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中的岛屿——韧性城市形态

变迁中的岛屿——韧性城市形态

论文摘要

以城市设计作为工具,对2种琶东开发方案下该地区所需的蓄洪量进行检验。琶洲岛位于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处广州中心地带的南部。琶洲岛因毗邻广州金融区,成为城市战略性发展的黄金地段;琶洲岛西部地区也成为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的一部分。根据目前琶洲岛东部地区的城市设计方案推测,未来琶东将会成为地域性的商业中心。因此,对2种发展方案进行对比,并分析2种方案预计可为暴雨时节提供的蓄水量,以及面临洪水和汹涌潮汐时所需要的保护措施。方案1将开发所有可用的土地,而方案2则将目前地势较低的场地作为暴雨期间可被淹没的湿地。基于1981—2017年间出现过的最大蓄洪量需求进行计算,并得出结论:百年一遇的雨洪可被储存于80 hm~2的现有低洼地带中,深1.34 m。最后,向地区政府提议,要求对琶洲岛周边地区进行适应性设计,以便进行防洪,并在低洼未建成区域进行适应性蓄水设计,免除方案1中建造昂贵蓄水装置的需求。还为岛上的村庄描绘了另一种未来蓝图,其中包括一个位于岛屿东南岸极易遭受台风和海浪灾害的渔村。

论文目录

  • 1与雨洪共生
  • 2应对过高水位和涌潮
  • 3琶洲岛上的村庄
  • 4城市设计作为检验政策影响的工具
  • 5结论: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后果
  • 图表来源:
  • 1 Living with Rain Water and Floods
  • 2 Protecting Against High River Levels and Tidal Surge
  • 3 The Villages on Pazhou Island
  • 4 Urban Design as the Tool to Tests the Implication of Policy
  • 5 Conclusion:Responding to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 Acknowledgments:
  • Sources of Figures and Tables: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彼得·鲍斯文,马蒂亚斯·康道夫,帕特里克·韦伯

    关键词: 风景园林,珠江三角洲,琶洲岛,水资源管理,韧性城市形态

    来源: 风景园林 2019年09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建筑科学与工程

    单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设计学院

    分类号: TU984.1

    DOI: 10.14085/j.fjyl.2019.09.0045.12

    页码: 45-56

    总页数: 12

    文件大小: 3538K

    下载量: 533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航空经济发展对城市形态变化的影响[J]. 科技风 2020(15)
    • [2].城市形态基因研究的热点演化、现状评述与趋势展望[J]. 城市发展研究 2019(10)
    • [3].康养旅游产业对城市形态面貌的影响与作用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20)
    • [4].基于要素分析视角的郑州市城市形态演进模型构建[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8(02)
    • [5].一个关于“城市”的另类理论[J]. 时代建筑 2017(02)
    • [6].浅析呼和浩特地区地域文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J]. 建设科技 2017(09)
    • [7].低碳生态城市形态结构的规划途径分析[J]. 安徽建筑 2017(03)
    • [8].浅析城市形态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大连城市的形态结构变化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14(11)
    • [9].城市庞杂扩张的祸害:城市如何发展,无序状态为何必须改变[J]. 英语文摘 2016(11)
    • [10].探解近代北京城市变革的基本线索——《民国北京(北平)城市形态与功能演变》读后[J]. 城市史研究 2016(02)
    • [11].华北城市形态与雾霾分布耦合研究——基于PM 2.5浓度的分析[J]. 城市地理 2017(14)
    • [12].镜头守候城市成长[J]. 今日重庆 2017(06)
    • [13].高密度规划能使城市贫困人口受益吗?[J]. 人类居住 2011(Z1)
    • [14].基于城市形态的高密度城市小学校园声环境调查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 华中建筑 2020(01)
    • [15].绿色为底色 山水为景观 绿道为脉络 人文为特质 街区为基础 公园城市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J]. 领导决策信息 2019(19)
    • [16].从理论模型到设计概念——城市形态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解读[J]. 城市建筑 2014(16)
    • [17].论中国城市人口关系的聚集与分离——在新型城市形态的视阈下[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08)
    • [18].新型城市形态之缘起及其视阈下的城乡统筹[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12)
    • [19].中国古代地方城市形态研究方法新探[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0].论农村现代化与新型城市形态[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02)
    • [21].科学发展北京的新型城市形态[J]. 北京观察 2009(03)
    • [22].论我国新型城市形态建设中的政府职能要素[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6)
    • [23].探析佛山市南海区城市形态提升的思路及对策[J]. 建材与装饰 2019(01)
    • [24].城市形态发展与绿道规划的共生关系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05)
    • [25].疏解整治促提升背景下海淀区田村路街道城市修补的调查与思考[J].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8(02)
    • [26].多维度看城市[J]. 公共艺术 2018(04)
    • [27].“慢生活”[J]. 国际市场 2011(03)
    • [28].以完善城市职能为主的城市修补初探[J]. 华中建筑 2019(10)
    • [29].城市形态史:工业革命以前[J]. 世界建筑 2018(05)
    • [30].大数据在智慧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15)

    标签:;  ;  ;  ;  ;  

    变迁中的岛屿——韧性城市形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