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胚培养论文_山禾,邹德堂,萨日娜,张皓政

导读:本文包含了成熟胚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成熟,小麦,组织,粳稻,诱导,油松,培养基。

成熟胚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山禾,邹德堂,萨日娜,张皓政[1](2015)在《CuSO_4和烯效唑对寒地粳稻成熟胚培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寒地粳稻成熟胚的高频再生体系,以寒地粳稻空育131和东农425为试验材料进行成熟胚培养,研究CuSO4和烯效唑的单独和组合使用对水稻成熟胚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单独添加15.0μmol/L的Cu2+或添加0.50 mg/L的烯效唑有助于寒地粳稻成熟胚的诱导继代和分化;在诱导和分化培养基中同时添加CuSO4和烯效唑时,空育131在CuSO4浓度为20.0μmol/L且烯效唑浓度为1.00 mg/L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分化率都达到最高;CuSO4浓度为10.0μmol/L,烯效唑浓度为1.00 mg/L时,东农425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CuSO4浓度为15.0μmol/L,烯效唑浓度为1.00 mg/L时,东农425愈伤组织的分化率最高。(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张月琴,陈耀锋,王丽,杨德勇,王晶晶[2](2014)在《小麦成熟胚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高效基因型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小麦成熟胚的分化率、研究小麦成熟胚的组培特性及筛选出高效再生的小麦品种,选取了36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愈伤诱导时间对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KT对成熟胚分化的影响,以及愈伤组织进行不同时间干燥处理后对愈伤分化的影响;并对30个参试品种中具有高效再生率的基因型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出愈率随诱导时间呈正向变化,但分化率则表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12 d左右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分化效果;当KT浓度为0.5 mg·L-1时分化效果最好;转入分化培养基之前对愈伤进行8~12 h干燥处理可显着提高分化率;在供试的30个地方品种中,有15个小麦品种的分化率达到30%以上,其中泰山1389、淮麦20及泛麦5号的分化率依次达到41.5%、41.2%及39.6%。因此,在小麦成熟胚培养过程中愈伤诱导12 d,转接至分化培养基前干燥处理8~12 h及分化培养基中添加0.5 mg·L-1KT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愈伤分化数。本研究从不同地方品种中筛选出的一些高效再生的小麦品种可以作为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山禾[3](2014)在《铜离子和烯效唑配比对粳稻成熟胚培养及生理生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培养能力的高低是影响水稻遗传转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培养基中单独添加适宜浓度的铜离子和烯效唑均可以改善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特性,从而提高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本试验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黑龙江省主栽粳稻空育131、龙粳24和东农425的成熟胚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铜离子和烯效唑以及两者配比对粳稻成熟胚离体培养的影响,并对不同浓度铜离子和烯效唑配比处理下的愈伤组织及再生苗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探讨出最适宜铜离子和烯效唑的浓度配比,阐明粳稻愈伤组织诱导再分化的影响因子,以期提高粳稻成熟胚组织培养的诱导和分化能力,优化粳稻组织培养体系,进一步为粳稻遗传转化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结果如下:1.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铜离子浓度升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呈上升趋势,达到一定浓度后促进作用减弱。3个品种在铜离子浓度为15.0μmol/L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最高;空育131和东农425在铜离子浓度为15.0μmol/L,龙粳24在浓度为10.0μmol/L时的绿苗分化率达到最高。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烯效唑浓度升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呈上升趋势,达到一定浓度后促进作用减弱。空育131和东农425在烯效唑浓度为0.50mg/L、龙粳24在浓度为1.00mg/L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最高。3.不同浓度铜离子和烯效唑配比处理下,3个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均高于对照。空育131在铜离子浓度为20.0μmol/L且烯效唑浓度为1.0mg/L(K6处理)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达到最高;龙粳24在铜离子浓度为20μmol/L且烯效唑浓度为1.0mg/L(L6处理)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最高,在铜离子浓度为15.0μmol/L且烯效唑浓度为1.0mg/L(L4处理)时绿苗分化率达到最高;东农425在铜离子浓度为10.0μmol/L且烯效唑浓度为1.0mg/L(D2处理)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最高,在铜离子浓度为15.0μmol/L且烯效唑浓度为0.5mg/L(D3处理)时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率达到最高。4.不同浓度铜离子和烯效唑配比处理下,3个品种的愈伤组织褐化率和相对生长量极显着低于对照。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整体表现为:随着铜离子和烯效唑浓度的增加,褐化率和相对生长量分别呈下降趋势。在铜离子浓度为20.0μmol/L且烯效唑浓度为1.0mg/L时,褐化率最低,同时相对生长量最小。5.3个品种在不同浓度铜离子和烯效唑配比处理下愈伤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高于对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继代培养时低于对照、在分化培养时高于对照。在继代培养中,3个品种的愈伤组织SOD活性呈“W”型的变化曲线;PPO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变化;POD活性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的趋势;东农425愈伤组织的MDA含量和空育131,龙粳24在K0、K1、L0、L1处理下的MDA含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其余处理下均呈双峰曲线变化趋势。3个品种愈伤组织分别在K6,L4和D3处理时,愈伤组织在继代初期的SOD、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POD、PPO活性和MDA含量最低,且在继代时期愈伤组织中SOD、CAT活性和MDA、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量最大,POD、PPO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量最小。分化培养中,3个品种的愈伤组织SOD和PPO活性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POD活性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双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空育131和龙粳24愈伤组织的MDA含量呈双峰曲线的变化趋势,东农425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变化。3个品种的愈伤组织在K6、L4和D3处理时,愈伤组织在分化时期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量最小,POD、CAT、PPO活性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量最大。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3个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与继代初期愈伤组织的POD和PPO活性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与其他指标正相关。愈伤组织的褐化率与继代培养中POD、PPO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量负相关,与其他指标的变化量正相关。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与分化培养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量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与其他指标正相关。6.3个品种在不同浓度铜离子和和烯效唑配比处理下的再生苗叶绿素a、b含量和根系活力均高于对照。在试验浓度范围内,3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在铜离子浓度为20.0μmol/L且烯效唑浓度为1.00mg/L时达到最高;再生苗根系活力在铜离子浓度为20.0μmol/L且烯效唑浓度为0.50mg/L时达到最高。(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买凯乐,邵砾群,李荣珍,董丽芬,兰健花[4](2014)在《油松成熟胚培养不定芽状态对其生根状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我国特有的针叶树种,木材坚实,富含松脂,耐腐朽,是优良的建筑、电杆、枕木、矿柱等用材。油松是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它分布广,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树姿雄伟,枝叶繁茂,有良好的保持水土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徐化成,1993)。近期关于油松的研究主要有油松林水分平衡(常建国等,2013)、球花与花粉管(钮世辉等,2013;尚峰男等,2013)、光照对幼苗的影响(冯晓燕等,2013)、人工林更新(李兵兵等,2012)(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陈德西,何忠全,李仕贵,向运佳[5](2013)在《植物硫激素PSK-α在水稻成熟胚培养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不同浓度的PSK-α在水稻成熟胚的愈伤诱导、愈伤继代和分化过程中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成熟胚诱导效率方面,N6和NB培养基优于MS和CC培养基;在同一培养基上,不同浓度的PSK-α对成熟胚的诱导效率不同;同一浓度的PSK-α对不同品种的成熟胚诱导效应不同。明恢63在50 pmol/L PSK-α的MS培养基上、CDR22在300 pmol/L PSK-α的N6培养基上、蜀恢527在100 pmol/L PSK-α的NB培养基上、地谷在100 pmol/L PSK的N6培养基上成熟胚诱导效率较好,分别达到24%、79.0%、85.4%和67.9%。PSK-α对愈伤的继代没有促进作用,但易诱导愈伤生根。在分化过程中,添加50 pmol/L PSK-α能使愈伤现绿早、愈伤状态好,分化率提高近一倍。(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王丽,陈耀锋,张月琴,杨德勇,王娜[6](2013)在《低温与植物生长调节剂预处理对小麦成熟胚培养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分化率,以3个黄淮麦区冬小麦品种(系)‘小偃22’、‘西农1013’和‘千斤早’为材料,研究了4℃低温和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TDZ、2,4-D、多效唑)预处理小麦种子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低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预处理对小麦成熟胚出愈率无显着影响,但能够显着促进愈伤组织的分化,并表现出处理及基因型间差异。‘小偃22’、‘西农1013’、‘千斤早’感应低温预处理的最好时间节点分别为6h、12h、12h,其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分化率比对照分别显着提高16.2%、14.2%、12.8%;3个材料分别在10mg/L、5 mg/L、20 mg/L TDZ预处理下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比对照分别显着提高39.1%、29.7%、16.7%;3个材料的最佳2,4-D预处理浓度均为10mg/L,其愈伤组织分化率分别比对照显着提高17.3%、11.2%、25.2%;3个材料的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率分别在10mg/L、20mg/L、20mg/L多效唑预处理时最高,分别比对照显着提高6.2%、11.6%、7.2%。研究表明,低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预处理均可有效提高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分化率,但促进植物生长的调节剂(TDZ和2,4-D)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再分化的效应远大于抑制植物生长的调节剂(多效唑)。(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郭娜娜[7](2013)在《荷花成熟胚培养及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荷花的花可观赏,地下茎可食用,莲子可入药,其通身都是宝,深受人们的喜欢。为了避免传统繁殖方式所带来的缺点,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了对荷花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本试验以成熟胚为外植体,使用3种消毒剂(0.1%HgCl2、10%NaClO、10%H2O2),每个消毒剂设置的消毒时间为8min、6min、4min;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的植物激素是6-BA、NAA,其比例为1,共设置4个浓度梯度。试验结果表明,成熟胚使用0.1%HgCl2消毒8mmin比较合适, 污染率为0,成活率为85.99%,萌发率为91.86%。最佳培养基是MS+0.5mg·L-16-BA+0.5mg·L-1NAA,组培苗生长正常。在0.1%HgCl2对成熟胚消毒8mmin,生根数、芽数、分化有黄色颗粒的胚数较多的培养基是MS+1.0mg·L-1 6-BA+ 1.0mg·L-1NAA,依次为9.67、8.67、6.05;用外植体是成熟胚培养21d后生出的胚芽和分化有的黄色颗粒的下胚轴进行继代培养,把其接种到培养基:MS+0.5mg·L-16-BA+0.5mg·L-1 NAA上,结果胚芽膨大或伸长,分化出黄色颗粒的下胚轴全部死亡;褐化率为0;胚芽继代培养,平均污染率为60.00%,分化出的黄色颗粒的下胚轴继代培养,平均污染率为0。把分化有黄色颗粒的下胚轴接种到诱芽培养基上,结果全部死亡,褐化率为O,污染率为0;用成熟胚和成熟胚培养21d后下胚轴生出的黄色颗粒做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试验发现,成熟胚细胞被染成红色,下胚轴生出的黄色颗粒被染成绿色,可能是薄壁细胞。(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3-05-01)

李映辉,宋娜,王瑜晖,彭福祥,周闪[8](2013)在《小麦成熟胚培养方法的优化及其在小麦遗传转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优化小麦成熟胚培养体系,在前人报道的小麦成熟胚培养方法的基础上对小麦成熟种子处理及取胚方法进行了改进,发现胚切伤略带胚乳的取胚方法及浸泡过夜后4℃低温处理法可以提高小麦成熟胚的再生效率;从19个小麦品种(系)中筛选出5个在此培养体系下具有较高再生率的基因型,分别为农大408、农大3787、保丰104、农大3965和京花1号,其再生率分别为73.11%、68.30%、65.30%、63.40%和57.60%。进一步利用基因枪轰击法对小麦品种辽春18和保丰104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了转化,分别获得转GUS基因和转Gcn5RNAi基因的小麦T0代植株,经分子检测其转化率分别达到1.35%和1.80%。证明优化后的小麦成熟胚培养技术可以应用于小麦遗传转化研究。(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蓝庆,杨建明,华为[9](2012)在《大麦成熟胚培养高再生率品种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大麦遗传转化受体进行筛选,本文比较分析了30个大麦品种的成熟胚在改良过的培养基上的培养效率。结果表明,大麦成熟胚在组织培养中,品种间愈伤组织的出愈率的差异非常显着。Morex的出愈率高达94.95%,短芒紫青稞的出愈率则低于6%。在成熟胚形成愈伤组织的时候,将胚刮碎相比整胚接种,可以获得出芽少、相对较好的诱导效果;不同品种的大麦愈伤组织,其分化率也有显着差异,浙秀22的分化率高达97.6%,驻大麦5号的分化率则较低,仅为11.85%。在再生率方面,不同的品种间具有显着的差异,Goldenpromise的再生率较高,达到了44.7%,垦啤麦9号的再生率较低,仅为1.4%。扬农啤9号白化苗的发生率较高,达到13.25%,有23个品种的白化苗发生率均不超过10%。综合分析,Golden promise、浙皮8号、浙秀12、Metcalfe、Franklin、浙大8号六个大麦品种具有良好的成熟胚培养效果以及较高的再生能力,可以作为大麦遗传转化的受体进行利用。(本文来源于《大麦与谷类科学》期刊2012年02期)

王振东,孟鹏,高洁,郭凤芝,李玉莲[10](2011)在《山东优异小麦品种(系)的成熟胚培养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CIM、W4、SD2和MSD2四种脱分化培养基,与MRM和1/2 MS+5mg/L玉米素两种再生培养基形成8种培养基组合,利用模式品种扬麦158和Bobwhite对上述培养基的愈伤诱导和再生效率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培养基组合为诱导培养基CIM与再生培养基1/2 MS+5mg/L玉米素。利用这一培养基组合对包括对照品种Bobwhite在内的40个山东优异冬小麦品种(系)的成熟胚培养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成熟胚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差异不显着,最高诱导率100%,最低诱导率也超过了94%,但这些愈伤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愈伤状态差别很大,转移到再分化培养基上后,8个品系的再生率超过10%,分别是08H020、8H05、08B08、泰麦20-2、泰山5024、聊9514、菏麦9803、Bobwhite,占参试品种的20%,其中08H05的再生率(23.0%)超过了对照品种Bobwhite(21.3%)。有7个品种没有获得再生苗,占17.5%;再生率在1%到10%之间的品种25个,占62.5%。(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成熟胚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小麦成熟胚的分化率、研究小麦成熟胚的组培特性及筛选出高效再生的小麦品种,选取了36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愈伤诱导时间对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KT对成熟胚分化的影响,以及愈伤组织进行不同时间干燥处理后对愈伤分化的影响;并对30个参试品种中具有高效再生率的基因型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出愈率随诱导时间呈正向变化,但分化率则表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12 d左右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分化效果;当KT浓度为0.5 mg·L-1时分化效果最好;转入分化培养基之前对愈伤进行8~12 h干燥处理可显着提高分化率;在供试的30个地方品种中,有15个小麦品种的分化率达到30%以上,其中泰山1389、淮麦20及泛麦5号的分化率依次达到41.5%、41.2%及39.6%。因此,在小麦成熟胚培养过程中愈伤诱导12 d,转接至分化培养基前干燥处理8~12 h及分化培养基中添加0.5 mg·L-1KT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愈伤分化数。本研究从不同地方品种中筛选出的一些高效再生的小麦品种可以作为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熟胚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1].山禾,邹德堂,萨日娜,张皓政.CuSO_4和烯效唑对寒地粳稻成熟胚培养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15

[2].张月琴,陈耀锋,王丽,杨德勇,王晶晶.小麦成熟胚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高效基因型筛选[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

[3].山禾.铜离子和烯效唑配比对粳稻成熟胚培养及生理生化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4

[4].买凯乐,邵砾群,李荣珍,董丽芬,兰健花.油松成熟胚培养不定芽状态对其生根状况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4

[5].陈德西,何忠全,李仕贵,向运佳.植物硫激素PSK-α在水稻成熟胚培养中的作用[J].西南农业学报.2013

[6].王丽,陈耀锋,张月琴,杨德勇,王娜.低温与植物生长调节剂预处理对小麦成熟胚培养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3

[7].郭娜娜.荷花成熟胚培养及形态学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

[8].李映辉,宋娜,王瑜晖,彭福祥,周闪.小麦成熟胚培养方法的优化及其在小麦遗传转化中的应用[J].麦类作物学报.2013

[9].蓝庆,杨建明,华为.大麦成熟胚培养高再生率品种的筛选[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2

[10].王振东,孟鹏,高洁,郭凤芝,李玉莲.山东优异小麦品种(系)的成熟胚培养能力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

论文知识图

一10.由胚囊中的单倍体细胞发育而来的成...成熟胚培养20 d后成熟胚培养(1周后)2-1小麦幼胚和成熟胚培养中愈伤...新麦草成熟胚培养与植株再生·...成熟胚培养结果(a:酸蚀后即将萌...

标签:;  ;  ;  ;  ;  ;  ;  

成熟胚培养论文_山禾,邹德堂,萨日娜,张皓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