对独立。美国高校智库众多,智库研究人员庞大,在资源的获取、影响力的提升等方面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因此十分重视保持研究的独立性,独立自主确定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主题,以自身的研究特色获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支持。[29]

参考文献:

[1]《全球智库报告2017》发布 中国7家智库上榜世界百强榜单[EB/OL].(2018-01-30)[2018-04-11].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8-01/30/content_50355884.htm.

[2] MCGANN J G. The 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 2014[R].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nia,2015:54.

[3]孙关宏,胡雨春. 政治学[M]. 2版.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7-9.

[4]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序言.

[5]陈晓燕.企业制造城镇的政治逻辑[D].太原:山西大学,2015:33.

[6]容志,陈家刚.仁德政治与权力中心主义:对传统中国政治逻辑的解读[J].湖北社会科学,2009(8):23.

[7]冯契.哲学大辞典·修订本:上[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925.

[8]张大卫,元利兴.国际著名智库机制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56.

[9]王文.伐谋:中国智库影响世界之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8.

[10]董石桃,刘勇. 美国高校智库国际化发展及其启示:基于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的考察[J].比较教育研究,2016 (3):46-53.

[11]罗杰·L·盖格.研究与相关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美国研究型大学[M].张斌贤,孙益,王国新,等译.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55.

[12]罗峰.高校智库:美国公共外交的重要着力点[J].世界知识, 2012(17):40-41.

[13]田山俊.美国大学智库:历史经纬与现实观照[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3-80.

[14]金志峰.新型高校智库多元化人才管理机制探析[EB/OL].(2019-04-04)[2019-04-20].https://www.cpaj.com.cn/news/201944/n06175717.shtml.

[15]马艳艳,薛理泰.美国高校智库的发展经验及启迪[J].学术论坛,2016(4):145.

[16]宋静.冷战后美国思想库在影响对华决策中的角色评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7]苏江丽.美国大学智库的功能及其对我国大学智库建设的启示[J].探索,2015(6):185.

[18]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 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9.

[19]牛霞飞,郑易平.美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政治制度稳定性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6(5):44-63.

[20]方盛举.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J]. 社会科学研究,2006( 5):8-9.

[21]卡尔·雅斯贝斯.卡尔·雅斯贝斯文集[M].朱更生,译.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22.

[22]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郑继伟,张维平,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1.

[23]许士荣.自治与责任:从大学立场审视中美大学和政府的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97-100.

[24]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徐小洲,陈军,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1.

[25]李欣然.自治与控制:二战后美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15(9):185-191.

[26]舒刚.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智库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转型[J].中国高教研究,2016(8):27-31.

[27]蒋来用.中美智库独立性考察与思考[EB/OL].(2017-07-10)[2018-04-11].http://www.cssn.cn/xspj/zkpj/201707/t20170710_3574551.shtml.

[28]王莉丽.智力资本:中国智库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98-99.

[29]金彩红,黄河.欧美大国智库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63.

OnthePoliticalLogicoftheConstructionofThinkTanksinAmericanUniversities:fromthePerspective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GovernmentandtheUniversity

YANG Bo1,2, YAN Yajun3

(1.CollegeofEducation,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28, China; 2. EditorialDepartmentofJournalofGuizhou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 China; 3.CollegeofEducation,ShanghaiNormal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 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s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follows the corresponding political logic, and is influenced by the corresponding political positions, viewpoints or inference (argument) methods in terms of target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resource security. The political logic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s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ocusing on participating in politics as the target; closely contacting the government in organization; and striving for major political support in resource security. Behind the realization of political logic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s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is the conflict between political culture and academic culture, the power control between government control and university autonomy, and the game between political interests and college interests. And therefore, maintaining relative independence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build a think tank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Keywords:American college think tank;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political logic;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9)03-0100-07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shb.2019.03.12

收稿日期:2019-02-18

基金项目: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研究”(18XJA880005);贵州大学2018年“双一流”研究重点项目“贵州大学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GDSYL2018008)。

作者简介:杨 波,男,贵州普安人,博士,主任记者,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新闻传播。

阎亚军,男,江苏盐城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哲学、教育基本理论。

(责任编辑:王勤美)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杨波:论美国高校智库建设的政治逻辑——政府与高校关系的角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