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效应论文_汪生斌,王旭升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境地质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县,环境,天池,效应,成因,水文地质,滑坡。

环境地质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汪生斌,王旭升[1](2019)在《格尔木市地下水位年际变化的成因与环境地质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40年来,格尔木市多次遭受地下水位大幅度抬升引起的浸没灾害,迫切需要加强地下水位年际变化规律的研究,为防灾减灾服务。分析1977~2017年地下水观测井数据表明:在格尔木市南部的冲洪积扇区,地下水位的年际变化显着,最大水位差一般超过5m。地下水位的升降主要受格尔木河渗漏的控制,而河水渗漏量不仅取决于径流量,也受到水库、洪水等因素的影响。格尔木河的年径流量与上游山区流域降水量的3年滑动平均值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采用多要素相关模型可以还原格尔木河的出山径流量和渗漏率,对地下水位的年际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9年格尔木市地下水位上升到防灾高水位的气候情景概率达到50%,风险较高,建议加强监测,做好防灾准备。(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9年06期)

王运生,黎佳,赵波,陈明,梁瑞锋[2](2018)在《甘肃文县天池堰塞湖地质环境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西部永久型堰塞湖十分常见,但这类堰塞湖的环境效应缺乏系统分析。通过野外详细调查和C_(14)测年,对文县天池的成因和环境效应进行较深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天池是(6450±73)年前,强震触发下天池沟两岸同时发生相向高位高速远程滑坡堵塞天池沟形成的堰塞湖。滑坡堆积体的"反粒序堆积结构特征"使得堰塞坝物质粒径结构具有"下部小上部大"和"中间小两边大"的特征,致使天池能够长期稳定存在,成为天然的水库,形成独特的小气候,进而塑造丰富、多样和异质的景观类型,提供了适宜的人居环境。地貌上与坝体下游侵蚀地貌形成鲜明的对比。(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叁卷)》期刊2018-08-03)

王运生,黎佳,赵波,陈明,梁瑞锋[3](2018)在《甘肃文县天池堰塞湖地质环境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西部永久型堰塞湖十分常见,但这类堰塞湖的环境效应缺乏系统分析。通过野外详细调查和C_(14)测年,对文县天池的成因和环境效应进行较深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天池是(6450±73)年前,强震触发下天池沟两岸同时发生相向高位高速远程滑坡堵塞天池沟形成的堰塞湖。滑坡堆积体的"反粒序堆积结构特征"使得堰塞坝物质粒径结构具有"下部小上部大"和"中间小两边大"的特征,致使天池能够长期稳定存在,成为天然的水库,形成独特的小气候,进而塑造丰富、多样和异质的景观类型,提供了适宜的人居环境。地貌上与坝体下游侵蚀地貌形成鲜明的对比。(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期刊2018-08-03)

邱利平[4](2018)在《北川县都坝河流域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都坝河流域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东北部,属龙门山地震带地质灾害高发区。流域内地貌以中低山地为主,地质地貌复杂,沟壑纵横,河流深切,构造活动强烈,降水丰沛。“5.12”汶川特大大地震后,次生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崩塌)频发,地灾易发点133处,,这些灾害时刻威胁场镇和乡村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破坏流域生态环境。因此,开展都坝河流域地质灾害及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为流域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流域地灾生态环境修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依托“北川都坝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川国土资发[2016]9号),在整理分析已有的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基础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点线实地调查,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都坝河流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定量研究,并用耦合关系模型探究其地质灾害危险性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空间格局关系,揭示流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空间格局。,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特征:本研究首次对北川县都坝河流域进行系统的地质灾害危险与环境脆弱性分析。选取多年平均降雨量、坡向、地形起伏度、地层岩性、地震烈度、河流、道路、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等因子作为指标,构成都坝河流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同时选取了地表起伏度、坡向、年平均降水量、土地垦殖率、人口密度、人均GDP、城镇化率、坡度、地质灾害点密度、植被覆盖率、土壤类型等十一个影响因子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对都坝河流域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2)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本研究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发生点进行深入研究,获取地质灾害发生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地形起伏度、坡向、到河流的距离、距道路的距离、地震烈度、坡度、地层岩性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形成了地质灾害危险分布图。北川县都坝河流域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以及相对安全区,研究区内高危险区占都坝河流域总面积的29.4%,中危险区占流域总面积的26.5%,低危险区占流域总面积的25.6%,相对安全区占流域总面积的18.5%。(3)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本研究对北川县都坝河流域生态环境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通过调查选取因子分析迭加后,获取都坝河流域研究区生态脆弱性评价图。北川县都坝河流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分为高脆弱区、中脆弱区、低脆弱区以及相对安全区。相对安全区占都坝河流域总面积的24.98%,低脆弱性区占都坝河流域总面积的27.97%,中脆弱性区占都坝河流域总面积的22.93%,高脆弱性区占都坝河流域总面积的24.12%。通过都坝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图可以发现北川县都坝河流域北部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较低,桂溪镇和陈家坝乡生态环境脆弱性相对较高。(4)地质灾害危险性与生态环境脆弱性关系:通过将北川县都坝河流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布图和都坝河流域生态脆弱性分布图进行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都在0.5,并且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减少的趋势;耦合协调度则是都坝河下游高于上游,陈家坝乡中部和桂溪镇最高,都坝乡最低。(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期刊2018-05-25)

黎佳,王运生,陈明,梁瑞锋[5](2018)在《甘肃文县天池地质成因及环境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酸盐岩地区永久型堰塞湖地质成因鲜有研究,在少雨区域这类堰塞湖的环境效应也缺乏系统分析,其地质成因机制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但目前其成因机理并不十分清楚。通过野外详细调查和C14测年,对文县天池的形成原因和环境效应进行较深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天池是(6 450±73)年前,强震触发下天池沟右、左岸同时发生相向高位高速远程滑坡堵塞天池沟形成的,滑坡堆积体的"反粒序堆积结构特征"使堰塞坝物质粒径结构具有"下部小上部大"和"中间小两边大"的特征,致使天池能够长期稳定存在,成为天然的水库,形成独特的小气候,进而塑造丰富、多样和异质的景观类型。天池的长期存在,加快了堰塞坝下游的侵蚀下切速率,使湖区内的下切受到控制,对湖区上游的沟谷下切速率影响较小。地貌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本文来源于《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秦莉旻[6](2017)在《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各项工程建设越来越多,由工程建设等相关原因导致的地下水资源破坏现象也逐渐增多,从而导致水文地质条件也逐渐下降。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对环境效应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先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分析其引发的环境效应。(本文来源于《冶金与材料》期刊2017年06期)

芦伟,刘飞,席国强,宋丹[7](2017)在《基于可拓学理论的煤矿区地质环境效应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开采加剧了矿区生态地质环境的恶化,导致矿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破坏,同时诱发地质灾害,严重制约着煤矿区可持续、绿色发展。以某煤矿为例,在矿区地质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质环境效应,确定评价指标,建立基于可拓学理论的矿区地质环境效应评价模型,采用最优组合权理论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对矿区地质环境效应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矿区地质环境效应评价分区图。评价结果表明:矿区生态弹性力脆弱,环境支撑力和资源禀赋较好,但煤炭开采对矿区地质环境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对矿区地质环境恢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7年08期)

王国栋[8](2017)在《水文地质条件与环境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更多的人涌入到城市当中,人口的增多使得人们对住房空间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这就使得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但是在部分工程建设项目当中,由于人为因素、工程项目需求、现场环境变化,对工程项目范围及其周边范围内的水文地质破坏情况较为严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论文从日常的工程勘察过程中总结出部分水文地质条件与环境效应的影响情况,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7年11期)

李仪轩[9](2016)在《隧道工程地下水处理的环境地质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隧道工程建设中,隧道的地下水处理一直都是一个难题,不仅影响到隧道工程的正常使用,而且还会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以及隧道建成后的结构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还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社会大众的环境意识开始不断增强,这就要求要做好隧道工程地下水处理工作,减少因隧道工程地下水处理不当引起的不良环境地质效应。本文主要就是对隧道工程地下水处理的环境地质效应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隧道工程排水引起的环境地质效应,并为如何有效控制与减少隧道工程地下水处理带来的不良环境地质效应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6年35期)

李吉龙[10](2016)在《城市地下建设工程的环境地质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与交通影响的加大,城市的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必然会影响城市的发展建设。目前,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因此,对地下工程开发技术的探究以及提高环境地质效益,可以更加充分地开发地下空间资源,更加快速有效地实现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建设。(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6年17期)

环境地质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西部永久型堰塞湖十分常见,但这类堰塞湖的环境效应缺乏系统分析。通过野外详细调查和C_(14)测年,对文县天池的成因和环境效应进行较深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天池是(6450±73)年前,强震触发下天池沟两岸同时发生相向高位高速远程滑坡堵塞天池沟形成的堰塞湖。滑坡堆积体的"反粒序堆积结构特征"使得堰塞坝物质粒径结构具有"下部小上部大"和"中间小两边大"的特征,致使天池能够长期稳定存在,成为天然的水库,形成独特的小气候,进而塑造丰富、多样和异质的景观类型,提供了适宜的人居环境。地貌上与坝体下游侵蚀地貌形成鲜明的对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境地质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汪生斌,王旭升.格尔木市地下水位年际变化的成因与环境地质效应[J].工程勘察.2019

[2].王运生,黎佳,赵波,陈明,梁瑞锋.甘肃文县天池堰塞湖地质环境效应分析[C].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叁卷).2018

[3].王运生,黎佳,赵波,陈明,梁瑞锋.甘肃文县天池堰塞湖地质环境效应分析[C].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2018

[4].邱利平.北川县都坝河流域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绵阳师范学院.2018

[5].黎佳,王运生,陈明,梁瑞锋.甘肃文县天池地质成因及环境效应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8

[6].秦莉旻.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效应分析[J].冶金与材料.2017

[7].芦伟,刘飞,席国强,宋丹.基于可拓学理论的煤矿区地质环境效应评价[J].能源与环保.2017

[8].王国栋.水文地质条件与环境效应的影响[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

[9].李仪轩.隧道工程地下水处理的环境地质效应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

[10].李吉龙.城市地下建设工程的环境地质效应[J].科技风.2016

论文知识图

河南省废弃矿井分布图基坑开挖水、土压力变异与地质环境效...城市地质环境效应Hc-β变化趋势图珠江口地区海岸变迁的生态地质环境效...流沙河Ⅰ-Ⅲ-阶地示意图

标签:;  ;  ;  ;  ;  ;  ;  

环境地质效应论文_汪生斌,王旭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