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导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任瑞兰董桂梅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中心小学262705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新课导入的技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采用导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技巧

“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端。”上课伊始,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自然地进入学习境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有必要在新课的导语上做精心的设计,以利于大面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等,使教师的授课能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的心魄,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从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探究性倾向,思维应运而生,并诱发他们对高层次学习的需求。新课的导语设计的内容要充实,要紧扣课文,还要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能高效的接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紧扣题眼,巧妙入课

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巧妙地把重点和难点渗透进去,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如经典课文《将相和》,讲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环环相扣。《将相和》的题眼就在“和”字上,教师可以根据课题这样导入:“课文中‘将’指的是谁?‘相’指的又是谁?‘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为什么不‘和’?后来为什么又‘和’了呢?”这些问题一下子就把课文的主要线索梳理出来了,这对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大有益处。

二、以旧联新,搭桥铺路

导入新课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如《瀑布》与《望庐山瀑布》都描写了瀑布的雄伟壮丽,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教学《瀑布》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背诵已学过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导入新课。如在学生背诵“遥望瀑布挂前川”时,让他们谈谈古诗描绘的景象,然后想象句子“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描绘的景象,进而理解比喻与夸张手法的妙用。这样,为学生搭建了一座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的桥梁,学生感受会更深刻,理解会更透彻。

三、谜语导入法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孩子内心的力量,使孩子们的学习轻松愉快不会疲劳,因此我们要设计孩子们感兴趣的导语。我发现小学生对猜谜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只要能用谜面开头的,我一定不放过。这种导入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愉悦的进入课文的学习中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情景感染激励法

情景感染激励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生动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故事或者预设一个情景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对将要学到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作更好的铺垫。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小孩是不感兴趣的。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比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就用情景感染激励法来导入:“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了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就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很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食,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食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就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通过情景感染激励法的运用,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秀丽、奇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教授课文时也就易如反掌了。

综上所述,采取适当、科学、有效、规范的新课导入技巧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最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堂的导入贵在创新,重在实效,它既是一种教育机智的运用,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我们应不断地对新课的导入形式进行深入探讨,大胆尝试,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尚晓燕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5)。

[2]史萍红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方法与技巧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3]王巧爱小学语文导入技巧[J].考试周刊,2014,(59)。

标签:;  ;  ;  

导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