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林:团体动力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论文

康林:团体动力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论文

【摘 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针对一个团体的心理辅导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运用团体动力理论,有助于团体获得统一、一致的力量,让个体在更安全、更被接纳的环境中得到倾听和帮助,汲取团体资源和其他成员的支持,从而更有效地促成个体情绪或行为的调整与改善。

【关键词】团体动力;心理健康教育课;运用

一、团体动力的理论与意义

早在20 世纪30 年代,著名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就提出了“心理动力场”的概念,这也是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他认为团体是一个动力整体,个体的心理和行为随着动力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个体会受到团体氛围的影响,接受团体规范,共同实现团体目标,增强团体凝聚力。同时,利用个体在团体中的相互作用达到团体的改变,进而推动个体的改变。勒温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如果首先使个体所属的社会团体发生相应的变化,然后通过团体来改变个体的行为,这样做的效果远比直接改变个体更好。

在团体活动中,团体成员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分享共同的愿望和目标,获得团体其他成员相似的体验和共同的诉求。他人犹如一面镜子,帮助个体自我觉察和内省,个体在团体中得到理解、倾听、共鸣、接纳、安慰、鼓励、支持、信任、合作、赞赏等积极正向因素。个体吸收来自团体的力量,个体的力量也汇集到团体中,团体的目标逐渐由分散趋于集中,力量由微弱、单薄变为厚实、壮大,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个体,使之更乐观、主动地向着目标努力。团体带给个体的影响也会延续到课堂之外的学习、生活中。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运用团体动力理论,可以使个体的改变更容易、更安全。教师引导团体对观点、表达、想法等进行提炼、归纳,因为是面向整个团体,不针对个体,个体就不会因为观点被面质而感到紧张、羞愧,同时也会因为自己的观点和提议使团体得到表扬而感到自豪,从而获得成就感。团体创设的安全的环境,使个体更放松、更大胆、更活跃,更勇于表现自我。

二、团体动力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实际运用

1.职业生涯规划。

在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情景模拟环节:全班分成4个小组,分别代表当事人内心真实的自我、当事人周围的同学、当事人的教师、当事人的父母。一个学生代表当事人在不同的小组间走动,询问大家自己该对未来做怎样的规划,每个小组成员用自己所代表角色的口吻阐述对当事人职业规划的态度和看法。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他们通过角色表达出来的看法都是个体的经历、体验以及对生活中类似事件的理解。角色扮演后,全班学生归纳总结出了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内在因素——心态、性格、兴趣、身体素质、知识储备、意志力、自我价值;外在环境——家庭、经济条件、社会需求、地域差异、支持系统。个体资源的分享丰富了团体的资源;团体资源又拓宽了个体的视角,帮助个体对未来做出更全面、客观、深层次的规划。一个学生表示,原来对未来的规划只想跟着爱好走,而父母希望自己上离家近的大学。通过这个模拟,原来的想法有了调整,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父母也不会过于冲突和对抗了。

在这节课的最后,笔者设计了一个“绘制个人能量圈”的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写下自己的一个成功经历以及这一过程中的榜样人物、情绪心态上要做的准备、能够寻求的支持系统等。写好后,个体先在小组内分享,每个小组的组长进行归纳提炼后在全班分享。这个环节中,个体智慧的分享让整个团体充满正能量,同时又转变成激励个体积极向上的动力。

2.积极心理暗示。

在一堂关于“积极心理暗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在对比了积极心理暗示和消极心理暗示两个例子之后,笔者列举了5 种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积极语言暗示、支持性身体语言、扩大并强化自身优点、环境渲染、音乐与绘画。随后给出5 种情境:“成绩如同过山车”“食堂排长队”“我做什么他都对着干”“做题遇到拦路虎”“长相没有回头率”。5 个小组各选一种情境,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积极心理元素,进行表演展示。表演的规则是一人扮演当事人,一人扮演消极方,其他成员都扮演积极方。在小组讨论和表演中,个体的困难以团体的形式呈现,降低和消除了个体的羞愧、紧张、焦虑情绪;同时,个体又能从团体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得到更多克服困难的方法,推动个体以积极的心态调整自我。

根据《自治区种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20年实现退棉减水533. 3千hm2,棉花保持300万吨的生产能力。2016年新疆棉花产量420万吨,因此按照稳定发展原则,2020年棉花进口120万吨,占棉花总产量约30%,按照年均减少率10%,2025年棉花减少150万吨。设定情景A:2020年棉花进口120万吨,2025年棉花进口150万吨。

3.哀伤辅导。

在一次危机干预中,笔者来到出事学生的班级进行辅导。面对同学的突然离去,学生普遍的情绪反应是不相信、不接受、悲伤,现场气氛表现为安静、沉闷、压抑。面对团体产生的负面情绪,笔者引导学生不要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充分宣泄,让他们看到自己不是唯一表现出负面情绪的人。在这个安全的团体环境中,个体的情绪得到安全的表露,团体的包容、接纳等功能降低了个体的无助感、羞愧感和内疚感。随后,每个学生回顾离去同学生前的事迹、优良品德,个体的分享为团体注入了积极、正向的元素,性质发生改变的团体,反过来又带着更大的力量推动个体朝着积极乐观的方向转变。在哀伤辅导的最后一个环节——“寄语当事人”,学生情绪的转变是非常明显的,每个学生基本都能以比较平静的、温暖的笔触写下自己想对离去同学说的话。

此后,生态语言学的理念逐渐引入英语教学的研究领域,国内部分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马瑞娟、任丽及吴宗会以生态语言学为视角分别探讨如何改革本科及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其研究仅涉及本科或研究生公共英语。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8-0049-02

【作者简介】康林,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江苏苏州,215002)教师,高级教师。

标签:;  ;  ;  ;  ;  ;  

康林:团体动力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