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生态环境论文_文成海,张玮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被生态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植被,生态环境,生态,火烧,土壤,生物量,迹地。

植被生态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文成海,张玮[1](2019)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带植被恢复的具体措施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也日益严重,有许多的地区由于自身的生态环境本就脆弱,通过人类活动的破坏,很容易导致区域森林资源受到严重影响。为了能够有效恢复植被,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必须要加强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带植被恢复的策略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19期)

戴锋[2](2019)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植被生物量调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植被生物量是生态环境调查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生物量调查的实际工作中,一级评价的生态现状调查采用样方实测和遥感估算相结合的方法,二级评价的生物量调查采用回归估计法较方便有效。在植被生物量调查中应考虑将几种方法综合使用,使其达到最佳的评价效果。(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8期)

周斌,李雨鸿,李辑,李晶,王婷[3](2019)在《岫岩偏岭矿区植被修复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修复对于矿区生态重建和矿区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传统现场检测方式对大矿群区而言费时费力的问题,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对矿区生态恢复成效进行了评估。文章基于"高分二号"卫星遥感影像研究,采用监督分类和人工修正后处理的方法,对矿区植被修复生态环境进行了监测和评估,分析了2016年和2018年岫岩县偏岭镇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情况,结果表明:2016年~2018年偏岭镇植被的复垦面积为0.041 4km2,增加矿区面积0.073 6km2。以无人机考察方式选取典型地块赴现场进行提取精度评价,植被和矿区面积的遥感图像识别精度分别达到92.1%和98.4%。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总的植被面积增加尚不明显,需进一步开展治理工作。(本文来源于《航天返回与遥感》期刊2019年03期)

赵凤君[4](2019)在《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火烧区植被恢复》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是多方面的,火烧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土壤内生物产生重要影响,但只要火烧迹地上的植被及时更新起来,通过一段或长或短时间的恢复,都有可能恢复到火前水平。火烧区植被恢复,特别是火烧后早期植被的恢复是火烧区生态环境恢复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当火烧区被植被覆盖后,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才能被有效遏止。(本文来源于《中华环境》期刊2019年05期)

马梓桐[5](2019)在《黄土高塬沟壑区植被恢复对塬边坡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位于黄土高塬沟壑区的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受侵蚀的塬边坡为研究区域,针对当地典型的自然封育植被和人工造林两种生态恢复方式,选取不同恢复年限(5年、10年、20年)的自然封育样地和20年生的油松、山杏、刺槐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不同恢复年限及方式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演变特征,结合植被组成的变化,对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性质有显着影响。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含量、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速效磷含量则呈现降低趋势。在不同人工林样地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铵态氮含量均显着高于撂荒地。2.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机械组成和团聚体结构有明显差异。在自然封育样地中,土壤粘粒含量、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均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并在自然恢复20年时出现最大值,砂粒含量则逐渐下降。各人工林样地的粘粒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砂粒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其中,油松人工林地的粘粒含量最高,砂粒含量最小。3.采用Illumina MiSeq法对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测定。恢复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组成无明显影响。土壤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组成。土壤真菌群落主要由接合菌门(Zyg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组成。随着恢复类型及恢复年限的变化,微生物菌群的相对丰度值发生了明显变化。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值随着自然恢复年限的增加逐渐下降,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值则逐渐增加。在不同类型人工林地中,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值均显着高于对照组。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值较对照均有显着降低。冗余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自然恢复样地中,细菌群落主要受草本多样性指数、全磷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真菌群落主要受灌木丰富度指数、有机碳、硝态氮的影响。而在不同人工林地中,灌木生物量、硝态氮、氮磷比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真菌群落受灌木生物量、碳氮比的影响较大。此外,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是影响土壤可蚀性的重要微生物群落。4.以化学、物理、生物等土壤特性因子为主导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山杏人工林>刺槐人工林>自然封育20年样地>油松人工林>自然封育10年样地>自然封育5年样地>刚撂荒的耕地。在该区域,人工造林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更好。综上,自然封育和人工造林均可有效地增加植被盖度和多样性,提高土壤抗蚀性、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和活性,是防治黄土高塬沟壑区塬边坡土壤侵蚀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克河[6](2019)在《水库流域生态环境植被保护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库区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延长水库使用年限、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等作用。建设良好的水库流域生态体系,是现代水利工作最基本的目标,但在个别地区,水库流域内的植被破坏较为严重,已经对水库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加强对水库环境生态植被的保护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库流域生态植被遭受破坏的原因,然后从划定自然保护区、加快种林种草工程角度出发,提出修复库区生态植被的建议,希望能促进库区生态的恢复以及水库功能的更好发挥,造福于当地人民。(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06期)

胡桂萍,曹红妹,石旭平,邓真华,杜贤明[7](2019)在《间作植被对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油菜、圆叶决明和樱花分别间作茶园对土壤养分、茶园生物多样性以及茶叶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茶园间作油菜、圆叶决明和樱花后,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分别为20.27,21.57,22.81 mg/kg,与对照相比无差异;土壤全氮含量均值分别为1.15,2.02,1.58 mg/kg,与对照相比有显着差异;土壤全P含量均值分别为83.27,71.98,109.63 mg/kg,与对照相比有显着差异;土壤全K含量均值分别为:101.89,72.21,80.16 mg/kg,与对照相比有显着差异。与对照相比,茶园间作油菜和樱花后茶园内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益害比显着提高,分别为1.584和1.815,2.2∶1和3.1∶1;茶园间作圆叶决明后多样性指数和益害比指数降低,为0.799,1.6∶1。圆叶决明间作茶园和油菜间作茶园物种均匀度指数为0.248和0.108,低于对照;樱花间作茶园物种均匀度为0.279,高于对照。樱花间作茶园与对照茶园的昆虫相似性系数最高,为0.95。圆叶决明间作茶园茶叶产量最高,为1 753.08 g/m~2,显着高于对照;樱花间作茶园和油菜间作茶园茶叶产量分别为:1 280 g/m~2和1 097.16 g/m~2,均低于对照。相关性分析显示茶叶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为正相关性,与茶园生物多样性存在负相关。可以得出:圆叶决明间作茶园可以显着提升茶园土壤全氮含量,樱花间作茶园可以提高土壤中全磷含量,油菜间作茶园可提高土壤中全钾含量;茶园间作樱花可提高茶园益害比;茶园间作圆叶决明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茶叶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有关。(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乔冈,徐友宁,陈华清,焦梦奇,陈述[8](2018)在《宁东煤矿区地裂缝对植被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裂缝地质灾害是植被生态地质环境破坏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查明地裂缝对植被生态环境影响的方式、程度、范围等对于宁东煤矿区植被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水分是评价地裂缝是否影响植被生态的重要指标,地裂缝的存在加剧了植被赖以生存的土壤水分的散失,因此,选取典型植被区、土壤岩性结构区的煤矿采空区开展原位试验,分别动态监测裂缝边缘、远离裂缝区包气带剖面不同埋深的土壤水分,结合气象要素分析,以达到研究地裂缝对植被生态环境影响的目的。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散失空间上水分优先自裂缝裸露面散失,其次才会自地表散失;(2)土壤水分散失时间呈动态变化,同气温呈正相关关系,其中,7月最大,呈现2个蒸发面,8月次之,呈现1个蒸发面;(3)受土壤岩性的影响,随着土壤埋深增加,土壤含水率呈"S"形变化特征,不同岩性持水性大小顺序是:风积沙>黄土>根植土>粉土;该结论对于宁东煤矿区植被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8年12期)

晋美朗杰[9](2018)在《城市生态环境与绿化植被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步伐越走越远,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得到了有效提高,城市的环保技术以及绿化管理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以往被绿色植被所覆盖的地表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渐渐变成了由不透水的混凝土或是柏油所铺成的城市道路,拉萨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受到严重污染的城市环境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所以城市生态与绿化环境的相互作用作为我国城市建筑的基本发展目标。依靠以往的城市建筑经验已经满(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8年18期)

姜波[10](2018)在《构筑绿色屏障 维持生态平衡》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康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8-2025)》(以下简称《条例》)提出,以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为核心,按照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相结合原则,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飞播造林、退耕禁牧、涵养水源、水土流失治理、水源地保护等措施,构筑以天然林保护为核心的(本文来源于《安康日报》期刊2018-08-17)

植被生态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植被生物量是生态环境调查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生物量调查的实际工作中,一级评价的生态现状调查采用样方实测和遥感估算相结合的方法,二级评价的生物量调查采用回归估计法较方便有效。在植被生物量调查中应考虑将几种方法综合使用,使其达到最佳的评价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被生态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文成海,张玮.生态环境脆弱地带植被恢复的具体措施探究[J].农家参谋.2019

[2].戴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植被生物量调查探究[J].环境与发展.2019

[3].周斌,李雨鸿,李辑,李晶,王婷.岫岩偏岭矿区植被修复生态环境监测评估[J].航天返回与遥感.2019

[4].赵凤君.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火烧区植被恢复[J].中华环境.2019

[5].马梓桐.黄土高塬沟壑区植被恢复对塬边坡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6].张克河.水库流域生态环境植被保护问题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7].胡桂萍,曹红妹,石旭平,邓真华,杜贤明.间作植被对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产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

[8].乔冈,徐友宁,陈华清,焦梦奇,陈述.宁东煤矿区地裂缝对植被生态环境的影响[J].地质通报.2018

[9].晋美朗杰.城市生态环境与绿化植被相互作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

[10].姜波.构筑绿色屏障维持生态平衡[N].安康日报.2018

论文知识图

指标调整前后经济后效性对比图研究区河网密度土壤类型分布图系统结构图区域植被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区域植被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图—...

标签:;  ;  ;  ;  ;  ;  ;  

植被生态环境论文_文成海,张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