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亚慧:以“金融杠杆”撬动乡村人才振兴论文

任亚慧:以“金融杠杆”撬动乡村人才振兴论文

摘要: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已成为当前首要任务。[1]在面对乡村人才总体素质偏低、人力资本机构不合理、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欠缺等一系列的挑战上,普惠金融为留住人才提供多方面服务,互联网金融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人才,绿色金融努力构建绿色生态圈,通过落实全方位金融服务措施,不断优化政策形式,为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引入乡村,留在乡村,从根本出发,将人才振兴的任务落实得更加彻底,进而对乡村振兴提供更富有的生机活力[2]。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惠普金融;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

一、乡村人才振兴面临问题

(一)乡村人才资源总体素质偏低,培养不规范

当前,许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然比较落后,家长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意愿普遍不强烈,大量青少年过早步入社会靠打工来补贴家用,导致乡村校园内入学率低,辍学率高。另外,即使我国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乡村教育依旧存在长期供给不足的问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投资较低,校园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造成许多学生无法接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升学率与城镇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此外,乡村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无法有效调动村民积极性,许多具有一定知识技术的人闲置,浪费了大量人才。而且留守在农村的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对于新事物的理解和学习能力差,不会利用先进的工具,更找不到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渠道。同样,部分人不理解也不支持农民培训,针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大多敷衍了事,难以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从长期来看忽视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二)乡村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

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4]然而发展过程中乡村结构性矛盾日趋严重,乡村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愈加凸显。从乡村人力资本知识结构来看,目前很多农村地区老龄化空心化严重,大批有文化、懂技术的青壮年纷纷选择进城务工,留守的人中以妇孺、儿童、老人居多。而这些人普遍接受的文化教育时间短,知识水平较低,思想观念落后,达不到学习先进农业技术知识的要求,无法成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从人才资源总体分布结构来看,现阶段“以农促工”导致大量乡村精英外流,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大多离开农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再加上农村人才成长、积累等制度不完善,难以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人力资源难以转化成人力资本,乡村人才严重短缺。

(三)乡村基础设施不健全,创新创业环境欠缺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与城市相比,乡村在的水电、道路、网络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依然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形成了一定的阻力。[5]一方面,农村的信息密度较小、产业发展条件较差、能源交通服务网络比较落后,使得乡村就业平台狭窄,人才发展机会少之又少;另一方面,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逐渐突出,许多地区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银山矿山”,大量金属资源的开发导致空气质量、绿色环境等影响因素加剧了生活条件状况的恶化,此发展态势相当不利于吸引乡村人才的回流,没有优秀人才的引进,农村在经济文化、社会服务方面的进步就会存在滞后,缺乏先进的文化观念以及专业的技术知识,同样也为农村产业现代化及创新创业发展带来了挑战。

二、金融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对策

(一)惠普金融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留住人才提供多方位服务

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普及包容、持续发展的新金融模式,为了让乡村村民留在农村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享受到更多的金融发展红利,不断在资金供给、资源配置、基础建设服务等方面对需求者提供帮助。随着国家创新创业政策及三农政策的大力推行,我国农村新经济体也同样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在扩大资金来源方面,惠普金融通过优化投融资方式、加大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增设服务咨询与保障新业务,努力打造“人才欣欣向荣”的金融环境。充分发挥人才开发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乡村政府等用人单位加大人才资金投入和科技经费投入,解决融资难、授信评审体系滞后、风险容忍度低等问题。[6]普惠金融通过扩大金融供给范围,实现农村商户发发展市场化,为乡村人才在农村发展实业积累存量资金储备提供了保障;在资源配置方面,不断强化政府在市场有效资源配置中的宏观调控与指导作用,建立健全金融信用担保机制,引导乡村人才在投融资的过程中分散风险,实现乡村人才在新农村环境下最优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基础建设方面,惠普金融提高对农民的贷款金额,降低贷款门槛,为农村人才在发展与建设新项目的过程减少经济方面的阻力,搭建良好的金融投融资平台。另外,保险机构推出新型涉农保险实现了农村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风险分担,为致力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乡村人才提供有效的信贷担保和多元的融资渠道,为留住乡村人才提供安全经济的创新创业环境。

虽然蒋介石有类似传统圣贤的做派,希望通过亲身垂范,影响属下,但效果不彰。1932年底,蒋介石给陈诚的手谕,告以:“如稍有暇,应将曾胡各全集及王阳明、戚继光诸书再看一遍,则养气断事,必有长进也。”对此,陈诚回复道:“虽读戚王曾胡之书,实际只可供参考资取法而已。若须与往哲精神同游,无论在事实上所不可能,亦可不必。盖勉力学之,终难避画虎不成之讥也。职除受总理遗教之熏陶外,固无一事不以钧座之意旨为意旨也。”㊸可见,陈诚对于蒋所提圣贤书并不认同。陈诚是蒋黄埔的嫡系学生,尚且对领袖思想持如此观感,遑论一般党员及民众。

(二)互联网金融助力乡村人才振兴,致力培养新型农村人才

近年来,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呈现喷井式发展态势,为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电商等优秀人才,互联网金融不断开发新型服务业务以及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并加以落实,推进人才专业化、乡村现代化。2015年7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十部委下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互联网金融积极实施返乡创业推进活动,并针对返乡人才需求提出可行实施方案。通过创建外出农民人员信息系统,支持设立返乡创业工作站,给予具有成熟创业计划的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扶持,开展农村生态旅游、互联网创业、电子商务等特色创业培训服务,引导农民回归农村、投资农村、发展农村。借助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和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助农服务点,探索建立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机构,为农民提供线下一对一面对面的服务。[7]此外,互联网金融通过降低农户贷款门槛,加强经济政策落实与管理,健全担保机制,助力乡村电商人才的投资与创业,从而带动农民就业,增加从业者收入,推动乡村整体发展;不断加大金融服务优惠力度,对科学研究及技术培养方面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完善专业人才的工资和绩效待遇,使乡村技术人才队伍的专业背景更加丰富,人才优势更加显著。

(三)绿色金融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构建新农村人才生态圈

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必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新动能。而乡村振兴要想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势必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为此,绿色金融不断构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利用绿色信贷、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以实现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新农村人才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而带动乡村振兴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另外,为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农村绿色金融不断满足乡村人才对绿色农业、低碳农业、农村三废治理以及农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等方面金融服务需求,通过统筹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乡村建设,逐渐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量,满足乡村人才的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努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势头,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8]完善农业技术管理制度,推动一二三产业及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新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多样化,在乡村人才带领村民进行农村社会建设、农业稳步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金融杠杆作用。

所谓厚积而薄发,如果她没有之前对于美学、画画、摄影等的广泛尝试与探索,她的蛋糕开发可能会缺乏特色和灵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3]张雅光.新时代乡村人力资本现状及开发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6):62-67.

[4]蒲实,孙文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建设政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 ,2018,401(11):92-95.

[5]薛苏鹏.发展绿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J].新西部 ,2018(27):93-94.

[6]吴维海,金飒.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建议[C]//新时代学刊2019年第2辑(总第2卷).2019.

[7]文秋捷.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探析[J].农村金融研究 ,2019(2):56-59.

课题名称: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问题研究(课题号:JRS-2019-3085)

标签:;  ;  ;  ;  ;  ;  ;  ;  ;  ;  ;  ;  ;  ;  ;  ;  

任亚慧:以“金融杠杆”撬动乡村人才振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